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小编:zd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篇一小时候过年,母亲都会用废纸做一个红灯笼,除夕时把压岁钱放进里面,然后挂在老屋被柴火熏得黢黑的楼板上。灯笼上红色的流苏,在柴火的青烟中摇曳着,一晃过了30年。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模仿能力很强。小时候,外地商人来村里叫卖东西,母亲总能模仿着对方的口音与其交流,弄得别人以为遇到了“同乡”,不觉在“他乡遇故知”的感动中欣然同意了母亲的砍价,母亲也常常会高兴地款待他们一顿饭。母亲因此掌握了不少“洋腔洋调”,受到村里妇女同志们的集体崇拜。不仅如此,母亲也常常凭借着出众的模仿能力而“引领”着村里的潮流。毛衣的新织法、鞋垫的新花样,她在别处只看一次就能记住,回家就能仿制出来,引发其他家庭主妇的争相模仿。在这样的手工活中,母亲练就了出色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然而,小时候家里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缺衣少食是常态。大方地请陌生人吃一顿饭的机会还是很少,穿新毛衣的机会也屈指可数,常常是拆了又织,织了又拆,随着季节的变换和我们的成长,相同的毛线在母亲的巧手中不断变化着大小和款式。母亲节俭惯了,或许也是在那个时期学会了用废纸扎灯笼。

那时农村的新年是贫瘠而又不失温馨的,因为物质的匮乏,我们几乎看不到绚烂的烟花,吃不到缤纷的糖果。母亲用废纸制作的灯笼为我们朴实的新年增添了一抹亮色。平日里母亲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收集了很多香烟或白酒的包装纸,必须是那种闪亮的红色包装纸。年前的一个晚上,母亲拆开摊平这些纸,先用铅笔笨拙地在背面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沿着线条灵活地剪下来,再用纳鞋底的红线把节点一针一针缝起来,最后撑开结构,一个手工灯笼就这么做好了。没有流苏的灯笼是不够飘逸的,母亲又用纳鞋底时剩的红线头,做了大大小小的几个流苏,最大的挂在灯笼的下面,小的挂在几个角上。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流苏,在黢黑的楼板下显得格外喜庆。

最让人期待的是灯笼里的压岁钱。年三十的晚上,母亲会当着我们的面把压岁钱装进灯笼里,那些都是母亲平日里积攒的崭新零钞,新到能“割耳朵”,母亲认为旧的不吉祥。从那些1角2角的钞票放进灯笼那一刻开始,我们就盼望着,盼望着正月十五的到来,因为只有到了那一天,灯笼里面的压岁钱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拿到压岁钱的那一刻,是过年最开心的时刻。

30年后,我们都长大了,双肩上担着家庭和国家。我们没有那么期待过年了,但母亲做的红灯笼我永远难忘,母亲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勤劳节俭的家风,也一直影响着我们。

今年,我也想给我的孩子,做一个红灯笼。

<

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篇二用好“家风”这一家庭“教科书”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学习这些论述,对于科学把握和有力推进家庭家风教育与传承,促进党风政风民风根本性好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继承发扬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美德的具体表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产。良好的家风让人终身受益,是促进家庭兴旺发达、推动事业健康发展的优秀“教科书”、珍贵“传家宝”。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的重要推力。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会“教化”什么样的人。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育起。

要做好“孝亲敬老”教育。百善孝为大。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家庭美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最重要的家风之一,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幸福,对青少年健康的心态和行为养成意义重要。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孝道、孝顺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子女感受“孝”是最基本的家庭美德、伦理道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循循善诱,教育孩子尊敬师长、尊重教学、尊重劳动,做到学有所长,学能成长。

要做好“勤俭持家”教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同时也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不断奋进、砥砺前行的力量。勤俭的家风能够有效防止青少年不思进取和攀比心理,明白“劳动创造美”“奋斗成就幸福”的道理,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养成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要做好“崇德守信”教育。“人无德不立,家无德难旺。”道德是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今年__学习教育明确提出“学史崇德”,进一步体现“德治”的重要性。养大德者方能成大业。“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齐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修身立德,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立德修身。“忠厚传家久”“信用值千金”。同样,人无信不立,“信”则达天下。要教育子女做忠厚老实诚信之人,“言必信,行必果”,不可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要做好“志存高远”教育。“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发展有方向。”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至今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让人心潮彭拜。对于每个家庭成员而言,没有远大理想、不树远大志向,就很难有大发展,难成大事业。“学习使人进步。”读书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风,让爱学习成为重要的家风,不断发扬光大,为实现梦想、志向奠定扎实基础。

好的家风,是一个人前进的路标。家风事关民风社风、党风政风。我们要以良好家风“成风化人”,以清澈家风“治家树标”,共育家庭美德、共营文明新风、共创时代伟业。

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篇三【家风是扛在肩上的“行囊”】

有这样一张照片,习近平总书记和母亲手牵手在公园里散步,儿子孝顺、母亲慈祥,流露出和寻常人家一样的温馨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去陕北插队时母亲曾寄给自己一个亲手缝制的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小的针线包,寄托着母亲深深的牵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有“家书抵万金”的深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最为贵重的行囊便是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展现出来的良好家风,能帮助我们更好融入社会大家庭,不轻易放弃、不曲意逢迎、不骄奢淫逸,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在遭遇困难与挑战时,“行囊”中有“不要放弃的鼓励”。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都会伴随着父母不停的鼓励,“自己站起来”是我们经历的人生第一道难关,这股初生的力量也伴随我们战胜人生中接踵而来的挑战。奔跑在风雨中的外卖小哥,即使跌倒,也不会忘记守时的约定;奋战在抗疫中的白衣战士,不分昼夜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行走在基层里的党员干部,放弃了个人的小家,为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爬山渡河。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打开肩上的“行囊”,里面有来自家人温暖的鼓励,再次起身、奔向远方。

在经历迷茫与诱惑时,“行囊”中有“为人正直的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我们都听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也听过“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良好的家教家风,让辨别是非、遵纪守法成为本能,是打破迷茫、抵抗诱惑的锐利武器。如果一名领导干部没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在小事小节上利用手中的权力图方便、走捷径,乐于与不法商人为伍、享受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势必会掉进贪腐的堕落深渊。面对迷茫和诱惑的时候,要及时打开“行囊”,想一想父母的教诲,守住心、管住手,做一名正直的领导干部。

在获得认同与成功时,“行囊”中有“戒骄戒躁的叮嘱”。小时候,不论是考了高分,还是拿了奖状,父母都会告诉我们不要骄傲、继续努力。长大以后,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同样需要做到的是戒骄戒躁,不能在一时的成绩中迷失了自我。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获得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冠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快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进入“十四五”,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去攻克,还有更大的胜利需要我们去争取。“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在过去的成绩中止步不前,要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继续前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好书三国演义我推荐作文 好书推荐《三国演义》作文(四篇)

下一篇:2024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范文6篇

最新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简短 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个人承诺(8篇) 世说新语读书感想(精选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