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草根问题教研计划(五篇)

草根问题教研计划(五篇)

小编:zdfb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草根问题教研计划篇一

说到“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我们并不陌生,大家都认为自己又不是什么理论工作者,只要能把教育中涉及的知识理解好就很不错了,教学研究是专家们的事情,离我们所说的教学工作十分遥远。不过教学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要开展的正是扎根于教学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草根式”研究。

“草根式研究”表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一种非专业化的,是一种扎根于教育实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当中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教学推动研究,研究提高教学。也只有来源于实践的东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它有两个特点:一,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草根式教研,故名思义,就是来自于教学一线的最基本、和孩子学习生活最贴近的一些细小却又有影响力的问题的研究,草根式教研会直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应广泛推广的教学研究模式。

听了钱老师的讲座,知道了钱老师的经历,也体会了钱老师的艰辛,使我受益匪浅。例如:他在从教几十年后曾列举了三条难教的理由:一是最容易受批评;二是考试特烦琐,刁钻古怪的题目,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使师生都有防不胜防的恐惧感;三是教学目标最难把握。对此,他发出这样的沧桑之叹:教语文是“戴着镣铐跳舞”。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悲叹之中,而是积极寻求突破,喊出了“戴着镣铐也要跳好舞”的响亮口号。这就是让我们学习的榜样,草根教研就是扎根于学校、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想对策、出思路的教学研讨,有利于收集教师教育教学的点滴智慧,适合解决学生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对工作进行自我剖析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素养,促进了教师自身成长。

通过学习也使我明白名师的成才之路,发现他们尽管个人条件千差万别,有一点却惊人的一致:他们在起步之初也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但他们大多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工作,而对教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坚持不懈的教学研究,使他们超越了基层教师有限的理论视野,逐渐悟得教育教学的真谛,进而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终于在他们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享有知名度。我要向名师们学习,努力朝着名师的方向发展。

在各种教育思潮异彩纷呈,渐欲迷人眼,我们要守住,守住我们自己强大的内心。工作、教学时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之、引导之、辅助之、启发之、提升之,使学生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构建自己灵动、高效的课堂,少灌输、莫代庖,把讲台做成学生展示个人才艺、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

草根问题教研计划篇二

ppt让课堂更精彩

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接触计算机已有十几个年头了,而且在学校刚刚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缺乏计算机教师,我同时兼任了全校信息课的教学任务。这一段经历,也让我奠定雄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到ppt,我利用闲余时间,把高中必修课三本书及高考复习课所有课程做成了课件。同时,对全校教师也进行了ppt制作培训,提高了教师的ppt制作能力和水平。

在应用ppt的过程中,我觉得利用ppt教学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ppt教学能通过声像、文字、图表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生物课堂中一些微观的结构等,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便于理解掌握。

2、运用ppt教学,也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特别是对于高三复习课来说,课堂容量增大更加明显。

3、一些难以理解的生理过程,可能通过动态的ppt来进行演示,学生理解轻松自如。

4、一些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或难以完成的实验,也可通过ppt课件进行展示,弥补不足。并且效果、现象明显。

5、交互较强,ppt课件交互性较强,可以制作一些交互性的练习题,巩固效果明显。

缺点:

1、需要学校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否则无法全面应用。

2、对教师要求相应提高。

3、用不好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又有选择地制作ppt课件,杨长避短,让课堂更加精彩精纷呈!

草根问题教研计划篇三

多媒体让课堂更精彩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电教媒体,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就课堂而言,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多媒体只是被当作了哗众取宠的一种道具,直接影响媒体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时机,诱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很重要。电教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视可听,可静可动,它以其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感受认知。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利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画面:a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b旋转着的地球从宇宙深处飘出来了,慢慢清晰。(说明地球相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的)c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d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准确把握时机,关注课堂生成。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中描绘大榕树茂盛的语句,学生没有看到那种情景,有些学生甚至于都没有看到过榕树,尽管教师用语句来畅讲榕树之大、之生机勃勃,书上也有相关的语句,但学生终究不能体会大榕树的盛况。这时如果让学生看一看大榕树,从远景的一大丛一大簇碧绿到近处的枝枝叶叶进行感知,那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一些形容词、感叹句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甚至都不要教师再多加引导。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三、合理捕捉时机,激活学生思维。

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各种障碍。利用了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阀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句话中的“张望”一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这名话,并质疑“张望”这词有没有问题?安静是个盲童,她怎么会张望?你觉得安静望到了什么?这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会描绘出许多情景:七彩的阳光、五彩斑斓的蝴蝶、郁郁葱葱的树木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画面,她张望到的美丽的弧线及那条曲线又会是什么?学生的思维会被又一次激活,出示更美的生活画面,学生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下,种种不同的画面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张望”的真正内涵,进而揭示文章的主题:对生活的热爱。

四、巧妙运用时机,增强学生“美感”。

有的课文融文学、艺术为一体,增强了美的感受。如《触摸春天》一文,学生很难通过文字、符号这些抽象的表述去理解《触摸春天》的真实内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沉浸在安静的体验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 3

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师巡视,发现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总结(屏幕打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并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音乐美与情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内在的语言美与外在的形式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草根问题教研计划篇四

如何让课堂更精彩

我们上课通常会依据教案规划,教学教案是一种预设,但人的活动性,还有特别是小学生天生的好动性、以及他们因人而异的个性,加之现在社会影响学生的因素与日俱增,学生想说就说的烂漫活泼,稍有发展教育常识的人都不忍心将其生生掐死磨灭,所以在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发生与教案相悖的实际情况发生,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就是生成。课堂精彩不精彩是对生成的一种结果评价。可能就算你的预设准备得再充分、再精彩,没有预设到课堂实际,没有顾忌学生和内容需要,没有实际的处理课堂突发及一般状况,再好的预设只能变为假想。精彩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了解现在一般影响课堂的因素,才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提升精进。

个人风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脑子中天生被灌输着老师是绝对权威的概念,稍微注重师道尊严风貌的教师得到的敬畏和服从必定比随意温和的教师多,但在亲和力上面就会稍逊一筹了。能做到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的老师难,不多,但不是不能。而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小孩子一旦知道你在实际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认定并固定你的个人形象。一旦这个老师身上有什么变化就会引起他的注意,认为你变了,多少就不会再将完整的注意放在你的身上,转而再去寻查其他能吸引他又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受骗了得东西。

教学内容,教学科目上十科,各科内容变化不定,学习要求成度多数不同,不可能每一科每一课都做到精彩纷呈,总有一些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强化练习,这就可以放宽要求面。适时恰当的笑话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但不可时间过长,影响课堂大致方向。笑话故事的应用应该做到适时适当,最好能和内容有关,这样能将知识和娱乐和而为一,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轻松,课堂的主题氛围就会轻松得多,欢笑和知识的结合自然就是精彩课堂的体现之一。幽默起伏的语言和适当配合的肢体动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视神经,稍微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太过啰嗦和繁杂晦涩艰深的语言,太多的口头禅和无关语言,以及不恰当幅度夸张或过于微小的肢体动作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举动,多繁杂的语言动作只会将课堂定位到枯燥无趣,或造作卖秀的个人舞台,谈不上教学效益。

适合教学内容的教材,情景设置,练习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在内容的接收程度上再进一步。并且这也是更加课堂精彩程度的重要媒介,课堂精彩的发源地,如果在在这个上面能够多下功夫,将教学和娱乐,探讨,活动结合,教与学都会轻松很多,效率也会增长许多。但这方面的精彩设计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需要大量的精力设计,大量的时间消耗,对于我的现在的速食课堂来说,很多只是用来做示范课的。

教师的灵动机变,智慧处理。一直以来,我们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故而把课堂事先设计,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而当课堂上突起波澜超出了“预设”,我们不是含糊其词就是不予理睬,或者强压政策,严厉打击,将课堂空气至于窒息状态。即便这堂课的内容多少能被吸收部分,但破坏了课堂的轻松,顺其自然的发展状态。如果教师及时有策略的处理这些事情,用教学的智慧转变课堂的一些不定因素,因势利导,说不定又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个人的智慧策略,也是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各有办法。魏书生就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他的教育的智慧中列举了许多这种案例处理。我们虽说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

除了影响教学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增进课堂精彩的可用方法。

学生汲取知识好比乌鸦喝水,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作为讨论:

第一种方法:灌输式

a老师特别负责任,对乌鸦渴还是不渴不作任何了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手拿起瓶子,另

一手捏住乌鸦的脑袋,开始灌水,而且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地灌水。可怜的乌鸦,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都是水。最可气的是,这种老师不仅灌输,还不断地反馈,看到乌鸦喝得慢、喝不下,他一边灌,还一边说:“看你这么慢,不多喝喝怎么行。”结果乌鸦得了“喝水恐惧症”,一见到水就害怕。

第二种方法:诱导式

b老师会循循善诱地诱导乌鸦:“乌鸦,快喝水吧,不喝你会口渴的。这种水很好喝,喝了这种水,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飞进美丽的清华园。。。”等到乌鸦真的感觉到顺口渴了,老师终于撕开面具,说:“乌鸦,来吧,我来喂你喝水。”

第三种方法:启发式

c老师往往身先士卒,先做战前动员:“乌鸦,今天你的任务就是喝到眼前这个瓶子里的水,当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你的潜力无限,你一定能喝到水的。下面开始喝《喝水歌》,喝了咱的水,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这个水,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这个水,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这个水,见了皇帝不磕头。。。”这样一唱,乌鸦更是口干舌燥,说“老师,老师,能不能不唱了,我口渴,想喝水。”但老师的火候拿捏得很到位,这时他还不出手。一直等到乌鸦口渴得奄奄一息时,老师终于跑出来说:“乌鸦,看好了,老师是怎么做的。”于是,老师很优雅地把一个一个小石子丢入瓶子里去。中间老师还要停下来,问:“同学们,现在你们看看,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果我们再投石子,结果还会怎么样呢?”后来,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后来的后来,老师把瓶子里的石子全部倒掉,又弄来了半瓶水,说:“同学们,你们自己再试试看?”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往瓶里丢,丢到最后,水终于漫出来了,可乌鸦对喝水已经兴味索然。

第四种方法:体验法

d老师一般不动手,只做智力上的提供者。通常会说:“乌鸦,你把那些小石子投入瓶子里,看看会怎么样?”乌鸦开始投了,一个又一个,水渐渐地涨起来,乌鸦的脸上有了笑容,终于喝到水了。可乌鸦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伟大,只觉得什么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

第五种方法:探究法

e老师先帮乌鸦界定了他现在确实很渴,但又实在够不着。然后,老师让乌鸦先弄清喝水的障碍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一步步解决。乌鸦开始思考,之所以喝不到水,是因为瓶口太小,自己的脑袋太大,头伸不进去。乌鸦开始探究,能不能把瓶子的口弄大:用石头砸,不大可能,危险性太高。能不能把自己的脑袋弄小,这个成本也太大。能不能把瓶子抱着喝,咱乌鸦又没有手。能不能把水倒出来喝,也不行,水会渗到沙子里。最后,只剩下一个问题,能不能把水平面抬高。于是乌鸦先向瓶子里投羽毛,丢树叶,发现它们全浮起来了,原来它们都太轻了。乌鸦想到投重一点的,于是选中一块大石子,好不容易搬过去才发现,它像自己的脑袋一样大,投不进去。后来乌鸦明白了,只投小石子,一个接一个地投,水面终于抬高了,乌鸦通过自己的探究解决了喝水问题。乌鸦喝到水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还发现自己喝到的水是甜的。第六种方法:合作探究法

f老师前面的预热和第五种老师一样,只是让乌鸦们合作探究。当乌鸦找到方法之后,你丢一颗小石头,我丢一颗小石头,一会儿工夫就满了。然后,一起喝到了水,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探究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谋划了性格和人生,就算失败了,也会收获友谊和眼泪。人就是这样慢慢地成长起来的,而教育的本意不就是成长吗?

我最崇尚的是古希腊教育大家苏格拉底发助产术,也就是《学记》里说的“启发诱导,不悱不发不愤不启”的教育原则,让学生自己努力寻求答案,体验学习过程,或个人完成或小组合作,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我也相信小孩子只要得到实际利益就会期望得到更多的奖赏,会朝着一个地方用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期望效应,希望成真。陶行知的激励教育法在小学生身上的作用倒是更加的明显一些。我认为激励孩子自主的探究学习,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看起来没有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多少,大部分工作都是他们自己完成,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更能锻炼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锻炼,能够长久的帮助她自己个人的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办法。但个别孩子也会因为奖励而自大自利,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课堂采取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原则的原因。

草根问题教研计划篇五

“草根式教研”让课堂更精彩

——深圳市福田区新教研为课改提速

中国教育报2011.7.20

■本报记者 李曜明

“改变课堂的行走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眼下深圳市福田区改变教与学方式中,教研员与教师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在这场福田教育最为深刻的变革中,教研队伍如同一支战斗的轻骑兵,深入学校,他们放下权威,放下架子,走到教师身边,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给教师以具体的帮助。这种“草根式教研”,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

2002年,福田区刚刚踏上课改征程的时候,便果断地将目光锁定在课堂。近3年来,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聚焦课堂,转变教与学方式”。一场决战课堂的攻坚战在全区67所中小学打响了。这一仗,整整打了8年。在与教师并肩作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中小学教研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给课改教师松绑

在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总是异常艰难。从每一节课改起,从一点一滴突破,正是教研工作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福田区教研工作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给学校松绑,给教师松绑,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教师的改变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教研员要“盯”在课堂,一节一节地听课,与教师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研究;对教师的研究要持续关注;50岁以下的教研员全部到学校上课;放低姿态,向教师学习,与教师协商、协调、协作;尊重教师的专业主张,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这些约定成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文化,使全区教研员在语言和行动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以往,教研员到学校,总是喜欢找问题,指指点点,说这说那,弄得教

师放不开手脚。如今,教研员每次听完课多讲肯定的话,鼓励教师有想法,小心翼翼保护教师的积极性。每逢到学校听课前,教研中心主任都反复叮嘱教研员,当教师在改变时,尽量少说“不”。

由于教研员不再一锤定音,指手画脚,打消了教师们的顾虑,他们非常

欢迎教研员到学校听课,主动向教研员发出邀请,有的教师一个学期11次请教研员到校听课研究。福南小学教师金艳玲说:“当时,一位家长对我说,你原来的课上得那么好,孩子们那么喜欢,为什么要改呢?大家不都是这样教的吗?你为什么非要折磨自己,折磨学生呢?”面对家长的不理解,金艳玲真的有点动摇了,但是看到校长坚定的态度,教研员的亲切鼓励,她不好意思退回去,改革的步子越来越大。

让教师的研究得到认可

在福田区,当教师们对自己的研究拿不准时,教研员会这样鼓励教师:“你就是专家,你的声音会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增强教师的自信,让教师的研究得到认可,教研中心组织了“课堂教学案例评选”、“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等活动。就这样,教师的思想在一天天转变,课堂在一点点突破。

对先行尝试成功的教师,区教研中心非常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全区先

后成立了吴庆元创新教育工作室、谢家碧小学语文工作室、李洪文中学数学工作室等21个特色教师工作室,带领更多的教师进行研究。

华新小学谢家碧带领语文工作室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教师讲得

慷慨激昂,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于是,他们大胆提出,“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他们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改变了桌椅摆放的形式,然后,从课前如何

预习到课堂如何做批注、如何在小组交流等,从坐姿、表情、视线、声音、语速,到如何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一一进行示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

法。按照低中高年级设计了自主学习要求。结果,课堂真的变了,出现了未曾想象的情景,课堂“活”了起来,学生每上一次语文课,都会经历一次挑战,享受一次美感,获得一份幸福。

上沙中学数学教师李洪文尝试让学生出题,他的做法被迅速推广。“你

知道4种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吗?”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了书的世界,寻找答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别条件。

这一做法在数学工作室推广,老师们还开发出擂台课、游戏课、实验课

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概率之后,老师设计了“让我们一起玩数学吧”,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前,设计了“玩玩数学模型”等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课,使学生玩得开心,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放心!

课改中教师说了管用

课究竟怎么改?缤纷的课改理念让教师无所适从。为了让教师放开手

脚,教研员总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办法改变,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不完美,允许手忙脚乱。这样的研究氛围,让教师们真切地体会到:“走在转变的路上,痛并快乐着。”

福南小学金丽娜老师一直不敢尝试,害怕一旦失败了,将面对批评和指

责,巨大的压力使她一次次放弃了求变的想法。2011年4月的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上了一堂极具颠覆性的课,一节课下来,她讲的时间不到15分钟,板书也很少,课堂看似有点乱,她的心里忐忑不安。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区教研中心主任陈祥俊热情地鼓励她:“不错,有变化!继续改下去。”她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以后,她的研究热情一发不可收。

追求个性化课堂,不搞统一的模式,是福田区教研的又一变化。一项项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出现在福田外国语学校的课堂。荔园外国语小学通过多种路径探索自主高效的课堂。新洲小学提出,精心编制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搭建扶梯。天健小学形成了先学后教、课堂交流、课后延伸的语文学习模式。

当一些教师把备课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预习上时,有人提出,“学生自己能学,还要老师干吗?”面对这样的质疑,教研员耐心地解释,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而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说、写或者其他动手的学习活动,放在同伴或者班级的视野下进行。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有了双倍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有效预习,才会有课堂的精彩展示。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天健小学邓伶俐发现用预习纸是个好办法。通过一张预习纸,完成老师设计的教学要求。在学习角的时候,那张小小的预习纸上写着:你能自己动手做个角吗?你能在钟上标出几点吗?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上沙小学总结出预习四步法:一读文字、二看例题、三画概念、四思疑难。福民小学一位家长说:“最近发现孩子变化很大,变得越来越爱思考了,原来他们都有一张很有趣的预习纸。”

改革带来灵动的课堂

终于,这一全新的教研,如同一个巨大的引擎,牵动着福田中小学课堂朝着另一个方向旋转起来。曾经沉闷压抑的课堂,有了生机活力与灵动。

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教室里一片学习的气氛,这边眉头紧锁,那边顿悟欢笑;这边忙着帮助辅导,那边马不停蹄地书写。整个教室成了学习的海洋、交流的海洋。此时,教师们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喜。

“老师,您看我的思路如何?”这是竹林中学同学们上课时常说的话。“上课方式有了改变,你认为这种改变有什么好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十分自信,“可以小组讨论,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问同学。”“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课堂更活跃,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这一变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也不是一句口号。竹林中学有位调到外校的老师又回来听课,看到学生如此大的变化,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今天让我太震撼了。”一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十分感慨:“初中的孩子就这么能干,将来到了高中我们怎么教得了。”

改革的路上,老师们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一次,福田区区委书记刘庆生、区长张青山到福南小学听课,看到孩子们快乐幸福的笑颜,听着孩子们充满自信的发言,他们的心情从惊奇到感动,最后动情地说:“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表现得如此优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激动的呢?”

课堂教学的深层变革

教研队伍这支推进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转变职能,转变角色,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合作伙伴?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教研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由于教研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改变,使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的探索有着十分深刻和深远的意义。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 加强协作配合(五篇)

下一篇:2024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策划方案8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