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8篇)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8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一

1、强调的字音

横掠(luè)吹拂(fú)沾(zhān)水丝绦(tāo)仿佛(fú)

莲蓬(peng)腹(fù)部饲(sì)养泛(fàn)着骤(zhu)降

跋涉(shè)濒(bīn)临裸(luǒ)露(lù)优劣(liè)

2、多音字

圈quān挨āi杆gǎn载zǎi

juànáigānzài

形近字

佛—拂裁—载陡—涉俏—峭翠—脆聚—骤喘—瑞黎—漆

1、四字词语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小巧玲珑长途跋涉濒临死亡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湛蓝深远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群芳吐艳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2、反义词词语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清浊

廉——贪功——罪正——偏奖——罚优——劣善——恶勤——懒

3、量词

一支歌曲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幅画面一阵微风一眼清泉

一束金光一串珍珠一池荷花一片花瓣一担水一潭泉水

4、词语填空

(蒙蒙)的细雨(嫩黄色)的小莲蓬(锐利)的眼睛

(锋利)的斧头(高尚)的心(料峭)的春寒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二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三

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寂然无声迫在眉睫竭力制止

匆匆忙忙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夜幕降临探索奥秘月光皎洁情不自禁五湖四海

目不转睛应有尽有

梧桐树叶像手掌(比喻)石榴花开红似火(比喻)

桂树花开十里香(夸张)橡树耐寒守边疆(拟人)

古诗:《游子吟》(孟郊)

描写月亮的古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气象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四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五

1、耍要些此钓钩峰逢纪记倍培访坊娇骄内纳境镜坚竖爪瓜蓝篮捡拣状壮鱼渔退腿抢创俩两予矛

2、语文园地:

p32形近字

p16形声字去偏旁识字

p64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p82加偏旁识字

3、带"月(肉)"旁的字p65形旁表义"扌女氵讠木忄竹衤"p114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六

1、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p114p71

2、aabbabacp99abbp131

3、四字成语p132八字成语p114带反义词的成语p81

4、表颜色的词p49

5、p50匆匆地()()的()得abb式p131

aabb又a又b不a不bp99

p16p32加一加p82同音形近音近字p64

句子:

1、名人名言(学习类)p32p692、谚语(祖国风光)p90

3、古诗名句(写景)p98

被字句把字句反问句设问句比喻句(p45)拟人句(p54)

1、逗号句号冒号引号感叹号顿号

2、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形式p31

1、一词多义p98

2、理解古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p35p84

3、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p38p105p107p121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七

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

例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平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8、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10、课文采用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知识点篇八

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方法:能熟练把握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判断,了解不同句子的`作用及常见的位置。

常识: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排比句、中心句、联想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

联想句:由看到的事物而引发的联想,进行想象、虚写的句子。

过渡句(段):使文章衔接自然的句子或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的作用也是常考点)

中心句: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句子。

总起句:统领全文,是概括整段或整篇文章的主旨。

总结句:总结全文。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的特点(使语言更加),表达了的感情(反映了的形象)。

(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三)__”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__”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__”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__”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