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高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优质5篇)

最新高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优质5篇)

小编:雁落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篇一

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在各种感觉中,嗅觉、肤觉、视觉的适应现象特别明显,在生活中相当普遍。例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就是嗅觉适应。若把糖果等食物含在口中持续一段时间,它的味觉就会减弱,最后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轻微的东西与皮肤接触,开始会感到它的存在,但很快就不再感觉到。赤足行走,刚开始会觉得地上的石渣刺足,难以忍受,但走一会儿就不再有刺痛感。从炎热的户外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时觉得有些凉,但时间长了,凉的感觉就不明显了。

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对暗适应(或暗适应)和对光适应(或明适应)两种。从亮处进入暗处,如从阳光下进入地下室,开始眼前一片昏黑,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逐渐能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对暗适应。相反,在暗处呆久了,一下子进入明处,最初一瞬间感到很刺眼,看不清东西,稍过一会儿,视觉感受性降低,眼睛才逐渐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明适应。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同时对比是由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如,同样一块灰色的布,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亮一些,而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则带有青绿色。继时对比是由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如刚刷牙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有种特殊的味道,而吃糖后吃柑桔、葡萄等水果,会觉得它们很酸。

生活中,感觉的对比现象十分普遍,研究对比现象,对于正确运用对比规律、提高感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许多行业与对比现象有关,需要对比规律。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电视电影画面等特别强调视觉效果,所以视觉的对比规律在这些领域“大有作为”;在交通机械设备等方面,出于安全的需要,也特别需要色彩视觉的强烈对比,以便于识别。

3.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后像。而这种暂时保留的现象也叫作感觉后效。我们看电影、电视就是依靠视觉后像的作用。后像是由于神经兴奋的后作用而发生的,它存在于各种感觉之中。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的特别明显。视觉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例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个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这是正后像;以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如果先注视一朵黄花,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

4.联觉

在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引起听觉的同时,还使人感到全身舒畅、放松,或使病人减轻疼痛,或引起味觉、增进食欲。色彩视觉引起联觉的现象十分普遍。红、橙、黄等色彩与火、阳光的颜色相似,在冬天使人感到温暖,在夏天使人感到炎热,故被称为暖色;相反,绿、紫、蓝等色彩使人产生寒冷或凉快的感觉,故被称为冷色。从事音乐的人常常发生视听联觉现象,听到音乐的同时能产生相应的视觉形象。生活中我们常使用的“甜蜜的声音”、“苦涩的笑容”等词语也体现了一种感觉会引起另一种感觉。

高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篇二

本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第一大题:选择题为单选,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a.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一的全册及必修二的第一章至第五章。试题内容源于教材,特别注重基础,各类知识在试题中的分布基本合理。

b.选择题比较全面的考查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需要在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识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

c.非选择题部分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试题注重对学生摄取信息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能

力的考查。

经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归纳其中的优点与不足,现总结如下:

在本次试题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在这份试题中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开学后所讲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注重新学习的及高考考纲要求的内容,突出重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很好的测试出来,并且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好的基础。

综合比较,针对较注重基础考查的第1、2、4、5、6、7、13、14、15、16、20、21、23、24、25、29、30小题等,教师可以简单进行综合总结。;对于其他的正答率较低的,进行各个击破,重点讲解,最好是请学生说明他选择其它答案的想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3、6、8、10、12、27、28小题的正确识图是答题的基础,考查的是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和生物学知识的结合。

第9小题考查学生生物学实验分析能力,从细节之处入手,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第17、18、19、21、22题的遗传分析及概率计算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方法并综合运用。

第31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综合分析应用。

(1)题的正答率较高,个别学生

(2)题错误主要是没理解干旱、阴的实际具体影响因素是什么

(3)、(4)题反映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均不够。

第32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及变异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

减数分裂的过程、结果,变异发生的类型及结果等。

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有:

(1)过程不清晰。

(2)识图辨析能力不强。

采取的办法: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还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和应用,强调过程的准确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图形图标的分析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3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传病调查及遗传系谱图分析的内容。

在解题时,学生出现的问题有:审题能力差,不会阅读图表题,不能理解题意。

采取的办法: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审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准确找出一道题的关键字眼,教会学生进行图表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在课堂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学生正确的做题原则和正确的考试习惯。

第34题前部分转录与翻译内容学生正确率较高,但是后面的连锁与互换的内容错误较多。问题还是出在减数分裂过程知识与遗传效应结合不到位所致。

采取的办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知识迁移与关联性剖析,对教学内容要有效整合,培养学生关联性知识归纳学习的习惯。

1.加强备课组的校本教研,备课组定期组织备课组内的章节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提出的相关教学措施与方法。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教师要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及高考中的要求,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设问或例题等方式进行落实,在必须要加深理解或应用要求的内容要有所拓展。在教材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从知识角度寻找教学的起始点,并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架起桥梁。

2.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教学,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对于拓展知识面或学生不具备的感性认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材料情境,以加深感性认识,而对于已有知识的延伸并有知识完整性的问题,要有师生之间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要注重事实、资料对概念、原理的支撑,同时,要注意事例教学与原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事例引向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归纳,同时,将一些解题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方法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4.适当增加精选习题的训练,特别注重答题方法的指导和答题规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因为得到应该得到的分数才是王道。

1.化学考试试卷命题分析

2.数学考试试卷分析

3.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分析

4.高中生物习题与答案分析

5.高中生物实验分析之四步分析法

6.初三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7.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结果参考

8.初三英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高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篇三

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

2、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高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篇四

1.对图1中l一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由图4号为患者,其父母1和2号正常,可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4号是患者xaxa,其父亲1号应该xay患病,而实际没有,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图2abcd中abd都具有条带1和2,c只有条带2,图1中123号正常,4号患病,可知4号对应的应该是c,只有条带2,且条带2dna片段有致病基因,所以ab正确;根据图一可知,设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那么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为aa。从7号(aa)可以推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均为aa,那么8号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3号基因型为aa(2/3)由图2条带判断,因此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9号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他与一个携带者(aa)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__2/3=1/6。

2.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dna不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rna不分布在细胞核中

b.细胞核由dna构成,细胞质由rna构成

c.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答案】c

d、实验结果是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这一结果反映了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c。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b.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酶所必需的元素

c.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答案】a

d、核酸中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正确;故选:a。

4.最能表明一个细胞具有特殊功能的是( )。

a.细胞核的大小

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细胞膜的特性

d.细胞膜的结构

【答案】b

c、人体内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具有相同的特性,即选择透过性,c错误;

d、人体内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相似,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装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________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该装置还可用于胡萝卜素提取中的________过程,在进行该过程前,要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

(2)装置乙常用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在果酒制作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它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相比,不同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如果该装置用于制作酸奶,对该装置如何处理?________。(3)装置丙表示的方法为________,在加热的瓶口安装了回流冷凝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保证原料颗粒小,温度高,时间长,目的是让提取的物质________。

【答案】水蒸气蒸馏法(水中蒸馏法);浓缩;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酵母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关闭进气口和排气口;萃取法;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萃取剂)的挥发;充分溶解。

【考点】提取芳香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解析】【解答】(1)装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该装置还可用于胡萝卜素提取中的浓缩过程,在进行该过程前,要过滤,其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2)在果酒制作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与醋酸杆菌相比,酵母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制作酸奶的原理是常利用乳酸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解产生乳酸,即为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因此如果该装置用于制作酸奶,应关闭进气口和排气口。(3)装置丙表示的方法为萃取法,在加热的瓶口安装了回流冷凝装置,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萃取剂)的挥发.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保证原料颗粒小,温度高,时间长,目的是让提取的物质充分溶解。

三、简答题

1.激素调节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请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参考答案】

来源:(1)食品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肝糖元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1)血糖的氧化分解(2)血糖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3)血糖转化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

3.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反馈调节是怎么体现的

在大脑皮层的干预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但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这样,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四、论述题

2.什么是反馈调节?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同时,在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作用于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这样。

五、案例分析题

1.以下为一位老师教学片断:

《激素调节与快乐加减法》教学案例

环节一:案例导课——快乐加减法一

在导课环节展示课件ppt: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环节二:激素的反馈调节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快乐加减法二

1、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学生自述寒冷刺激时机体所作出的反应;说明激素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反馈调节的理解。

2、结合比较分析;比较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时的影响。归纳出:协同作用。

结合马拉松赛跑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糖浓度的调节。归纳出:拮抗作用。

学生分成二小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四:小结——快乐加减法三

师:再回到怀特博士的病例,请同学们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反馈调节知识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并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永远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看待“她”。其实这一事件让我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感恩生活。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感觉,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张国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happy everyday!

试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2.以下是《根的结构与功能》一节的某教学片断,试按要求作答。

试评析该导入教学片断。

【参考答案】

本教学片断为导入环节,设计意图如下: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引入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导入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培养探究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通过提问雨水的成分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伍德沃德实验变量之间的差别。通过介绍伍德沃德实验设计,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篇五

本次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很好的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之一。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4题,24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第二大题,判断题,本题全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此题满分同学较多。学生对这一类型题比较喜欢。第三大题,填空题,共6题,8分。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有个别灵活题,因此学生在次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2小题的失分同学较多。第四大题,连线题共5分。考查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做到不是很好。第五大题,共2题,5分,是识图,分析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做的不是很理想。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回与日俱增!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畅想未来朗诵稿(优秀9篇)

下一篇:2024畅通生命通道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