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
劳务输出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开发利用,可以为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商城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余万人。近年来,开放的政策,市场的拉动,政府的组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商城劳务输出规模与日俱增,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输出总量迅速膨胀,劳务经济快速发展。
到20xx年,全县年输出剩余劳动力10.8万人以上,其中省内务工人员2万余人,跨省就业人员8.7万余人,出国劳务人员100余人,分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涉及21个行业,年收入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占外出人员的4.6,年收入在5千元以上的占62.3,年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占33.1。
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在6亿元左右。——规模输出初步形成,块状经济日益凸显。
从20世纪80年代起,商城县劳务输出经历了起步、加速、稳定的过程。目前劳务人员中近3000余人成为外出务工部落的“领军人物”。
这部分人在外已有相对稳定的经营地点和经营行业,成为在外成功的私营企业主、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带动了大批家乡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工厂,流入城市。全县“领军人物”每年带动和组织外出务工农民9万余人,占外出总人数的93左右,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定向有序流动的制导因子。
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或在城市扎根定居成为非农人口,或自办企业成为私营企业主,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群体。——“金凤还巢”经营创业,回报家乡成效斐然。
输出劳动力,回流生产力。有些农民工在经济发达地区学到技术,扩大视野之后,回到家乡创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李集乡刘怀同在武汉三镇多年艰苦创业,成为富甲一方的代表人物,去年为支持家乡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参与县城老城区改造;汪岗乡新湾村农民陈刚回乡创办“飞亚羽毛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羽毛面具、羽毛箭、羽毛帽顶、羽毛圣诞树等40多种羽毛工艺制品,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目前,全县务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有396户,其中电子厂、化工厂、木工家具厂等74个,养殖、种植场103个,预制厂157个,砖窑厂62个,年产值近4000万元,吸纳安置了5000余名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从“挣钱填肚子”到“赚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
劳务输出带来的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孕育了劳务经济。农民开创的劳务经济,走的是一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力脱贫致富的路子。
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在改革开放中抢抓机遇,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市场直面激烈的竞争,最终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希望。这种现象蕴含着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他们进城以后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干中学、学中干,发挥聪明才智,增强实际本领,实现人身价值,展示创业胆略,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启示之二,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过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以商城县为例,全县居住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40%。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至少有6万农村人口通过改变户籍或在城镇经商、办厂等,由农村到城镇和城市落户,成为城镇居民。
这些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现代城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启示之三,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加速了农村土地留转,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劳务输出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非农化水平的提高方面,而且更在于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收入、农民的消费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得以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20xx年,商城县出现万余户“耕地代管户”,代管农田面积10多万亩。
外出务工经商户将闲置耕地经营权全托或租赁给种田能手,作物收成部分或全部充抵托管费,或种田能手向外出务工经商户交少量的耕地租赁费,各种税费由外出务工经商户承担。鄢岗镇农民刘正海、胡大海一次性托管和租赁外出务工经商户耕地67公顷,种植花卉苗木15公顷,反季节蔬菜35公顷,优质水稻10公顷,无籽西瓜7公顷,充分发挥了闲置耕地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产业化经营。
启示之四,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是劳动力就业竞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外就业和用工单位吸收劳动力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决定了一个劳动力要从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商城县在1990年转移的劳动力40.2%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0xx年这一比例提高到66.2%。
由此表明,农村劳务输出实际上也是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竞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输出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通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环境,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了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进而全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把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劳务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加快转移农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全社会明白,过多的农民滞留农业,会形成农村市场增长缓慢,相对萎缩,带来农民收入下降,影响城市工业品的销售。
建立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保护输出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务输出经济,培育和发展统
一、规范的劳务市场,加速非农化人口的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2、以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城镇管理体制,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国家应放开中小城市户口,对大城市实行户口准入制度,达到一定标准即可办理入户手续,建立统
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置换滞后于职业置换的现状。同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法》,在法律咨询、就业服务、医疗保障、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农民工提供有力帮助,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体制,使农民工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工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彻底置换,消除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制度性障碍。
3、将劳务输出与促进贫困地区的开发性扶贫摆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调查,20xx年,商城县解决贫困人口温饱1.1万人,其中劳务输出占45,比重进一步提高。
商城县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因地制宜地确定就地开发扶贫为主、劳务输出为辅或劳务输出为主、就地开发扶贫为辅等不同组合的扶贫战略是贫困地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像支持过去的区域开发扶贫一样,在资金、培训资源的分配等方面,为贫困人口参与劳务输出提供广泛的支持,并为贫困人口参与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和法律保障服务,通过贫困人口的输出,培养贫困人口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价值观念、法律观念,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
4、发挥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职能,以加强职业中介管理为中心,加快建立统
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劳动者的求职行为、职业中介行为的管理,并逐步使对劳务中介机构的管理法制化。
同时,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尤其为在劳务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人口和其他单个的打工者,获得正常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对依法处理恶性拖欠民工工资事件等提供法律支持,加大对违法违纪者的惩处力度,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5、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强化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技术素质,增强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的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正逐渐失去竞争力。
只有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才能推进农民非农化的进程。通过整合分散在政府各职能单位的职业技术培训职能,统筹规划和实施对农民工的培训,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市场需要,定期发布职业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方面的信息,引导民工学习,增强民工适应转移的能力,增强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