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五篇(模板)

2023年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五篇(模板)

小编:azure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篇一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人才资源支撑。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我区抽调干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对全区村级组织带头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

一、惠农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惠农区现辖3乡3镇38个行政村。200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中,每个村原则上按3名村干部职数设臵,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名、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1名、妇女主任1名,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村大小不一样,有3个村增配了1名村党支部副书记,共配臵村级干部115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因个人原因村书记辞职2名,现实有村干部113名,其中:男69名,占61.1%,女44名,占38.9%;汉族87名,占77%, 回族26名,占23%;文化程度,大专2名,占1.8%,高中57名,占50.5%,初中51名,占45%,小学3名,占2.7%;村干部平均年龄45.6岁,其中:35岁以下6名,占5.3%,45岁以下41名,占36.3%,55岁以下58名,占51.3%,60岁以下5名,占4.4%,60岁以上3名,占2.7%;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8.4岁,高中文化程度19名,占55.9%,初中14名,占41.1%,小学1名,占3%;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6.9岁,大专2名,占5.6%,高中20名,占55.6%,初中13名,占36 %,小学1名,占2.8%。(村书记、主任45岁以下12名占32.4%,55岁以下21名占56.8%,60岁以下4名占10.8%;大专2名占5.4%,高中22人占59.5%,初中12人占32.4%,小学1人占2.7%。

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一大力加强村级干部的选拔培养

1、选准配强村级干部。在200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以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为前提,从复员军人、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中选拔培养村级干部。先后调整了9名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了5名群众信得过、有本事、靠得住的村干部,使一批政治素质高、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

织整顿和即将开展的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与村干部进行了任期谈话,并对后进村进行了集中整顿,有2名村书记因个人原因辞职,整顿后的村级领导班子的活力明显增强。

2、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为使村级干部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不出现断层现象,区委组织部从培养、锻炼、加强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后备干部参加村级组织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青年致富能人中确定了112名村级后备干部,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并将 3 名锻炼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改善了村级班子结构。

3、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2009年,按照“以规划选人、以项目选人、以突出问题选人”原则,从正副科级后备干部、挂职干部、没有基层一线任职经历干部中共选派38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挂职,原则上任期两年,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年轻优秀的机关党员干部用他们的新知识、新的发展意识,帮助、提高了村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二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

1、多次提高补贴标准,使村干部经济上“有奔头”。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月补贴在原来的300元基础上增加到450元、妇女主任职务补贴在原来的

250元基础上增加到350元。2008年,按照区委《关于印发<关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月补贴增加到8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妇女主任职务补贴增加到670元。2010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月补贴增加到10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妇女主任职务补贴增加到800元。按照6:4的比例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考核补贴,以乡镇为单位制定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适度拉开村干部报酬差距。同时,村集体收益(土地收益除外在20万元以上的,按12%的比例提取村干部奖金;村集体收益在10-20万元之间的,按10%的比例提取村干部奖金;村集体收益在1-10万元之间的,按8%的比例提取村干部奖金。

2、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村干部生活上“有保障”。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区村干部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的严格要求,区财政按照18%的比例补贴,个人缴纳16%,每年为每一位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金1809元,其中:个人缴纳724元、区财政补助814元,区财政每年安排村干部养老保险金93610元。

3、提高办公经费标准及个人待遇,使村干部工作上“有劲头”。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时确定村级办公经费为年400元,2008年提高到3000元,2010年大幅提高到

6000元,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臵、水电、取暖、党建活动、报刊征订等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开支。建立卸任村干部补贴制度,对连续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20年以上,按照自治区、市有关政策进行补贴。

4、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使村干部监督上“有抓手”。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实行轮流坐班制,建立健全村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制度、工作考核制度、测评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12321”(即:一确定两述职三测评两公示一兑现村干部述职考核长效机制,更便于群众对村干部进行监督,实现了村干部业绩、工资兑现群众说了算,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村级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区一些村级干部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接受新信息、新技术缓慢,自身带头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

2、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年轻人及能人外流,造成了一定范围的人才短缺。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不断推进,农民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不少农民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中的优秀青年有的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有的参军去了部队,还有的直接去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成为城市工业的“打工仔、打工妹”。这样一来,在家务农的人员便大多成了老人和 妇女。有文化的“能人”外流,直接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断 层。有的村选举村委会的几乎已无优秀人选甚至无人可 选,勉强选上去的只能是那些没有多少文化且年龄偏大村 民,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影响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情。全区大部分村村集体收入薄弱,部分村甚至是“空壳 村”,无可支配资金,没有为群众谋利、办事的经济实力,无法解决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使村 级干部说话不灵,办事无力,群众对村级干部态度较为冷 漠。尽管党建示范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经营管理人才及受过去 村办企业破产负债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对发展村 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影响村级干部干事创 业的激情。

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选择年轻 有为、政治素质强的村后备干部,让他们参与村级事务,交任务,压担子,加强培养锻炼,结合即将开始的村“两 委”班子换届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村“两委”班 子中,对在职村干部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增强他们政治理 论素质和履行职责能力,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调整不称职干部,对无合适人选的村,选派年轻优秀乡镇-6-干部挂职。

3、通过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解决村级 通过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干部在群众中威信问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问题。为

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 村级干部说话有威信问题,鉴已取得的一些好经验、好做 法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关于印发<惠农区发展壮大村集 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要组织各乡镇在有条件的村积极 开辟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逐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村级集 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级党组织履行职责、增强为民办 事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7-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篇二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乡党委安排,结合本次村两委换届选举考察,乡组织办对我乡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对加强村干部队伍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综述如下:

一、目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村干部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风里来,雨里去,酸甜苦辣,艰辛倍尝,在农村四个文明建设中,维护全乡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总体上讲,他们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农村基层工作新的变化,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村干部队伍综合能力素质问题。

一是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差距。据统计,全乡14个行政村(街)中两委班子成员中(69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37人占53.6%,高中(中专)文化的29人中占42%,大专以上文化3人仅占4.4%,近3年通过组织部门举办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乡共有16名村干部报名参学,目前以有6人顺利毕业。随着当前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完善,文字材料日趋增多,据统计,一年中,大小工作计划、方案在40余篇,小结、总结也不下于30篇,日趋繁重的文字工作只能让部分写不出计划、总结的村干部疲于应付。特别是进行年来信息化建设逐渐加快的趋势,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网络、计算机等完成,而实际情况是能简单操作的寥寥无几(不足5%),作为党员群众带头人的村干部,没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了解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不懂得工程建设方面的理论知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自然要打折扣。

二是能力水平与当前岗位职责有差距。面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势,一些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还还习惯于行政推动,强迫命令,不善于用新的方法进行领导,特别在驾驭把握全局、理性思考决策、高效与人沟通上存在缺陷和不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务、村务及财务公开还不尽如人意,群众期盼的惠民项目迟迟未能实施,全乡局部存在着干部群众关系紧张的情况。

三是思想观念与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差距。面对新农村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特别是我乡面对着良好的政策机遇(省市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共4处),而我们乡的村干部主体都是长期在家从事基层行政工作,缺乏开阔的视野、超前的思维和先进的理念,部分村干部胆子不够大,缺少点子,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在拆迁、置换土地等方面,以致示范点建设经常受阻。

四是年龄结构与农村事业发展要求有差距。年龄结构老化是村干部队伍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我乡现有14个行政村,69名村值班干部,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60岁以上的4人,占5.8%,50岁到59岁之间的10人,占14.4%,40—49岁之间的46人,占66.7%,40岁以下的8人,仅占11.6%,35岁以下的更是没有,从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看,基本上是呈倒锥体状,中老年占据主体。从村级后备干部的增减看,许多村没有按照“一职一备”的要求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在本次换届中,村干部队伍建设中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堪忧,全乡有3村甚至连一个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人选都没有,“谁能接班”、“谁来接班”已成为乡党委担心的问题,当然这与地方经济整体发展、村干部待遇吸引力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个人角色和待遇保障的问题。

一是身份问题。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干部农民”,又非完全的农民,既是“农民干部”,又非真正的干部,被群众形象的成为“举手”干部。村干部调侃自己“吃自己的饭,干公家的事,怄别人的气”。作为干部,他们是农村全部工作的主

力军,肩负着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富民兴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重任;作为农民,他们是家庭的主心骨,同样要扶犁耕田、种菜喂猪,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劳碌,担当起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责任。两相兼顾,心挂两头,难免顾此失彼。

二是经济待遇问题,全乡乃至六安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干部能得到的报酬与所承担的繁重任务严重失调。据统计,全乡村干部的全部报酬平均只有6000元左右,一些农村村干部住房条件、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子女受教育程度等比一般村民不如,这造成了村干部吸引力严重下降,绝大多数年纪轻、有干劲和致富能力强的村民选择了留在外地务工经商,而留在家乡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及儿童,被人形象的成为“613860部队”,这又进一步限制了选人培养的渠道。

(三)面对权小责重的现实,个人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

一是工作难做。当前村级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伴随着国家在农村大量投入资金项目改善民生、建设新农村、加强水利、整修田地,伴随着项目的实施,各类纠纷也随之而出,而村干部自然成为解决、缓解各类纠纷矛盾的主体。在特殊时期,面对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时,村干部又是第一责任人,一直承受政治上、心理上、体力上的压力极大。

二是内业难干。目前村级日常业务包括计划生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民生工程、民兵、后附移民项目等,且是各级检查的主体,当前各项工作都讲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在现有配备人员的素质、数量和农村工作的实际,这样的要求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的浪费,效果却不十分明显。

三是理解难得,社会舆论对村干部要求高、支持少、指责多、理解少。工作中村干部“任务难完成,群众难满意,待遇难保证,家庭难理解”。有的农民形象地说,对村干部“有饭吃不找你,不犯法不怕你,有麻烦就找你,解决不了要骂你”。村干部经常是两头受挤,两头受气。诸多困难和压力,令一些村干部积极受挫,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有的干脆呈上一纸辞职报告走为上策。

四是巧妇难为。村一级作为国家基层公益事业发展的推动者、日常事务执行者、地方社会治安的管理者在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中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无固定资金来源,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村级经费一般在30000元,也只能勉强维持村级正常办公运转所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无从谈起,还有很多村由于历史问题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导致了村干部难以作为、不敢作为,进一步减弱了新农村建设的后劲和动力。

二、我乡解决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有益尝试和努力方向

村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村干部必须履行管理、组织、服务的责任,使其责、权、能、利得到强化统一,其实就是要求村干部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较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四个突出矛盾,即村干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与自己致富的矛盾、付出劳动与获取相应报酬的矛盾,履行职责义务与行使相应权力的矛盾,带领群众致富与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矛盾。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政治体制、组织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在党委政府和农民之间,作为重要桥梁和纽带的村级组织,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靠和臂膀,必须在健全四种机制上下功夫。

(一)建立健全以竞争择优为基本原则的选拔机制。要改革村干部选拔制度,按照要求和岗位职责,明确村干部的职位职数,确定任职资格和进入录用条件。本次村“两委”换届,乡党委根据县级统一要求,按照村级人口规模大小,科学合理的配备干部职数,实现整体个体双重优化。完成村干部后备人才储备库建立(每个村1—3人),结合村两委任期考察工作,进行后备干部提名推荐,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与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录用制度与“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等制度结合起来,真正通过竞争择优,为村干部队伍

职业化把好入口关,提高整体素质。

(二)建立健全以任期考察监督和定期绩效考评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机制。结合村两委换届考察工作,我乡初步建立起任期及年度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述廉述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经济离任审计等方式全面考察了解村干部任期(年度)表现,为乡党委政府选人用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村干部纳入乡干部正规化管理范畴,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促进规范化管理。村干部待遇提高后,我们在年初将村干部工资与计生等常规工作绩效挂起钩来,实行季度岗责考评、季度惩奖兑现,年终总评的办法,同时注重阶梯层次,对干实事、有业绩的人在经济鼓励上与那些不作为、无作为的人拉开档次,使经济手段在村干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建立健全以保障待遇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依据“依法、适度、自愿”的原则实施并村,2011年4月村两委换届前,我乡将原有20个村通过并村的方式合并为现有的14个村(街),精简村干部职数3个,相对的提高村级的各项办公经费,同时通过撤销工作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到村的制度,推动工作进程。我乡已对村干的工资全部实现打卡定时发放,每年为在职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足额发放离退休村干部生活补助,给广大村干部吃了颗定心丸,将来,要根据全乡经济财政状况,逐步建立村干部工资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良性机制,保证村干部同样享受到改革开发的成果。

(四)建立健全以提高素质为基本目的的培训机制。要根据村干部工作和岗位职责特点,健全全乡各部门分开负责组织定期培训的机制,每年村干部进行不少于4次的集中培训,可以结合计划生育外出服务等,把村干部外出沿海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系统的参观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篇三

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我镇组织专人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掌握了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

目前,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均为15个,在本届换届选举中,15个行政村共选出享受全额补贴村“两委”干部58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12人。通过调研,总的感到,绝大多数村干部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移民搬迁、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但是也有少数村干部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表现出不适应,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因移民搬迁、征地拆迁、三林纠纷等引发的矛盾较多,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日高,民主意识渐强,而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工作方法等却没有明显转变和改善,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多,结果陷入僵局,把矛盾向上推,不仅使工作进度延缓,还造成了群众的误解。

2、村干部年龄偏大,进取意识减退。经过本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共选出享受全额补贴村“两委”干部58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12人,其中30岁以下11人,31—45岁38人,46—60岁9人,所占比例分别比上届增减-2%,+9.5%,-7.5%;总体来看,31—45岁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总体年龄结构情况仍然偏大。面对农村形势的新变化,一些年龄大的村干部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缺乏创新思维、开放意识和工作激情。甚至有极少数村干部存在着“一等、二靠、三要、四推”(即等上级安排、靠上级帮助、要上级照顾、推到上级解决)的现象。

3、村干部文化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在文化结构层次上,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文化1人,中专文化7人,高中文化14人,初中文化36人,分别比上届增减+1.7%,-1.2%,-3.9%,+6.2%。文化水平的偏低,造成一部分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法规知识贫乏、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各种创建活动中,各村普遍缺乏会写、懂电脑、熟悉业务的干部,致使上级政策在贯彻执行中会出现不到位现象,有时还会造成工作被动。

4、村干部来源偏少,后备力量不足。当前,全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仍是村干部队伍建设中较薄弱的环节,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严重不足,发展年轻党员比较困难,后备力量不足。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价值取向变化,高素质人才纷纷外出。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农村大批能人纷纷走出家门挣活钱,而留下的大多是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户,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和妇女,致使农村干部特别是“领头雁”人选越来越少。而在现有村干部中,不少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钱少了我不干”等落后思想,也制约着农村工作的开展。

2、党员发展区域不平衡。我镇是龙滩库区移民搬迁大镇,2005年以来,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工作重点也随之也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员的发展和建设,这造成了各农村党支部对发展本村的党员后备力量重视不够,党支部组织松散,凝聚力不强,使一些中青年对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了后备干部的培养,目前我镇农村35岁以下党员仅30名,只占5.6%,35岁至45岁的党员393名,占72.9%。

3、系统培训缺乏,村干部素质提高不快。近几年虽然搞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但培训的大部分是党员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对村干部的培训较少,对村干部的培训,注重的是业务知识培训,缺乏政治理论、能力素质的培训,村干部的培训存在实用化倾向,村干部整体素质提高不快。

4、监督考核不够,村干部管理难度大。我镇村域面积比较大、管辖人口多,村干部的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村干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在激励保障方面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难以真正监督考核。如果对村干部管理放任自流,农村工作将会落不到实处,无人具体抓,无人抓落实。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在农村,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必须建立起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做支撑。针对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1、继续施行相关创建活动。我镇在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五村两规范”建设、实施“八桂先锋行”活动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不断增强,民主管理,让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更加透明、更为有效。实践证明,这些建设活动能很好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因此要继续施行下去。

2、选优配强班子。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特别是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无数实践证明:党支部书记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班子、一个村的兴衰。因此,一定要更新观念,严格标准,把能否带头致富、带领党员群众致富作为选配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尺度,将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群众公认程度和集体素质。当前,虽然村“两委”刚刚换届选举结束,新一届班子刚刚上任,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形成无功即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不满的不合格村干部进行妥善处置,保证班子保持选优配强。

3、强化教育培训。灵活教育形式,除举办培训班、听讲座外,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村干部特点的教育模式,如建立村书记论坛、新农村建设论坛等一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互动式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村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水平。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在村干部中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他们依法村的能力,规范他们行为,使村各项工作走上法制轨道。健全教育机制,教育培训不是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机制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效。一方面,在村干部中大力开展争创“学习型”村干部活动,提高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利用“三会一课”、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4、健全奖惩机制。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健全奖惩机制,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施行奖励制度,不仅要精神奖励而且还要物质奖励。同时,建议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对表现特别突出的村干部可直接选调进事业单位,实行政治激励。对考核落后的要采取谈话戒勉,并与村干部年收入挂钩。建立健全村干部引咎辞职制,并严格执行,打通村干部

出口,对因主观原因造成考核落后并经诫勉屡教不改的,劝其主动辞职,对其不主动辞职的,支部成员实行组织处理,村委会成员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罢免。

5、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建设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以源头上加强村干部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议按照与现有村干部1:1比例选拔出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干部。对村级后备干部加大教育培养,除举办培训班外,采取村内挂职方式进行岗位培养,以岗位锻炼人,以岗位考察人。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通过考核评议等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对优秀后备干部,推荐进入村级班子。

6、加大关心村干部力度。在不断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也要注重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对少数拒不履行义务、严重影响农村工作开展的村民加大处置力度,维护村干部正当权益,在社会上营造理解、关心、支持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大经济薄弱村整顿帮扶力度,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对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关心、解决;对侮辱、威胁村干部人格和人身安全的事件,要及时处理,不能不了了之,使村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中共向阳镇委员会

2008年9月25日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篇四

惠农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惠农区委组织部

(2010年4月14日)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人才资源支撑。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我区抽调干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对全区村级组织带头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

一、惠农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惠农区现辖3乡3镇38个行政村。200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中,每个村原则上按3名村干部职数设臵,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名、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1名、妇女主任1名,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村大小不一样,有3个村增配了1名村党支部副书记,共配臵村级干部115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因个人原因村书记辞职2名,现实有村干部113名,其中:男69名,占61.1%,女44名,占38.9%;汉族87名,占77%,-1-

回族26名,占23%;文化程度,大专2名,占1.8%,高中57名,占50.5%,初中51名,占45%,小学3名,占

2.7%;村干部平均年龄45.6岁,其中:35岁以下6名,占5.3%,45岁以下41名,占36.3%,55岁以下58名,占51.3%,60岁以下5名,占4.4%,60岁以上3名,占

2.7%;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8.4岁,高中文化程度19名,占55.9%,初中14名,占41.1%,小学1名,占3%;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6.9岁,大专2名,占5.6%,高中20名,占55.6%,初中13名,占36 %,小学1名,占2.8%。(村书记、主任45岁以下12名占32.4%,55岁以下21名占56.8%,60岁以下4名占10.8%;大专2名占5.4%,高中22人占59.5%,初中12人占32.4%,小学1人占2.7%)。

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大力加强村级干部的选拔培养

1、选准配强村级干部。在200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以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为前提,从复员军人、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中选拔培养村级干部。先后调整了9名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了5名群众信得过、有本事、靠得住的村干部,使一批政治素质高、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

织整顿和即将开展的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与村干部进行了任期谈话,并对后进村进行了集中整顿,有2名村书记因个人原因辞职,整顿后的村级领导班子的活力明显增强。

2、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为使村级干部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不出现断层现象,区委组织部从培养、锻炼、加强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后备干部参加村级组织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青年致富能人中确定了112名村级后备干部,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并将3 名锻炼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改善了村级班子结构。

3、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2009年,按照“以规划选人、以项目选人、以突出问题选人”原则,从正副科级后备干部、挂职干部、没有基层一线任职经历干部中共选派38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挂职,原则上任期两年,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年轻优秀的机关党员干部用他们的新知识、新的发展意识,帮助、提高了村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二)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

1、多次提高补贴标准,使村干部经济上“有奔头”。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月补贴在原来的300元基础上增加到450元、妇女主任职务补贴在原来的250元基础上增加到350元。2008年,按照区委《关于印发<关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月补贴增加到8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妇女主任职务补贴增加到670元。2010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月补贴增加到10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妇女主任职务补贴增加到800元。按照6:4的比例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考核补贴,以乡镇为单位制定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适度拉开村干部报酬差距。同时,村集体收益(土地收益除外)在20万元以上的,按12%的比例提取村干部奖金;村集体收益在10-20万元之间的,按10%的比例提取村干部奖金;村集体收益在1-10万元之间的,按8%的比例提取村干部奖金。

2、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村干部生活上“有保障”。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区村干部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的严格要求,区财政按照18%的比例补贴,个人缴纳16%,每年为每一位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金1809元,其中:个人缴纳724元、区财政补助814元,区财政每年安排村干部养老保险金93610元。

3、提高办公经费标准及个人待遇,使村干部工作上“有劲头”。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时确定村级办公经费为年400元,2008年提高到3000元,2010年大幅提高到

6000元,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臵、水电、取暖、党建活动、报刊征订等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开支。建立卸任村干部补贴制度,对连续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20年以上,按照自治区、市有关政策进行补贴。

4、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使村干部监督上“有抓手”。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实行轮流坐班制,建立健全村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制度、工作考核制度、测评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12321”(即:一确定两述职三测评两公示一兑现)村干部述职考核长效机制,更便于群众对村干部进行监督,实现了村干部业绩、工资兑现群众说了算,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村级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区一些村级干部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接受新信息、新技术缓慢,自身带头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

2、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年轻人及能人外流,造成了一定范围的人才短缺。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不断推进,农民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不少农民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中的优秀青年有的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有的参军去了部队,还有的直接去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成为城市工业的“打工仔、打工妹”。这样一来,在家务农的人员便大多成了老人和妇女。有文化的“能人”外流,直接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断层。有的村选举村委会的几乎已无优秀人选甚至无人可选,勉强选上去的只能是那些没有多少文化且年龄偏大村民,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影响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全区大部分村村集体收入薄弱,部分村甚至是“空壳村”,无可支配资金,没有为群众谋利、办事的经济实力,无法解决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使村级干部说话不灵,办事无力,群众对村级干部态度较为冷漠。尽管党建示范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经营管理人才及受过去村办企业破产负债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影响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选择年轻有为、政治素质强的村后备干部,让他们参与村级事务,交任务,压担子,加强培养锻炼,结合即将开始的村“两委”班子换届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对在职村干部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增强他们政治理论素质和履行职责能力,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调整不称职干部,对无合适人选的村,选派年轻优秀乡镇

干部挂职。

3、通过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解决村级干部在群众中威信问题。为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村级干部说话有威信问题,鉴已取得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关于印发<惠农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要组织各乡镇在有条件的村积极开辟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逐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级党组织履行职责、增强为民办事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篇五

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年5月10日至20日,我们对全县26个乡镇1005个村(居、社区)委会(下简称村)干部队伍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在我县1005个村(居、社区)委会中,村固补干部3439人,其中男2699人,女740人;35岁以下的479人,36岁至45岁的1438人,46岁至60岁的1430人,60岁以上的92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的291人,初中文化的1613人,高中文化的1388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的147人;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发挥好的村492个,一般的480个,差的33个。村级后备干部总共1547人,其中35岁以下的881人,36岁至45岁的538人;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的254人,高中文化的882人,初中文化的287人;具有一技之长的867人。

总的来说,我县村干部整体素质较高,是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大部分村支“两委”能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主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在群众中威信高,群众反映好的约占75%。工作能力和责任性一般,但能开展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群众反映一般的约占20%。政治觉悟不高,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各项任务完不好,群众反映较差的约占5%。

二、前段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村干部队伍建设做为农村工作的重点,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三心三为”、“三热”、“四民”、“三个代表”学教等活动,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改进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积极利用农函大、乡镇党校、党员电教等形式,加强了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和工作业务培训,增强了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村干部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展村级财务清理、村务公开活动,实行村帐乡(镇)管,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村干部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广大村干部摒弃了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稻谷加红薯”的传统农业意识,树立了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搞农业开发和“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的新观念;摒弃了小富知安、小打小闹的保守意识,树立了敢创敢干、办大事、搞大开发的新观念;摒弃了计划经济时代条件下的旧思维、旧方式,树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特别是一些扶贫村通过扶贫建整及一系列培训和交流,村干部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振奋了精神。

二是村干部管理逐步规范。从1999年起,我县相继实施了村干部述职评议、村级财务清理、村务公开、村委会直选和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选举、决策、参与、监督体系,使村干部管理逐步走向了公开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出台了《隆回县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对农村村级干部的任职条件、职数配备、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奖惩监督等7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县委组织部、农办、县文明办制订具体细则,每年对村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和计育综治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村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人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评议。对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年内连续外出2个月以上或累计外出3个月,以及受到留党察看、行政拘留处分,或两次被群众评议为“不满意村干部”的村干部,及时予以调整。

三是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经过近几年的村干部建设,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为主,以老带新的村干部队伍。从我们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在3439名村干部中,45岁以下占的41.8%,较1999年上升2.3百分点,其中35岁以下占13.9%,较1999年上升4.1个百分点;46岁至60岁的占41.5%,较1999年下降2.6个百分点;60岁以上的92人,占比例很少。从农村的工作实际来看,这种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有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但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在群众中威信高,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要求。

四是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我县十分重视对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教育,在村干部的选任时提出了文化要求,同时积极利用农函大、乡镇党校、党员电教等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使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全县3439名农村固补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占44.6%,较1999年上升了11.2个百分点,且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的147人,占4.3%,较1999年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的占46.9%,较1999年降低了8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的291人,大多是工作经验丰富、威信高,受群众拥护。今年起实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投资11万元在县委组织部建立了“隆回党建”网站,在县委党校建立了中央党校卫星教育站,26个乡镇建立了电脑网络,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接受远程教育培训。今年来,已先后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12期,1000余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接受了远程教育,210名村组干部(包括后备干部)通过远程教育获得了中专毕业证书。

五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稳中有进。我县重视后备干部对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在人员类别、年龄和文化结构方面比较合理,且大部分有一技之长。在1547名后备干部中,80%是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和私营企业主,73%是高中、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57%,36岁至45岁的占16.4%。高中以上文化的占73.4%,初中文化的106人。56%的后备干部掌握了种养、加工或驾驶等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家庭经济比较富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中,部分村和村干部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村在村干部选任方面,仍然存在沿用传统方式多,新的方式少,村党支部“两推一选”等好的做法还没有全面推行,不能很好地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村委会选举中,部分村民的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有些村民怕耽误农活,不愿参加投票,在选组长时,则干脆抽签了事或轮流担任。

(二)教育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村干部教育培训机会少,制度难健全。对村干部的培训极少数乡镇没有形成制度,个别乡镇一年到头难得举办1-2期村干部培训。二是培训的内容贫乏,主题不突出。大多是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传授普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对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实用技术、特别是新农业技术的内容教少。三是培训方式简单,手段不先进。一般是采取订阅农业报刊杂志、播放电教片、发送农业科技资料等形式,很少请专技人员授课、实地培训或外出参观,效果不理想。

(三)管理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村民对村干的监督流于形式。近几年,各村进行了村级财务清理,实行了村务公开,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村干部的监督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极少部分村财务清理走过场,村务公开内容不及时、不完备、不真实。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一部分村没有正常开展。本应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大事,一些村却由村干部几个人说了算,村民一年到头甚至几年也没开一次村民大会。二是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就目前的管理体制来说,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还没有一套全面有效的且操作性较强的制约机制,一般只有乡镇农经站每年例行进行一次村级财务审计。

(四)极少数村班子战斗力不强。

一是少数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存在支部书记独政和村委会揽政、“两委”争政或搁政现象,村干部互相扯皮,互相拆台,工作互相推诿,个别甚至把这种权利之争作为家族、宗派势力谋取利益的工具。二是少数村干部工作不安心。根据统计,在家不安心工作的村主干89人,占村主干总数的近2.6%,这还不包括其他一般村干部。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村干部188人,其中村支书19人,村主任36人。三是少数村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

(五)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难。

一是后备干部人数较少,全县1005个村(居、社区)委会,后备干部只有1547名,平均每村不到2人。二是培养方式滞后。一般村对后备干部只确定好人就算了事,平时缺少有意识的帮带和专门的培训。三是一部分后备干部外出务工,培养管理难以到位。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要客观面对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既要分析客观方面的原因,也要寻找主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干部难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工作复杂多元化,方方面面的“穿针引线”主要靠村干部来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业税收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马虎不得。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工作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加快发展经济,如何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化成为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村干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现在村级工作难度普遍增大,“粮要户户催,税要家家追”,不少农民对政策和法律“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使得村干部常常感到难以适从。

(二)社会环境不好,村干部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

当前,农村黑恶势力和民族派别势力仍然严重,各种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某些舆论导向的偏差,也激发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情绪。致使不少村干部产生了“与起得罪人,不如当村民”的想法。如六都寨镇阳家村支部书记廖昌任,几年前家中无缘无故起火,房子被烧毁损失2万多元,今年3月家中的一条牛、两只猪、一支狗又无缘无故死亡,经化验,均系中毒而死。怀疑是工作中“得罪”过的人所为,但又没证据。同时村干部待遇差是他们不想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经济待遇低。我县村干部的工资为1000到3000元不等,经济好一点和人口多一点的村能拿到3000元,经济条件差或人口少的村,有时还拿不到1000元。同时工资一般与工作绩效挂钩,往往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工作量大,收入偏低,家庭负担又重,使一些村干部难以承受。二是政治待遇差。这几年截断了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国家干部这一通道,使村干部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政治上没奔头。三是退下后没想头。现在村干部基本上没有投养老保险,他们退下后,生活上没有保障,有时还要受些凉言冷语,挨些白眼。这些,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村级负债严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无力当。

现在大部分村都在负债运转,发展举步维艰。各项税费尾欠已成为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少的几千元,多的数万元。村干部经济收入好一点的,用自己的钱垫,村干部贷款交农业税和其他任务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少地方村集体经济发展停滞,除少数村有集体经济场或农贸市场可为村增点收入外,大部分村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村里办任何事情都要向群众“伸手”,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制度难以操作落实,村一级运转更加困难。目前,村干部贴钱办事,工资报酬难到位,灾减、军属优抚正常的开支难保证,村干部在群众前说不起话等现象很普遍。

(四)个别村干部素质较低,思想保守。

一是少数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二是极少数村干部思想保守,占位思想严重,不愿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三是个别村干部与村黑恶势力和宗族派别势力交织在一起,影响了村干部和党组织的形象。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差。强调客观情况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如去年一些扶贫村因今年扶贫计划调整而没有纳入重点扶贫,少数村干部和群众就有想法,说:我们不靠政府,政府也不要靠我们。

(五)对政策法律认识模糊,民主法律意识不强。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已颁布实施多年,但相当部分的村干部和群众并没有进行认真全面的学习,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村民与村委会的关系认识模糊,对村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的内容和含义一知半解。如有些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官自治”,不愿接受乡镇的监督和村民的监督。有些村支书认为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包揽一切工作;有些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不愿接受村支部领导和乡镇政府的指导。部分村民受封建专制残余思想的影响,当家做主意识不强,没有实行村自治本应有的思想文化基础,对参与村务管理的自觉性不强,对村干部的监督不力,使村干部缺少制约。少数地方的村民甚至对村干部的换届选举漠不关心,致使选出的村干部素质低,不能完全体现全体村民的意志。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法制教育,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委会的关系,实现以人治村向依法治村的转变。

1、加强村干部、村民和乡镇干部政策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政策法制观念,依法治村。特别是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正确认识和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员会、村党支部与村委员会、村民与村委员会几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各村党支部要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村民要增强当家作主和民主法律意识,主动参加对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乡镇干部要加强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提高指导水平。

3、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特别是对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不法分子,要依法惩处,确保村干部人身财产安全,为村干部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探索村干部管理新途径,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1、改革村干部选拔任用方法。一是要大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优秀年轻的村干部,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在村支部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进行直选。在不违反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可借鉴国家公务员管理方法,试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每年要组织一次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采取“二考一公示”的方法,保证每村不少于3人。注重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和高中、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中选拔培养“一把手”后备人选。

2、改进村干部教育培养方式。一是抓观念更新,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发展和创新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二是抓岗位培训,增强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对村干部进行岗位素质培训。对新任职的村干部,凡年龄在45岁以下的,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合格者,取得任职资格。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三是抓学历教育,提高村干部文化水平。每年可挑选部分优秀年轻村干部到大中专院校短期培训,或参加党校、电大学历进修。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参加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四是抓致富技能培训,发挥村干部带头致富的作用。每年不定期地组织村干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位村干部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60%以上的村干部成为带头致富模范。树立一批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村干部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可试行村干部挂职交流,进行村与村之间交流或上挂乡镇农办、农业站等部门学习锻炼。

3、拓宽村干部管理监督渠道。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村干部的内部自我监督。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集中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加大村务公开监督工作力度,规范公开办事的程序,扩大村务公开的范围,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村干部向村民述职制度,保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和决定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和诫勉制度,及时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全面情况,完善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村级“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档案。四是探索审计监督新途径,加强对村级“一把手”的任职审计。对村级“一把手”不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的村干部要进行离任审计,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4、强化村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机制。实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把手”负责制,并按照职位分工确定每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二是完善目标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和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三是强化考核机制。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根据各村实际,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在确定考核指标时,既突出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又对其它方面做好充分考虑,赋予相应的分值,方便具体操作。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和乡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四是严格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积极运用奖惩手段,对一些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富有进取心和奉献精神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村干部,给予提拔使用,吸收到国家干部队伍中来。建立末位淘汰制度。对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处在末位的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给予辞职或免职处置。通过考核和综合衡量,对不履行职责、没有实现自己承诺、处在末位的村委会成员进行离岗教育或召开村民大会依法予以罢免。

(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认真总结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二是要面向市场,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培育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基础上,要增加村干部工资,积极创造条件为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及财产保险,使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专科护士述职汇报 护士个人述职字(通用4篇)

下一篇: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计划大全(20篇)

实用牺牲精神心得体会(汇总16篇) 2023年化工厂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汇总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