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答案通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答案篇一
- 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 推荐度:
- 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自我评价 推荐度:
- 个人简介与能力素质自我评价 推荐度:
- 面试情景模拟题及答案 推荐度:
- 高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导语:2017年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教师能力模拟题的内容你知道吗?百分网小编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份试题内容,需要了解学习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阅读完高中的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后,有学生向老师反映对海明威的小说很感兴趣,让老师推荐几部海明威的作品,以下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一项是( )。
a.《永别了,武器》 b.《老人与海》
c.《百年孤独》 d.《太阳照常升起》
1.【答案】c。解析:a.《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早期作品,以个人参战经历及战争与爱情为主题,被称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著。b.《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d.《太阳照常升起》为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开创了其独特的文风。c.《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不是海明威的作品。因此答案选c。
2.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
b.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c.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梨花》)桃李年华:女子十五岁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
2.【答案】b。解析:a.“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b.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加冠”指满二十岁。c.“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d.“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20岁;答案选择b项。
3.学生在作文中对“借代”的修辞手法使用不当,教师用课文中正确的例子来进行讲解,下列语句不合适的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得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这种表达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借代主要分为五类:特征带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人名代著作和地名代本体。a项以“金戈铁马”来代精锐的部队,是用具体代抽象。b项以“摧眉”代低头,是用部分代整体。c项是比喻句。d项以“口舌”代表辩说,是用具体代抽象。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一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积累·整合 b.感受·鉴赏 c.思考·领悟 d.应用·拓展
4.【答案】a。解析:积累·整合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5.学习完《过秦论》,教师补充了一段最新的考古资料,阅读并按照要求答题。
师:在新近出土的里耶秦简中,洞庭郡守礼在给属县下达的公文中说了以下一段话。(用课件向学生呈现资料)
师:“田时(也),不欲兴黔首,……(兴黔首)可省少弗省少而多兴者,辄劾移县,(县)亟以律令具论。”此文颁布于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也就是统一后的次年。公文中强调要尽量使用犯罪之人来承担徭役,特别是在农忙季节使用老百姓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多加征发,要立即以法律论处。这似乎与我们对秦代滥用民力的印象并不吻合。其实行政风格是始于中央再传到地方的,如二十八年的琅琊石刻中,秦始皇就说,国家要“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忧恤黔首,朝夕不懈”,“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从里耶简的史实资料中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暴政的秦。为什么后人都诟病秦朝,你们怎么看?大家可以课下交流探讨。
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恰当的是( )。
a.教师能关注课程内容的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潮流
b.教师能结合史实资料拓展语文课程,实现了课程的综合
c.与课文内容相悖,阻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d.激活了学生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权威,积极探索
5.【答案】c。解析:与课文内容不符,并不阻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6.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原文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播放了87版的《水浒》相关情节。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发现了很多于原著有出入的地方,跃跃欲试的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
生1.电视剧中没有体现“陆虞侯闪进酒店”的细节。增加了陆虞候谋害林冲的奸诈神情的特写。
生2.电视剧中删掉了店小二偷听奸计后告知林冲,林冲买刀寻仇的情节。增加了店小二夫妇偷听被发现后不敢告知林冲,只能旁敲侧击的暗示林冲的情节。
生3.增加了林冲在大雪纷飞的野外地舞枪的情节。
生4.修改了林冲对火盆的处理的情节,原文中火盆是被雪水浸灭的,电视剧中是林冲将火种踩灭的。
生5.结尾没有把被子和葫芦都丢了不要,而是用枪挑着走了。
教师:那你们觉得编导对原著的改编孰优孰劣?
学生再次进入了研讨的热烈状态中。经过5分钟的讨论后,很多学生举手后不待老师点名就抢先发言了。
生1.增加偷听情节和删掉警告情节就不能充分体现原文情节的跌宕起伏。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生2.增加的雪地舞枪的情节,特别是林冲夸奖自己“好枪” 的细节,以乐景写哀情,增强了悲剧性。
生3.火种被雪水浸灭更体现了雪之大,林冲是隔着墙探手进去才发现火盆是被雪水浸灭的,不顾自己可能被烧伤的危险,写出他的细心,突出他的悲剧性,而电视剧的修改就没有这种意味了。
生4.结尾的“舍弃被子和葫芦”不该省掉,那是很精彩的点睛之笔。
教师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平时如果总是直接看电视,不肯阅读名著本身,那么我们就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如果名著本身已经被导演改编面目全非,那么我们就很难体会其精髓了。
(1)请评析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优点。
(2)该教师在授课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1)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照抄或照搬教师教学用书的观点或现成的教案,而是用心去解读文本,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依据平日对学生的了解,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演绎出精彩无限、创意无限的语文课堂教学。
②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师生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对话”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了学生心灵和文本的碰撞,让学生集体智慧的得以充分的突显。,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阅读 。
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通过观摩影片发表自我感悟,更好的进行对比学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④引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我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不断增强理解文本的能力,不迷信权威,不断摆脱依赖老师讲解的心理。让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①该教师在学完课文后播放影视剧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的寻找不同点,但在学生回答后未能系统的进行总结点评。可以针对学生找出的不同进行系统的总结,并播放这些不同点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印象。
②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引导,没有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于情节改编的处理,应该辨证的去看待,教师没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建议在学生讨论时及时予以点评,从多个角度看待影视剧改编,在后期进行优劣双方面的总结,更好的让学生学会理性看待问题。
s("content_relate");【2017高中语文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2017《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纲08-15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华考点08-26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题及答案09-272017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题08-27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试题08-22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题08-28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201708-252017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习题08-27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08-27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
2023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答案通用
-
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汇总
-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实用(三篇)
-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实用
-
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实用
-
2023年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通用
-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答题3篇(优秀)
-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通用5篇)
-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答题(3篇)
-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板
下一篇: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