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品创作遭遇瓶颈创作者和观众都该各尽其责
黄宏在演《装修》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一句“我们的一条好狗,等于你们的5个保安……手里的警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虽然黄宏解释这句台词的目的不过为了抖一下包袱,但挡不住有人不屈不挠觉得“很受伤”。
不过从包袱的角度来看,这句台词引来的代价未免不值,因为大部分人听这句话时没觉得可乐,事后也不太记得。
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能清楚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小品创作遭遇瓶颈的年代。小品这种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其笑料就建立在戏仿、讽刺之上,如同照哈哈镜,其中的变形和夸张正是魅力所在。观众看过或会心一笑或脸红心跳,都不至于和小品本身结怨。众生百态,小品讽而不伤。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牺牲这种讽刺性而换单纯的搞笑滑稽是一种退步。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法制意识的进步不代表时常要为对号入座上法庭。否则小品就应该学习电视剧了,在开始之前打上字幕:“本小品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当然春晚的小品是娱乐性第一,只要能让观众笑的,就是好小品。只可惜春晚作为每年度最集中最强势的小品发布会,这两年也没能提供任何令人深刻印象的作品。在情景剧贺岁电影等专职提供笑料的其他娱乐产品铺天盖地的时候,小品逗人发笑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差。小品创作的瓶颈是否能突破,创作者和观众都该各尽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