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故乡的潮汕十五篇(汇总)

最新故乡的潮汕十五篇(汇总)

小编:大雷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乡的潮汕篇一

听导游说,潮汕话有八个发音,导游用八个音说了一句话,大家连续听了好几遍,还是没听懂一个字。

导游说:“现在,我来教大家几个简单的潮汕方言词汇。”话音刚落,还在云里雾里的我们便沸腾了。

“在潮汕话里,‘吃饭叫‘驾崩。”啊!驾崩?这不是古代皇帝去世的意思嘛。

导游打趣地说:“你们想,如果皇帝到了潮汕,每天吃三顿饭,那就要‘驾崩三次,要是再吃一顿夜宵,就得‘驾崩四次啦!”

听到这儿,车里的人都放声大笑起来,一个个像复读机似的“驾崩、驾崩”地喊着。过了一会儿,车子到达饭店,大家现学现卖:“下车,我们去‘驾崩啦!”

导游还告诉我们,潮汕人潮汕话说得溜,但普通话却说得很不标准。我们就亲身体验了一回潮汕人说普通话。那天,我们在“上下九步行街”游览时,导游叮嘱我们:“这里的‘名信双皮奶特别有名,你们一定要去尝尝。”我们就怕忘记导游说的话,一边在街上转悠,一边反复念叨着“名信”“名信”,可是我们在街上绕了两圈,也没看到“名信”这家招牌店。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叫“南信”。我们真是无语了,这发音差距也太大了吧!

潮汕话真是太有趣了!“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故乡的潮汕篇二

我们潮汕1000多年的历史,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在千年前,中原发生了战争,大家只好从中原逃到了福建的蒲田,后来再次发生战争,大家又逃到了蛮荒的潮汕地区。

潮汕之所以能变成现在这样富饶,是因为韩愈。是韩愈带领着大家把恶江治理好的,把山种植好的,他还大兴教育,让潮汕人学到许多文化,所以大家把那里的江叫韩江,把那里的山叫韩山。

潮汕的功夫茶是我们潮汕的特色之一。每次有客人来家中,我们就会冲功夫茶来接待客人。哦!这里还有一句潮汕俗语:水滚目汁流。意思是:“水滚目汁流”是指对于一些本人没能力承受的事,不要强自为之,否则将承受不了。这一句俗语是从一个北方女婿喝工夫茶的故事流传下来的。 从前有个北方人做了潮州人的女婿,他没喝过工夫茶。有一次,他要到岳父家做客,妻子告诉他:“家里人请喝茶时,会连说几声:‘食,食!’但你不能把三杯茶全喝了,要一杯一杯地喝。”北方女婿认真地听了,并记在心里。到了岳父家,家里人很热情,刚坐下来就泡起工夫茶。家里人每冲一次茶,北方女婿就喝一杯,且每次都喝一杯,弄得别人以为他口渴,每次都让他喝。原来他把妻子的话理解成每遍茶都要喝一杯。家里人不停地冲,喝得这北方人叫苦不迭,加上肚子又饿得慌,到了最后,竟头冒虚汗,看到水又开了,他连声说:“水又开了,水又开了。”急得流出眼泪来。于是,便被当地人当成笑话传开了,从这个故事又产生了“水滚目汁流”这句俗语。

潮汕美食与小吃也很有名,例如:乒乓粿、蚝粿、牛肉丸……所以潮汕被称为美食之乡。

我真的是应该去认真的认识认识潮汕的历史,去学习潮汕文化,才能让更多的潮汕人来认识潮汕。

我喜欢我的家乡——潮汕。

故乡的潮汕篇四

五、四、三、二、一,听到烟花齐放的声音,声响越来越大,五彩缤纷的烟花顿时升空了,一瞬间满天璀璨、好刺眼!好漂亮!霎时间,满街吉庆、举国欢喜……下面呢,就让我来介绍在潮汕的过年。

还是这个时间——除夕的一分钟前,爸爸妈妈早早就回来了,起初,并不怎么忙,年三十一到,大家就忙开了。一大早,当太阳刚刚亲吻山头的时候,我便蹑手蹑脚地起了床,咦?大家都在干嘛呢?一打听,原来都在准备过春节的装饰和食物。

先是我妈妈,她忙把一个“福”字帖在门上,看她帖得真仔细,先把胶布剪下来,然后就把“福”字用胶布帖在门上,一个角一个角的帖,就不会掉了。妈妈不光帖“福”字,还要把全家的东西收拾到合理的地方。呀,真够累的。外公外婆先把餐桌上的东西收拾整齐,我把书柜、衣柜收拾的整整齐齐……很快,很快我们家就“十全十美”了,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中国人过春节最讲究三件事:一吃二玩三穿。潮汕最注重的就是吃。潮汕人过年过节会准备各种“粿”,以前大概过年前一个月就要把米、番薯磨成米粉、番薯粉晒干备用,到过年前三天就会用米、菜、芋头、花生、豆沙、芝麻、糯米爆米花等根据各家的爱好,制成各种咸的、甜的馅料,经过我外婆粗糙而灵巧的巧手制新奇的彩色三维几何模型。潮汕过年的美食数不胜数,每当想起外婆亲手做的炸粿肉、豆腐脑,马上就垂涎欲滴。

正月初一一大早,满街的敲锣打鼓。有舞狮的、有吹喇叭的,顽皮的熊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把自己原先备好的“炮弹子弹”,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噼噼啪啪。

正月初一到初四,走亲访友拜年。我和四个哥哥必定跟在后头——因为有红包啊!大人们给的大大小小的红包,很快让我成了“^v^”,我和哥哥们趁腰包鼓鼓大人又忙碌的时刻,“暴食暴饮”起来,把平时不能经常吃的零食吃个饱。

我爱中国年,更爱潮汕年。相比广州,潮汕虽然还不够发达、不够富裕,但是在我眼中,这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才是最动人的。

故乡的潮汕篇五

今天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吃潮汕牛肉火锅。

我们先把汤底煮到沸腾,水泡咕嘟咕嘟的往外冒,水汽婀娜多姿地缓缓上升,宛如一层薄雾。汤中的配料也跳起舞来,上下跳跃很有节奏感。爸爸先把牛肉片放在漏勺里,因为怕把肉煮过头了,就把牛肉片放到漏勺中直接潲烫。薄薄的牛肉片刚放下去,颜色还是粉红的,30秒左右就变成了灰红色,最后肉的血水煮干净了,完全变成了灰色。煮完的牛肉片,肥而不腻、薄而不柴,很有嚼劲儿。

好吃的肉片被我们一扫而光后,青菜上场了。碧绿的蔬菜一入锅中,就上下左右翻腾、跳跃着,那真是绿的可爱!有的青菜在汤中摇摇晃晃的,多像是在大海中的一叶绿色扁舟。

青菜谢幕后,白萝卜闪亮登场。被切成薄片的白萝卜晶莹剔透,被摆成花的形状放在盘中,就像是一朵盛开的白莲花,煮后的萝卜片那近似透明的花瓣,就连其中的一根根茎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好像是美丽的水晶。咬一口,甘甜的汁水,流到喉咙里,好像是干旱之后,下了一场清甜的透雨,洒在了干净的土地上。

我们还煮了牛肉丸。鲜红色的牛肉丸整整齐齐地摆在碧绿的生菜叶上。连肉带菜一起放进锅中,那垫底的生菜叶竟飘飘摇摇地浮在了水面上,但是青菜支撑不住牛肉丸的重量,不一会儿,绿舟就翻了。经过一番沸煮,牛肉丸终于浮出水面,丸子的汁水十分饱满,再配上美味的酱料,真是人间美味!

在火锅中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金针菇。纤细的金针菇煮熟之后,捞起来白嫩嫩、滑溜溜的,好似一把白色的小伞,十分美丽。汤中加入金针菇后,增添了些许鲜味。

这顿火锅可真是美味啊,让我吃得肚子圆滚滚、脸上泛红晕,还意犹未尽呢。

故乡的潮汕篇七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汕头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许多商店开始举办促销活动,商店上市各种年货,例如:年画,春联,电器等。到了腊月中旬,家家户户就开始打扫房屋,清理废旧物品和购买足够的年货,还要准备除夕夜吃的潮汕菜,如卤鹅,牛肉丸和新鲜的鱼,购买寓意吉祥的花朵,如:桔,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一帆风顺,象征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发财树,象征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除夕那天一大早,大人们把地板擦得闪闪发光,然后开始祭拜逝世的先人。

下午的时候,小孩子们会洗头洗澡,然后穿上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会准备团圆饭,也有些人会外出就餐。

到了晚上,一家人就在一起围炉,除夕夜饭菜十分丰盛,满屋子的温馨。吃完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大人们会发信息,打电话与朋友拜年。看完春晚,大人们会给长辈,小孩子发压岁钱。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户户的厅中的大桌子上摆放着红盘,里面盛满大吉,青橄榄已经各种各样的糖果。吃完早餐后,大人携带着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祝福语,主人请客人吃大吉,糖果和喝功夫茶,客人增上大吉祝贺主人大吉大利,主人也要回赠,意在回敬美好祝福,夜晚人们会逛街或是待在家里。

正月初二至初六,人们会和朋友聚会,逛街。到了正月初七,有人会吃七样羹,寓意新春发大财,久合各人的吉祥彩语。也有句话叫七样羹,愈吃愈后生;大人吃了变年轻,小孩吃了愈青春。到了正月十五,人们会买花灯,游花灯,还会成群结队观看游行队伍。正月十六的时候,潮汕的春节也就结束了。

潮汕地区的春节热闹非凡,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又过去了。我爱看烟花,更爱看美好的春节!

故乡的潮汕篇八

按潮汕当地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腊月二十四这天,是神明上天之时,每个人都要去庙会拜神,让神明上天,祈求神明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腊月二十四过后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很忙。大人们不但要进行大扫除,还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小孩也很忙,必须把鞭炮、新衣服、新玩具都准备好,好在过年时玩个痛快。

一年一度的除夕终于到了。大人们早早地起床,准备好贡品,留着下午祭拜祖公。家家户户的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午饭过后,男女老少都要穿新衣服,象征着新的一年里自己吉祥如意。在除夕这天,一般在中午2点多,就得去祭拜祖公。从小到大的顺序祭拜祖公,祈求祖公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拜完祖公后,再过几个小时,便要吃团圆饭了。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到除夕这天,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饭桌上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五花肉,象征着丰衣足食;有菜,象征着财运滚滚;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着团团圆圆。吃完团圆饭后,爷爷奶奶就要给小辈发红包,象征着小孩子岁岁平安;作为儿女的也要给父母发红包,象征着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发完红包后,就要开始放鞭炮了。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象征着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喜气洋洋。

到了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家中摆放大吉,象征着大吉大利。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的话,大人也不能随便打骂小孩,以免他啼哭不休。每个人都要在午前到别人家拜年,代表自己对别人的尊敬。这一天不能扫地,如果扫了地,就象征着把自家的财气都扫掉了。这一天不仅不能扫地,也不能洗头,如果洗了头,就象征着把自己的福气都洗掉了。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孩子们提着一个个精致的灯笼逛庙会。这一天不但要逛庙会,还要吃汤圆。吃汤圆,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相处。这一天还有一个活动,便是猜灯谜,多数人都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灯彩上供人猜。

一眨眼,春节就这样过去了。潮汕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大人都去上班了,小孩也要去上学了。在这里,我祝福家乡越来越红火,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故乡的潮汕篇九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去亲朋好友家拜年。一进门,我便会看到摆在桌子上的果盘。果盘放着一些糖和一些橄榄,中间摆放着一对大桔。为什么要摆这些东西呢?原来糖果寓意着甜甜蜜蜜,而橄榄的别称是槟榔。“槟榔”的谐音是“宾临”,宾客来临。大桔,也就是潮州柑,象征着吉利。所以整个果盘的意义就是宾客来临,甜甜蜜蜜,大吉大利。

每当我看到别人家桌子上的果盘,我都会拿一颗糖来吃。看着的包装,十分漂亮的糖果,我真想一颗一颗地往嘴里塞。可现实却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一般糖果盆里的东西每人只能拿一种,拿多了会不礼貌。在大人说话时,我就会一边咽口水,一边用余光看着果盘里的糖果,心里想着为什么每人只能来一颗,如果能拿更多糖果就好了!

拜年时自然不能两手空空,一般我们会带上一对大桔以及一些年货。带上一对大桔,是因为大桔的寓意是大吉大利。在送出大桔及年货时,便会对亲友说“工作顺利,平安幸福”之类的祝福语。临走时,主人会取出自家的大桔来交换,意在互赠吉祥。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现在这种习俗在市区不常见了,但在我老家,朴实的乡亲们仍以行动坚守着这一古老的传统。越古老,越美好!

去拜年时,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红包的来历是这样的:很久以前,一种叫“年”的凶兽,经常在除夕夜跑出来祸害庄稼人畜。为了守护家园,人们就燃放烟花爆竹将其吓走。为了安慰幼儿,并做了一些可口的食物,用以压惊。后来食物变成了货币,在宋朝的时候有了固定的称呼——压惊金犀钱果。

在给别人红包时,还是有讲究的。首先给的红包必须是双数,寓意是好事成双。其次后一个人给红包,谁必须得比前一个人给得多,寓意着别人对你好,要加倍回报。而且给红包时,一般是大人给老人或小孩,祝福他们“长命百岁,学业进步”。这里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这就是潮汕地区春节时拜年的习俗,那你们的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故乡的潮汕篇十一

“咚,咚,咚”学校操场上传来一阵阵整齐且有节奏的腰鼓声,原来是学校腰鼓队队员们正在为迎春活动做准备呢!

每年年末,我们学校都会组织一些同学代表学校到乡里拜年。由学校组织的腰鼓队早早的便开始了紧张而又愉快的排练。这是潮汕的民俗之一,就是每逢传统佳节、喜庆活动,潮汕各地根据本地的传统习俗,民间舞蹈纷纷登场,构成一幅幅亮丽的特色风景线。我们乡里出名的民间歌舞除了潮汕大锣鼓,就属我们的舞腰鼓最出名了。

腰鼓舞属广场民间舞蹈,至今已有400百多年的历史,表现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腰鼓舞是我国民间舞蹈园地中一朵鲜艳的奇葩、稀有的舞种,具有庞大的阵势,动态一格,跳跃流畅,套路规范,变化多端,道具棍槌技耍精巧,尽显阳刚之美、稳健之美、粗犷之美,是潮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我很荣幸被老师挑选去进行腰鼓训练。腰鼓队最开始是学鼓谱,练熟了鼓谱就可以开始打鼓了。先从简单的站姿练起,丁字步,八字步、再教背鼓,斜肩背,还有鼓槌的拿法,右手向上时,手心是朝外的,左手横摆,学完了基本姿势就可以开始基础动作的练习。基础练得熟悉时,就开始学听哨声和排队形,练起各种舞姿。

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春节这一天。腰鼓队队员穿上腰鼓服,早早到学校化妆。我们学校的腰鼓服是丝绸做的,中间一排金黄色的如意扣,衣服分红色和绿色两种,很青春活力。鞋是白色的,鞋头缝上一颗杨梅似的小缨球,跳起舞步有一摇一晃的很是活泼可爱。

八点整,铿锵有力的腰鼓队前往各地拜年。广场上人声鼎沸,都欢聚在一起欣赏腰鼓队带来的精彩的表演。腰鼓队进场鞭炮齐鸣,可以看出老百姓对腰鼓队的欢迎和喜爱。舞一次腰鼓大概要二十分钟左右,中间掌声不断,乡里的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真是人山人海啊!

我们潮汕的春节大概就是这样过的,或许跟别的地方比起来并不出色,但是我们很温馨、热闹。

故乡的潮汕篇十三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仪式,其实就是当孩子虚岁到十五岁时,表达这个小孩以成为成人。这次回老家,可让我碰上了,让我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这次,我的表哥“出花园”了。前一天,我去他们家凑热闹,没想到刚走到门前,十多个亲戚正忙着。有的流畅地做潮汕特产;有的正大汗漓淋的择菜;有些正将自个家的什么汤勺啊、筷子啊、碗啊之类的餐具一个个给表哥他们家。我一走过去他们就说:“纳智,你来了啊,你也别闲着,快帮二姨挑菜。”“你来了啊,快,去三哥那把韭菜拿过来。”顿时,我有种忙得晕头转向的感觉,巴不得我有分身术。稀里糊涂地把这些活干完,正准备去找表哥,没想到啊,亲戚们说他去挑衣裳。哦,表哥“出花园”要穿漂亮的服装,迎接自己成人的那一天。

一般来说,不管你什么时候出生,只要到那年农历七月初七你就得“出花园”。于是第二天我匆匆吃过早饭,就去表哥家。那里聚满很多亲戚,其实这里这里连早餐都有准备。我们家族很大,虽说早上来的人只是一半,可也有三十多人,这里全都有准备,可以说应有尽有。表哥在门口迎接客人,只见他穿着漂亮的衣裳,旁边堆着很多礼品。

其实中国的文化就是吃,但你得吃出品位,你得吃出文化,这才是中华文化的关键。中午是大家欢聚一堂的时刻,表哥坐在向大门的主位,与平时家族里的主心骨坐在一席,接受家族最隆重的庆祝。饭菜很丰富,为了这六席饭菜,表哥的妈妈可费了不少功夫请来个好厨师。吃到差不多一半,我们这一席的小孩都拿着饮料去跟哥贺礼。表哥一一接受我们的祝福。

晚上人少了些,但还是蛮多的,一群小孩席地而坐,在地上打扑克。旁边的大人正谈着大人的事情,表哥也即将面对这一切。

夜晚,我们去卡拉ok,小孩大人都在这一展歌喉,大家都很尽兴,一直到很晚才离开。

看到表哥出花园的风采,我也想“出花园”,于是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让属于我的成人仪式变得更加风采!

故乡的潮汕篇十四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冬至又到了,我很兴奋,又可以搓汤圆了。

那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做汤圆,我和姐姐也跟着起来了。妈妈把糯米粉放进盆里,让姐姐把温开水倒进粉里,就开始和糯米团了。妈妈还告诉我,要是太干了,就再加进一些温开水。过了十多分钟后,妈妈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团,我想拿一点糯米团来搓汤圆。姐姐说:“妹妹,你太小,不要搓汤圆了,去睡觉吧!”我说:“我会认真搓的。”于是,妈妈拿一小块糯米团给我搓,我搓的汤圆有大有小,姐姐看了不兴奋说:“叫你别搓你就不听,看你把汤圆搓成这样子!”妈妈说:“没关系,这是祖孙父子圆,这样才像一家子嘛,圆圆满满的。”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自得地向姐姐扮了个鬼脸。

汤圆搓好了,妈妈拿到厨房去煮。不一会儿,汤圆煮熟了,妈妈把两颗汤圆放在门的上面。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妈说:“汤圆又甜又圆,表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妈妈舀了几碗汤圆给我们吃,说:“吃了汤圆又长一岁了,你们可要更懂事啊!”

冬至吃汤圆是我们潮汕的民俗,我喜欢吃汤圆,更喜欢搓冬至圆!

记得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过节,节日家里会做许多好吃的菜,还有饮料喝。参加工作之后,就很少在家过节了,而每当节日到来,都会生起浓郁的乡思情。

上班以来,冬至这天,最忙的人要算帮工区煮饭的阿姨了。一早去食堂吃早餐,就看到工长与阿姨在张罗工的“冬至盛宴”:去村里抓一只土鸡和一只鸭,再买些猪杂,听着听着就让人流口水了。阿姨是工长的妻子,她烧得一手好菜。上甫虽是一个极小的车站,但在黎钦线上其实有响当当的名头——虽然这里的交通不便,可伙食比较好,相邻站区都羡慕我们有一个好阿姨。

早就等着冬至的到来,工友们都特别期盼能早点收工。回到工区,有工友开玩笑地与工长说:“谢工长,你都不心疼夫人吗?早点收工回去帮忙吧!”谢工长工作三十年了,对待工作一直都是严谨的,他很严肃地回答:“工作是工作,聚餐是聚餐。”

下班回到工区,阿姨与休班的车站值班员已经将两张大桌摆好,把菜都盛上了,工友们迫不及待地凑到饭桌前,去闻飘溢出的菜香,阿姨急忙喊道:“快点去洗手,洗完手才能吃菜。”不一会儿,我们就与车站职工围满了两桌,热热闹闹地过着异乡的冬至节。大伙都是外地人,加起来还不到20人,我们之间的感情特别的深,就像一家人,平日里吃饭都是围在一起。

在区过节,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乡思”。吃着吃着,就会有电话响起,亲人的电话就像一道“调味品”。工友们会接二连三地接到电话,我也不例外。母亲打了电话过来,熟悉的声音,关切的问候:“工区里加菜了吗?我和你爸爸在家吃,家里很好,你要安心工作。”电话那头,母亲的简短话语足以让我眼睛湿润。我对故乡,对家是思念的,可我明白,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以工作为主,尽心尽责。我想,安全是对工作最好的承诺,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冬至虽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有一群友善和蔼的工友们伴随,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乡思之情与友情点燃了冬天,我的冬天因此暖意融融。

故乡的潮汕篇十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在这个春节里,大家一定做了不少有趣的事吧!俗话说:“新年新气象,新年就要有新面貌。”接下来,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春节里做的或者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吧!

事件一、贴对联

这天,爸爸从柜子里拿出一副新的对联,我一看,奇怪地问:“爸爸,挂在墙壁上的那幅对联不是还很新吗?为什么要再换新的呢?”爸爸见我一头雾水,微笑着对我说:“新年要有新面貌。你瞧,你的衣服不也是新的吗?”听到这儿,我连忙对爸爸说:“我也要贴,我也要贴……”爸爸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我。只见爸爸拿起一瓶白色粘液,说是浆糊,在对联后面涂抹着,我也赶紧来帮忙。从爸爸的口中,我还知道了对联的上下联应该怎么贴——面向大门左手边是上联,右手边是下联。

事件二、看春晚

晚上,我和我的好朋友佳音、梓婧在佳音家看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看节目,轮到王俊凯唱歌了,“王俊凯!王俊凯!王俊凯……”我们异口同声激动地喊道,因为我们都是他的粉丝。又看了几个节目后,我们就回家了。节目真的好精彩呀!

事件三、看烟花

大约在12点的时候,外面开始放烟花了,只见一排排烟花“咻”地一下飞上了天空,把天幕点缀得非常好看,我看得都入神了呢!

这个新年真是太有趣了!大家都是怎么过年的呢?

故乡的潮汕篇十六

春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是最热闹的了。春节是合家团聚的的曰子,它象征着团结、兴旺。然而,潮汕的春节却有着与别的地区不同的习俗,那是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呀!

潮汕地区的春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开始了,据说腊月二十四这天是“神明上天述职“的日子。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在这一天对家里进行一次“扫舍“,这不是像平时一样擦擦桌子,扫扫地那样。而是对家里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这样做预示着一个“辞旧迎新“的好兆头

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开始忙着购置年货了。街上出现了花市,这个时候的花要比平时的鲜艳,花盆也比平时的更精致、漂亮。但是价格也会上升,人们不为此而吝啬,购置新的年货也好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象。除此之外,大人们还得赶着购买年糕、红桃果、鼠壳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

除夕是最热闹的一天了!早上,妈妈跑去市场买食物,以备晚上的年夜饭所用。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新对联。午后,每家每户都要祭天地、拜祖宗,是为了缅怀逝去的先人,并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孝敬的传统美德。祭桌的祭品各式各样,有年糕、鸡、鸭、猪、鱼、酒、烟……家里的长辈先嗑头跪拜,晚辈们才能随之拜之。祭祖后,家人们沐浴更衣,换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一家人坐在一起谈着新鲜事。

除夕这一天晚上还要吃年夜饭,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吃火锅,这就是“围炉“。年夜饭上准备了许多寓意深刻的食物,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代表“步步高升“……除此之外,年夜饭桌上还摆上了平时妈妈舍不得买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鲍鱼、鳗鱼、海参、龙虾……这真是一场美食盛宴啊!吃过年夜饭,家人们便坐在一起守岁了。我们会泡上一壶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会给小孩子发丰厚的“利是“,以驱除新一年的邪气。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放烟花,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新年的钟声在零点敲响,但人们丝毫不觉得疲倦。就这样,大家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除夕夜。此时此刻,大街小巷乐火通宵、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春节的喜气!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初一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里接待客人,我们和家长一起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见面,不免说上一两句吉利话,每家每户的茶几都会摆上糖果,到亲戚家还能拿红包。临走时,双方还得互赠一对大桔以示两方“大吉大利“。这几天,小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不时拿出口袋里的几个零花钱买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错了什么事,家长也不会责备我们,因为这一天不能骂人,不然这一整年都会倒霉。所以家长也不会追究。

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区的人都得吃上一顿“七样羹“。七样羹是由七种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锅的。由于之前吃了太多的大鱼大肉,所以这一天得吃七样羹,目的是为了调理肠胃。常吃七样羹还可以延年益寿呢!过了正月十五,我们这儿的春节便渐渐拉下帷幕了。这就是我们潮汕地区的春节,你喜欢吗?

故乡的潮汕篇十七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

除夕前几天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年货: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服;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家家户户还要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真热闹。除夕下午我们都得邀请他们一起怼复撬辍梗抖日庖荒甑淖詈笠惶臁谷椅酝旁卜埂购蟠笕嗣歉优改干媳玻址把顾昵薄赘滓盥祝苹鸩荒芟穑宜滓韵笳鳌八晁暧杏唷保澳昴瓴欢洗丁钡暮谜淄贰挂厮辏睾蛐麓豪戳伲却履曛由孟旌螅拍芩。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柑,桔,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到了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才能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故乡的潮汕篇十八

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故乡的潮汕篇十九

春节,是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的节日,我也不例外,潮汕的春节从腊月开始,各家各户就都忙了起来。

我们先是去了花市逛,买好几盆橘子树和一些灯笼,每家每户门口都会有两三盆橘子树,以及红火的灯笼。乡下的房因为是自己盖的,所以会有好几层楼,大扫除没有两三天是扫不干净的。当然,贴对联可是传统,必不可少!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冷清的大房子突然变得热闹,这可不是夸张,你想想,十五个大人,十九个小孩,气氛可祥和了,寒冷的冬天即使不开暖气,也不会有寒意。

除夕的夜晚,家家亮着灯,我们坐在大厅上,大人一桌,小孩一桌,舅舅拿起火锅,时不时看看水煮开了没,婶婶姨妈们则切好食材,一盘一盘端过来。水开了,热雾使我的眼睛朦胧,可我却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是欢乐的,回老家真是好,城市可没有这么热闹!

看着眼前的饭菜,不由得叫人眼前一亮,白切鸡、金针菇、牛肉丸、雪花牛……拌着沙茶酱,味道好极了!吃饱饭,已经是九点多了,可孩子们都神采奕奕,毕竟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眼前的新年专属节目正在播放广告,孩子们不知是谁起了头,个个都在讨论明天去哪放鞭炮,去哪玩。一眨眼,凌晨一点多了,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点困意。第二天一起,已经是新的一年了。

一家一家的到来,人人穿着新衣服,红色随处可见。脸上都带着笑容,大人笑,因为挺久不见自己的兄弟姐妹,小孩笑,因为觉得过年很好玩。

汕头的春节年味特别浓,和广州的春节十分不一样,可我更爱老家的春节,能见到自己要好的姐妹,能接触新奇的事物。听,他们又去放烟花了,这么好玩,这么热闹一定要去!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秋节英语手抄报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汇总(7篇)

下一篇:电脑时代需不需要练字正反辩论稿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