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城区道路地名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城区道路地名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小编:

城区道路地名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市位于**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口、素称“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道路地名作为地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而给**道路地名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现就**城区道路命名现状与工作思路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道路地名基本情况及特色

**市城区人口135万人,面积0.4万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现已命名的道路298条,其中大道7条、路232条、巷59条。这些道路地名是**城市的历史“化石”和现实的“名片”,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体现城市的风貌。内涵丰富的城区特征,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城区道路地名,使其道路地名的特色更为鲜明。

(一)层次分明,棋盘形结构的通名系统。现有的7条大道是城区道路的主轴线,暨沿江大道、夷陵大道、东山大道、发展大道、城东大道、夷兴大道、猇亭大道,依次与珍珠路、云集路、胜利三路、胜利四路、解放路、东湖一路、西陵一路、港窑路、正大路、黄金路等主干道相连,纵横交错,形成了城区最主要的骨干交通网络。以路作为地名通名的有232条,占城区道路街巷地名的 70%以上,路是通名系统中数量最多,连接大道、街巷的骨干,以巷(里)作为地名通名的有59 条,是通往机关、学校、厂矿、医院、商场等单位及居民区的必经之路。这种以大道、路(街)、巷(里)通名区分街道层次的特点:一是“通名定级”,**城区现有道路街巷总数为298条。根据不同的通名分为“大道”:路宽在60米以上,长度在10000米以上的道路;路(街)指宽度在10-20米的道路;“巷、里、弄”一般用于宽度在10米以下的道路。区分道路街巷等级,有利于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二是“序数地名”或称“区片地名群”起到了“大地名共知、小地名易找”的作用。如东湖片有东湖

一、

二、三路,西陵片有西陵

一、二路,胜利片有胜利

一、

二、

三、四路。三是“方位地名”定位定向,易找易记,方便群众。如环城东路、环城南、环城北路。四是“主从地名群”式的结构,即以一个主地名派生出多个地名。如西坝路,派生西坝

一、

二、

三、四路,福绥路派生福绥横路,四新路派生四新横路等。

(二)丰富多彩的道路街巷专名特色。**城区集天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工程于一体,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道路街巷地名。一是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依山傍水,道路多因此命名。如沿江大道,因沿长江构建而得名;东山大道,因傍东山而得名;樵湖

一、二路,因紧靠樵湖岭得名;滨湖路,因滨临南湖而得名;方堰路,因此路原有堰塘而得名。“江、湖、堰、山、岭”突出了**城区地貌特征。二是以历史人文命名。地名是历史、文化及地理风貌和特征的反映。**历史悠久,曾使用过西陵、夷陵、峡州、宜州、东湖等名,故道路就有夷陵大道、西陵一路、东湖一路等地名。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在修沿江大道时消失),就是因此处原建有**古城的东、南、北段城墙而得名。**的山清水秀,使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为之陶醉,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如墨池巷,相传东晋文学家郭璞、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因学书常到此处一池内洗笔,以致使池水变为黑色而得名。尚书巷,相传明工部尚书刘一儒曾在此居住得名。中书街,因明中书曾在此立中书坊得名。学院街,因清朝建有贡院(即学院)而得名。三是以掌故得名。据史载,早在

四、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掌故丰富多彩,地名也因此得名。如杨柳一巷,传说此巷有一位老太婆曾救过“八大王”张献忠父亲的命,张献忠寻找恩婆的标记就是太婆门前的杨柳树,此巷因此得名。夜明珠路,相传古时曾有一神仙路过此地,见这一带山川秀丽,不觉流连忘返,倚石而卧。次日神仙一觉醒来,即飘然而去,不想竟将一颗宝珠落在沙河河口,从此,人们每到夜晚便见这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故名。

二、道路地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道路地名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懈的努力,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一)法制建设滞后。现行的地名管理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自颁布实施至今已20多年了,许多条款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名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明,管理范围不清,造成多头管理。多头管理引起管理混乱,工作无法落实,影响工作正常运行,造成地名使用和管理中的违章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不明,执法艰难。

(二)地名意识淡薄。近年来,城区道路地名命名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从现实状况看,随意简化、滥用、错写标准道路地名,有的地方未对道路地名进行认真论证,不履行申报批准备案手续,就擅自对外公开使用未经 批准道路地名,道路规划暂用名代替标准道路地名现象仍然存在。这些不规范甚至错误的道路地名很容易被约定俗成流传下来,而且纠正的难度相当大,造成道路地名混乱,影响地名工作正常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不便。

三、道路地名工作思路

规范道路地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民情民意,有利于规范城市管理、美化城市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交往,有利于社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加快水电旅游名城的建设步伐。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道路地名适应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各级地名管理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城市发展现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道路地名工作的新路子,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地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加强地名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道路地名工作有法可依、有禁可止。同时,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规范道路地名的意义,提高全民地名意识。

(二)强化道路地名规划。

道路地名规划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对城市新生道路地名作出科学规划,对现有道路地名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城市规划与地名规划同步进行。道路地名规划除应遵守《地名管理条例》及省、市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循名符其实、规范有序、雅俗供赏、好找易记的基本方针。

(三)道路地名体现城市特色

道路命名、更名要体现城市特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突出特色,加强指位性。道路地名反映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是地名命名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创造能充分体现历史、地理、功能等特点的道路地名,形成既有**地方特色,又高度有序的城市地名系统,以营造良好的城市地名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二是强化整体性、层次化、系列化。提升和加强城市道路地名整体布局的系列化、层次化水平,是当代地名命名采词的原则要求之一,也是地名命名管理的时代特征之一,是提高地名实用性的主要手段。层次化要求实体有统一的分类等级划分标准,有统一的通名使用原则。系列化要求分区域体现不同的地名采词规律,加强区域地名总体的指向作用。 三是突出适应性。随着三峡大坝的兴建,**城区迅速崛起为现代化新城,其道路地名应当努力提高对城市大跨度发展的适应性,采择地名语词需充分体现**水电、旅游等优势。四是体现继承性。道路地名命名采词时,既要对时间已经证明是较好反映本地历史、文化的地名所表现的特点有所继承,又要对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和城市建设要求的地名有所舍弃,使历史文脉的继承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地名中较好的结合起来。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学生秋季运动会闭幕词

下一篇:研究员的转正工作总结(精选18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通用(三篇) 最新孩子学舞蹈心得体会报告(优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