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十八篇)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十八篇)

小编:zdfb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一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我区通过行政机关引导资金的投入,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中国农民歌会、南京旅游商品博览会、合肥国际旅游消费暨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平台,组织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开展旅游项目招商活动等,旅游投资额大幅增长。截止20xx年底,全区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达到60亿元人民币,为全区旅游产品开发,精品打造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宾馆建设、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20xx年,喜来登大酒店建成并营业,20xx年凯迪温德姆豪廷至尊大酒店建成并对外营业。全区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进一步加快了我区旅游业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对接步伐,旅游业已成为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吸引投资的重要领域。

(三)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区以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不断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坚定不移地把旅游市场的规范和整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会同公安、卫生、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区旅游市场秩序进行全面的执法检查,加大对旅游市场非法经营“黑社”、“黑导”、“黑车”、“宰客”、“低价竞争”、“价格欺诈”、“随意加点”等行为的打击,抓好旅行社规范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星级饭店标准化管理、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受土地和资金制约较多。我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基本顺利,但部分项目受要素瓶颈制约,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一是旅游项目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由于受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部分项目融资困难,建设投入资金紧缺,推进速度缓慢。二是旅游项目普遍占地面积较大,受土地供给、审批和管理体制影响,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落实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速度。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覆盖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前景极为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旅游业愈来愈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国正在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进入了爆发性增长阶段,必须抢抓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行政机关要适当增加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二是提高旅游部门的地位。目前全省大部分县市区旅游局基本都是行政机关直属的事业单位,已明显不适应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对此,县、市、区行政机关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员会”、“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部门,适当地增设科室,增加一定的编制,引进更多的人才,以适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二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据统计:20xx年9月底我县旅游总人数为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万人,占总人数的52%。旅游总收入达2138万元。这些游客多数是前来参加节庆、会议、商务和探亲访友,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观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县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一)规划不完善,实施缺乏恒性。虽然在20xx年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全局的发展有效对接,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发展措施空泛,建设资金难于筹措,导致规划难于实施。如忙海水库、勐汞观音洞等景区景点未制定详细规划,影响了深度开发。

(二)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单一,多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在具体运作中土地、税收、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景点开发除靠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自身缺乏能力进行景点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五)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我县文化产业从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宣传促销经费不足,宣传工作得不到深层次开展。由于我县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各级给予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不足,没有专项资金对旅游景区(点)投入开发,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深层次开发利用。为此出现旅游收入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在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炒作、营销方面,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融入不深,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在宣传促销方面,没有系统的宣传促销计划,缺乏足够的宣传促销经费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未能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县文化旅游业整体知名度不高,辐射范围狭窄。

旅游开发的重点是以开发预期的效益为基准,根据景区资源特色与开发价值,交通区位与景区开发建设依托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确定。从景区价值看,大雪山、aa级忙海湖景区、万亩芒果园、仙根、观音洞等景区(点)各有特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1、大雪山观光、探险与科考旅游地

开发条件:大雪山探险考古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包括周围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丽的`山区水资源。大雪山距县城德党约170公里,距市府临沧90公里,景区内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气势壮观的瀑布、险峻造型的地貌景观,冬春季银装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气候等,共有高科研价值的珍稀动物466种,植物1639种,其中有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色孔雀等为代表的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桫椤、千果榄仁、水青树等为代表的1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观光、探险、考察的旅游胜地。

开放方向:在严格保护大自然和当地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以探险、科考、观光休闲为主的旅游。

2、永德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观光旅(含仙根景区)游区

按生态旅游、商贸城镇的要求,充分发挥永康自然、地理、区位诸多优势,在对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的开发中,结合对仙根景区的开发,建设营造万亩芒果园生态观光旅游地,突出亚热带风情。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逐步将万亩芒果园生态旅游、仙根景区、班卡树包塔、石洞寺等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专线。

4、忙海湖、勐汞观音洞休闲度假区

以勐汞观音洞为中心,将忙海水库、观音洞、温泉连成一线,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风情、温泉康体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艺精品等综合一体发展目标的旅游景区。

5、棠梨山森林公园。

棠梨山属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333公顷,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积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动植物类型繁多,植被丰富,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团队和驯化繁育野生动物等活动。目前,已有电视转播塔,人行便道畅通,是旅游、科考、居家休闲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县城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可结合松山公园的开发,在棠梨山铺设游路、建休闲亭等,适当时候引进一家二星级宾馆,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填补县城无休闲娱乐场所的空白。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内一些地区掀起了新一轮文化旅游发展高潮,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的过程。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宽广平台,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明确思路,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认识文化也是生产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由政府来投资、管理,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按市场规律办事,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六)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

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多轮驱动,大胆进行资本运作,放大资本乘数效应,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是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

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好县政府的钱,集中财力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七)务实创新,稳妥推进体制改革。

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二是要分类指导,推进国有文化企xx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三是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以优势资源引资金、以优势产权引资金、以优势项目引资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出让给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

(八)营造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人才资源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活跃的核心因素,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要想方设法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永德创业,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艺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德艺双馨的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

(九)加大外宣,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一是要创新文化旅游宣传促销机制,找准宣传载体。立足县情,突出永德民族文化特点,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如永德民歌精选、永德民间故事集、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进一步物化宣传工作。

二是创新文化旅游节会组织方式。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突出特色,重点举办好以桑沼哩节、芒果节勐汞观音洞庙会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节会,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和社会效益兼备,经济效益良好。

一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二是培育后续财源增长点;

三是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起明显的拉动作用;四是增加社会积累,把资源开发引入良性轨道;

五是为当地富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六是满足城乡居民的旅游欲望,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七是提升永德知名度和吸引力,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三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xx县的强大引擎。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实现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入了解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旅游景点和文化经营场所,通过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特色文化县、发展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提高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为落脚点,根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加强“一区两园”(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临泽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93家。省级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园按照“三大板块两环五区”(即:核心地质游览板块、丝路文化体验板块、民俗风情板块,丹霞地质游览环、丝路文化体验环,丹霞地质观光区、入口门景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的总体格局,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依托昭武古城、西游传说遗迹、丹霞山、丹霞广场和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以红色圣地、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健身娱乐、国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县级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同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自2010年以来,成功举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临泽篇”演出;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了“红旗飘飘”红歌传唱、“亲近大沙河,感受生态美”万人休闲健身跑步活动、“枣乡情”民族交响音乐会、“生态临泽”书画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在繁荣城乡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了临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80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建成大沙河生态旅游景区、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双泉湖景区、香古寺景区等一批省内外知名旅游景区,其中,丹霞景区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被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泉湖、香古寺景区被命名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双泉湖、黑河烟林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成星级旅游饭店4家,发展特色“农家乐”85家。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1.文化旅游规划相对滞后。近年来,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甚清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2.规模偏小缺乏项目支持。文化企业数量、规模、经营呈现“小、散、乱”的状态,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方面还没有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撑,发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闹”上。旅游资源开发迟、开发程度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业开发仍处于起步开发、夯实基础、加强培育的阶段。

3.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以个体经营居多,传统项目比重大,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少,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分属于条块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乡镇自身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旅游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够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过境游”与“过夜游”比例失调,旅游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严重短缺。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全县最大的文化经营企业丹霞旅游公司,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管理等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紧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依据

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全县未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实政府批准的《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独有或特有资源,以“兰洽会”、深圳“文博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平台,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施重点招商,精确招商,吸引具实力、有品牌的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旅游资源入股、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旅游开发投入机制,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引导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开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经营性旅游项目。加快启动xx县丹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实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项目,精心做好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县文化馆扩建、xx县数字放映厅等项目建设,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搭建平台。开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丹霞旅游小镇,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区、黑河湿地为支撑,精心培育丹霞奇观、绿洲风貌、生态景观、红色圣地为主的精品旅游线,完善xx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开发双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市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临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深入挖掘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丝路明珠”中国第三阶梯才能看到的南国景观、七彩丹霞、绿洲、湿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态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中国枣乡品牌文化,并加以挖掘运用,着力打造以“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四月八”庙会为主的节会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游遗迹、峡谷奇观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戈壁水乡、黑河湿地为主的生态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种、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的农耕文化品牌;以梨园口战役纪念馆、汪家墩战斗遗址为主的红色文化品牌。实施“枣乡·丹霞”宜居宜游宣传文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闻采访交流、文艺创作采风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促进“中国枣乡”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和感受临泽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形象,充分体验多彩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康体养生和惊险快乐之美。

(四)强化宣传营销,以旅游业推进文化深度交流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四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杭州实习报告

年级:2009级 专业:城市园林 学号:0941403005 姓名:陆丹

一、实习目的设计方面: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一的实习,使学生在基本熟悉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南方园林另一代表园林的造园艺术与手法进行理解和感悟,目的是通过本次综合实习,使学生对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我国南方园林的造园立意、场地与环境、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艺术等有系统的了解和感悟和总结,以便将其自然地应用到将来的新园林设计的创意之中。

植栽方面:识别华东地区常用园林树木,掌握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和园林用途;了解不同类型园林绿地树木选择的特点和不同的应用形式;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园林树木在造景中如何体现地方特色,探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优缺点,提高设计实践中应用园林树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1、11月14日下午,赴太子湾公园进行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太子湾植物种类及其应用、公共景观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布局,造景要素、树群、花镜进行分析。

2、11月15日考察西溪湿地,主要任务是认识西溪湿地的各种植物,初步了解旅游区(自然湿地)的空间规划,交通流线等要素;以及体验湿地的生态功能。

3、11月16日考察杭州植物园,认识华东地区的各种植物;将杭州的植物与苏州的植物的种类及应用形式进行对比。

4、11月17日上午考察西湖、西湖新天地,观看并分析西湖十景,了解对有古文化的中心城区该如何发展,以及古迹附近的现代景观应该如何来设计;下午去了钱江新城的市民中心,实地考察市民中心的景观设计,并结合付晓渝老师的介绍进行专业分析。

5、11月18日中国美院,了解中国美院的基本情况,建筑风格,空间格局,体会中国美院中的学术氛围,并加以思考。

三、实习总结

1、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配置

杭州太子湾公园是20世纪80-90年代西湖景区新建公园之一,它遵循在传承西湖风景园

林艺术的同时有所发展的原则,延续花港观鱼公园所开创的中西合璧、以“中”为主的艺术风格基础上,展示自己的特色。公园位于苏堤春晓、花港观鱼南部,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西部,背山面湖,仿佛置身密林之中,总体规划面积共,因与庄文、景献两太子有关,故名太子湾。经过20多年的时间沉淀,公园内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稳定、变化丰富的植物空间。经过实地的考察,我大概把其植物空间类型分为半开放型和覆盖型两种,开放型、完全封闭型和垂直型等植物空间不多。本次太子湾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介绍后,我选择了公园内望山坪、逍遥坡、琵琶洲和珠帘壁东侧4个典型植物空间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简单地总结了植物空间数量特征,探讨植物空间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⑴ 望山坪空间

望山坪空间面积约11785m2,位于太子湾公园东北部。该空间由3个植物群落围合,南面山体衬托,营造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半开放空间。

从公园主入口进入,第一个典型群落是乐昌含笑、日本樱花、桂花、无刺枸骨群落,上、中、下三层常绿植物盖度较高,能起到障景作用,也为在空间内停留的游人提供天然屏障。该群落主要体现日本樱花春季景观,群落结构设计时,上层乐昌含笑做日本樱花的背景,同时添加少量落叶植物,如白玉兰,使群落统一中富有变化。群落二是西侧的日本樱花、红花檵木、郁金香群落。此群落的垂直面是望山坪空间的主要观赏面,春季日本樱花盛开时,其柔和之美在背景乐昌含笑的衬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下层郁金香的妖娆与日本樱花形成鲜明对比,美不胜收,成为公园观赏郁金香的最佳点之一,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足拍摄。

群落三为东侧鹅掌楸、湿地松、银杏、石楠、无刺枸骨群落。此群落在望山坪空间起分隔作用,把空间与东侧园路分隔开来。上层采用鹅掌楸,使季相变化更丰富,也可在夏日遮阴,冬日阳光又可透过树枝洒在草坪上,给游人带来温暖;中层采用常绿小乔木石楠,满足分隔园路和空间的功能需求。东南侧群植的湿地松为进入琵琶洲景区做好铺垫,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

⑵逍遥坡空间

逍遥坡空间面积约9305 m2,位于公园西部。游人进入此区,均能感受到浓郁的异国情调,有置身于英国风景园的错觉。

无患子和日本樱花是逍遥坡空间主要植物,形成空间主景。该空间南侧种植大量日本樱花,以杂木林和南侧上层植物为背景,早春白花盛开,蔚为壮观。深秋,无患子金黄的树叶在绿色草坪衬托下灿烂炫目。因此该区春、秋两季会吸引很多游人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留影,但由于草坪不对外开放,周边座椅较少,游人流动性较大。从群落垂直结构分析,上层为无患子、香樟及教堂后侧的水杉、白栎杂木林,中层为日本樱花,此结构的植物群落既能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又能丰富季相,在围合大面积空间边界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观赏性。这个空间,中间留白,使游人视距拉大,视野顿时开阔。该空间在地形上也有变化,南侧地势较高处种植日本樱花,起障景作用,引导游人走向北侧最佳观赏面。

⑶琵琶洲空间

琵琶洲空间面积约8870 m2,位于望山坪空间南侧,面向水体,巧借溪流水景,结构独特。该空间由3个植物群落构成,由于水体的介入,被划分为3个子空间。空间一由湿地松、黄山栾树、鸡爪槭、麦冬围合而成。从远观来看,地形有利于组织空间效果,结合植物则能强化地形,这在此子空间中可以体现出来。借助较高地势的辅助,在远观上湿地松成为视线的焦点和主体,群植的鸡爪槭则起到丰富中层的作用。该空间濒临水面,草坪空间与水体空间相互渗透,扩展了空间范围和景深。

群落二所构成的子空间相对上一子空间地势较平缓,因此草地空间的利用率相对较高。群落金钱松、香樟、红叶李、桂花、美人茶、山茶、郁金香让人四季皆有景可赏。春季中层红叶李与下层郁金香相映成趣。夏季合欢绒花满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秋桂花飘香,深秋金钱松如金币挂枝,让人流连忘返。该子空间呈带状分布,金钱松和桂花起到分隔空间和园路的作用。林缘线变化丰富,收放自如,也增加了空间景深和观赏流动性。

群落三为天目木兰、紫玉兰,此处地势抬高以分隔空间和园路。琵琶洲空间集中体现群落一和群落二的植物景观,群落三较为简单,作为陪衬但不削弱整体的完整性,整个空间借助水体及地形的变化,把植物空间营造得更加出色。静水映衬这三个植物群落,与季相结合起来,更显得色彩缤纷。三个群落在整个空间中所占比重和所处位置不同,植物景观特色也不同,使得植物空间形式上主从分明、完整统一。

⑷珠帘壁东侧空间 珠帘壁东侧空间面积约2215m2,为林下空间。群落为麻栎、香樟、枫香、枳椇、构树、日本樱花、桂花,上层植物是该空间的主角,空间随着上层植物的变化而变化。上层以落叶树种为主,季相变化明显,结合地面变化的铺装,不仅给人们提供休息、观望的场所,也增加了景观效果。夏季,浓郁的树荫供人乘凉,也丰富了空间的光影变化;冬季,阳光穿过枝桠洒向大地,给人带来温暖。这里犹如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游客前往。

2、杭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和苏州相比较) 杭州的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杭州地区气候的特点,不同的立地环境条件,以及公园绿地、风景点、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造景要求,合理地选择树种,力求适地适树,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构图形式,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以满足游憩和赏景等多种活动功能的需要。公园、风景点要求其四季美观,繁花如锦,活泼明快;寺院,祠墓,碑刻、古迹则求其庄严、肃穆。树种的选择必须注意其体型大小,色彩浓淡并同建筑物的性质与体量相适应,才能配置得当。庄严的殿、堂等建筑,一般用高大的乔木作为陪衬和烘托。如六和塔以树形高大,树冠园形常绿的香樟作烘托;灵隐寺大殿配植淡绿、浓绿、金黄叶色的楠木、七叶树,银杏等大乔木,取得体型和色彩上的对比,并以葱笼的常绿树作为背景;轻快的廊、亭、榭、轩,则宜点缀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

杭州夏季炎热,不宜过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宜,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草地多,是杭州新建公园绿地的特色之一,它是群众性集体活动的场所,在功能上要求宽旷,便于集散,在植物配植上力求简洁。由于草坪面广,视线长,体量虚实对比强,景物的群体形象鲜明,应多注意植物组合的群体美。利用树龄的不同和地形的高差,处理好树丛,树群的立体轮廓线,使高低起伏,饶有变化。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公园的大草坪就是这种范例。

另外,杭州在大规模绿地改造方面,在新建和改造绿地中已经推广应用了大量植物新品种,如佛甲草矮紫薇、花叶锦带花、金边麦冬、花叶蔓长春花、银边六月雪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西湖南线绿地极具代表性,在已有的乔木林带基础上,大量应用地被植物,充分体现了杭州园林独特的植物配置特色。虽然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地被植物种类丰富了,但从利用率来衡量还不够广泛,大部分还只作了一些点缀性的种植。

杭州园林,公园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种植方式更多样化。比如群植、列植等都是有的。还有花港观鱼疏林草地,这种疏林草地是苏州比几乎没有的。

苏州园林虽面积有限,但要求树种丰富。植物的种类有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藤萝类)、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及竹类。这些植物首先要符合自然山林景观的需要,或是适合小空间内布置小景的作用。园林内所选用的植物,树形力求自然美观,因地制宜。苏州园林属山水园性质,树木多不宜修剪成整形规则式,如“球形”、“水平式绿篱”等,以免造成不协调。

3、西湖景区和西湖天地 对于西湖景区,它在景观营造和保护方面的成就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但是我们在考察那天,沿着白堤和苏堤走了一圈,并没有做细致的了解。反而王珲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西湖新天地的一些景观设计理念。西湖新天地是一处园林,历史文化浓郁的休闲旅游景区。它以杭州独特的园林,历史建筑为基础,将自然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相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集世界知名品牌,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区。由于西湖天地是建设在西湖附近的一个现代商业区,因为靠近西湖这个极富分化内涵的区域,所以与文化融合便成为了西湖天地设计的一个重点。西湖天地保留着原来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元素,游客可以感受到江南园林的风韵气质。

从单体结构上来说,西湖天地运用了重檐亭、石拱桥、青砖路面等中国传统元素,出现在空间转换出,含蕴丰富,尺度适宜;

文化符号来说,从排水系统的钱币、树池边沿的云纹,地面雕刻的祥云,处处精致细腻,别有用心;

材质的选择,青砖与木料,毛石的配合,组成路标、景观小品等,极其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动人;

与自然环境融合,西湖天地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地方,有着现代园林的结构,又有古典文化的含韵,在西湖边上坐落这样的商业街,到别有一番风味,仿佛在古典与现实之间穿回。

4、杭州市民中心

这个不是集体参与考察的地点,我们小组几个人想在领略了古典园林景观的同时,感受一下杭州现代景观的魅力,于是便选择了这个付晓渝老师曾经介绍过的地方,亲自是地考察一下。

5、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这是我们行程中的最后一个落脚点。作为一个外来者,我对于这个校区的第一个惊奇篇2:杭州园林实习报告

杭州实习报告

短短的三天实习很快就在汽车的鸣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

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

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乌镇,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园林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

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

色,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那就从杭州西湖说起,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杭州的大背景。杭州,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

海、长江中下游平原,北连波光浩瀚的太湖,南滨“天下第一奇观钱江潮”钱塘江,西接千峰

凝翠的天目群山,东距南太平洋东海二百余公里。这里阡陌交错,江河纵横,素有“鱼米之

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全市包括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五个县(市)和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萧山、余杭八个城区.。杭州全市面积16596平方米公里,市区面积3068平方米,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市米。杭州是长江流域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杭州是历史上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中国重要的产丝基地之一,丝绸作

为这里的传统产物,质量精美,品种繁多,享有胜名。杭州特产龙井茶叶,茶色翠绿,香气

浓郁,为中国名茶。杭州市的市树是香樟,市花是桂花,旅游标志是瓶形小石塔。我们由于

时间和学科限制,只来到西湖附近进行实习。

西湖,旧称钱塘湖、西子湖,位于杭州市之西,故自宋代开始通称西湖。杭州西湖风景

区以西湖为中心,我们自然会去瞧瞧的,只不过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无法看清远景,坐在游

览船上,听着导游的介绍,对西湖十景充满向往。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

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带着学习的目的,我们并没有在优美的景色上

多做纠缠,而是大概了解了风景区内的规划布局,以及各园林的建筑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个,具体介绍下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

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

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横跨了整个湖面,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

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

受人们喜爱。锁澜桥上近处可看小瀛洲,远处可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

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大致位于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

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 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

虹桥上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 湖山沐晖,如入仙境。苏堤上植物配置以垂柳和春季花卉为主,体现了“六桥烟柳”的特色。接着,我们去了西湖附近的著名景点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

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到现在已有一千六

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

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

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 余间,僧众达3000人。灵隐寺的最前面是天王

殿,上悬“云林禅寺” 匾额,是清代康熙的手笔。大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

像。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神态庄严、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系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

南宋遗物。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是单层、重檐、三叠的建筑,高达米。另有清末重塑之

木雕释迦坐像,高约米,金光四射,闪耀夺目,富有宋代守实雕塑之风,此外还有十

二圆觉,二十诸天等佛。1954年进行全面修整后,改为永久性的钢筋水泥建筑。大殿规模 宏敞,气势雄伟,殿正中的^v^佛像,高米,是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用24块香樟木雕成的。灵隐寺的殿宇、亭阁、经幢、石塔、佛像等建筑和雕塑艺术,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建筑艺术史和雕塑艺术史都很有价值,是祖国珍贵的文物。现在的灵隐寺园林,除寺内殿前殿旁还保存有一些假山、古树林木外,主要在于寺前的清溪流水沿岸,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寺之山门前有冷泉亭、壑雷亭、翠微亭诸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有《冷泉亭记》来描述这里的景色。兴许是古色古香的佛教建筑,兴许是奇峰怪石的壮丽精巧。大家在这里的兴致很高,我们不仅去了灵隐寺看了几百罗汉,一边聊着有关佛教的知识,一边看着宏伟的殿式建筑,最后去了灵隐寺展览观结束了寺内的学习。出来后,我们甚至去爬了飞来峰,并拍摄照片以作纪念。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五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20xx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万元,占财政收入的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接待入境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门票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六

1、坚持土地的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率原则。江浙地区流转始终坚持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先进科技的应用和农业效益的提高,不是为了流转而流转。

为学习和了解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发展的经验,我们05政教普本班同学对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进行了旅游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出发前,我就把考察重点定位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闻名天下,,首先在于西湖之美。有幸来到杭州,理应花时间游览一番西湖。放眼西湖,它是山中一盆。西湖之美美在奇景,更因为杭州的经济地位而美,看看眼中的城市,市民生活条件一流的,这一点可以从出租车的档次上看出来。家家户户都是自得其乐,很多人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家族企业,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国都数一数二。杭州为什么会如此的发达呢?靠什么?靠的就是杭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杭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在这之前,每每讲到杭州总喜欢把它与民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杭州的民营经济,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杭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杭州的发展思路。

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带领市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市计生局长30余人,到江苏省海安县、锡山市,浙江省德清县进行参观考察,文秘部落情况如下:

一、三县市的基本情况

三县市均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属大城市近郊地带,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好、育龄妇女的婚育观念新,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海安县已连续7年人口负增长。该县自1995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已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凡法律法规规定群众应该享受的奖励、免费政策,都定期如数兑现,凡能让育龄群众参与的,积极让群众知晓、了解、参与。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公开透明、群众议事、干群融洽上下一体,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二是积极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搞好服务。每年根据群众需求,打印服务承诺手册发给群众,并年年聘请医院的有关专家给育龄群众讲解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方面的知识,同时,设24小时值班电话,围绕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锡山市期间就是江苏省计划生育的模范单位。xx年,被评为全国“三为主”先进县市,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人口已经负增长。他们的工作可概括为:更新服务观念、完善服务阵地、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主要做法:一是市委、市政府把计划生育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争取到了一个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每年,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计划生育工作。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发了20多个计划生育方面的文件,每年还召开两次计划生育三级干部大会,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共管、投入到位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队伍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每年都要进行方方面面的培训考试,建立了一支适应新时期优质服务的精干队伍。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电台、电视台、报纸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固定专题栏目。每年印发几十万元的宣传材料,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是全方位、多角度、无缝覆盖。四是加强协会建设,推动村民自治。对计划生育的难点对象,如有钱的老板、流入人口等采取综合部门、综合措施、综合攻关的办法解决。计生部门依“法”没法管的,就靠村(居)委会来管理。对这些难点问题组织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攻关合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完善服务阵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出生缺陷干预、关注男性生殖健康三大服务工程,群众非常满意,得到了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同志的充分肯定。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七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又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和依托。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旅游工程是文化大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弘扬旅游文化,有助于增强我市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我市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也有助于增强市民的旅游意识,改善旅游环境。

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从1995年筹备组建市旅游局,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xx旅游业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10年间,各项旅游经济指标按人均比达到了全省的中等水平。2003年又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去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5%。“山水清远、生态xx”的.旅游形象;“太湖、占镇、名山、湿地、竹乡、古生态”等旅游品牌,已在长三角城市及江浙沪地区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日益显示出它在xx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xx经济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但从旅游文化发展方面来说,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发展的滞后,正在影响着全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主体文化即旅游者的旅游认识和旅游行为还停留在旅游的初级状态。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者居多,休闲度假式旅游还没有成为xx市民的旅游主题。二是旅游客体文化即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我市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还没有很好地借助旅游景观的依托来加以继承和弘扬。三是旅游介体文化的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旅游商品还没有形成市场,旅游人力资源缺乏,管理水平低下,导游队伍人员素质不高等等。四是旅游文化的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xx没有形成具有xx特色的旅游文化系列从书。凡此种种,正在制约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1、xx旅游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太湖风光、山水清远、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为龙头,以提升观光旅游为支撑,以推动专项旅游和商务旅游为两翼,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大旅游格局。突出建设重点,建立一批具有南太湖独特风格的景区以及文化主题公园,使旅游产品进一步成为充满活力的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促进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提升xx在长三角地区的地位和形象,带动xx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的率先崛起。努力将xx建设成为环太湖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中心,使xx市真正成为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2、xx旅游文化发展的项目建设

三带十区的规划建设在继续打响太湖、竹乡、古镇、名山、湿地和古生态等六大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南太湖风情旅游带、浙北自然生态旅游带、古运河水乡民俗旅游带和南浔古镇旅游区、南太湖旅游度假区、xx历史文化名城区、南郊风景名胜区、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天荒坪风景旅游区、龙王山黄浦江源旅游区、长兴古生态旅游区、颐诸山茶文化旅游区等“三带十区”建设。

旅游节庆活动的培育充分挖掘xx历史文化,继承弘扬和发展地域文化,并通过节庆活动的手段来加以传播,并全力打造以下七大节庆品牌,即中国xx·国际湖笔文化;国际极限运动大赛、xx含山蚕花节、中国竹乡生态旅游文化节、中国德清·中华游子文化节、xx茶文化活动、中国童装博览会等。

3、xx旅游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保障措施

基本原则

—是要突出个性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太湖、山水、生态、文化”的个性特色,围绕培育和形成xx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做到产品做精、服务做细、生态做深、企业做强,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的目的地。

二是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要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克服开发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勇于“无中生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大胆开发旅游项目;要敢于“移花接木”,大胆接受世界人类的文明成果;要善于“推陈出新”,传承历史优秀文化,赋予时代发展内涵。

四是要硬环境与软环境两手抓。在抓好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景点景区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旅游意识,努力建设服务体系健全、管理严格、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保障措施

1)重视规划。按照发展大旅游的目标,超前谋划,高起点、高品味、高质量制定全市及各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完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各县区财政也应每年增加—定额度的旅游发展资金、安排使用相关政府性专项资金。积极探索解决有利于景区开发建设的制约因素,对不同旅游项目用地实行差别用地政策。对重点旅游区的交通道路、供水供电、通信设施建设项目,优先给予政策支持。

3)培育人才。把旅游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业务精通、品德高尚、服务—流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4)部门协作。进一步强化大旅游意识,文化、体育、城建、水利、交通、国土、农业、林业、宗教等部门要参与旅游建设和开发,合力扶旅游。使弘扬旅游文化,发展xx旅游业,成为—件全社会的大事来抓。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八

杭州西湖博览会调研报告

会展效应:

对杭州来说,每年万商云集的博览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签署了多少项目,成交额达到多少个亿。(从2000年到2008年)9年“博览”,带旺了杭城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每年如潮水般涌来的中外来宾使得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会展经济”在杭州逐渐生根萌芽不断壮大,开放的杭州越来越引人注目,湖滨名品街上众多国际大牌与西子湖争艳、钱江新城里七星级酒店与“日月”辉映、千年湘湖渐渐苏醒成为新时代的家园……

西博会坚持“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办会方针,着力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从2000年至2007年,西博会共举办了459个会议、展览及活动项目,接待参观人数万人次,加上1929年首届西博会,累计共接待观众近亿人次,贸易成交额亿元,协议引进外资亿美元,协议引进内资亿元。实现了西博会的 “发展会展业和招商引资的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节日”的办会宗旨。

1929年6月6日至10月20日举办的西湖博览会,开了中国展会业的先河。此后,由于历史原因,西湖博览会停办了70年。2000年10月20日,第二届西湖博览会开幕。在西湖畔沉睡了71年之后,“西博会”这位醒来的“睡美人”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她的卓越风采——短短22天,西博会吸引了万海内外观众,气势恢弘的开幕式、精彩纷呈的展会、专家云集的论坛、万人空巷的烟花大会,还有人潮如流的美食节、富有中国民间特色的“山花奖”歌舞大赛和“西湖踏歌”踩街活动,给人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婴童博览会升级为国家贸促会审批的国际性展览,吸引了4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参展。科学睡眠论坛暨国际家居品牌发布会邀请到fendi(芬迪)、versace(范思哲)等国际一线品牌全球总裁出席。家纺展吸引了近万名境内外专业客商参观,国际客商比例在5%左右。家具展计划设置1200个展位,其中国际及境外品牌占总面积的20%以上。西博成长的脚印

2000年西博会 直接参与西博会项目活动的人数达到万人次,总成交(营业)额亿元,门票收入万元;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亿元和亿美元,其中引进内资亿元,引进外资亿美元。

2001年西博会 本届西博会创造增加值9.85亿元,直接拉动杭州今年gdp增长0.67个百分点。现场内贸成交56.8亿元,外贸成交2.1亿美元。引进内资119亿元,协议外资7.1亿美元。门票总收入1553万元。

2002年西博会据统计,本届西博会有万 人次直接参与,总成交额亿元,门票收入1675万元,协议外资亿美元,引进内资亿元人民币,“西博之旅”观光团组织国内外游客万人次。

第五届(2003)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正式项目实现贸易(营业)成交额亿元,支持项目实现贸易(营业)成交额亿元。西博会期间,杭州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达亿元,交通业营业收入达亿元,邮政通讯业营业收入达亿元。杭州市以西博会为载休,推出一批引资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开展多方面合作。杭州投资合作周共协议利用外资亿美元,协议引进内资亿元人民币,投资项目涵盖了工业、旅游、商贸、文化、科研、城建等领域。各区、县(市)利用西博会平台开展引资活动,共引进资金亿元。本届西博会直接拉动杭州gdp增长个百分点。

2004年11月6日晚,2004西博会闭幕式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历时22天的西博会,参与人数达到了672万人次,贸易成交额达亿元,协议利用外资亿美元,引进内资亿元人民币,“西博之旅”组团游客万人次。

05年第七届,本届西博会历时16天,总参与人数达万人次,共实现贸易成交额亿元,协议利用外资亿美元,引进内资亿元人民币。

2006休博会和第八届西博会共吸引万名中外游客参与;实现贸易成交亿元人民币,协议利用外资亿美元,引进内资亿元人民币。

2007年本届西博会共接待国内外观众730万人次,实现贸易成交额亿元,协议引进外资亿美元,引进内资亿元,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8年本届西博会举办目标为:实现贸易成交100亿人民币,引进外资10亿美元、内资120亿人民币,参会人次1000万,项目总量100个以上,专业客商达到5万,展览国际展位比例达到30%以上。今年的西博会将是形式最新颖、内容最精彩、成效最显著的一届博览会。

2009年杭州西博会国际旅游节各项活动共吸引游客930万人,杭州市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18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

2010年第十二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正式落下帷幕。从10月16日到今天,共有130个会议、展览、活动项目亮相本届西博会,其中新项目41个,实现贸易成交额亿元,协议引进外资亿美元,协议引进内资亿元。西博被誉为时尚西博、文化西博、科技西博、欢乐西博、精彩西博、智慧西博、财富西博

以十二届为例解读数字

第十二届西博会的举办时间为10月16日至11月6日,会期22天。本届西博会以“创新西博、和谐城市、品质生活”为主题。

借助上海世博会这个“家门口”的国际舞台,本届西博会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本次西博会安排了多种类型的会展活动项目,涉及旅游、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主线,策划并组织举办一系列与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紧密结合的产业类项目,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展现经济发展新成就。●实现贸易成交亿元人民币

●协议引进外资亿美元

●接待观众1350万人次

130个精彩纷呈的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项目,实现贸易成交亿元人民币,协议引进外资亿美元、内资亿元人民币,接待观众1350万人次„„日前,我市对第十二届西博会相关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表明,本届西博会在迈入新一个十年的发展历程时,更显成熟、更具魅力、更加精彩,有力推进了杭州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展示了杭州经济转型升级新成就,宣传了杭州城市国际化新形象,推进了杭州城乡区域统筹新发展,翻开了西博会发展的新篇章。

提升理念 服务发展

本届西博会共举办了130个精彩纷呈的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项目,实现贸易成交亿元人民币,协议引进外资亿美元、内资亿元人民币,有力拉动了杭州经济的增长。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九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精心包装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亮点和重要渠道。

即墨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乡村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即墨市积极与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旅游规划相对接,立足山、海、岛、泉、滩等乡村特色资源,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促进了以休闲度假、海岛观光、农家食宿、民俗节庆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即墨建成开放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7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青岛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星级酒店8家,星级餐馆3家,旅行社6家,山东省旅游强镇2家,其中,59个村庄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600人,间接就业人数15113人,季节就业人数5500人。在东部各镇发展农(渔)家宴200多家,解决直接从业人员1300余人。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

(一)接待初具规模,特色日趋明显。我市积极引导和培育利用农业、渔业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的乡村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在东部沿海乡镇积极培育“渔家宴”、“农家宴”等特色旅游项目,制定“渔家宴”、“农家宴”特色旅游项目评定标准,包括“接待设施”和“服务质量”两大类60项评分标准,发展了农(渔)家宴接待户200余家,今年又新评12家,即墨市、镇两级挂牌特色饭店80余家。

(二)乡村旅游内容丰富,旅游接待持续增长。为充分挖潜乡村游内涵,精心串联我市乡村旅游线路,编制出了4条一日游线路和3条二日游线路。每年“五一”、“十一”,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都推出采摘、收获等体验式旅游项目,游客可以观赏和亲手采摘从国内外引进的各种优质瓜果蔬菜,亲自参与挖花生、挖地瓜等农事收获活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乡村旅游节庆蓬勃发展,田横祭海节采取“一年一祭,三年一节”的办节方式,祭海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原则上每三年由政府组织举办一次,其他由民间自发组织,2009年市政府主办的田横祭海节共接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田横祭海节被誉为中国渔文化中最富特色,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鹤山柿子节为一年一届,年均接待游客约5万人,旅游收入80万元,带动了鳌山卫镇周边地区以“渔家宴”、“农家宴”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发展,当地土特产品销售和餐饮接待大幅度增长。

(一)政府主导,完善机制。我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情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雄厚。我市将乡村旅游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先后成立了由市级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旅游开发指挥部等综合协调机构和一个政府主导的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细化了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扶助措施等方面内容,全力保障旅游业发展。

(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我市将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为:依托丰富的山、海、岛、泉、滩等旅游资源,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滨海文化为底蕴、民俗文化为特色、生态文化为时尚、乡村风情体验为亮点,统筹布局、点线结合,把即墨打造成集乡村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着重突出“两大主题”,塑造个性化乡村旅游品牌。

一是突出山水风情,“登山游海吃渔家宴”。依托东部的便利交通和优势资源,借助田横祭海节、鹤山柿子节、东京山山会等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开发温泉旅游、海岛游、登山游、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使其成为东部高端旅游的有益补充。

二是突出农家风情,“体验观光吃健康菜”。依托无公害农业资源优势,发挥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田园乐趣,得到教育和休闲。目前于家沟渔家宴、鳌角石有机茶园、院上花卉生态园等乡村景点已成为都市人的向往。

(三)优化环境,规范服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5年间累计投入亿元,完成了93项水、电、路、气、暖、通讯等基础配套工程。积极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一是加强烹饪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在保持地方风味的基础上,增加菜式品种,适应游客口味。

二是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知识培训。去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对全市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乡村旅游知识培训,并到城阳、崂山等地参观考察。今年6月还计划邀请专家对全市农家乐进行专门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诚信意识培训。引导农民诚信经营,自觉抵制制假售假、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共同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宣传,强化促销。坚持“整体策划、分步宣传、重点推介”的原则,综合运用vi形象标识识别系统等科学手段,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倾力打造“即墨——寻山水神韵、品乡村风情”整体旅游品牌。

一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专门在即墨电视台开设旅游专栏,播发旅游宣传专题片和形象片;在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经济日报、^v^、^v^内参等各级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70余篇、形象广告50多版次,形成了强烈的宣传攻势。

二是发布大型户外广告进行宣传。在青岛市区、机场、车站及即墨城区、东部重点镇等37处重要路段设置了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户外旅游广告牌。在全市218辆出租车、60余处公交站点候车亭张贴旅游形象宣传标语。在商贸繁华地段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户外led即墨旅游电视屏。

三是组织参加大型对外促销活动。积极参加上海旅游精品推广大会、青岛亚太国际旅游博览会、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游交易会,先后邀请台湾、韩国、俄罗斯等多个旅行商及媒体考察团等到即墨实地考察洽谈。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

对阜阳市颍州西湖的调研报告

颍州西湖处在阜阳市的最东边,远离市区,坐落在一个偏僻,人烟稀少的西湖镇上。坐车沿途经过的都是一些窑厂,养鸡场之类的小型工厂。且建筑多以两层楼为主,都是居民区,商铺很少。所以,首先就地理位置来说,颍州西湖的选址就有问题。

通往西湖那条主路,太窄了,只能单车道通行,而且是水泥路,其中部分路段已经破损了。那里的门票采用的是刷卡式,出入都要刷卡。学生证不能使用,成人学生统一票价。

景区内的绿化总体还是不错的,因为是冬天,只能看出葱郁的树木。在西湖内参观了一圈之后,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特色的景点,而且像怡园、女郎台、兰园这些地方的建筑早已经破败了,可能距离兴建时已有一定历史了。也许是前来参观的游客太少的缘故,这些园区都是紧闭的。里面有个类似动物园的地方,叫“虎啸山庄”,然而,我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大老虎。这座虎啸山庄是由阜阳市人民政府的,西湖管委会实施建设的,总占地133000㎡。内部设有绿化带、隔沟、虎山、虎房、观赏桥、亭等设施。这里的隔沟据说有7m宽,7m深,内外落差5m,斜跨超过8m。可是事实是这个隔沟内的水既浅又脏,里面都是枯树叶,阻挡了水的流动,可能我们现在所看到里面绿茵茵的都是死水。在这个庄内最多看到的是开屏的孔雀,偶尔还有一两只鸵鸟出没。不知是不是季节的因素,整个小庄给人一种萧条,沉寂的感觉,就连那些动物都失去了活力。观赏桥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竹林,里面能看到成群的猴子,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有几只猴子出逃了,由于怕猴子四处逃窜伤害游客,里面禁止进入。西湖,应该是因它的湖水而闻名,然而,我所亲眼看到,不论是沟渠和还是小河,里面的水被枯叶覆盖,就是干涸了。其他的一些景区不知是不是参观的人太少的缘故,杂草都挡住了去路,景区内的房屋也是紧闭且破败不堪。

通过和售票员的交谈,知道了其实每年到这里参观的游客是很少的,且参观人数正在逐年递减。是什么原因造成颍州西湖如今的这种情况呢,明明它也是经过国家认证的3a级景区,也是阜阳最著名的景区之一,为什么它就不如八里河和生态园发展的辉煌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首先来分析一下:一,选址不合理,它的地理位置处在阜阳市的边缘区,远离繁华的市区和人口密集区,处在一个小镇上,且当地的经济并不发达。二,交通通讯设施不发达,沿途道路过窄,且路基一坏。三,内部景区毫无特色,建筑破损严重。四,水质较差,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五,管理差,景区内基本上看不到相关服务人员。六,周边没有酒家、旅馆、商店这类的服务性建筑。八,公交站点,乘车点离景区太远,给游客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等等。

对于颍州西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制定怎样的措施来改变它如今的现状呢,以便于它未来更好的发展。

对于它的选址问题是无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善它的交通状况弱化选址这一若项。例如,可以拓宽主道路的宽度,宽度可以在8m左右,并设置双车道混凝土路,保证大型客车的对外行驶通畅,主干道两边可以种植以杨树、枫树,合欢等乡土树种为行道树,改善游览环境。行道树种植间距为4-6m,遇见有湿地的景观的地方间距可放宽至8m。对于支路可以相应的多设几条,支路应只允许行驶小型车及电瓶车。规划支路宽度为4-5m,为水泥路,应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局部可扩宽至,以满足会车要求。园内的游步道可以是 小型的人行道,不允许机动车通行,规划宽度为1-3m,为了美观,可以选用同质感的多种材料铺砌,如,石板、卵、碎石等。

因为西湖类水量大,首先要改善水质,由于游园内树木较多,要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去清理河道内树叶和淤泥,保证流水的畅通。可以在适当的季节在水里放养金鱼、乌龟、虾、鸳鸯等水生物来吸引游客。可以在水量丰富的宽敞的平地开设喷泉景区,利用灯光,音响效果增强美感和韵律。如果想吸引年轻人和孩子的目光,可以在大的水域区,建设大型水上游乐设施,打造小型水上游乐世界。而并不仅仅只在岸边停靠几只小船,这些并不能吸引游客的兴趣。像怡园、女郎台、兰园等这些有故事的景点,要开放。比如,兰园,跟苏东坡有关,可以在园内陈列一些苏轼的文学作品,诗赋字画之类,老年人一般都会喜欢有历史的东西。在怡园,可以搭建一个戏台,游客多的时节,可以请戏班来唱几出戏。怡园单听名字就有一种“红楼梦“的感觉。

在说到西湖的周边地区,有当地的农家居住,相关部门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鼓励当地的居民开展农家乐活动,建几处农家饭馆,并以农家菜为主要菜品,政府可以引进外资在这里开辟度假村,游客在观赏风景的同时可以在度假村内可以享受垂钓,采摘,diy,足休憩等各项活动,从将颍州西湖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景区。

园内的绿化虽然不错,但里面似乎没有什么特色树种和花卉,如果想吸引游客,可以从其他地方引进一些稀有品种悉心栽培。使院内的植被、水系、景观小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建筑物隐藏在绿树从中,伫立其中,穿行其间,使整个风景格局更加和谐。对园内的基础设施要重新修建,同时也要加强对游园地内部管理和服务,避免再次出现像猴子出逃这类事件的发生。在对园内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应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合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在有效保护、培育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尽量减少土石方,使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共融共生,协调发展。

颍州西湖的发展深深影响了当地甚至整个西湖真的发展。所以,西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和当地的居民应重视起来,西湖发展好了,当地的经济以及相关产业也就相应发展起来。

总而言之,西湖的未来需要今天的改变和创新!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一

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颜惠卿、毛宁、雷菲、方慧芳、陆梦悠、王莉)(a--607)

一、西湖概况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平方千米,南北长约 千米,东西宽约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二堤、三岛、五湖”的基本格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

二、主要景点

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苏堤、白堤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三、西湖开展旅游的优势

1.西湖所在的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城乡皆有,平原山水相依,是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又是杭州规划中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区内大专院校众多。^v^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均集中设在西湖区。西湖区山青水绿,风景秀丽,园林景观众多,有“西湖第一名园”之称的刘庄,是^v^主席生前数十次来杭的居住地。西湖区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建有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的陵墓、牌坊、陈列馆16处。多姿多彩的西湖就在辖区内,是杭州的游览中心。

2.随着华东五市游的火热进行,西湖也倍受青睐,游客源源不断。

3.杭州边界地区经济发达,为旅游提供了很大机会。

4.西湖周围饭店林立,为一些忙碌的商务客人提供了方便。

5.营造了自然的生态园林绿地,有效保护盒充分利用了原有古树名木与高大乔木,形成完整的绿带。

6.柔和的光环境烘托了音乐喷泉,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变幻的灯光,舞动的水花,使之成为西湖最大的亮点,积聚了大量人气。

四、西湖开展旅游的劣势

1、西湖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古老的 ,就是那些旅游资源,没一点创新。

2、西湖附近的旅游设施有待逐步完善,特别是游客公共休息区的设施的维护。

3、西湖环保不是很好,根据有些报道显示,湖底淤泥过多导致西湖生态不平衡,对于景区的维护很有伤害。

4、风景区内建设性的破坏,西湖园林的建设并不是全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设计者学识上的错误,施工者不能很好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及设计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都会照成风景园林的建设性的破坏。

5、湖滨建筑自身的协调性,如果从苏堤上看湖滨一线,建筑多事灰白色的基调,并且略显杂乱,看不到层次的变化。

6、对景区内涵的了解不足和文化意识的欠缺,没有把握住景观中最有内涵和价值的部分,往往会忽略了深层次的文化景观。

五、对西湖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二

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是指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周边旅游资源,发展具有田园情趣、特色文化,集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经营形态。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以其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山村风情吸引游客,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作为一种新兴高效产业,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产出高、关联带动作用大等特点。

本文通过对我市18个镇、街道进行特色休闲观光经营户的调查,收集景点、农家乐及其他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营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意见建议,分析我市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可以将我市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休闲观光农业

该类型主要为农民自筹资金,承包农林地为资源兴办的休闲观光农业。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主要为特色采摘和休闲垂钓,即游客在农民种植的果园、蔬菜园、鱼塘自行采摘、钓鱼,享受自己动手、自娱自乐的过程。采摘的品种主要有葡萄、草莓、蓝莓、樱桃、梨等,主要分布在锦城、板桥、太湖源等镇街道。

2、特色农业园区

该类型主要为景区边缘的农村围绕旅游市场需求而发展出来的特色休闲农业。我市目前这类特色农业园区较少,主要有景观植物观赏(花卉、观赏竹等)、特色畜牧养殖(梅花鹿等)以及特色农业文化园区(山核桃、茶文化等)。虽然该类型园区目前在我市并不多,但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农家乐经营户

该类型主要为依托景区发展与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乡情活动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即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内容的农家乐经营。农家乐发展的欣欣向荣是我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在江浙沪地区已经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源。

我市目前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形式是以农家乐为主,特色采摘为辅,其他特色休闲农业园区共同发展,其中农家乐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其他两个类型的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1、特色结合,有机促进

根据调查了解,我市的农家乐分布于天目山、太湖源、龙岗等12个镇街道的39个行政村,目前共有891户农家乐经营户,拥有床位24440个。 2012年我市农家乐全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比2009年增长,实现经营总收入8036万元,同比增长 ,比2009年增长。

而除了农家乐以外的特色采摘、休闲垂钓以及景观植物观赏等类型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营户则共有78户,主要分布在锦城街道、太湖源镇、昌化镇等9个镇街道,2012年共接待游客人次189350人,总收入达到2521万元,其中以销售农产品而得到的农业收入占了总收入的,总利润为588万元。

这几个类型的特色休闲观光经营户基本上都是交织穿插在一起,结合了各自的特色,并相互促进发展。

2、规模不大,潜力可挖

根据调查汇总显示,所调查的经营户中只有是企业形式的,其余都是个体户形式,而农家乐目前也大部分都是个体户,规模比较小,档次高、设施齐全、具有品牌的综合性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营户比较缺乏。

在扩大规模和继续发展方面,有的经营户表示还想扩大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经营规模,有的经营户表示还有涉及其他形式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想法,说明我市的经营户对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该项产业的发展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存在,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园区这两个类型,已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和欢迎。

3、本地经营,游客集中

我市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目前大多数由本地人来经营,外地居民来进行投资建设的情况较少,在所有的经营户中,有的经营户都是本村居民。

从游客的来源看,目前我市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游客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本市和江浙沪地区,的游客来自于本市,的游客来自于江浙沪及其他地区,而其他更远一点地区的游客则比较少,客源比较集中,说明了我市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客源方面有较大市场可开拓。

我市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目前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根据本次调查情况的反映,这些问题分别涉及到管理、服务、宣传等各个方面,需要引起关注并亟待解决。

1、经营观念较落后

我市目前拥有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经营户大多数的经营观念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如特色采摘、休闲垂钓结合农家美食、欣赏风景等,很少有能够将各种有利资源整合在一起,而且在经营上也没有太多的策略,基本上都是比较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

——经营策略缺乏。根据调查显示,有的经营户认为自己的经营能力不足,不懂相关的经营策略,在如何提高自身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如何吸引游客和扩大影响力等方面都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大部分都是跟风而起,对该行业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规划。

——宣传包装较少。根据调查显示,有的经营户认为宣传渠道较少,信息不畅通,也就更加谈不上如何为自己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点进行包装宣传,这也就造成了游客了解这些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途径不多,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

2、基础服务跟不上

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是旅游业和农业的结合体,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水平,才能够更加吸引游客以及进一步留住游客,并且扩大客源。而目前我市的这些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点的管理模式还是比较简单的家庭模式,基础设施也比较简陋,提供不了更加完善的服务。

——基础设施较差。根据调查显示,有的经营户表示基础设施较差是其在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困难,有的经营户表示需要政府部门做好整体规划,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工作。有些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点的环境比较脏乱差,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而流失了不少的游客。而且有些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营户比较集中的村庄也缺少统一规划管理,难以形成综合性的优势。

——服务能力不足。根据调查显示,有的经营户表示人力资源和服务能力的不足也是影响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经营户表示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相关的业务指导培训,以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我市的这些经营户中工作人员基本上是自己家人,聘用人员较少,管理松散简单,没有很强的约束力,而在这些人员中有部分人员的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够,影响了服务质量,容易引起顾客的不满,导致重游率的降低。

3、产品竞争较激烈

——同类产品聚集。根据调查显示,有的经营户表示本地区同类型的经营户较多,竞争比较激烈。尽管我市现在也有一些档次较高、市场口碑较好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点,但是总体上来讲这样的经营点并不是很多,规模小、档次低、内容类型单一仍然是很多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点的问题,而且经常会有同类型的聚集在一起,互相模仿、雷同现象突出,缺乏个性和特色。

——周边竞争激烈。在周边区县市中,也不乏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如xx县,依靠千岛湖的资源优势,衍生了很多生态休闲农庄,不仅有住宿、餐饮、景观等,包括了商贸服务业其他相关行业,把吃住行游购娱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了综合性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点。而著名的xx县“洋家乐”现在也是发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已有超过30家,分别由南非、法国、韩国等十来个国家的各界人士投资,有力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致富,使xx县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有德清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还有其他的如xx县、xx县等,在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方面都已经走在了前列,具有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点和产品。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三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20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xx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同时,xx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xx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xx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xx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xx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xx区大圩乡、xx县丰乐生态园、xx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xx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xx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xx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xx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xx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xx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xx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xx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xx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xx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四

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因此,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张扬民族文化个性、突出民族文化差异性是我县旅游业不变的灵魂和永久的主题。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进一步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根据县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顺县民族事务局日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对我县的芙蓉镇旅游进行调研:中国文秘站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县万人,土家族有万人占总人口的75%。历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传承、不断光大、不断变革。这里沉淀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历史文化、民族饮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镇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所以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之所以被县委政府不遗余力将其打造为我县旅游黄金带,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观之外,更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镇,陈列着溪州铜柱等土家民族创造的、极为丰富的、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众多人文旅游景观,这里遗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这正是大批游客心仪芙蓉古镇的重要理由。

1、历史文化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统治溪州800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古镇”。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的汉代古墓与^v^堂、红军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

2、自然生态文化

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镇内还有著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3、土家饮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饮食特性,积累并创造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腊肉、猛洞河桂花鱼、土家酸菜等传统饮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刘晓庆米豆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樱花蜜酒、牛头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开始重放光彩。即传承推广了土家饮食文化,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创收。

4、特色建筑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土家先民以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来与兄弟民族建筑文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火统子大屋;“树巢居”则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日的转角吊脚楼,成为溪州土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难开头,木匠难起吊脚楼,铁匠难打钓鱼钩……”,转角吊脚楼的主构特征为吊脚转角,下吊金瓜,上挂猫弓眉枋;吊脚廊栏、门窗多扎“万”字花格;吊脚下栏廊枋多通雕“万”字浮雕花边。屋顶坡面小青瓦,飞檐翘角,翘角以雄为美。而在芙蓉古镇这种转角吊脚楼有土王行宫、红军医院等与古镇五里石板街构成了古镇标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磨光发亮的石板更是见证了古镇千年发展历史。

5、土家服饰文化与民间工艺

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服饰就是别具一格,分男装、女装和童装,头戴青丝帕,脚穿麻草鞋,彩丝绣钩花……形成自己的服饰文化。土家人善于绣花和织锦,自称“西兰卡普”,在古镇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织锦作坊,生产出土家服饰、土家织锦和绣花鞋垫。芙蓉镇上土家人与织锦作坊一样建有独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编织出土家人特有的筛、簸以及^v^歌中精致的小背篓,同时还有石雕、木雕、根雕等,并以此来招揽游客。

6、民风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其内容丰富,有神话、歌舞、传说、民歌、丧葬文化等。取材极为广泛,主题明确,表现生动,流传深远,具有多学科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过年赶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在芙蓉镇都有了一定的尝试。

1、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永顺县委政府连续几年经济会议提出了旅游发展王村的战略决策,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给芙蓉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良好的发展空间。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1828线穿镇而过,张家界-王村-凤凰旅游线路已成精品旅游线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取景拉动了芙蓉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向前发展。

3、土家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入选奥运开幕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产生于土家族祭仪式中,土家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奥运开幕式的表演节目,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这也给土家族聚居区和发祥地芙蓉镇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

1、加强旅游硬件建设,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搞好民族文化旅游,应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展览出民族文化,应避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因地制宜,加强组合,包括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主题不同的文化遗产景观组合等。加强民俗村,歌舞广场等硬件建设,如发展土家族民俗游,把当地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包括服饰、居住、饮食、歌舞、婚俗、土家织锦、刺绣等)组合后向游客集中展示,吸引游客。同时也给那些没有机会向更多游客进行展演的单项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谓一举多得。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区居民进行专门培训,进行民族统一着装,学会简单的土家语。对古街进行集中改造修建,构建土家吊脚楼群,打造土家一条街。

2、重视节庆、广泛宣传。土家族民间节庆尤其是土家族节庆本身就是一项价值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在这一大项目下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子项目,可以说民间节庆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佳平台,例如,土家赶年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引导、积极宣传民间节庆。其次,在重视开展民间节庆的基础上,汇集众多的遗产项目,策划举办了多项融经贸、体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庆活动,如“中国土家族毛古斯节”、“土家族社巴节”等,通过多种媒体的全方位宣传,使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闪亮登场,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也让来自民间的艺人或表演者,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得到收获,提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3、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旅游开发促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两者并不对立,只要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所用,而科学的开发行为带来的效益是促使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二是用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随着芙蓉镇旅游品牌价值升位,应抓紧对弥足珍贵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遵循保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开发出我县区域内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众多旅游活动与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芙蓉镇旅游内容,突出芙蓉镇文化旅游内涵,保持芙蓉镇旺盛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多数传承者和拥有者因开展旅游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贫致富,使他们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把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传承者和拥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县的旅游经济发展,促使他们提高保护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从而保证我县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五

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⑵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⑶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4)标准。

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⑸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花溪公园坐落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花溪区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公园内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特色城市休闲旅游地带。不但是附近的居民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花溪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锦、溪水长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数座参差其间,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绵亘。那里山环水绕,水清山绿,堰塘层迭,形成方圆十多公里的名胜风景区域。它包括“十里河滩”、“天河潭”、“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青岩古镇”、“黔陶幽境”等8个景区。

“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出自于景区的高坡乡,那里是贵阳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居民均系苗族同胞。高坡乡的苗族有不少传统的民族节日,其中,以“四月八射背牌”、“正月跳洞”、“七月牛打场”最富魅力,观看、参与的游人络绎不绝。那里,古代苗族的悬棺葬和崖洞葬,也给人留下难解之谜。

花溪以南12公里处的青岩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始建于明初。镇四周原建有城墙,分内城、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筑有敌楼、垛口、炮台,因年久失修,成为残垣。现修复的定广门城楼,巍然耸立,气势恢宏,与古道、石坊、寺庙交相辉映。西镇的3架古石牌宏伟壮观。古镇的古建筑栉比鳞次,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四溶洞”,保存完好。

“黔陶幽境”位于崇山峻岭中,因两座山峰间凌空飞跨着一座天然石桥——鬼架桥而出名。鬼架桥桥长约11米,宽约60厘米,系石岩与树根相伴天然生成。从桥面到谷底足有10多层楼高。站在墙上往下看,令人心惊胆颤。不少游人最初抱有“不过此桥非好汉”的决心,但到了桥头都却步不前了。从花溪到黔陶,一路环境幽静,山风吹来,林涛起伏,响声不绝。在鬼架桥的山后,还有一个直径数十米的仙人池。每年雨季,飞瀑灌池,吼声灌耳,十分壮观。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六

西湖乡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1、西湖乡概况 乡情简介:

西湖乡位于二省三县结合部,东北毗邻安徽省祁门县,西南紧靠东至县,东与本县经公桥镇、勒功乡接壤,距景德镇市区78公里。全乡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50亩,山林面积23万亩,其中:有材林万亩,人工林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毛竹万亩,茶园面积1万亩,油茶万亩。全乡辖7个村委会,79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共计人口8966人。

生态资源:

西湖乡境内山峦重叠,清水潺潺,森林覆盖率86%,不但木材、毛竹资源多,而且蕴藏丰富的森林野菜、森林药材,在这里植物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由于山高林密,境内的大小溪流都是源头水,且小河内怪石遍布景观奇特。西湖乡处于浮梁的北部山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优美的生态环境,育出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其中动物有猴、蛇、穿山甲、相思鸟、獐等;植物有红豆杉、古银杏等上千种;土特产有茶叶、香菇、黑木耳、山蕨、水蕨、竹笋、紫薇菜、苦槠粉、葛粉等无污染的野生蔬菜。境内最高点为鸡冠石主峰,海拔米,山势险峻。

文化资源:

西湖乡驻地古称太湖,后与西湾村合成一乡,各取一字,改为西湖。古时西湖乡的桃墅村就是浮北的第一大集镇,原名“昌北镇”,整个街面上店铺林立,又称桃墅店,繁荣的经济,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启秀桥(俗称石桥下),建于乾隆年间,属我国典型的石拱桥,整桥长50米,宽10米,桥面全部用清石板铺成,桥下有个石柱子,柱子上有石帽、石篮、石画鹛,风一吹过似有音乐声起。另外,西湖乡的西溪村有二渡桥,茶宝村有王福桥,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西湖乡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处是西湖村的八角井,青石板建造,造型独特。另一处是磻溪村的汪氏宗祠、茶宝祠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皖南民居保存较好的民宅的也有多幢,房屋的门窗、梁柱全部雕刻着古戏文中的人物及花鸟等图案。历史名人有汪澈,字明远,桃墅府前人。宋绍兴进士,枢密使,他家的后人现还保留“枢密祠垣”的古牌匾。

2、西湖乡磻溪历史文化名村

磻溪古村,现有308户,人口1118人,2008年磻溪村荣获江西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赣府【2009】49号)。历史沿革

唐末时,黄巢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地戴家祠堂驻扎过。后潘氏居此,故称潘溪。民国初年,有男丁八百,为一集镇。茶叶运销上海、汉口、九江等地,鼎盛时期有茶号二十四家,一时颇负盛名,曾有磻溪茶叶不到上海茶市不开的说法。当地村民的茶叶收入占当时总收入的80%。抗日期间,茶园荒芜,茶号倒闭,经济萧条,建国后,茶叶生产逐步得以恢复,目前茶园面积约2200亩。磻溪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至今还保留着34栋清末及民国初年的古建筑,另还有汪氏宗祠一栋面积419㎡,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于清代光绪年间重修,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价值综述

1、磻溪古村是一个自由生长型的古村落,其村落布局以祠堂为中心,建设因地就势,虽未经规划却充分体现了朴素的环境意识,与村落周边的环境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效果。磻溪古村的兴盛发展是由传统产业的发展而带来的村落发展,由茶叶的生产营销为主的茶商文化从而带动了村落的经济发展。

2、汪氏宗祠(又名惇敘堂)坐落于村落中心,南向,三进两天井,占地419平方米。头进门廊后接戏台,门厅入口置石雕石鼓一对;前天井地面以青石铺就,四面留有排水沟;二进享堂为三开间硬山,穿斗木结构,地面抬高,用作拜祭、宗族议事和执行宗法;三进寝堂结构与中进相似,后墙退台牌位座。祠堂内部装饰繁简得宜,雕工精美。檐下大量运用如意斜撑、异形斗拱。室内方形、八角、莲花形各色柱础有五种之多,且因其位置不同,花纹各有差异。在月梁、丁头拱、额板等处有着精细的雕刻。

3、磻溪古村是一个以青山古树碧水为代表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以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为内涵和以古村落为载体的古朴人文环境三者之间完美结合、相互辉映、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生态古村。

4、磻溪古村落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教育和文化历史交织。是具有独特风貌格局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人类聚居地;集中体现了赣东北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反映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稳定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彰显了茶商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保存了相对完整和真实的历史遗存。保护现状

近年来,在磻溪村委会的带领下,村民自觉主动地保护古民居的意识逐步增强。自筹大量的资金对部分重要的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拟可实施保护措施

1、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保护好古村地域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和古村聚落环境,保护和延续古村的传统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特色;

2、正确理解磻溪古村的历史价值、保护的内涵和意义,确定古村的综合保护指导思想,以保护它的历史价值,整体保护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和利用;

3、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采取积极保护的方法,在保护历史文化地域的同时,注意保持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持原有的村落结构的稳定和历史文脉的延续;

4、分级保护。对村落的各个部分,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和保存现状,在不破坏整体价值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划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三个分区域;

5、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磻溪古村的历史真实性,促进磻溪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应通过慎重的、全面的、长远的总体和分项规划将磻溪村建设成高品位、有特色的且与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村落。充分利用磻溪的现有的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新建住房规划新的建设区域;

6、分期实施规划目标。保护规划应分轻重缓急,分期实施。坚持“抢救第一”的方针,以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3、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展望

(1)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利于特色发展的道路。在历史文化名镇中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留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城镇采取文化名城保护的措施,更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2)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越是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越能吸引众多旅游者的目光。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且遗存大量的名胜古迹。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存,使其发展更具有亮点与特色。有利于推动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3)对于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更是为我国提供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内涵表现内容。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就意味着保护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同时对弘扬中华文明的精神,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与地位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七

如何借助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省委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国家扩大内需等机遇,以旅游景区和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发展适合我县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4月8日—5月5日,组织专题调研工作专班,深入到业州、高坪、红岩、花坪、景阳等乡镇实际调查走访,并到恩施、咸丰、利川等旅游业发展较快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学习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建始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从乡村旅游发展上而言,其主要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对于我县而言,在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效扩大内需及拉动消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富农、以旅富农,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普遍青睐,成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一)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我县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快,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显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1、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流泉飞瀑、植被繁茂、景致众多。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南方最大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林场,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野三河,有清江画廊之称的景阳河,有奥陶纪石林代陈沟,有山水风光独特的大沙河等等。县内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体气候明显。加之我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0%,是最适宜人类居住地,有湖北后花园之称,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我县除了拥有“建始直立人”这一世界级特质旅游文化品牌外,这里还有蜚声中外的民歌《黄四姐》,有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观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土家交响乐的丝弦锣鼓、闹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民政要吴国桢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阳书院等一批历史古迹。同时,我县属于少数民族集聚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4、地域人文环境优越。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乡村居民,这些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适宜打造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景区开发起步较快,发展平台初具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野三河景区由武汉志顺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亿元。该景区地跨花坪、景阳、高坪三个乡镇,规划总面积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区现已步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计划于2011年试营业,2012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业界认为是湖北省最具成长的旅游景区之一。云雾灵山景区由恩施今大集团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亿元,规划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2011年底试营业。该景区是恩施州最具后发优势的城郊公园,景区所在的代陈沟村已申报为湖北省旅游名村。长岭岗林场则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度假旅游圣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必将为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三)乡村旅游发展业已起步,发展势头良好

我县通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发展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一部分农户依靠自家的基础条件,开办起了农家乐,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成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形式。2000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村办起了农家乐试点。随着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娱乐渐成时尚,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对应城区休闲需求的“野韭池农家乐”、红土坪的“泳丰山庄”等,对应景区观光游客食宿的“黄鹤桥农庄”、对应新农村建设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沟湾农庄”等。为引导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高坪、花坪等乡镇还召集各农家乐主协商制订服务规范,举办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等。据统计,我县现有农家乐100多家,每年农家乐综合接待收入近千万元。农家乐从一产生就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够。根据调查走访,目前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现有的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农户借助自己家的优势和基础条件,自发的发展起来的,乡镇政府和旅游职能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在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都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盲目建设现代化的接待设施,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乡土特色不明显,致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出现了盲目趋同发展的现象。

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到位,缺乏科学指导。我县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主要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目前还处在散乱状态,绝大多数农户一般是在原有基础设施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发展活力不强。近几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从目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仅仅只能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服务。发展形式单一,服务功能单调,发展规模小,开发档次低,带动能力弱,游客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都市化趋势明显,文化内涵缺乏,特色不够明显,发展活力严重不足。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基础条件滞后。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状况不好,交通连接度不高,农户周围的环境状况较差,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配套功能不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不能满足游客对安全、舒适、卫生等基本的旅游消费需求。

五是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不到位,发展资金不足。我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意识不强,发展效益不高,消费市场有限,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强,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有心发展的农户无钱,已发展的农户无法壮大规模,拓展市场,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发展。

六是乡村旅游市场规范不到位,经营管理粗放。一些经营业主缺乏经营管理理念,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只顾眼前盈利,忽视长远利益,导致农家乐收费价格过高,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差,素质不高,食品卫生安全缺乏保障等,亟待加强管理与规范,净化乡村旅游发展市场,保障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宣传不到位,市场影响不强。因我县旅游景区开发滞后,对乡村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有限,加之缺乏对外宣传,生意不景气,没有影响力,显得没有人气,尚未形成产业气候。

加快建始乡村旅游业的大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旅游景区和小城镇为依托,以旅游消费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突出乡土特色,按照现代服务理念,打造乡村旅游发展品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目前,我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基本上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发展阶段,存在着片面追求乡村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忽视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在今后的发展中,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民俗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性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二要避免村村一个样,走自然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民俗民间文化融合之路。如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能够参与农作劳动,参与体验农事。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及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增加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大旅游观念,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指导。充分发展政府的引导作用,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乡村旅游开发资金,按照“突出重点、注重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应将乡村旅游列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加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建设重点和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着力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景区导游图、标示图形符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游步道、安全护栏等基础设施,以及吃住购娱等旅游接待设施。要出台一系列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发动社会力量,更好更快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三)扭住规划龙头,确保建始乡村旅游开发工作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目前,我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是由市场需求的拉动而自发发展起来的,大都没有进入规划层面。规划的缺失使处于成长阶段的“农家乐”,受制于各种因素难以摆脱低层次徘徊并提升到乡村旅游的更高层面。要做大做强我县乡村旅游,就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景区规划和项目规划,用科学规划统领乡村旅游的建设。

(四)以示范园区为重点,科学引导乡村旅游业发展。我县要紧紧围绕建设建始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率先打造现代农业观光示范村、现代休闲农庄示范村、农家乐示范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根据我县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在生产发展实践中,可以探索并建立民俗风情型、景区依托型、休闲度假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和旅游小城镇型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示范型基地建设为载体,引导全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五)积极筹集资金,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原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走多渠道筹资的路子。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入外来资金相结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引进和筹集旅游开发资金,拓宽资金渠道,采取对外对内开放一起抓,外资内资一起引,多层次多门路多渠道地内引外联,形成旅游开发外商、政府、部门、集体、个人五个一起上的局面。同时再研究和制定一些配套政策和相关的产业政策,对旅游业投资者在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建始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走向市场,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六)强化宣传促销,不断扩大建始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依据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的主题形象。根据我县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加强整合包装,明确宣传主题,统一宣传口径,研究和探索新的更具宣传效果的宣传方法,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一是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积极引导,紧跟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创新方法宣传,拓展消费市场。

二是针对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片区和节庆活动,制定宣传计划,搭建宣传平台,明确促销口号,有目的、有计划、按步骤展开宣传。今后主要抓好“五个一”工作,即编制一本建始乡村旅游自驾游手册,树立一批旅游景区标示,拍摄一部乡村旅游宣传片,开展一次州内外旅行社踩线活动,组织一次媒体记者采风活动。

三是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以吸引游客。

(七)注重人才培养,为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要站在发展建始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努力营造留住人才的发展空间,使众多人才落户建始投资兴业。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村乡土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以定向委培、引导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中、高级乡村旅游经纪人才。

二是建议在建始职高开办乡村旅游专业班。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举办与发展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厨师班、民俗礼仪班、文化艺术班等各类培训,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四是培训一批优秀的讲解人员(导游),培养和造就一批批本土实用型人才,为建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推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县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村旅游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在全县旅游产业大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建始的乡村旅游业一定会迎来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建始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德清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篇十八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 “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 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热点推荐

上一篇: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总结报告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总结(6篇)

下一篇:202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最新3篇

两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18篇) 心事日记100字 我的心事日记实用(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