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精神科护理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精神科护理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小编:zd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精神科护理心得体会800字篇一

因为医院不是专门的精神病院,所以没有可以收留重症病人的床位。来就诊的多是轻微的抑郁症、焦虑症、少数躯体形障(老师惯用臆症一名词)、不那么严重的幻觉和偏执症状。而像精神分裂、重度抑郁症、物质上瘾(酒精等)、解离性障碍等,基本上老师都会建议他们去找当地的精神病院。

精神科和心理咨询的差别相当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和困扰,或者较为轻微的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各个流派的疗法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大部分都是针对行为、思想、情感和经历等方面帮助客户进行调整。我不确定国内怎样,但在国外是没有处方权的。哪怕是临床心理学家也要根据州的制度另外再考处方证。

精神科就基本上是在用药物调整了。按老师的说法是,无论情绪障碍还是焦虑障碍还是其他,都是大脑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像失眠心跳快甚至是焦虑发作(panic attack),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哪怕是悲观或焦躁的情绪,也是大脑受物质代谢的影响,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调节。

同时也因为医院里的病人非常多,老师一天看几十个,多的时候有试过一天五十几个病人的,实在没有时间给心理治疗(我有些术语可能会用错,很多中文翻译不怎么清楚,麻烦见谅qaq)。其次是因为心理治疗要求的是长期、定期的和治疗师/咨询师会面,这点在医院里也很难做到。

还有一个科室貌似很容易和精神科、心理咨询弄混淆的,是神经科。

简单说神经科就是看大脑各种病变的。脑中风脑瘫等等。

精神科是针对情绪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等。

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偏向日常生活……

ps. 医生们真的不负责聊天开导的……虽然这么说有点不近人情,但老师一天看几十个病人,一个病人十几分钟,如果遇到第一次来看的一次就得一个四五十分钟以上,实在是抽不出空来。想找人倾诉,这个倒可以找咨询师。

实习期间见得最多的是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者。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八十几岁的老大爷,从事的职业也是,做哪一行的都有。

但很多人都有一个特点:不愿服药。

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过老师,老师说现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小,起效快疗效好(好像做广告似的……),只要遵循医嘱服药其实不会有问题。

起效时间一般是一到两个星期有见效,半个月到一个月开始有明显起色。当然药物对于个体都会有差异,这个时间不是一定的。但只要坚持服药(并且是用对药!),就肯定会慢慢好转。这点在医院里的确见到很多。许多抑郁症患者第一次来和服药一个月后再来,他们自己都会说心态情绪等方面比以前好了许多。

以及服药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老师说大部分要坚持三五年以上才可以逐渐减量最后停药。但基本都能有彻底停药的那一天。

也有终身服药的,不过这些通常是患病时间长、程度深、反复次数多的。但都是少数。

其次是千万不能私自停药。减量或停药,全都要跟医生事先交流,让医生得知现今的状况再做出调整。

不少病人自己吃药吃着吃着,诶觉得好像好了不少要不我就把药停了吧,一停没一段时间就出事了。

↑↑实习一个月,见到的所有自个儿停药的,全都妥妥地反复了。

而且老师说,反复之后重新再服药,疗效就没有第一次那么好了。本来可能坚持吃个两年半就能好的,这下一停,全部重新来过,而且可能这回就得五年才能好彻底了。

反复次数越多,到后面就越难治疗。

所以真的,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私自停药。一定要按医嘱来。

想做出什么调整的话,那先和医生聊过再看医生怎么调。

噢对老师说,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不能吃人参。

具体啥原因他也不清楚喔,但是据他说是很多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吃完人参,情况就立即恶化了。

这里的人参是指任何参类。什么花旗参人参等等都不能吃的。如果要看中医调整身体也要跟中医说明这点。

情绪障碍其实不止抑郁症一种。还有躁狂症、躁郁症(双向障碍)等。这个不详说。

抑郁、躁狂、焦虑这几种有较高的共病现象(comorbidity是这样翻么……),不是说有抑郁症就一定会有焦虑症或会发展成躁郁症,但是这种几率会比一般人要高。

所以如果抑郁着抑郁着,突然亢奋了一段时间,那可能不是好了,而是躁狂了……这时候还是该去找医生进行药物上的调整。

有一句话老师向每一个病人都强调过,就是这不是你的错。

抑郁症、焦虑症还是其他,很多时候单凭自己是不可控的。可能你会意识到这样做很不好,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下去,但你就是做不到。

这不是因为你软弱或无能,就像你感冒发烧得肺炎一样,总不会是你自个儿愿意的啊。也不是你说想好起来就能好起来,情绪、思维、行为并不是靠个毅力决心就能改变。总不能你说我不想发烧了!然后就真的退烧了嘛。

所以这种时候该求助专业人员的(比如靠谱的精神科医生、靠谱的临床心理学家、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就果断去求助。

然后就是看的医生也很关键啦。

挺多二三线城市的人会专门跑来我们医院看。然后老师一看那些医生给患者用的药,就开始摇头叹气……因为目前无论是精神科还是心理咨询,都只有在一线大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小地方小医院(无冒犯之意)很多时候会将抑郁症、躁狂症等情绪障碍当精神分裂治。老师说那些医生用的药也很乱,明明有更好更安全的药,却给病患服用副作用更大或依赖性更强的药物。不过这可能就是因为地方的狭隘性所以他们不知道或当地医院尚未引进新型药物。也有是去了人民医院之类的,但医院本身没有精神科,只有神经科,因而也无法对症下药。

这样的案例我真的见到过,还不少。所以建议最好还是直接去大城市的大医院(专门设有精神科)(这点很重要)或者精神病院就诊。

然后是不要去看中医治抑郁症什么的啊啊!!!!!!!!

不要靠中医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看中医绝对看不好的啊!!!!!!!!!!!!!!!!!!!!!!!!!!!!!!!!!!!!!

心理疾病已经不是中医的范畴了!!!!!!!急性肺炎也不会有人去找中医抓药吧!!!!!!!!!

如果哪个中医敢下诊断说你没有心理疾病什么的,果断换掉他。

因为这就跨领域执业了。这种做法很不专业,也完全不讲职业道德。

精神科护理心得体会800字篇二

xx月24-29日,我和李艳容、黄雪媚三位护师参加了xx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神经精神科护理新趋势学习班》。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7、医生或资深执业护士应在约束后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面谈评估,24小时内对患者必须更改指令,同时应进行面谈评估。约束时间应标明:成人<4h,9-17岁青少年<2h,<9岁儿童<1h,到时需行行为评估。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患者及家属合作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是否正规、是否适合患者特点应受到监控。

12、使用约束或隔离时护士应接受患者的询问及给予清楚明白的解释。益处:促进对症状的认识、促进解决问题、提高冲突解决技巧,可减少约束对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

13、精神卫生机构应收集约束,隔离的效果资料,以帮助改进有关指南,需要在循证基础上研究约束,隔离的有效性。

14、应警觉掩盖之下的“零容忍”规则,这将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

怎样看病人睡觉?

护理要点:

1、对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主要用药都要有一定了解,对睡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预感性。

2、重视对睡眠的观察:“窗口”,有无主观性失眠、有无打鼾及鼾声特点、有无表情和动作异常等;

3、与医生做好沟通,及时反应病情变化、“清醒”地执行医嘱;

4、重点病人的护理:睡姿、防护、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释、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视自身的睡眠;勿误导患者。

三、护理文书相关问题中的病情记录常见缺陷

欠准确:如;护理记录为“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要求吸烟,在大厅行走。”医生记录:“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要求护士给烟抽就好,未见呼吸急速,缺氧表现”;

欠具体:如护理记录为“已认真检测心率、心律”,但没有具体的心率值和心跳节律的记录。

用词不当:如“未见抽搐行为”。“情绪不协调”。

抄袭检查结果没有护理意义:有时还抄错,例如:心电图报告非特意性st—t异常,护士写成“特意性st—t异常”。

语句组织欠妥,造成错误意思:“仍有饮酒欲望,按医嘱予凯西来利血生,沙肝醇等药治疗”。

欠全面:记录中有防压疮护理,但没有写皮肤情况。

病情观察无连惯性:例如;一些药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况,无跟踪记录。

护理措施不彻实际:例如“四肢肌张力高,已瞩病者放松”。患者便秘写:“瞩多饮水”,建议改为“督促病人多喝开水,或瞩陪护予多喂开水”。

自暴滥用约束:例如:“病者主诉没有不适,已告知医生,未见三防行为,按医嘱予2条短带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没有医嘱,解除约束后,未停医嘱。保护性约束病人无跟踪记录。

语句欠条理,表达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饮食”。

特殊病情没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没有交班。

记录用方言:如:“烂饭”。

在疾病高峰期,护理措施为向病人讲解相关精神病知识,不适宜。

护理记录过期、留空行、字体太小、字体不能辨认、签名字迹不清。

四、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维护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制定特殊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线留人的优先对策;

(3)解除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

(4)维护身心健康的咨询机构;

(5)提供调控护士人才职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2、注重护士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职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社区保健护士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护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调适技巧。

(2)在发生各种冲突时,找有类似经历的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而减轻精神压力。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阔达的人生态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

3、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6、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论文交流部分,有两篇交流论文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1、带教精神科新护士的体会:

由xx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担任护士带教工作的护士所写。我也有担任护士带教工作,所以对于这篇论文特感兴趣,通过论文交流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带好每一名新护士是重要的起点,只有基础打好了,才会有高素质的人才出现。要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满足新护士的各种学习需求。

2、喜疗妥防治肌肉注射氯丙嗪所致肌肉肿痛的疗效观察。

这篇论文还讲述了喜疗妥也可以防治因其他情况所致的静脉肿痛,这一点启发了我,在临床上病人经常会因长期肌注或输液引起静脉肿痛和静脉炎,今后,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喜疗妥,如果用喜疗妥外涂有效的话,那将是患者的福音,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他们经济上的负担。

精神科护理心得体会800字篇三

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下旬,到医院里找了份实习,跟着一位老师在旁见习一个月。虽说科室名是心理咨询,但其实本质上还是精神科。

因为医院不是专门的精神病院,所以没有可以收留重症病人的床位。来就诊的多是轻微的抑郁症、焦虑症、少数躯体形障(老师惯用臆症一名词)、不那么严重的幻觉和偏执症状。而像精神分裂、重度抑郁症、物质上瘾(酒精等)、解离性障碍等,基本上老师都会建议他们去找当地的精神病院。

精神科和心理咨询的差别相当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和困扰,或者较为轻微的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各个流派的疗法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大部分都是针对行为、思想、情感和经历等方面帮助客户进行调整。我不确定国内怎样,但在国外是没有处方权的。哪怕是临床心理学家也要根据州的制度另外再考处方证。

精神科就基本上是在用药物调整了。按老师的说法是,无论情绪障碍还是焦虑障碍还是其他,都是大脑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像失眠心跳快甚至是焦虑发作(panic attack),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哪怕是悲观或焦躁的情绪,也是大脑受物质代谢的影响,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调节。

同时也因为医院里的病人非常多,老师一天看几十个,多的时候有试过一天五十几个病人的,实在没有时间给心理治疗(我有些术语可能会用错,很多中文翻译不怎么清楚,麻烦见谅qaq)。其次是因为心理治疗要求的是长期、定期的和治疗师/咨询师会面,这点在医院里也很难做到。

还有一个科室貌似很容易和精神科、心理咨询弄混淆的,是神经科。

简单说神经科就是看大脑各种病变的。脑中风脑瘫等等。

精神科是针对情绪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等。

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偏向日常生活……

ps. 医生们真的不负责聊天开导的……虽然这么说有点不近人情,但老师一天看几十个病人,一个病人十几分钟,如果遇到第一次来看的一次就得一个四五十分钟以上,实在是抽不出空来。想找人倾诉,这个倒可以找咨询师。

实习期间见得最多的是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者。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八十几岁的老大爷,从事的职业也是,做哪一行的都有。

但很多人都有一个特点:不愿服药。

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过老师,老师说现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小,起效快疗效好(好像做广告似的……),只要遵循医嘱服药其实不会有问题。

起效时间一般是一到两个星期有见效,半个月到一个月开始有明显起色。当然药物对于个体都会有差异,这个时间不是一定的。但只要坚持服药(并且是用对药!),就肯定会慢慢好转。这点在医院里的确见到很多。许多抑郁症患者第一次来和服药一个月后再来,他们自己都会说心态情绪等方面比以前好了许多。

以及服药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老师说大部分要坚持三五年以上才可以逐渐减量最后停药。但基本都能有彻底停药的那一天。

也有终身服药的,不过这些通常是患病时间长、程度深、反复次数多的。但都是少数。

其次是千万不能私自停药。减量或停药,全都要跟医生事先交流,让医生得知现今的状况再做出调整。

不少病人自己吃药吃着吃着,诶觉得好像好了不少要不我就把药停了吧,一停没一段时间就出事了。

↑↑实习一个月,见到的所有自个儿停药的,全都妥妥地反复了。

而且老师说,反复之后重新再服药,疗效就没有第一次那么好了。本来可能坚持吃个两年半就能好的,这下一停,全部重新来过,而且可能这回就得五年才能好彻底了。

反复次数越多,到后面就越难治疗。

所以真的,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私自停药。一定要按医嘱来。

想做出什么调整的话,那先和医生聊过再看医生怎么调。

噢对老师说,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不能吃人参。

具体啥原因他也不清楚喔,但是据他说是很多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吃完人参,情况就立即恶化了。

这里的人参是指任何参类。什么花旗参人参等等都不能吃的。如果要看中医调整身体也要跟中医说明这点。

情绪障碍其实不止抑郁症一种。还有躁狂症、躁郁症(双向障碍)等。这个不详说。

抑郁、躁狂、焦虑这几种有较高的共病现象(comorbidity是这样翻么……),不是说有抑郁症就一定会有焦虑症或会发展成躁郁症,但是这种几率会比一般人要高。

所以如果抑郁着抑郁着,突然亢奋了一段时间,那可能不是好了,而是躁狂了……这时候还是该去找医生进行药物上的调整。

有一句话老师向每一个病人都强调过,就是这不是你的错。

抑郁症、焦虑症还是其他,很多时候单凭自己是不可控的。可能你会意识到这样做很不好,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下去,但你就是做不到。

这不是因为你软弱或无能,就像你感冒发烧得肺炎一样,总不会是你自个儿愿意的啊。也不是你说想好起来就能好起来,情绪、思维、行为并不是靠个毅力决心就能改变。总不能你说我不想发烧了!然后就真的退烧了嘛。

所以这种时候该求助专业人员的(比如靠谱的精神科医生、靠谱的临床心理学家、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就果断去求助。

然后就是看的医生也很关键啦。

挺多二三线城市的人会专门跑来我们医院看。然后老师一看那些医生给患者用的药,就开始摇头叹气……因为目前无论是精神科还是心理咨询,都只有在一线大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小地方小医院(无冒犯之意)很多时候会将抑郁症、躁狂症等情绪障碍当精神分裂治。老师说那些医生用的药也很乱,明明有更好更安全的药,却给病患服用副作用更大或依赖性更强的药物。不过这可能就是因为地方的狭隘性所以他们不知道或当地医院尚未引进新型药物。也有是去了人民医院之类的,但医院本身没有精神科,只有神经科,因而也无法对症下药。

这样的案例我真的见到过,还不少。所以建议最好还是直接去大城市的大医院(专门设有精神科)(这点很重要)或者精神病院就诊。

然后是不要去看中医治抑郁症什么的啊啊!!!!!!!!

不要靠中医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看中医绝对看不好的啊!!!!!!!!!!!!!!!!!!!!!!!!!!!!!!!!!!!!!

心理疾病已经不是中医的范畴了!!!!!!!急性肺炎也不会有人去找中医抓药吧!!!!!!!!!

如果哪个中医敢下诊断说你没有心理疾病什么的,果断换掉他。

因为这就跨领域执业了。这种做法很不专业,也完全不讲职业道德。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律师工作心得体会 律师的工作心得模板(十二篇)

下一篇: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热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