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楼田故事

楼田故事

小编:

片头:

远处层峦叠嶂的都庞岭,在朝霞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雄伟壮丽,一条美如玉带的濂溪河在黄灿灿的稻田中蜿蜒流淌,近处,散落在宽阔的田野,依山而居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道山上“楼田惨案”遗址,一群孩子围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听着事件的始末。(特写)老人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一滴泪水滑落而下。

这时,镜头叠画出:鬼子攻陷道州城的场景。

接着出现字幕:“楼田故事”

又接着出现:“谨以此片,纪念六十年前的所有死难者。”

画外音:“一九四四年九月,鬼子兵攻陷道州城。”

1、攻陷后的道州城内

攻陷后的县城内,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片狼藉。冷枪声不时地响起,停靠在潇水河边的乌蓬船还在燃烧。水南浮桥的河面漂浮着一片片木块、还有尸体。

2、早晨,唐记杂货铺

攻陷后,第二天早晨,掌柜唐林生(30来岁)忙着指挥伙记小孟将各类货品摆上柜台。“快点,快点。赶早市!”唐林生老婆周氏(20多岁)从里屋出来,埋怨:“赶什么市,昨天鬼子兵把西门口的商铺都烧了,林记布庄掌柜都给杀了。你没听说,咱们还是到乡下躲躲吧。”

唐林生:“不开业,喝西北风!鬼子兵来了,咋啦?他总不得见人就杀。”接着,吆喝:“广州新上市的雪莉膏!”

街上,一片萧条。偶尔赶早的几个人,都行色匆匆地一走而过。

3、中午,东门街上

唐记杂货铺对面的王记米粉店老板,走进唐记杂货铺。

王掌柜:“唐老板,忙着呢。”

唐林生:“忙啥,生意没法做啦。”

唐氏:“王掌柜,你们家走不走?”

王掌柜:“我正琢磨着这事,鬼子兵在道州桥、水南都设了关卡,出不了城。”

唐林生:“老王,没事。鬼子兵不是要‘东亚共荣’吗?相信不会再杀人了。赶明儿还得继续叫儿子上学。”

唐小明(八岁)一边吃水果,一边嚷:“我可不去,学校都给鬼子占了。”

王掌柜(神色紧张地):“我心里不踏实,好像又要出什么事了。”

4、下午,南门口

一群鬼子兵坐着摩托从东门大街呼啸而过,警笛声此起彼伏。大街上,日军翻译厉声嚷嚷:“凡是给抵抗皇军的国军送过粮食的,通通的死!”这时,几名男子从沿街几家商铺中逮出来,当街就给毙了。往外面回来的唐林生,远远地站在人群外,惊恐地望着这一切。

5、晚上,唐记杂货铺卧室

唐氏:“当家的,城里没法呆了,咱们还是赶早走吧。”

唐小明:“妈,我们去哪?”

唐氏:“去你叔叔家。”

唐林生:“走什么走,没了这个铺子,全家喝什么?

唐氏:“天天提心吊胆,不走,咋整?”

唐林生:“到处戒严,往哪走?再说油湘那笔账,今天还没收到。”

窗外,狗叫声,枪声四起。

6、第二天上午,东门大街

一群鬼子兵呼啸而到。日军翻译:“皇军要征粮,所有良民都贡献。”鬼子兵开始挨家搜索。(特写:鬼子兵冲进王记米粉店。开始搬东西。老王躲闪不及,给撞倒在地。鬼子兵冲进里,看见老王妻,于是开始拉扯,试图强奸。哭声、打闹声一时间喧嚣起来。)

7、唐记杂货铺外

鬼子兵冲入铺内,翻箱倒柜,把一切可用的东西往外拉。唐林生一家三口躲在地窖里,屏着呼吸。惊恐不已。一个时辰后,外面恢复平静。传来老王的咒骂声:“他妈的小日本,不得好死!”

8、当晚,唐记铺内

唐家三口,惊慌失措地坐在堂屋。唐小明不停地嚷:“妈妈,我们去叔叔家吧。我怕!”

唐氏:“当家的,这里没法呆了,咱们走吧。”

唐林生:“往哪走,到处是鬼子兵。”

一阵沉默,唐林生起身:“我出去看看。”

街上,一片漆黑,远处,响起犬吠声。

9、早晨,雾蒙蒙,东门大街上

唐林生拖着疲惫的身子,满身污泥地爬到门前,敲门。

唐氏从床上爬起,小心翼翼地门缝里往外瞧了一眼。慌忙地打开门:“当家的,你一宿到哪去了?急死人了。”

唐林生:“道州桥、水南浮桥都有关卡,北门、富塘那边,鬼子兵少些,今晚走!”

10、中午,唐记杂货铺内

唐林生:“小孟,这是你这个月的薪水,现在外面那么乱,生意做不下去了,回去吧。”

小孟:“掌柜的,你知道我无依无靠,我能到哪里?工钱我不要,只求和掌柜的在一起。”

唐氏:“当家的,让小孟和我们一起走吧,路上好有个照应。”

小孟:“掌柜的,等鬼子兵走了,我还跟你打下手。”

唐林生无奈地点了点头:“那就开始整理东西吧。”

1

1、夜晚,唐记杂货铺

唐林生一边打理行装细软,一边唠叨:“他妈的鬼子兵,差点抢光了老子。这些东西全带走。”唐氏:“当家的,东西太多,咱们带不了。”

唐林生:“全是我的心血不带走,我以后,咋开店?小孟,带走!”

小孟把最后一批行李装上马车,唐氏携着小明,坐上车,趁着夜色,逃出东门。

1

2、深夜,富塘村外的小道

唐林生一家四口经过富塘村边,只见前面已有不少逃难的乡亲,不知咋地,驻扎在村内鬼子兵的岗哨警笛突然长鸣。唐林生的马受惊,马车翻进了路边的水田,这时,枪声大作,唐一家子也顾不得再拿行李,顺便捞了一把东西,慌不择路地往周家坊方向跑。

1

3、又一天早晨,小山坡

东边的刚刚露出鱼肚白,唐林生一身泥巴地从草丛中爬起来,四处望了望,说:“平安无事。鬼子兵追错地方了。走吧。”

唐氏:“我的妈,吓死我了。”

小明惊魂未定:“爹,我们现在可以走了?”

小孟:“掌柜,我们顺河道走,不然的话,碰到鬼子就麻烦了。”

林生四下望了望,四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溯濂溪河而上。

1

4、早晨,前往唐家村途中。

蜿蜒的濂溪河在山坡下流淌。四周的田野里刚刚抽穗的、翠黄饱満的禾苗,在微风中掀起层层稻浪,小鸟在河边树林里歌唱。

(老人画外音:“我们以为逃出县城,一切都平安了,哪知道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小明:“妈妈,叔叔家远吗?”

唐氏:“远着呢,在都庞岭山脚下。”

小明:“那儿有学校、商店吗?”

小孟:“有的,等你爹回到那,把店子开起来,不就有了商店?”

林生一言不发,茫然地望着寂静的田野。

1

5、唐家村外,月岩山。

美丽的月岩,如一轮皎洁月儿悬挂在都庬岭下。远看好似一轮上旬的月牙儿,越往山上走,月儿越圆,到了洞中就象十五的月亮。穿过洞后,月岩又渐渐地变成下旬月。(特写)一群水牛在月岩的上洞边安静地吃草,小明的叔叔木生正用唱山歌挑逗洞内几个放羊的姑娘:“放羊小妹站得高,鸭蛋小脸细蜂腰,放牛哥哥有心求,不知三个哟,哪个好?”身着短袖花红衣,头戴瑶族女子特有的头饰的放羊姑娘们也是豪放地回应:“水牛哥哥莫轻狂,妹子实在不敢当,若是哥哥有本事,叫那牛尾打头上。”唱罢,姑娘们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远处的石板山道上,四个人从远处走来。渐渐地看清了是唐林生一家四口。唐林生也看清楚了放牧者正是自己的弟弟。

林生:“木生。”

木生一脸不解:“哥,是你,怎么这样?”

林生:“鬼子兵攻陷了县城,全城百姓死的死伤的伤。没法呆了。”

木生:“回来就好,妈担心死了。这是小明吧,咱们回家。”

小明望了望小叔。又望了望牛群,兴奋地说:“叔叔,我可以骑牛吗?”

木生高兴地把小明放上一只老水牛背上,一家便消失在山道上。

1

6、当晚,唐家木楼

木生妈心疼地看着孙子,数落林生:“初一就托人捎信叫你们回来。你们就是不听。”

林生:“生意脱不了身,再说我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

林生妈(生气地):“生意要紧,还是性命要紧。”

木生:“妈,哥现在不是没事了。”

林生妈:“你们不知道,现在乡下也不平安,听说鬼子兵已经杀到了寿雁了。”

唐氏:“妈,鬼子兵会不会到瑶山里来?”

林生妈:“天知道。”林生妈站起身,转身走进佛堂。念起阿弥陀佛来。

1

7、约个多月后的盘王节,唐家村祠堂。

中午,(近景)身着青对襟无领短衫,下着过膝短裤的男人们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赐福。

夜晚,祭祀完毕的瑶族青年男子和配戴各类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彩色丝带的头饰的瑶族妇女,围着节日的篝火,又唱又跳。没有硝烟的大瑶山,一片温馨、宁静。

1

8、唐家村外景

远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牛羊在山坡上悠然地吃草。

唐氏和一群妇女在云溪湖下的瀑布下的水潭边漂洗衣裳。

近处,林生兄弟正在搭建小店铺。小明和小伙伴们在跳绳,嘻笑声声。

(切换镜头)唐家木楼

唐记杂货铺开张了,鞭炮声响彻整个村落。

唐林生一家子忙里忙外地招呼乡亲们。

入夜,唐林生开始清点一天的进账:“今天整整赚了二十个大洋。这样下去,不出两月,损失的那笔钱,就会赚回来。”

唐氏:“当家的,过些日子,鬼子兵走了,咱们回县城。”

林生:“那当然,乡下没赚头。”

1

9、第二天,唐家祠堂

阴沉的天空上飞机惊厉地一次次飞过。瑶老召集唐姓宗族,商议如何逃避日寇蹂躏的事情。

瑶老:“世道不安宁,“鬼子扫荡到土墙村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这几天,妇女儿童要特别注意,如果有情况,老人妇女儿童要先上山。男子汉们要将各自的财物,搬上山。不要留给鬼子兵一点东西。”

木生:“瑶老,家里的牲畜,怎么办?”

瑶老:“全部赶上山。”

黄昏,唐家村道上,赶猪撵牛的,挑物担货的,络绎不绝,一片混乱。

20、当晚,唐家村道边

鬼子兵的突然而至,枪声大作。把唐家的老少爷们从睡梦中惊醒。

鸡鸣狗叫声一片连一片。

林生妈,林生夫妇、木生夫妇、小明、小孟慌忙地聚在一起。不知所措。

林生妈:“孩子们,你们跑吧,我一把老骨头了,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林生:“妈,你别这样,我垫后。”林生转过身,又对木生说:“木生,你带着妈和他们几个往后山跑。我把门锁上,随后就来。”

木生:“哥,一起走吧。不然,来不及了。”

林生:“快走。别犹豫了。”

唐氏一边拖着小明一边说:“当家的,你要快点。”

一家人跑出来,也不分东西南北,就往前冲。突然只见三个鬼子兵执枪在前。木生心里一惊,一个趔趄

1 <

热点推荐

上一篇:明天

下一篇:《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