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二十八篇)

2023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二十八篇)

小编:zdfb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一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三

前言

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20xx年11月12日星期五

从学校出发——阿哈水库——五里冲——金沙湾——学校。 其中阿哈水库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属乌江水系,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190 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 千米。该水库1958年4月设计,同年8月动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 米,坝顶长为133.0 米,坝顶高程为1114.50 米,校核洪水位为1113.5米,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

1.地形地貌观察(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2.白云质灰岩的观察(白云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钙质页岩火山碎屑岩在阿哈水库西侧);3.沼泽地观察(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夹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4.水的循环(煤锈水,铁,锰,酸性水,生石灰,富营养化,一级保护区,小车河,属乌江水系);5.节理观察;6.沉积岩观察;7.岩石产状观察(贵阳地处向斜的核部);8.罗盘的使用;9.盐酸鉴别石灰岩;10.第四季红粘土;11.指示植物(柏木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箕,茶,松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12.阿哈水库地质结构(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13.河流的搬运作用;14.方解石观察;15.岩石的构造与构造观察;16.植被观察;17.自然剖面观察;18.裂隙井观察;

19.岩层产状(水平,倾斜,直立,倒转);20.断层观察(三,二迭系,侏罗系,煤系);21.矿物识别(石英,长石,角闪石,方解石等);22.岩石识别(灰,页,泥,煤岩)。

经过1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

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

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四

前言

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20xx年11月12日星期五

从学校出发——阿哈水库——五里冲——金沙湾——学校。 其中阿哈水库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属乌江水系,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190 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 千米。该水库1958年4月设计,同年8月动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 米,坝顶长为133.0 米,坝顶高程为1114.50 米,校核洪水位为1113.5米,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

1.地形地貌观察(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2.白云质灰岩的观察(白云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钙质页岩火山碎屑岩在阿哈水库西侧);3.沼泽地观察(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夹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4.水的循环(煤锈水,铁,锰,酸性水,生石灰,富营养化,一级保护区,小车河,属乌江水系);5.节理观察;6.沉积岩观察;7.岩石产状观察(贵阳地处向斜的核部);8.罗盘的使用;9.盐酸鉴别石灰岩;10.第四季红粘土;11.指示植物(柏木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箕,茶,松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12.阿哈水库地质结构(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13.河流的搬运作用;14.方解石观察;15.岩石的构造与构造观察;16.植被观察;17.自然剖面观察;18.裂隙井观察;

19.岩层产状(水平,倾斜,直立,倒转);20.断层观察(三,二迭系,侏罗系,煤系);21.矿物识别(石英,长石,角闪石,方解石等);22.岩石识别(灰,页,泥,煤岩)。

经过1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

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

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五

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习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参加实习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加实习得到实习的锻炼!

一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 xx 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20xx年一遇洪水位为7.23m,20xx年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1.3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20xx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 ,、石方5.01万 、混泥土方1.16万 ,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24.45。现设计安装4台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2.1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1.8m的水泵与我国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23.1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3.6m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1.2m,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实习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习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习点,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 ,导致大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习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实习,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实习总结

在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六

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习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参加实习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加实习得到实习的锻炼!

一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 xx 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20xx年一遇洪水位为7.23m,20xx年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1.3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20xx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 ,、石方5.01万 、混泥土方1.16万 ,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24.45。现设计安装4台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2.1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1.8m的水泵与我国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23.1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3.6m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1.2m,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实习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习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习点,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 ,导致大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习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实习,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实习总结

在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七

实习的目的、意义

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 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

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

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 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 余平方公里,县辖7 镇5 乡, 202 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 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1)煤z 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 个层位。

2) 金与金银矿z 县内产地有4 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 铁矿z 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 处,品位稳定。

1 -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 县内有温泉点1 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 0 水的总硬度为15.14 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 , ph 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 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

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 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 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 万千瓦,年发电量1.8 亿度。

在两河口、杨村桥、磨坪等碳酸岩地区,有较多的岩溶泉,3f秒以上的有37 处。

其中黄龙洞,天生桥等己用于水力发电。

其余用于农业灌溉或生活用水。

全县耕地面积2.39 万公顷,多以荒坡谷地为主。

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

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气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耕归以良好的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和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城经济。

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

实习区工程概况

fds水利水电工程

秭归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外,县境内有10 条河流,水能蕴藏量17.77 万千瓦,全县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8 .4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 设试点县。

三峡工程

稀归县境内的主要水利工程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 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 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公里处的跨江大桥一一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己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 ,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 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太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 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 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兰大部分组成。

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

气象水文 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水文特征

地形地貌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 …

构造地质背景 褶皱构造(黄陵背斜、秭归向斜、仙女山向斜)、区域性大断裂(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新华断裂、太阳坪断裂、水田坝断裂)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地壳隆升运动、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

岩层分布情况

岩性特征:类型,成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断层接触?假整合接触?

产状特征 岩层的厚度 风化情况

褶皱构造:倒转向斜、平卧褶皱、褶皱要素、形成机理

断裂构造 各岩性层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发育有几组?产状?形成机理? 断层:断层性质?特征?形成机制?产状?

地貌描述:泗溪、牛肝马肺峡、五叠水

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物质组成、特征、分选性、磨圆度、物质来源、水动

力条件、照片)、瀑布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组成

造瀑层,河床中的陡坡地段 瀑下深潭 潭前峡谷

岩溶地貌特征

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特征 含水层、隔水层

岩溶发育格局:补给、径流、排泄 7、水文地质分析

泉的分布 泉的形成条件 泉的含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

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有关。

泉水按承压和无压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类。

泉水从泉口垂直往上冒的

叫上升泉,从泉口往下淌的叫下降泉。

泉的形成应具备三个条件:

地层包括成层的岩石、土层以及土层中夹有的砂砾石层。

有裂隙的岩层

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其裂隙和孔隙中充水的称“含水层”。

裂而无隙的岩层和孔隙度极差的粘土层,几乎不含流动的地下水,称“隔水层”。

“含水层”的存在是泉水形成的首要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

如地震或岩浆活动引起地壳变动(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位,或产生褶曲。

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剖面上相抵触,或含水层与不透水的岩浆岩体相抵触,阻断了地下水的去路,地下水被迫溢出地表。

地形条件。

泉或泉群的上游应有足够的补给面积,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充分补给。

以沿途看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研究对象 地貌特征、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危岩体形成的边界条件(临空面、切割面、底滑面)、破坏模式、监测、加

固措施

滑坡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收获 感言 建议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八

实习的目的、意义

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 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

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

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 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 余平方公里,县辖7 镇5 乡, 202 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 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1)煤z 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 个层位。

2) 金与金银矿z 县内产地有4 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 铁矿z 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 处,品位稳定。

1 -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 县内有温泉点1 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 0 水的总硬度为15.14 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 , ph 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 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

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 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 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 万千瓦,年发电量1.8 亿度。

在两河口、杨村桥、磨坪等碳酸岩地区,有较多的岩溶泉,3f秒以上的有37 处。

其中黄龙洞,天生桥等己用于水力发电。

其余用于农业灌溉或生活用水。

全县耕地面积2.39 万公顷,多以荒坡谷地为主。

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

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气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耕归以良好的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和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城经济。

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

实习区工程概况

fds水利水电工程

秭归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外,县境内有10 条河流,水能蕴藏量17.77 万千瓦,全县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8 .4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 设试点县。

三峡工程

稀归县境内的主要水利工程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 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 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公里处的跨江大桥一一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己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 ,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 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太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 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 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兰大部分组成。

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

气象水文 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水文特征

地形地貌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 …

构造地质背景 褶皱构造(黄陵背斜、秭归向斜、仙女山向斜)、区域性大断裂(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新华断裂、太阳坪断裂、水田坝断裂)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地壳隆升运动、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

岩层分布情况

岩性特征:类型,成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断层接触?假整合接触?

产状特征 岩层的厚度 风化情况

褶皱构造:倒转向斜、平卧褶皱、褶皱要素、形成机理

断裂构造 各岩性层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发育有几组?产状?形成机理? 断层:断层性质?特征?形成机制?产状?

地貌描述:泗溪、牛肝马肺峡、五叠水

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物质组成、特征、分选性、磨圆度、物质来源、水动

力条件、照片)、瀑布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组成

造瀑层,河床中的陡坡地段 瀑下深潭 潭前峡谷

岩溶地貌特征

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特征 含水层、隔水层

岩溶发育格局:补给、径流、排泄 7、水文地质分析

泉的分布 泉的形成条件 泉的含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

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有关。

泉水按承压和无压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类。

泉水从泉口垂直往上冒的

叫上升泉,从泉口往下淌的叫下降泉。

泉的形成应具备三个条件:

地层包括成层的岩石、土层以及土层中夹有的砂砾石层。

有裂隙的岩层

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其裂隙和孔隙中充水的称“含水层”。

裂而无隙的岩层和孔隙度极差的粘土层,几乎不含流动的地下水,称“隔水层”。

“含水层”的存在是泉水形成的首要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

如地震或岩浆活动引起地壳变动(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位,或产生褶曲。

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剖面上相抵触,或含水层与不透水的岩浆岩体相抵触,阻断了地下水的去路,地下水被迫溢出地表。

地形条件。

泉或泉群的上游应有足够的补给面积,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充分补给。

以沿途看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研究对象 地貌特征、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危岩体形成的边界条件(临空面、切割面、底滑面)、破坏模式、监测、加

固措施

滑坡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收获 感言 建议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九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导老师:刘传孝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导老师:刘传孝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一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别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能力,加深对地质知识的了解!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认识常见岩石并对其组成成分、颜色、构造、结构等性质,并且对相应岩石进行采集并且进行描述。

3、学会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以所处方位。

5、现场认识水平层理、楔状层理、岩层的尖灭等地质现象。

指导老师:申振强老师、景永强老师、封强老师、李影老师带队老师:王志强老师

小组成员:白培霞,刘倩,杨毅,白斌

实习人员有11级一班、四班全体学生及老师,本次野外地质实习历时三天,即20xx年5月14日早晨出发到20xx年5月17日中午返校。

陕北地区

本次实习共三条路线,即:

(1)延安市枣园镇莫家湾

(2)延安市安塞县肖官驿

(3)延安市宜川县壶口瀑布分组情况:

此次实习共有我们一班四班两个班级八十多位学生,我们二个班以小组为单位共分成二十多个小组一位组长带领一小组(我们油画四班是我们的辅导员王志强王老师带领的),另外每四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发一个地质包,包内盛放实习工具。一辆校车乘载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带队老师,路线详细下面根据实习叙述!

一、地点一

日期:20xx-5-15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莫家湾后山

实习任务:饱和含油砂岩的描述及其标本的采集,制作信手剖面图,熟悉

使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以及了解黄土

地貌和地理坡度的测量。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天气是那样的炎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

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同的地质现象。老师详细讲解了几种常见岩层、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并且画出地质剖面图,再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和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有所收获,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初步了解地质为了在野外实习时有所收获,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初步了解地质

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点一:首先我们观测的是河边的一些饱和含油砂岩,经过我们小组的细心和认真讨论后得出饱和含油砂岩的一些性质,他的新鲜面为黑色,风画面为红褐色,具有厚层状层理,粗粒碎结构,碎屑成分主要有碎屑颗粒,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等,胶结物为较硬的硅质胶结物,饱和含油,具有原油味,可污手。点二:距点一向西1000米,进沟距沟口约800~900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岩层的剖面,根据老师的认真描述与我们的细心观察,最后了解到该岩层剖面分为四个层次,最顶层是黄土层,紧接着是中砂,炭质页岩和细砂岩,并分别进行岩层的描述,黄土层:土黄色,由粉砂组成,含有一定量细砂和粘土,颗粒径在0.05~0.01mm之间,厚度约1~3m之间,中砂:灰黄色,粉状结构,含较多的粘土,细碎屑岩,且很单一,厚度约5m。炭质页岩:灰黑色,层状结构,页状层理,厚度约为3m。细砂岩:淡黄色,块状构造,成分较为复杂,厚度约为10米。

点三:据点二为基准,再进沟500米,向东到达山顶,本地貌点土质疏松,多为黄色土壤,此地形主要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卯为主,黄土卯是黄土被侵蚀切割而成浑圆顶部的孤立丘岗地形,如馒头状,各方向的坡度不一,此点北边坡度为38°,东边坡度为40°,西边坡度为43°,绵延数百米的长梁和浑圆状丘岗地貌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一眼望去,与顶基本相平。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是地质实习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本次实习,我们通过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复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体方法如下:

(1)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

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2)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3)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4)注意事项

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并记录下来。记录的格式:岩层的产状为150°∠35°,前者表示倾向,后者表示岩层的倾角。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90°,倾向加或减90°即为走向,上述岩层的走向是60°或240°两个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原因。只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必须在岩层露头上测量,不能在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分露头和滚石,主要是靠多观察和追索,并善于判断。

另外,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一眼望去,与顶基本平其。

二、地点二

日期:20xx-5-16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塞县建华镇肖官驿

实习任务:观察河道沉积,观测楔状构造和尖面构造,观察铁质砂岩的特征,并且及进行标本采集

点一:河床上河流沉积剖面描述

位置:肖官驿河道走向25度,小桥旁10米处

描述:河流沉积的砂岩颗粒的大小变化,说明分选性差。颗粒由粗变再变粗,说明当时水动力差,水流变化快,河流快速沉降,和水比较浊,河水摆动不定。

点二:岩性截面图

位置:肖官驿对面沟300米处,方位145度根据岩石的分布画出岩性截面图

点三:肖官驿对面沟据点二200米处,方位130度

交错层理:通常也称为斜层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

方向。

这种层理是由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底床上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砂波,这种砂波顺流移动的结果,在陡坡加积作用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

根据沉积岩构造画出岩层的层理图点四:铁质砂岩的描述

位置:肖官驿对面沟据点二150米处,方位115度铁质砂岩:新鲜面为暗红色,具有厚层状层理,粗粒碎屑结构,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含大量铁矿物的沉积岩,若其中铁矿物含量很高达到工业品位时,即为沉积铁矿。铁质沉积岩中常见的铁矿物包括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赤铁矿是前寒武纪和显生宙铁质岩的重要组分。针铁矿是中生代铁质岩的主要组分,磁铁矿在前寒武纪铁质岩中大量存在,常与燧石呈纹层状互层;铁的碳酸盐主要以菱铁矿形式出现,在一些非海相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中,尤其是煤系中,菱铁矿常呈结核体或放射状球粒结构的菱铁矿产出;铁的硫化物包括黄铁矿和白铁矿。

前寒武纪沉积铁质岩:主要由碧玉铁质岩、磁铁矿石英岩、燧石铁质岩等组成,其特征是磁铁矿、赤铁矿层与碧玉岩、石英岩、燧石岩共生,构成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我国鞍山式铁矿即为此类岩石经变质作用产物。

海相沉积铁质岩:与海相沉积有关的铁质岩矿床有鲕状赤铁矿岩、鲕绿泥石铁质岩和菱铁矿岩等。鲕状赤铁矿岩常形成大型铁矿,如法国的洛林铁矿、美国的克林顿铁矿以及我国北方的宣龙式铁矿、南方的宁乡式铁矿。矿石主要由赤铁矿鲕粒组成,形成于滨海环境。

菱铁矿岩分布于我国贵州、陕西等省,可构成一定规模的矿床,菱铁矿是典型的成岩矿物,因此菱铁矿矿床大多属成岩期形成的层控矿床。湖沼相铁质岩:产于某些中、高纬度的沼泽与湖泊中,矿石的结构有鲕状、结核状、球粒状、疏松土状等。矿石成分以针铁矿常见,其次是菱铁矿、蓝铁矿。古代的湖沼相铁矿常与含煤地层共生,矿石成分以菱铁矿为主。

三、地点三

日期:20xx-5-17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壶口瀑布实习任务:了解溯源侵蚀内容及意义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

平方千米。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面目,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龙般的姿态奔腾、咆哮着。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xx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壶口瀑布位列其中。

这是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可谓感触颇多。尽管我们这次的"笃行"只有短短三天,但得到的并不次于在校所学,甚至更多。尤其那些在课堂上看不到,学校也见不到的。通过短短的实习大开眼界。把一些理论上传奇的东西看了个明白。烈日炎炎,我们并没有为此而头疼,也没有为此而止步,恰恰是因好奇而大步向前。本着对大自然神奇的向往,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凭着顽强的意志,去寻找我们想要的和未知的。因为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们不得不珍惜。另外,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能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继续学习的的信心和热情。当然,每天去的地方都对我感触很深,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那里有很多东西,同时找到了许多岩石,在老师的帮助和讲解下我也学到了不少,这也是值得欣慰的。大伙都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有人照相,有人照石头,有人和老师留影,我和几个人问老师问题,老师在休息之余给我们讲解,让我们懂得更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然而我更深刻认识到了地质学的意义,它也与我们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相联系,如地层与油田密切相关。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考察地质构造的方法和要领。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需要准备那些东西,记录那些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同是充分认识到地质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这也激发了我们自己对地质学考察和探索的兴趣。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辛苦讲解,我代表油化四班全体同学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二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别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能力,加深对地质知识的了解!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认识常见岩石并对其组成成分、颜色、构造、结构等性质,并且对相应岩石进行采集并且进行描述。

3、学会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以所处方位。

5、现场认识水平层理、楔状层理、岩层的尖灭等地质现象。

指导老师:申振强老师、景永强老师、封强老师、李影老师带队老师:王志强老师

小组成员:白培霞,刘倩,杨毅,白斌

实习人员有11级一班、四班全体学生及老师,本次野外地质实习历时三天,即20xx年5月14日早晨出发到20xx年5月17日中午返校。

陕北地区

本次实习共三条路线,即:

(1)延安市枣园镇莫家湾

(2)延安市安塞县肖官驿

(3)延安市宜川县壶口瀑布分组情况:

此次实习共有我们一班四班两个班级八十多位学生,我们二个班以小组为单位共分成二十多个小组一位组长带领一小组(我们油画四班是我们的辅导员王志强王老师带领的),另外每四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发一个地质包,包内盛放实习工具。一辆校车乘载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带队老师,路线详细下面根据实习叙述!

一、地点一

日期:20xx-5-15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莫家湾后山

实习任务:饱和含油砂岩的描述及其标本的采集,制作信手剖面图,熟悉

使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以及了解黄土

地貌和地理坡度的测量。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天气是那样的炎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

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同的地质现象。老师详细讲解了几种常见岩层、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并且画出地质剖面图,再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和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有所收获,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初步了解地质为了在野外实习时有所收获,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初步了解地质

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点一:首先我们观测的是河边的一些饱和含油砂岩,经过我们小组的细心和认真讨论后得出饱和含油砂岩的一些性质,他的新鲜面为黑色,风画面为红褐色,具有厚层状层理,粗粒碎结构,碎屑成分主要有碎屑颗粒,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等,胶结物为较硬的硅质胶结物,饱和含油,具有原油味,可污手。点二:距点一向西1000米,进沟距沟口约800~900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岩层的剖面,根据老师的认真描述与我们的细心观察,最后了解到该岩层剖面分为四个层次,最顶层是黄土层,紧接着是中砂,炭质页岩和细砂岩,并分别进行岩层的描述,黄土层:土黄色,由粉砂组成,含有一定量细砂和粘土,颗粒径在0.05~0.01mm之间,厚度约1~3m之间,中砂:灰黄色,粉状结构,含较多的粘土,细碎屑岩,且很单一,厚度约5m。炭质页岩:灰黑色,层状结构,页状层理,厚度约为3m。细砂岩:淡黄色,块状构造,成分较为复杂,厚度约为10米。

点三:据点二为基准,再进沟500米,向东到达山顶,本地貌点土质疏松,多为黄色土壤,此地形主要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卯为主,黄土卯是黄土被侵蚀切割而成浑圆顶部的孤立丘岗地形,如馒头状,各方向的坡度不一,此点北边坡度为38°,东边坡度为40°,西边坡度为43°,绵延数百米的长梁和浑圆状丘岗地貌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一眼望去,与顶基本相平。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是地质实习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本次实习,我们通过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复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体方法如下:

(1)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

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2)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3)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4)注意事项

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并记录下来。记录的格式:岩层的产状为150°∠35°,前者表示倾向,后者表示岩层的倾角。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90°,倾向加或减90°即为走向,上述岩层的走向是60°或240°两个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原因。只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必须在岩层露头上测量,不能在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分露头和滚石,主要是靠多观察和追索,并善于判断。

另外,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一眼望去,与顶基本平其。

二、地点二

日期:20xx-5-16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塞县建华镇肖官驿

实习任务:观察河道沉积,观测楔状构造和尖面构造,观察铁质砂岩的特征,并且及进行标本采集

点一:河床上河流沉积剖面描述

位置:肖官驿河道走向25度,小桥旁10米处

描述:河流沉积的砂岩颗粒的大小变化,说明分选性差。颗粒由粗变再变粗,说明当时水动力差,水流变化快,河流快速沉降,和水比较浊,河水摆动不定。

点二:岩性截面图

位置:肖官驿对面沟300米处,方位145度根据岩石的分布画出岩性截面图

点三:肖官驿对面沟据点二200米处,方位130度

交错层理:通常也称为斜层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

方向。

这种层理是由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底床上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砂波,这种砂波顺流移动的结果,在陡坡加积作用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

根据沉积岩构造画出岩层的层理图点四:铁质砂岩的描述

位置:肖官驿对面沟据点二150米处,方位115度铁质砂岩:新鲜面为暗红色,具有厚层状层理,粗粒碎屑结构,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含大量铁矿物的沉积岩,若其中铁矿物含量很高达到工业品位时,即为沉积铁矿。铁质沉积岩中常见的铁矿物包括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赤铁矿是前寒武纪和显生宙铁质岩的重要组分。针铁矿是中生代铁质岩的主要组分,磁铁矿在前寒武纪铁质岩中大量存在,常与燧石呈纹层状互层;铁的碳酸盐主要以菱铁矿形式出现,在一些非海相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中,尤其是煤系中,菱铁矿常呈结核体或放射状球粒结构的菱铁矿产出;铁的硫化物包括黄铁矿和白铁矿。

前寒武纪沉积铁质岩:主要由碧玉铁质岩、磁铁矿石英岩、燧石铁质岩等组成,其特征是磁铁矿、赤铁矿层与碧玉岩、石英岩、燧石岩共生,构成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我国鞍山式铁矿即为此类岩石经变质作用产物。

海相沉积铁质岩:与海相沉积有关的铁质岩矿床有鲕状赤铁矿岩、鲕绿泥石铁质岩和菱铁矿岩等。鲕状赤铁矿岩常形成大型铁矿,如法国的洛林铁矿、美国的克林顿铁矿以及我国北方的宣龙式铁矿、南方的宁乡式铁矿。矿石主要由赤铁矿鲕粒组成,形成于滨海环境。

菱铁矿岩分布于我国贵州、陕西等省,可构成一定规模的矿床,菱铁矿是典型的成岩矿物,因此菱铁矿矿床大多属成岩期形成的层控矿床。湖沼相铁质岩:产于某些中、高纬度的沼泽与湖泊中,矿石的结构有鲕状、结核状、球粒状、疏松土状等。矿石成分以针铁矿常见,其次是菱铁矿、蓝铁矿。古代的湖沼相铁矿常与含煤地层共生,矿石成分以菱铁矿为主。

三、地点三

日期:20xx-5-17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壶口瀑布实习任务:了解溯源侵蚀内容及意义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

平方千米。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面目,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龙般的姿态奔腾、咆哮着。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xx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壶口瀑布位列其中。

这是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可谓感触颇多。尽管我们这次的"笃行"只有短短三天,但得到的并不次于在校所学,甚至更多。尤其那些在课堂上看不到,学校也见不到的。通过短短的实习大开眼界。把一些理论上传奇的东西看了个明白。烈日炎炎,我们并没有为此而头疼,也没有为此而止步,恰恰是因好奇而大步向前。本着对大自然神奇的向往,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凭着顽强的意志,去寻找我们想要的和未知的。因为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们不得不珍惜。另外,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能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继续学习的的信心和热情。当然,每天去的地方都对我感触很深,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那里有很多东西,同时找到了许多岩石,在老师的帮助和讲解下我也学到了不少,这也是值得欣慰的。大伙都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有人照相,有人照石头,有人和老师留影,我和几个人问老师问题,老师在休息之余给我们讲解,让我们懂得更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然而我更深刻认识到了地质学的意义,它也与我们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相联系,如地层与油田密切相关。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考察地质构造的方法和要领。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需要准备那些东西,记录那些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同是充分认识到地质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这也激发了我们自己对地质学考察和探索的兴趣。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辛苦讲解,我代表油化四班全体同学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三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地质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在实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经过xx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只是感觉实习时间太短了,感觉还不是很够用,如果能长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地质面貌有更深的理解。

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四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地质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在实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经过xx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只是感觉实习时间太短了,感觉还不是很够用,如果能长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地质面貌有更深的理解。

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五

10级采矿工程学生的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于2012年6月18日至6月19展开,由煤矿地质学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带领队伍对邯邢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这次实习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是为了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对各种地质名词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这次实习也是对煤矿地址学的一个总结,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

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十天时间,其中野外工作2天,编写报告3天。

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邯郸市总面积12000km2,其中市区面积457 km2。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m。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m3。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3,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3。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3,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m3。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m3。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1亿元;分别增长4。0%、11。7%和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6%。200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粮食总产量达373。4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2002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5%。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3%。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38。1亿元,增长14。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3亿元,增长14。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07元(折合1909美元),增长14。1%。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5328元,比上年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3元,增长13。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

4、人口

邯郸市2002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4万人。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

5、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1、带队老师:关英斌、李海梅老师。

2、分组情况:以班为单位分组实习。

3、参加实习人员:资源学院10级采矿工程专业的全体学生。

1、观察路线:本次实习共安排两条线路,分别是:线路一:仁义村—黑龙洞—京娘胡

线路二:漳清河—槐树岭—涉左公路—129师师部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虽然只有为期两天的实习时间,但是时间的紧迫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锻炼,也是促使我们对地质思维加强了锻炼,更是对我们所学的地质知识的巩固,训练我们将来在写实习报告上需更加谨慎,运用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

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典型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岩石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希望以后这样的实习能够经常办,对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六

10级采矿工程学生的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于2012年6月18日至6月19展开,由煤矿地质学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带领队伍对邯邢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这次实习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是为了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对各种地质名词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这次实习也是对煤矿地址学的一个总结,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

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十天时间,其中野外工作2天,编写报告3天。

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邯郸市总面积12000km2,其中市区面积457 km2。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m。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m3。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3,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3。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3,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m3。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m3。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1亿元;分别增长4。0%、11。7%和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6%。200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粮食总产量达373。4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2002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5%。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3%。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38。1亿元,增长14。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3亿元,增长14。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07元(折合1909美元),增长14。1%。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5328元,比上年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3元,增长13。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

4、人口

邯郸市2002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4万人。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

5、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1、带队老师:关英斌、李海梅老师。

2、分组情况:以班为单位分组实习。

3、参加实习人员:资源学院10级采矿工程专业的全体学生。

1、观察路线:本次实习共安排两条线路,分别是:线路一:仁义村—黑龙洞—京娘胡

线路二:漳清河—槐树岭—涉左公路—129师师部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虽然只有为期两天的实习时间,但是时间的紧迫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锻炼,也是促使我们对地质思维加强了锻炼,更是对我们所学的地质知识的巩固,训练我们将来在写实习报告上需更加谨慎,运用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

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典型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岩石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希望以后这样的实习能够经常办,对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七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八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九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目的

(1)主要内容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

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 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习时间:20xx年08月27日至20xx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 李猛

(4)分组情况

参加此次实习的有地质工程20xx级及单招班。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

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

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南侧为

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

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

三、前人工作

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习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由于在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

《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目强(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指出,河南省东秦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席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的地方;

《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河南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目的

(1)主要内容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

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 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习时间:20xx年08月27日至20xx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 李猛

(4)分组情况

参加此次实习的有地质工程20xx级及单招班。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

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

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南侧为

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

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

三、前人工作

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习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由于在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

《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目强(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指出,河南省东秦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席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的地方;

《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河南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一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海岸带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连市东南沿海地带,金石滩、鳌滩园园区及地质博物馆为此次实习区主要地点,该地质公园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训练、观完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海岸带地质公园。

其中,恐龙园景群以恐龙探海景观命名,主要岩石为距今8~6亿年前的震旦纪石灰岩,剧烈的海蚀作用形成了这里块体浩大、姿势各异的海蚀地貌景观,代表景观有:恐龙探海、贝多芬头像、将军石。鳌滩园处地层起源于早寒武纪,距今5。4亿年左右,华北古陆所在地区,气候干燥酷热,大连一带为滨海盐湖——萨布哈(萨布哈,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藻和盐碱滩),沉积了一套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之后,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就形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海底的纹层灰岩和风暴砾屑灰岩露出海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就是地质岩层纹理清楚,产状各异,能够反映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条件,为地质考察,讨论地质构造运动等供应了极佳的依据,岩石表面的特征更是呈现了当时特有的气候及环境。

公园浓缩了28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化历程,古老沉积地层历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变迁,又经千万年海蚀作用的精雕细琢,形成了长达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地区海岸由于受到海水动力因素如波浪、潮流的侵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蚀奇观,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残丘等。

(一)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假如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下图为背斜及向斜构造。

(二)节理

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裂开,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下面主要对节理进行概述。其为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三)典型地貌介绍

1、震积岩

震积岩是岩石在未固结前,由于地震的剧烈振动,半凝固的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喷泥、冒水)而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这些细脉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滩石灰岩中密集而紊乱分布的方解石细脉是最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它是6。5亿年前远古地震的真实记录,是国内外地层对比的重要层位。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突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多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日看到的震积岩遗迹。

2、层颜叠彩

层颜叠彩,它属于“萨布哈景观”,不同年月的岩层层次,颜色富于改变,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3、龟背石

龟背石是一种特别的成岩结核,表面存在多边形的同心环及放射状细脉,因类似龟背的花纹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胶沉积物中析出的结核物质经脱水收缩而成的裂隙,尔后,再被其他矿物充填而成。煤系地层中常见菱铁矿质的龟背石结核。大连金石滩龟背石是一块举世罕见的龟背石,被称为“天下奇石”。关于这块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5.4亿年前后沉积的粉砂岩,在干燥、酷热气候条件下,暴露、干裂,其裂缝又被绿色沉积物充填,形成状如龟背的网格状裂隙;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垂直层面的裂隙,饱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运移,随着震惊的加剧,泥沙脉不断生长,使两端岩层弯曲、断裂,在层面上表现为形似干裂的网格状裂隙。

(四)海蚀作用及海蚀地貌介绍

在金石滩园区海蚀作用在海岸部分非常明显,海蚀作用包括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其中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风作用于海面,与其摩擦,把能量传替给海洋,使表层水质点沿风作用的方向上,在垂直剖面上作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同时海面也相应地产生周期性的起伏,形成波浪,外来的波浪能挺直到达岸边,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岩壁的冲击上。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剧烈的破坏,海水对岩石的溶蚀力量比淡水强,其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xx倍,尤其对有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波浪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用的速度。比较常见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等。

1、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其两侧受波浪的剧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连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穿,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其中,恐龙探海为最典型。

2、海蚀柱

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将军石属于海蚀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蚀、海蚀拱桥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别的岩柱。

3、海蚀崖

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不断倒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悬崖,叫海蚀崖,海蚀崖又称浪蚀崖。海蚀崖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

20xx年5月10日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课程,对于每一门课,虽然课程内容都有差别,不过同学认为,实践应当是课程的最终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理论学问的把握程度,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工科同学,没有实践环节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生。

在本次的的实践经受中,我们逐步了解了地质学中部分地貌在实际中的判别,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问,更重要的是在本次的实践中我们同学之间就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相互沟通,对不太明白的部分向老师及导游进行询问,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其中,着重对参观园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包括褶皱、节理及海蚀作用下的海岸地貌发育进行了介绍,分析程度非常浅薄,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也会在以后的同学活中注意积累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以便步入.能够更好地运用,分析内容不能保证每一项的正确性,如有错误请老师批判指正!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二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海岸带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连市东南沿海地带,金石滩、鳌滩园园区及地质博物馆为此次实习区主要地点,该地质公园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训练、观完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海岸带地质公园。

其中,恐龙园景群以恐龙探海景观命名,主要岩石为距今8~6亿年前的震旦纪石灰岩,剧烈的海蚀作用形成了这里块体浩大、姿势各异的海蚀地貌景观,代表景观有:恐龙探海、贝多芬头像、将军石。鳌滩园处地层起源于早寒武纪,距今5。4亿年左右,华北古陆所在地区,气候干燥酷热,大连一带为滨海盐湖——萨布哈(萨布哈,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藻和盐碱滩),沉积了一套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之后,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就形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海底的纹层灰岩和风暴砾屑灰岩露出海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就是地质岩层纹理清楚,产状各异,能够反映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条件,为地质考察,讨论地质构造运动等供应了极佳的依据,岩石表面的特征更是呈现了当时特有的气候及环境。

公园浓缩了28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化历程,古老沉积地层历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变迁,又经千万年海蚀作用的精雕细琢,形成了长达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地区海岸由于受到海水动力因素如波浪、潮流的侵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蚀奇观,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残丘等。

(一)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假如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下图为背斜及向斜构造。

(二)节理

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裂开,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下面主要对节理进行概述。其为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三)典型地貌介绍

1、震积岩

震积岩是岩石在未固结前,由于地震的剧烈振动,半凝固的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喷泥、冒水)而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这些细脉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滩石灰岩中密集而紊乱分布的方解石细脉是最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它是6。5亿年前远古地震的真实记录,是国内外地层对比的重要层位。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突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多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日看到的震积岩遗迹。

2、层颜叠彩

层颜叠彩,它属于“萨布哈景观”,不同年月的岩层层次,颜色富于改变,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3、龟背石

龟背石是一种特别的成岩结核,表面存在多边形的同心环及放射状细脉,因类似龟背的花纹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胶沉积物中析出的结核物质经脱水收缩而成的裂隙,尔后,再被其他矿物充填而成。煤系地层中常见菱铁矿质的龟背石结核。大连金石滩龟背石是一块举世罕见的龟背石,被称为“天下奇石”。关于这块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5.4亿年前后沉积的粉砂岩,在干燥、酷热气候条件下,暴露、干裂,其裂缝又被绿色沉积物充填,形成状如龟背的网格状裂隙;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垂直层面的裂隙,饱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运移,随着震惊的加剧,泥沙脉不断生长,使两端岩层弯曲、断裂,在层面上表现为形似干裂的网格状裂隙。

(四)海蚀作用及海蚀地貌介绍

在金石滩园区海蚀作用在海岸部分非常明显,海蚀作用包括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其中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风作用于海面,与其摩擦,把能量传替给海洋,使表层水质点沿风作用的方向上,在垂直剖面上作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同时海面也相应地产生周期性的起伏,形成波浪,外来的波浪能挺直到达岸边,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岩壁的冲击上。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剧烈的破坏,海水对岩石的溶蚀力量比淡水强,其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xx倍,尤其对有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波浪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用的速度。比较常见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等。

1、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其两侧受波浪的剧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连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穿,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其中,恐龙探海为最典型。

2、海蚀柱

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将军石属于海蚀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蚀、海蚀拱桥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别的岩柱。

3、海蚀崖

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不断倒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悬崖,叫海蚀崖,海蚀崖又称浪蚀崖。海蚀崖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

20xx年5月10日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课程,对于每一门课,虽然课程内容都有差别,不过同学认为,实践应当是课程的最终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理论学问的把握程度,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工科同学,没有实践环节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生。

在本次的的实践经受中,我们逐步了解了地质学中部分地貌在实际中的判别,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问,更重要的是在本次的实践中我们同学之间就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相互沟通,对不太明白的部分向老师及导游进行询问,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其中,着重对参观园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包括褶皱、节理及海蚀作用下的海岸地貌发育进行了介绍,分析程度非常浅薄,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也会在以后的同学活中注意积累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以便步入.能够更好地运用,分析内容不能保证每一项的正确性,如有错误请老师批判指正!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三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第x教学周。

1、实体模型参观——模型室。

2、实际工程参观——xx湖(口上水库)。

通过实习让我们在大脑中建立起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对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设的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理和运用。

同时对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的工作模式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1)预习内容:在这短短的学习中我认为水工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和测试等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我们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2)现场参观总结:

水利枢纽的组成及其综合效益:口上水库建于xx至xx年,最大水面x亩,库容量x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为浆砌石结构,坝高xm,溢流面覆盖xcm,材料是混凝土,闸门采用平卧式。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四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11月8日秀峰龙潭.卧龙桥.漱玉洞

(一)秀峰龙潭

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青玉峡: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

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三)秀峰漱玉洞

层状岩石(变质岩、片岩、苄岩)

变质岩有三种变质原因:热力变质、动力变质、胶带变质。变质产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在岩浆石英砂岩的交界处易产生变质岩。

这里为垫子岩,它是片岩的一种,层层之间的分离相当明显,是一种混质砂岩。它是变质岩的一种,垫子岩是由于岩浆的入侵的高温度高压作用下又有化学成分加入而改变了它的结构而形成。所以这里是热力变质岩。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时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云母,片岩等。中间镶嵌片层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条。在压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岗岩、云母片岩的形成是同时的。

此处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又名扭节理。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

11月9日上午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河床冲击物、花岗片麻岩、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一)水库大坝脚下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处的岩石组成是沉积岩,它是由于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流水冲刷和搬运作用沉积为松散沉积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在河底,粒径在20—200mm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mm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冲刷,湖水积土等原因,在河水的冲刷,波浪的0搬运,使岩土从上游岩坡向中心推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沉积而形成。

(二)花岗片麻岩

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详细内容如下: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

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

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三)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测量走向。

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测量倾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测量倾角。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

我随便测了一处岩石:岩石走向128,倾角87,倾向230

11月9日下午三叠泉入口,九屏峰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三叠泉,既分三叠,又一气呵成,风飘日映,千姿百态、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在入口老师给我们讲了路边的石英砂岩。此处我们了解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他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老师在路上找了个点给我们详细的介绍的结构,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地带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对生命财产的破坏很大,但如果能正确的根据地形来设计规划的话,可以大大减轻这种地质结构的不足而带来的危害。当岩石走向与边坡角同侧时;若岩倾角大于边坡角,则没有危险;但岩倾角小于边坡角时,就会对施工造成危害。所以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当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护坡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发生。

我们还见到了庐山九屏峰。

此处为剪节理、成对、呈x型.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峰,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断块西侧沿庐山垄断层发育了庐山垄峡谷。该谷地平直,谷坡陡峭,为一典型断层谷。断块上的河流多与断层崖走向或庐山垄峡谷直交,表现出断块山地的水系特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

11月10日隘口马头山庄.九江县狮子洞

(一)隘口马头山庄

这里是变质岩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sio2。这里有褶皱里的背斜,属于平卧褶皱。岩层向上弯曲,剥蚀后,其核部出现老地层,两翼是新地层。核部由于岩层弯曲破裂受到侵蚀在地形上为凹地形,中间在动力作用下形成断层,此处是断层中的逆断层,上小下大。破碎带夹杂〈2mm的断层泥,即断层角粒岩。

此处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从上明显看出有断层现象,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在看到断层的同时,又有褶皱的出现,下盘核部为老地层,两面为新

地层,可知它是背斜的褶皱现象。

附上褶皱现象图.:岩层向上弯曲,剥蚀后,其核部出现老地层,两翼是新地层。核部由于岩层弯曲破裂受到侵蚀在地形上为凹地形,中间在动力作用下形成断层,此处是断层中的逆断层,上小下大。

(二)狮子洞

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于h+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回来后我还查阅了一些关于庐山的地质资料,作为对实习的补充:

1.地质基础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2.构造地貌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

3.谷地地貌

庐山为一年轻之块垒孤山,其山谷上游宽平呈u字形,系由寒冻风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峡谷则主要是新构造运动的块断上升及流水沿断裂和节理强烈下切的结果.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形成时期的庐山要比现在低矮得多。

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4.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主要由拆离断层、玉琼山背形和五里正断层组成。它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区性伸展作用的产物,伸展拆离方位为北东东向。拆离断层上盘为中元古代彭山群浅变质的浊积岩和细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发育褶迭层并形成动力变质带。拆离断层下盘为早前寒武纪星子群结晶岩系、前震旦纪片麻状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其顶部形成初糜棱岩带,且部分地段迭加着脆性变形和退化变质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五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体验,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巩固知识;实习也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考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它为我们将来进一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的第一步。于是今年夏天,我来到平煤地质工程勘查部一勘探队二队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

我在钻井队实习了一个月。可以说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我从量变到质变,系统的积累和检验了我的地质知识。我大致掌握了地质钻孔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钻孔的布置原则等。我也从理论阶段向前迈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教师们孜孜不倦的指导和教导,感谢钻井队领导的人文关怀。俗话说,笨鸟先飞,入林早,笨人却勤奋学习,变得更聪明。这个知识和实习过程,足以让我受益终身。

第一,安全生产。都说安全是天堂,没来得及多关心,所以实习期间深刻体会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新工人的第一课是安全教育。来的时候第一次让我学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我明白什么叫做“三无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第二,业务和技能。这次我们是玩好水文观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和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和写记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动手操作的水平。在此期间,对平坦砂岩进行了一些详细的调查: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砂粒含量超过50%。大多数砂岩由应时或长石组成,应时和长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颜色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砂岩形成的悬崖在地球上很常见。有些砂岩可以抗风化,但容易切割,因此经常被用作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相对均匀坚硬,因此砂岩常被用作研磨工具。砂岩透水性好,所以地表含水层可以滤除污染物,比石灰石等其他石头更耐污染。我们这里钻井遇到的主要困难是钻平顶山砂岩,硬度大,容易破碎。不容易钻,在钻的过程中容易卡,所以我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

第三,长寿。我们平时在外地工作,比较枯燥,很多配套设施不到位。但是,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是一笔让我受益终生的财富。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短短30多天,我不仅从老工人师傅那里学到了基本的钻井方法和技巧,也体会到了如何与同事沟通和相处,被团队中同志们的无私奉献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让我以后在钻井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感谢学校和团队的领导给我实习学习的机会,感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在团队中愉快顺利的完成实习。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实习区域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带交通位置图)、任务、目标、要求、人员构成和实习时间。

第二章阶层

首先简述了实践区的出露地层及其分布特征,然后按地层年代由老到新进行了描述。分段描述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发育概况、岩性及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示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状、规模、出露位置、构造位置和含矿条件(有剖面图和示意图)。

第四章结构

总结了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体构造特征,并分别描述了实习区的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的名称(如玉皇山向斜)、褶皱的核心和翼部的地层时代、褶皱的产状、轴向、褶皱的横断面和纵剖面特征(附草图和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下盘和下盘(或左右下盘)的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带草图和轮廓)

阐述了褶皱和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地质发展阶段

根据地层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岩浆活动过程等。,它显示了该地区地质历史中存在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事件和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其他方面,包括外部动力地质现象。

地质实习报告二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用简洁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化、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初步尝试,是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应以实地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基础,主题鲜明,依据确切,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报告一定要自己组织加工写,千万不要抄书。

第一章绪论

实习区域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带交通位置图)、实习任务、目标、要求、人员构成和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阶层

首先简述了实践区的出露地层及其分布特征,然后按地层年代由老到新进行了描述。分段描述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发育概况、岩性及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示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状、规模、出露位置、构造位置和含矿条件(有剖面图和示意图)。

第四章结构

总结了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体构造特征,分别描述了实习区的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的名称(如玉皇山向斜)、褶皱的核心和翼部的地层时代、褶皱的产状、轴向、褶皱的横断面和纵剖面特征(附草图和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下盘和下盘(或左右下盘)地层时代、断层面产状、断层证据(带草图和剖面图)

阐述了褶皱和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地质发展阶段

根据地层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岩浆活动过程等。,它显示了该地区地质历史中存在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事件和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其他方面,包括外部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练习后的经历、感受、看法和要求。

报告文字要工整,图纸要美观。报告应该有封面、标题、作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还有捆绑。

地质实践报告3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用简洁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化、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初步尝试,是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应以实地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基础,主题鲜明,依据确切,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报告一定要自己组织加工写,千万不要抄书。

第一章绪论

实习区域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带交通位置图)、实习任务、目标、要求、人员构成和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阶层

首先简述了实践区的出露地层及其分布特征,然后按地层年代由老到新进行了描述。分段描述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发育概况、岩性及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示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状、规模、出露位置、构造位置和含矿条件(有剖面图和示意图)。

第四章结构

总结了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体构造特征,分别描述了实习区的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的名称(如玉皇山向斜)、褶皱的核心和翼部的地层时代、褶皱的产状、轴向、褶皱的横断面和纵剖面特征(附草图和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下盘和下盘(或左右下盘)的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带草图和轮廓)

阐述了褶皱和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地质发展阶段

根据地层的顺序,

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表明该区地质历史存在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事件和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其他方面,包括外部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练习后的经历、感受、看法和要求。

报告文字要工整,图纸要美观。报告应该有封面、标题、作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还有捆绑。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六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体验,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巩固知识;实习也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考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它为我们将来进一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的第一步。于是今年夏天,我来到平煤地质工程勘查部一勘探队二队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

我在钻井队实习了一个月。可以说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我从量变到质变,系统的积累和检验了我的地质知识。我大致掌握了地质钻孔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钻孔的布置原则等。我也从理论阶段向前迈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教师们孜孜不倦的指导和教导,感谢钻井队领导的人文关怀。俗话说,笨鸟先飞,入林早,笨人却勤奋学习,变得更聪明。这个知识和实习过程,足以让我受益终身。

第一,安全生产。都说安全是天堂,没来得及多关心,所以实习期间深刻体会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新工人的第一课是安全教育。来的时候第一次让我学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我明白什么叫做“三无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第二,业务和技能。这次我们是玩好水文观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和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和写记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动手操作的水平。在此期间,对平坦砂岩进行了一些详细的调查: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砂粒含量超过50%。大多数砂岩由应时或长石组成,应时和长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颜色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砂岩形成的悬崖在地球上很常见。有些砂岩可以抗风化,但容易切割,因此经常被用作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相对均匀坚硬,因此砂岩常被用作研磨工具。砂岩透水性好,所以地表含水层可以滤除污染物,比石灰石等其他石头更耐污染。我们这里钻井遇到的主要困难是钻平顶山砂岩,硬度大,容易破碎。不容易钻,在钻的过程中容易卡,所以我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

第三,长寿。我们平时在外地工作,比较枯燥,很多配套设施不到位。但是,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是一笔让我受益终生的财富。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短短30多天,我不仅从老工人师傅那里学到了基本的钻井方法和技巧,也体会到了如何与同事沟通和相处,被团队中同志们的无私奉献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让我以后在钻井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感谢学校和团队的领导给我实习学习的机会,感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在团队中愉快顺利的完成实习。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实习区域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带交通位置图)、任务、目标、要求、人员构成和实习时间。

第二章阶层

首先简述了实践区的出露地层及其分布特征,然后按地层年代由老到新进行了描述。分段描述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发育概况、岩性及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示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状、规模、出露位置、构造位置和含矿条件(有剖面图和示意图)。

第四章结构

总结了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体构造特征,并分别描述了实习区的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的名称(如玉皇山向斜)、褶皱的核心和翼部的地层时代、褶皱的产状、轴向、褶皱的横断面和纵剖面特征(附草图和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下盘和下盘(或左右下盘)的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带草图和轮廓)

阐述了褶皱和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地质发展阶段

根据地层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岩浆活动过程等。,它显示了该地区地质历史中存在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事件和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其他方面,包括外部动力地质现象。

地质实习报告二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用简洁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化、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初步尝试,是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应以实地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基础,主题鲜明,依据确切,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报告一定要自己组织加工写,千万不要抄书。

第一章绪论

实习区域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带交通位置图)、实习任务、目标、要求、人员构成和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阶层

首先简述了实践区的出露地层及其分布特征,然后按地层年代由老到新进行了描述。分段描述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发育概况、岩性及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示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状、规模、出露位置、构造位置和含矿条件(有剖面图和示意图)。

第四章结构

总结了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体构造特征,分别描述了实习区的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的名称(如玉皇山向斜)、褶皱的核心和翼部的地层时代、褶皱的产状、轴向、褶皱的横断面和纵剖面特征(附草图和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下盘和下盘(或左右下盘)地层时代、断层面产状、断层证据(带草图和剖面图)

阐述了褶皱和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地质发展阶段

根据地层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岩浆活动过程等。,它显示了该地区地质历史中存在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事件和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其他方面,包括外部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练习后的经历、感受、看法和要求。

报告文字要工整,图纸要美观。报告应该有封面、标题、作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还有捆绑。

地质实践报告3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用简洁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化、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初步尝试,是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应以实地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基础,主题鲜明,依据确切,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报告一定要自己组织加工写,千万不要抄书。

第一章绪论

实习区域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带交通位置图)、实习任务、目标、要求、人员构成和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阶层

首先简述了实践区的出露地层及其分布特征,然后按地层年代由老到新进行了描述。分段描述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发育概况、岩性及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示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状、规模、出露位置、构造位置和含矿条件(有剖面图和示意图)。

第四章结构

总结了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体构造特征,分别描述了实习区的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的名称(如玉皇山向斜)、褶皱的核心和翼部的地层时代、褶皱的产状、轴向、褶皱的横断面和纵剖面特征(附草图和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下盘和下盘(或左右下盘)的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带草图和轮廓)

阐述了褶皱和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地质发展阶段

根据地层的顺序,

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表明该区地质历史存在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事件和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其他方面,包括外部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练习后的经历、感受、看法和要求。

报告文字要工整,图纸要美观。报告应该有封面、标题、作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还有捆绑。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七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11月8日秀峰龙潭.卧龙桥.漱玉洞

(一)秀峰龙潭

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青玉峡: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

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三)秀峰漱玉洞

层状岩石(变质岩、片岩、苄岩)

变质岩有三种变质原因:热力变质、动力变质、胶带变质。变质产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在岩浆石英砂岩的交界处易产生变质岩。

这里为垫子岩,它是片岩的一种,层层之间的分离相当明显,是一种混质砂岩。它是变质岩的一种,垫子岩是由于岩浆的入侵的高温度高压作用下又有化学成分加入而改变了它的结构而形成。所以这里是热力变质岩。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时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云母,片岩等。中间镶嵌片层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条。在压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岗岩、云母片岩的形成是同时的。

此处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又名扭节理。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

11月9日上午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河床冲击物、花岗片麻岩、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一)水库大坝脚下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处的岩石组成是沉积岩,它是由于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流水冲刷和搬运作用沉积为松散沉积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在河底,粒径在20—200mm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mm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冲刷,湖水积土等原因,在河水的冲刷,波浪的0搬运,使岩土从上游岩坡向中心推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沉积而形成。

(二)花岗片麻岩

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详细内容如下: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

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

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三)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测量走向。

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测量倾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测量倾角。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

我随便测了一处岩石:岩石走向128,倾角87,倾向230

11月9日下午三叠泉入口,九屏峰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三叠泉,既分三叠,又一气呵成,风飘日映,千姿百态、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在入口老师给我们讲了路边的石英砂岩。此处我们了解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他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老师在路上找了个点给我们详细的介绍的结构,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地带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对生命财产的破坏很大,但如果能正确的根据地形来设计规划的话,可以大大减轻这种地质结构的不足而带来的危害。当岩石走向与边坡角同侧时;若岩倾角大于边坡角,则没有危险;但岩倾角小于边坡角时,就会对施工造成危害。所以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当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护坡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发生。

我们还见到了庐山九屏峰。

此处为剪节理、成对、呈x型.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峰,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断块西侧沿庐山垄断层发育了庐山垄峡谷。该谷地平直,谷坡陡峭,为一典型断层谷。断块上的河流多与断层崖走向或庐山垄峡谷直交,表现出断块山地的水系特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

11月10日隘口马头山庄.九江县狮子洞

(一)隘口马头山庄

这里是变质岩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sio2。这里有褶皱里的背斜,属于平卧褶皱。岩层向上弯曲,剥蚀后,其核部出现老地层,两翼是新地层。核部由于岩层弯曲破裂受到侵蚀在地形上为凹地形,中间在动力作用下形成断层,此处是断层中的逆断层,上小下大。破碎带夹杂〈2mm的断层泥,即断层角粒岩。

此处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从上明显看出有断层现象,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在看到断层的同时,又有褶皱的出现,下盘核部为老地层,两面为新

地层,可知它是背斜的褶皱现象。

附上褶皱现象图.:岩层向上弯曲,剥蚀后,其核部出现老地层,两翼是新地层。核部由于岩层弯曲破裂受到侵蚀在地形上为凹地形,中间在动力作用下形成断层,此处是断层中的逆断层,上小下大。

(二)狮子洞

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于h+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回来后我还查阅了一些关于庐山的地质资料,作为对实习的补充:

1.地质基础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2.构造地貌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

3.谷地地貌

庐山为一年轻之块垒孤山,其山谷上游宽平呈u字形,系由寒冻风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峡谷则主要是新构造运动的块断上升及流水沿断裂和节理强烈下切的结果.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形成时期的庐山要比现在低矮得多。

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4.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主要由拆离断层、玉琼山背形和五里正断层组成。它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区性伸展作用的产物,伸展拆离方位为北东东向。拆离断层上盘为中元古代彭山群浅变质的浊积岩和细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发育褶迭层并形成动力变质带。拆离断层下盘为早前寒武纪星子群结晶岩系、前震旦纪片麻状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其顶部形成初糜棱岩带,且部分地段迭加着脆性变形和退化变质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十八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第x教学周。

1、实体模型参观——模型室。

2、实际工程参观——xx湖(口上水库)。

通过实习让我们在大脑中建立起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对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设的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理和运用。

同时对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的工作模式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1)预习内容:在这短短的学习中我认为水工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和测试等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我们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2)现场参观总结:

水利枢纽的组成及其综合效益:口上水库建于xx至xx年,最大水面x亩,库容量x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为浆砌石结构,坝高xm,溢流面覆盖xcm,材料是混凝土,闸门采用平卧式。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共同合伙经营协议书 合伙经营协议书内容(十五篇)

下一篇:管理咨询师的班组培训心得大全(17篇)

品牌故事演讲方案 最新卖房的心得和收获(汇总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