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通用9篇)

2023年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通用9篇)

小编:纸韵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一

“跟着师傅学技术,很过瘾。”郑志明的徒弟们对记者说。

郑志明非常注重“传帮带”,在培训技能人才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秘籍”。他发明的“调芯钻孔法”“研推修锉法”是钳工技能比赛中的“杀手锏”,徒弟们凭借这份“独门心法”,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这些年来,郑志明每年免费授课200多课时,先后带出了50余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公司特聘专家等高技能人才。

谢评周就是郑志明一手带出来的“高徒”。他从一名一线装配钳工快速成长为工匠人才,31岁的他已经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技能专家。

谢评周曾问过郑志明:“您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除了高超的技能水平,徒弟们也被他敢于向技术难题“亮剑”的精神鼓舞。

以郑志明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着数十个攻关项目,为广西的汽车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技术、新设备。

一位“智慧”工匠的身后,站着一群为广西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贡献才智的高端技能人才。车间班组里的“传帮带”一直是工人成长的重要基石。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二

他是“把哨的士兵”,牢牢把握生产节奏,守住任务节点。对于他来讲,庞大的系统工程丝丝紧扣,飞机上工作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当下耽搁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影响下一项任务开展,带来计划的大调整。为了推动相关工作高效进行,他盯设计,盯工艺,盯工段,盯自己工段以外的班组,电话盯,微信盯,第一时间保障现场问题解决。不把问题说清楚、解决好就绝不罢休的工作风格也成为了他身上的标签,让人肃然起敬。正因为他身上的这一股劲,电子电气工段生产速率显著提高,同时带动c919大型客机全机电缆的上线速度、完成率、产品质量等的日益提升。“在解决问题上,我只有一个立场,那就是为了产品质量、型号发展”。成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他的坚持,带动工段形成合力,促进型号研制架次条线解决关键问题,保障产品优化落实。

作表率 扛起责任有担当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对大飞机事业的责任担当,源于他对“百年百架”目标的深刻认识。他深知,这一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因此更不能懈怠。作为工段长的周琦炜,在c919首架机首飞前夕,立下了“不完成首飞任务不刮胡子”誓言,展现出攻坚克难的壮志豪情;在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线缆敷设期间,整整30天他坚持驻扎现场,自始至终他都是一句话,“大家一起干,有问题找我,我都在”。他的以身作则,他的奋斗精神,使工段内团结一心,使大家为之感动,深受感染,没有一个人觉得苦,没有一个人觉得累,最终顺利完成104架机全机导通节点。

抓管理 确保工作协同高效

随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不断深入,为了确保完成生产节点,周琦炜对班组制定“军事化”管理,从班组出勤和上机工作时间进行调整,从班前会到中午用餐时间,从下午上机到下班,时刻按规定时间“走”,确保机上生产效率。他周一做好本周工作布置、周五做好本周工作总结,如班组成员遇到特殊情况,充分做好工作的协调安排,提高班组工作的连贯性。他与设计、工艺方紧密协作,推动多工位齐头并进,带领班组组员全力奋战,完成了数万个卡箍、超过十万个标准件以及线缆线束的敷设工作,保证线缆敷设万无一失。

对于梦想,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对于工作,他恪尽职守、不断创新;对于自己,他严格要求、不求名利;对于后来者,他悉心教导、倾囊相授。作为一名扎根一线13年、专注飞机电子电气装配技术的老员工,周琦炜用信心和恒心“两颗心”,扛起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充分挖掘并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完成众多急、难、险、重任务,带领团队共同推动国产大飞机电子电气装配一架比一架好、一架比一架快。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三

潘衡,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维保总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9年来,他用一颗赤诚的爱岗敬业之心为公司各种设备及压力容器的日常维修、维护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同时也练就了精湛的焊接技术本领。他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石化系统及合肥市举办的焊接技术大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江淮工匠标兵”、“安徽省职工技术状元”、“合肥市职工技术能手”、合肥市“庐州工匠标兵”等称号。

29年来,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潘衡不畏寒暑、潜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焊工、高级技师,匠心凝聚。他用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对公司关键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等进行及时返修、焊补,让这些价值不菲的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累计维修设备近亿元,节约费用达千万元。

他精湛的技术和务实奉献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敬佩,被誉为设备“守护神”。2017年,在公司工会的支持下,他领头成立了“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立足传统优良技术手段传承的同时,他不断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发明,让焊接维修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这一年,他先后攻克了镍材、钛材等特种材料的焊接难题,并与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参与了一种新型量子泵的制作、安装,完成了一种户外钛板焊接氩气保护罩的制作,且成功申请了专利。“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打造三个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效高地)战略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带人育人,创造新的操作技术方法,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

多年来,潘衡及潘衡劳模工作室开展技师培训、案例讲座、现场带教等超600人次,培养出技师8名,高级工15人,多功能工人100多名。在2017年合肥市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多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和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砥砺前行,开展了《降低逆变直流焊机的损坏率》qc课题,通过长达半年的努力,最终将公司逆变直流焊机从季度最高损坏率41.2%降到了11.8%,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维保费用。2019年,潘衡带领工作室成员潜心研究,1月至6月就已提交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卧式换热器管束安装方法》、《卧式u型管换热器管束拆除方法》、《钢管水压试验器》,目前取得了申请受理函,预计在年末三项专利都可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潘衡以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深深扎根在工作一线,为企业的发展奉献青春与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四

2019年4月,当水电四局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成立征调各工种人员时,师傅们第一个推荐了田得梅。

当舍下不足周岁的孩子,带着行李匆匆赶到白鹤滩时,面对眼前忙碌又有些杂乱的工地现场,田得梅倒是觉得“很平常”,和之前待过的项目并无二致,那时的她还无法预料,在大国重器的舞台上,她将绽放出怎样的光芒和华彩。

项目开工初期,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安装间场地被土建杂物大面积占用,为尽快开展施工,需将场地及时腾出,作为项目部当时唯一的天车工,杂物倒运和设备材料吊装的重任便落在田得梅一人的身上。时间紧、任务重,田得梅经常两个桥机换着开,以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时长,在短短几周时间里完成了项目前期材料设备倒运和场地清理等工作。

与此同时,田得梅也从曾经的“徒弟”变成了别人的“师傅”。作为天车班班长,田得梅坚持通过“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徒弟。如今所带出来的6位徒弟,已全部能够独立负责吊装作业并凭借优异的工作表现转录成为水电四局正式员工。

“师傅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精神,将一直影响着我们,在天车工的岗位上持续发挥光和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田得梅的徒弟邓满平说。

2020年8月18日,白鹤滩水电站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迎来吊装时刻。作为水轮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转子是机组安装过程中重量最大的部件,起吊重量约2100吨,需由左岸地下厂房内部两台1300吨桥机配合完成吊装。在吊装过程中,两台桥机需要保持步调一致,以7米每分钟的速度前进。面对挑战,田得梅带领班组成员一次次模拟转子吊装过程,详细讲解各个重要关点注意事项,一遍又一遍的对触电控制器、刹车片、行程限位、警报装置等桥机部件进行检查。

吊装时,她冷静细心,沉着细致,面临5厘米的吊装误差,在眼睛无法看到的情况下,她凭借出色的吊装水平,一次性顺利完成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吊装,全面吹响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攻坚号角,为2021年6月28日首批机组安全投产发电,献礼____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续工作之中,田得梅结合白鹤滩左岸地下厂房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在她的带领和天车班的共同努力下,左岸剩余7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全部取得一次性顺利吊装就位的良好成绩。她所带领的天车班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她个人也因为优异的表现,先后荣获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中国电建“电建工匠”、中国电建“起重机械操作专业特级技师”等荣誉称号。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五

__,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__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__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__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__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__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__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六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数千里之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35车间机加七组数控车工何小虎正看直播,只听解说道:“神州十三号不仅是我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还是返回最快的飞船,从1~2天缩短到8个多小时。”何小虎感到无比喜悦和荣耀。

因为运载飞船的火箭“心脏”——液体火箭发动机,由该公司研制,其中,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关产品作为“心脏之中的心脏”,便出自何小虎及其工友之手。

多年来,何小虎参与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和空间站建设等生产任务,一次次成功“飞天”,令中国航天事业的“心脏”更加强大。

续传承,特别能吃苦

“师傅,我们用什么设备加工航天领域最精尖深的产品?”大学毕业,进厂第一天,何小虎问师傅董效文。

真正走进车间,何小虎“被泼了一盆凉水”,他看到有的车床清晰写着“1967年生产”。师傅看出了他的沮丧,指着墙说:“生产航天领域的产品,我们靠的是这个。”何小虎看过去,墙上是一行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入职第一课,由被誉为“航天钻头”的全国劳模曹化桥开讲。何小虎记住了两件事,一是曹师傅可以在太空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喷注器上,钻出2000多个不同角度、直径的小孔,最小孔直径只有0.12毫米;二是为了保护视力,曹师傅几十年如一日不看电视。

后来他才知道,他们那个车间被誉为“劳模工匠的孵化器”,有一种精神在传承着。何小虎有了目标和方向。

何小虎开始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和实践。那几年,他经常满脸油污、浑身沙砾,鼻子里都是灰土。他从基础做起,泡在车间里反复做零件、磨刀,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学习,找各个师傅请教——那是最苦的几年,也是进步最快的几年。

“踏实、勤奋,又善于思考和总结,陕北孩子的拗劲、韧劲,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董效文说。

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何小虎首次参加国家一类大赛,荣获陕西第一,全国第四,这是陕西参加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2017年,中国大能手选拔赛,他成为陕西入围全国十强第一人。2018年,32岁的他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最年轻的裁判。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七

谢彪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二十余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淮北矿业集团首席技师”等称号。

自踏入煤矿这个行业开始,谢彪以特有的热情和干劲,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把勤奋工作当成自己最大的乐趣。在工作中坚持用心谋事、务实干事,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主持参与多项技改革新项目,积极推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无人化技术改造。

攻克技术难题

2014年,他带领职工对锅炉房进行变频改造,改造后锅炉的吨标煤产气量平均提高11.3%,炉渣灰分正常情况下均达到72%,在煤质较好时,能达到80%左右,每产生一吨蒸汽就能节约燃煤40-50kg,每年可创造经济价值55万元。

2016年初,煤炭行业跌入低谷,人员流失严重,谢彪和他的团队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对煤矿井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集控和自动化革新改造,利用触摸屏作为上位机控制,plc作为控制核心,采用485通讯手段,将两千米的皮带机和6部给煤机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万元。

2019年,针对煤矿井下喷浆机原材料浪费情况,他发明并申请专利“一种水泥浆下防沉淀装置”,有效确保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仅材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约20万元。

潜心钻研技艺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能体现价值。2015年,谢彪根据煤矿生产需要,大胆提出并实施了主井装载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不但实现了系统操控无人化,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年创造经济效益近80万元。2017年,根据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他又对提升机保护试验进行完善和改造,大大提高了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创新培训方式

2015年,中国煤炭协会命名谢彪工作室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青工的培训力度,提高青工的技能水平,让大部分职工都能一岗多能,从而弥补人员流失造成的不利影响。他还编写了《故障处理的方法》、《交流提升机故障分析与处理》等教材,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同时积极开展团队、师带徒及职工精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职工2000余人,带徒弟35人,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成长为各个厂矿的骨干。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八

__是__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机电维修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__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十年,用自己对技术研究的激情、对平凡工作的精益求精,磨练极致工艺,书写着“匠心”人生。

20__2年,从大学核电工程专业毕业的__,一次机缘巧合接触到了机电维修。爱学习、勤思考的__,很快就喜欢上了机电维修这个行业。熟能生巧,慢慢地,他在公司设备维修领域已经小有名气。

在工厂里,__深深地明白,机器一旦有了小故障,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__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不允许自己的工作有半点差池,即使加班加点,也要把再难的故障给排查出来。作为厂里技术维修的前辈,__从不因自己资历老而自居,相反,他比厂里的年轻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与感情。

正是__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断充电学习掌握木工设备自动化技术,带领团队根据家具行业生产设备现状,进行相关设备系统研制创新,并被授权获得多项个人发明专利。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完美追求,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并多次荣获成都好工人、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__说,作为一名机电维修师,只有对检修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完善,才能对设备的诊断、检修、维护做到完美,才能更好地传承这项技术,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

乡村工匠先进事迹简介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篇九

__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出自我手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__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追求极致超越自己

追求极致,这是__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__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__,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__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__之手。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企业巡查记录(大全7篇)

下一篇:2024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学校实施方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