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专业20篇)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专业20篇)

小编:文轩

写一份总结有助于梳理思路、总结经验,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在总结中,重点突出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同时要客观地分析存在的不足。最后,希望大家在情感表达中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沟通。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一

在现有的高中课程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的化学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化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太多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尤其是在高中化学的实验课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导致了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背景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进行研究,“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任务驱动”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相比,就是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身上,通过给学生一些问题等任务,驱动学生自己去对书上知识进行探索和理解,最终提升整体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非常有限,尤其是在高中化学的实验课上,由于一些教师自身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学生交代一些机械性的任务,学生做完之后就算完成高中化学的实验课,这样完全达不到化学实验课的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高中化学这种传统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育方式必须得到改进,于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高中化学实验课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应该是教师的直接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或者是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帮助真正地理解想学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能脱离书本,成为学生的技能,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情境模式,把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内容真正地融入实际的生活中,这样才能达到“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师假设生活中的场景,提出一些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自行地探索,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己探索出的知识也将更加的牢固,而且很容易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任务的提出。

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出针对实验内容的任务,是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首要事项,首先应该注意任务必须围绕着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分地追求任务的新颖,而脱离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其次任务的设计应该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在设置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设置一些有层次的任务,对自身素质较高的学生,给予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而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最后就要注意任务的.实际性,任务的结果必须能够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得出,而且任务的设计尽量多地涉及学生以前学习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例如,在高中实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一课中,如果对学生提出任务: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仪器,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这样学生就会按照教师提出的任务,自己对离子反应的条件进行研究,在任务的设计时,还可以贴近实际,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地域特点,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的分析。

在任务实行之前,应该先把任务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进行分组的讨论和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大部分任务的答案都是唯一的,但是对于得到答案的过程却不是唯一的,这样学生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思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对答案进行探索,而在分析阶段,学生可以先对自己设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也可以对自己的设想进行改进,最后得到一个过程最简单的求解设想,这样对任务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设想中存在的问题,在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时,也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而且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别,学生能够对任务完成的时间也必然有差异,这样分析任务的时间,可以让那些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在完成任务时,和自身素质较好的学生差异不那么明显,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甚至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师提出离子反应条件的任务后,学生就要对这个任务进行分析,思考怎样进行实验才能发现离子反应的条件。

3.任务的实行。

在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任务实行环节中,教师应该融入学生当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等进行讲解,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倾听学生的内部交流,尽早地发现学生对任务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想法比较奇特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由于已经完成了任务的分析,教师只需要规范一些操作,学生就可以在实验课上实行自己对任务求解的设想,真正地完成实验课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目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融入对任务的讨论中来,如在教师提出探究离子反应条件的任务后,根据实验给出的naco3、naoh和盐酸等试剂,学生就要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间把离子反应的方程式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会对实验现象和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对比,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必然会对实验课上的仪器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实验仪器的操作也必然会提高,这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的总结。

在课堂结束后,学生都存在着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疑问。在“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总结环节中,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这些疑问进行解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经验,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其次对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在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之后,教师应该对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然后把学生中间完成任务最简单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例如,在离子反应条件的课堂上,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选择几个做实验较快的学生,说出他们探究离子反应条件的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几个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产生沉淀、释放气体、生成水等,如果课堂的时间足够充裕,还可以拿其他学生的方法和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详细地对思考的过程等进行对比分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的培养,高中化学实验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素质能力设立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而“任务驱动”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如果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问题的求解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任务驱动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一定的催促力使学生更加愿意自主学习,并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2]禹克娟。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成功:教育,(6):10.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三中学)。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二

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

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对于学生来讲,假如发现实验结论与教材说的不一致,那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实验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多维思考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全面性,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实验合理性的必要能力。

三、有效性———笔墨记录。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最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眼睛直盯着实验,这固然是注意力集中的一种表现,但由于记忆力存在的时间非常短,这意味着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看得非常清楚,但实验操作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就会遗忘。因此,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还应当培养起对记忆认知的有效性,而这离不开笔墨记录,即学生应当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地通过笔墨来记录好实验现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比如最开始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中,石灰石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加入氧化铜进行加热后,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就由黑色变为红色,由此导入另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时,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这一个实验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出现,其出现的都是与物质反应有关,对于这种涉及环节多、实验现象多的实验,学生在观察时就应当及时做好笔录,以便保证实验现象的有效性被持久地通过文字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

四、科学性———求真务实。

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它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由于实验本身就代表着实践、检验,这就决定了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特别是对于验证结论的实验来讲,在还没有真正操作实验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实验的最终现象与结论。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具备科学性,即以一种审视、求问、求真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特别是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与预期结论不一致的现象,学生更是要科学地去看待与分析,不能盲从预期的结论,也不能一味地偏信表面上的实验现象(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实验资源选用不当也会影响实验现象,故不能一棒打死),而是要科学地去分析,其标准是否符合物质本身的属性、是否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规则,等等。由此可见,实验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是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较好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鉴别实验结论的真伪性。观察是以视觉为主,以其他感觉为辅,带有目的性、计划性、方向性、持久性等多个特征的一种知觉形式,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科角度来讲,化学本身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学科,而这些抽象性的达成与实现就有利于实验的演练与践行。因此,观察能力就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特别是掌握实验的基础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从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这四个方面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验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三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

摘要:化学实验课作为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中化学教学整体质量与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化学实验课的优势成为化学教学重要的研究方向。分析了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四

摘要: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首要的是要营造一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文化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体验,活动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最后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使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创造和谐氛围,是实施实验探究学习的基础。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首要的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文化氛围。作为一名教师要营造这种氛围,首先要具有教学的民主意识,并且把这种民主意识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坦然面对学生的质疑,愉快地听取学生的意见,认真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踏实地接受学生的批评改正自己的过错。其次要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当教师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坚持以事实说话,那么学生就会受这种人格的正面影响。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权威,那么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就会充分发挥,此时就非常自然地可以开展探究式学习。

二、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是实验探究学习的根本。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使用于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可以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吗?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求知欲望很强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在看似玩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实验活动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热爱活动探究的情感得到了培养。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课,一般安排在相关化学知识的讲授完成之后进行,目的是验证或巩固这一知识。而由于刚学过相关化学知识,所以学生对要做的实验的结果早已“胸有成竹”,提前会按教材要求写好实验的预习报告,有的学生连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填好了。学生做分组实验,变成了“按部就班”,学生用不着多动脑筋就可以完成任务,实验课变成可上可不上。真成了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背实验。要想把新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就应在具体教学环节上时时提醒自己;真正关注学生,想他们所想,给他们所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即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因此要加强实验的探究性而不是简单的验证。所以在完成某个实验前,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精心构思,设计实验步骤(可按教材设计步骤,也可按自己的思路设计出可行性步骤);根据实验步骤,选择仪器和药品;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现象、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写实验心得。这样,实施起来会比以前的分组实验多花一些时间,但有记忆长久、理解深刻、知识建构自然等优点。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五

(辽宁省本溪市二十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教育的不断完善,使得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更是空前的提高。涉及到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动手的能力尤为重要。研究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关于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而探究活动无疑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初中化学探究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地谈一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给予学生机会进行实验。

当今的教学形式由于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并没有分配给实验足够的经费和时间。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首先重要的就是要给学生实验的机会。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要将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准备好,即完善教学设备。除去这个客观因素,教师就是主观的因素。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成绩,“砍”掉学生的实验时间,让学生一味地根据习题进行实验步骤的背诵和想象,这不仅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大下降,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绝不能单纯让学生记忆书本上的实验,而是应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扩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究,从而取得化学学科的学习进步。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主动追求化学知识理论,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探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初中人教版“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只局限在实验是检验二氧化碳这一想法上,而是应该启发学生,让学生换种方式进行思考,诱导提问出“如何能保持石灰水不变浑浊呢?”这样的问题变换学生思维,既能让学生牢记这个知识,更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既是组织者,又是领导者,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教学活动“活”起来。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起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自身就要有一定的创新探究精神。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都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教师的教学安排更是要充分地进行规划。课前的教案设置,如何用实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实验的过程中合理地强调重点,而不是打断教学,突然暂停进行重点的讲解;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课后习题中可能出现或者可以设置问题的“点”等等,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和知识串联都需要教师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当然,教师也需要反复地进行实验的扩展,在科学实验中展示化学之美。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动手活动,这种能力的有效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更不是理论的重复讲解就能形成。这是一种结合调查和思考的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化学作为一种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终极目的的学科,实验教学必不可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更加必要。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六

做一个探究型的教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教师真正的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媒介。那么一个演示实验是否成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多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等其它教学辅导材料;

如: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有两个演示实验,在我们备课组认真分析讨论后将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装置由烧杯改成塑料袋(如下图)在上课时解开中间的.绳子传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深切的感受到热量的变化,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上)(结合教材兴趣实验改进)。

2.多改进,对环境有污染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加以改进,尽量做到无污染、无浪费;如:蔗糖与浓硫酸反应(高一教材p134,人教版)我做了如下改进:

(二)变分组实验为边讲边实验。

分组实验是为加强学生的操作规范、加深学生对某些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的理解而设置的。一般情况下都放在一个章节之后,验证学过的一些结论,他的好处在于规范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但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神秘感。因此有些分组实验我们不妨放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就直接做,比如学习元素周期律一节时,我在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两个班级在新课时做实验,先让学生亲自做镁、铝分别与水、盐酸的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虽然纪律是乱了一些,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比较出镁和铝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过后学生对实验的现象都能记忆犹新。对照班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讲解,但学生兴趣明显减弱,过后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分析多数同学都只能靠死记硬背,很难回想起当时的实验现象来。

(三)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1][2][3][4]。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七

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较好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往、商务交流、磋商、谈判等能力。商务英语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1.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显然,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质是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和语言三方面的综合运用,具有专业化、口语化、较强的针对性等特点,因此实用性应该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最大要求。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与目标相差甚远。

1.1侧重于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词汇和规则,语法翻译成了基本手段。讲解课文,解释词语,说明专业词汇是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练习也缺乏真实场景,过于强调语法,学生凭记忆答题,不需要更多的思考。这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很容易造成英语强运用弱的教学效果。

1.2课堂教学缺乏真实性。

首先是教学材料的真实性问题。不可否认,目前许多商务英语教学材料确实选自原版的报纸、杂志,但这还不够。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选用的材料过于专业化和理论化,或者仅仅是专业词汇的列举。这必将导致教学材料过于重视语言、语法规则或功能的学习,而不能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选择来自真实商务领域的素材,要把握选材的现时性、题材的多元化、体裁的多样性和材料来源的广泛性,例如:报刊及广告中的内容,或者旅馆住宿、时刻表和饭店菜单,或者公司年度报告、合同、信函、产品报告册,或者外贸业务活动中的询盘、报价、订购与确认等等。

其次教学任务缺乏真实性。课堂教学的任务应该注重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与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商务场景相吻合。只有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显然,教师和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是为了表达实际商务活动的意义,这才是真实的教学任务。

1.3强英语淡商务。

目前,很多商务英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将商务英语当成一般的英语语言看来上。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解释相关词汇,疏通语法,将课文翻译一下就完事了,至于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表达技能,如何同外商进行交流,妥善解决和处理商务上的实际问题则淡化处理。这难以达到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商务英语中,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其最核心的要求是精通商务活动。因此,需要注重对教师商务知识的培训,也就是强调“英语强、业务强”的“双师型”。

2.1任务教学法含义。

任务教学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教学原则上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医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等注重能力培养的学科有40%的课程采用这种方法或类似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教学法以解决某一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问题为出发点。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然后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执行各项任务,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进行交叉分析和评价。

2.2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而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学法以书本为中心,而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因此,以任务为本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并发展这种认知能力。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任务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响。当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任务后,学生往往会有较大的成功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而传统的教学法往往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2.3商务英语与任务教学法。

如前文所述,商务英语主要应用于特定的商务活动,在实际商务活动中,英语主要应用于电话、会议、社交、谈判和报告中。实用性是商务英语课程最大的特点。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对外交往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尽早适应环境,为开展对外交往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公共教学中的基础英语教学不同,商务英语教学不再侧重于对语句、生词和语法的讲解,而侧重于使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英语技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商业管理各领域的专业词汇,熟练地运用专业语言,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商业谈判。商务英语课程的这种特性决定了该课程必将蕴含实践性极强的丰富的任务。因此,完成与现实环境较为吻合的任务比掌握语句、生词和语法更为重要。由此看来,商务英语课程比较适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3.1构建任务目标体系。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构建任务目标体系。如何构建一个既有难度,又有可行性的任务是每个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充分重视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任务有二种:封闭型任务、开放性任务。封闭性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例如在学习英语自我介绍时,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每个学生先写制作一个英语简历,然后到网上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并通过这个邮箱向教师发送。显然,发送一封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是一个封闭性任务。而开放型任务是一个任务框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和任务主题。例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商务英语问卷样本,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基于商务英语谈判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形式和类型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构建构成中,师生应当明确各自在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并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任务的意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特别注意的是,设计任务时要注重如前文所说的真实性。

3.2构建学习小组。

分组教学可以将学生任意分组,但应该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以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学习互动。一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质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二是各组人数适宜。每组以4-5人为宜,太多不利于交流,太少又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和交流。三是内部应有一定的分工,力求使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以定期进行角色变换。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洽谈时,可以根据实习角色让学生分别充当生产商、经销商、供应商等角色,在各角色都掌握了自己的角色职责以后,再实行角色转换,充当另一个角色。这样一轮下来,学生对各角色的洽谈技巧都能深入理解和掌握了。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学习小组构建后,教师应检查每一任务组的想法,询问其所选择任务的原因并确定是否可行,确定每一任务组的最终任务。教师还应要求各任务小组在课后进一步分解和设计任务,即将任务具体到每一个小组成员。

3.3任务的交叉评价。

各个任务小组在指定期间完成任务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交叉评述。首先由各小组选出陈述手进行陈述,教师则可以向学生强调口头陈述所需要的技巧,例如眼睛的交流,手势的使用,以及音量的把握。其他小组则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则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任务的特点,介绍评价时的注意事项。

交叉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则是核心,是使车轮转动起来的发动机,把学生的潜质发挥出来。当学生的话题和问题被小组认为是有效并被采纳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加强了合作意识。在活动进行中,学生可以与老师探讨如何更深层次地解决任务中的问题,例如自我介绍任务使得他们感受到对表达练习的欠缺以及进一步提高能力的迫切。很多同学担心自己的表达不确切,或担心要陈述的问题由于表达不准确而影响了小组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无形中促进了对于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有效地锻炼了商务英语的交际能力。

4.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积极学习。这种扎根于语言学习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突破口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辉.关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真实性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

[2]杨晶,李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任务教学活动设计[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3).

[3]张珊珊,崔秀红.外语教学中的任务教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

[4]王希玲,卢仁祥.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5]孙继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6).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八

摘要: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中,化学实验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在化学实验中融入趣味性,那么就会让高中化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下面,笔者将简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引入趣味性实验的作用和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化学是一门典型的理工科学科,注重现实实验。而趣味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类型,因为其相对简单的操作、反应鲜明的化学现象,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也渗透到了高中,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刷新变革,有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被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上,为学生们带来了新的体验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化学,喜欢化学课堂,并在自我实践中提高了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化学实验都是比较枯燥的,也没有太多的观赏性。而趣味化学实验则是不同的,因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在教师进行演示和讲解的时候都能全神贯注地观看和聆听,很想知道这样的实验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都跃跃欲试想自己亲自动手。对学生们来说,这样的趣味化学实验更像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热爱,对化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就更加顺畅。

(二)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比较单纯的,所有的情绪都会表现在外面。当化学教师进行枯燥的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表现出厌烦或是忍耐的神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就变得懒散而被动。如果化学教师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堂,学生们对化学课有了兴趣,也就愿意主动热情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课堂气氛也就变得轻松活跃了。而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对教师的教诲和指导也更愿意去接受,课堂教学就能顺利进行,教学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都需要既动手又动脑,有时候还需要同学之间配合才能完成。学生们亲自来做实验,需要学生自己擦拭试管,填装化学品,有时候还需要进行水中的操作,这就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亲自进行实验与课本上和老师课堂演示之间还有一些区别,一些看起来容易完成的操作,在亲自动手的时候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学生要一边牢记老师的指导,一边自己动脑琢磨,这也就锻炼了学生们的动脑能力。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比较复杂,一个学生不能够单独完成,而是需要两个学生或是更多的学生一起配合完成,学生们需要互相配合,通力合作,这样的实验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助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从前的化学实验都是为了证明课本上的理论,只是一种重复性的演示实验,学生们提不起兴趣。例如:在讲到氢气的时候,教师一般会举氢气球中有氢气,电解水也可以释放氢气这样的例子,就会使教学显得单薄无趣。但如果与同学讲解利用金属锌和醋酸来制造氢气的实验,学生们就会马上产生兴趣。此时如果教师的演示实验仍不能让学生们满足兴趣,就可以安排学生们自己进行这项实验,学生们的热情被点燃,学习起来更加快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变得轻松顺畅了。

(二)开展互动教学,拓展教学思维。

在进行趣味实验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安排由几个学生一起完成同一个实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清职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过程。例如:在进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的时候,就需要多个学生进行配合。有的同学负责清洗和切割海带,有的同学负责摆放点燃酒精灯和三脚架,有的同学负责给烧杯加入蒸馏水和搅拌,有的学生负责向滤液中滴入硫酸、过氧化氢,有的同学负责将滤液分离,有的学生负责对分离的滤液滴入淀粉溶液和氯化铁,有的同学负责写观察报告,还有的同学负责清理仪器等等。在这样的周密配合中,学生们得到交流合作的机会,还能促进同学感情。同学们在亲手操作的时候,观察实验的角度改变了,视野也就改变了,对化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思路也就开阔了。

(三)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能力。

除了化学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演示实验之外,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趣味化学实验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对实验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的讲解,直到每个学生都掌握为止。这样细心的,不厌其烦的讲解,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的记忆和理解,也能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亲自实验中不会因为操作错误而造成实验失败。例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如酒精的点燃和熄灭,硫酸液的存放要求,或是易碎的烧杯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式等等,化学教师要进行强调讲解,以保证学生不会出现危险。在实验的进行中,化学教师也要留心观察学生们的操作情况,对错误的操作进行及时的纠正,对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的事项要进行及时的解释说明。在实验的最后,也要监督学生们进行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清理工作,帮助学生们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在亲手操作的趣味化学实验中,学生们又动手又动脑,还需要精细的观察和准备,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和配合也考验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们在愉快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要想让化学课堂顺利进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先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化学实验变得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化学知识学得更多,对化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化学教师也要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更多的,更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九

摘要: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灵魂,对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通过“任务驱动”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然后对如何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

摘要:为了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课堂效果,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该文针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课前、课中与课后等3个环节的不同方面进行讨论,以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强化生物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中的作用,进而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及支持作用,在江南大学也是作为食品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进行安排。该课程学科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实验性较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实验,正如b.a.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的素养。”[1]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正是这样一种劳动,它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目标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以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顺序为轴线,针对课前,课中及课后所涉及的各主要环节,围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展开以下几点讨论。

1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两方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准备。就教师方面来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是最首要的内容。首先,在内容上,教师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储备,充分了解自己教习课程的学科特点。只有在真正熟悉掌握了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才能有效地决定什么样的知识是需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的,什么样的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课后学习与归纳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是这样的,实验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好好准备,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下功夫仔细研究,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来分配内容,并就课后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给与合适的指导。就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来讲,可以引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是生物化学领域科技前沿的综合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主设计相关实验验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强化对其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方法上,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一定的要求,能具备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来调整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即需注意自身教育技巧的提升,要切实付出个人的努力,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及教育方法存一份追根究底的专研精神。作为教师,要铭记自己的读书与学习不能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程,必须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1]。对学生来说,需对即将接触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与已具备的知识体系建立良性链接,方能增强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继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预习则是其一。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仰赖学生的自主性外,更需要教师督促、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预习激励机制。课堂的随机提问是一个方法,但最理想的状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来说,由于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繁多且复杂抽象的学科,其知识点的系统和逻辑性强,学科发展迅速,研究的新方法不断出现[2],所以,在实验课程上,教师要注意梳理理论知识点,提纲挈领地介绍实验原理涉及的背景知识,做好对实验技能进行引申与衔接的铺垫,尽量以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或感兴趣的内容为起点进行扩展。此外,在课程进程上,需要理论科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实验课的安排要紧密跟随理论课的进度,让学生在理论课上被激发的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实验验证的兴趣能在消退之前能付诸实现。

2课中:“理论联系实际”-发挥。

能否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取决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落实前期的准备工作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学生的反应有回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实时调节已准备好的“理论上”的教学进程。在进行具体实验的讲解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更形象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如,播放教学录像等,触发学生的关注。同时要考虑实验室硬件条件,比如:在播放录像时要保证无论是影像还是声频的清晰度,否则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内容上,由于所做的生物化学实验多为生物化学学科体系里已经很成熟的经典实验,所以,在进行实验介绍或引入时可以根据相关实验的初始文献的构思设计,将实验内容按一个科学问题来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锻炼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此过程在保证学生获得既定知识的基础之上,既可使其对真正的科学研究窥得一斑,又有可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可有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实验也可适量增加互动环节,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而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程序。另外在课程中最好能做到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因为“揭示未知跟已知间的深刻联系,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1]但是,仅仅是留下问题亦不可取,合适的做法是在选择问题时要平衡、考虑到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与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并对解决方法给出一定的铺垫或指导。

3课后:总结。

对教师来说,每堂课程结束之后要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进行总结,包括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对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实验技能的把握是否准确,课堂展现形式是否合适;分类列举需要改善或改变的方面和继续保持发扬的方面,作为对下次课程进行准备的基础以及自己教学水平及能力提升的激励。要认真对待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馈,考虑学生的需求或意向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内容进行结合。同时为了使课堂知识或实验技能得到发展或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取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糖酵解”实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讲解的糖酵解的发现、研究思路去设计“三羧酸循环”的实验内容、细节并出具详细的实验设计步骤计划书。这个过程需要同时调动学生在理论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在实验课程上逐渐养成的科学实验思维,能够锻炼他们在计划安排事情、查阅资料、制订和论证实验方案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较为复杂实验现象的能力,最终达到拓宽基础、开拓视野、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之目的。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另一个关注点,实验报告是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已进行的实验内容、所得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汇总,可以反映学生对当堂实验课程的掌握程度,尤其是结果的呈现形式可以反映学生的对结果的理解及其思维模式。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除了要注意及纠正其内容上可能出现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也要关注实验报告在撰写上的规范性、条理性,重点考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讨论。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可以以此来评价实验课程所安排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地调动作用,及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适用性,用于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综上,当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加深、强化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其实验操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等目的。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黄卓烈,黎春怡.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1(5):176.

[3]吕文平,康秀英.开设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体会[j].科技资讯,2007(29):105.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一

摘要:因为初中化学课程本身就具备非常强的操作性与实验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化学实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整个实验过程的易操作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中学生对化学课程得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化学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与实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使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教育人员一定要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不断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逐渐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得到明显的.提升。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二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实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1、总体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13、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5、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6、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7、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三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2、积极参与理化生,特别是化学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

本学期,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目的,认真参与组内教学研究,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看课外教辅书籍,制作优秀课件,备优秀案例,并资源共享。本期参与听课15节次,参与讨论了多个教研专题,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成绩显著。

3、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充分利用晚自修时间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有数十位同学通过辅导化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4、组建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四个,积极开展各类课外实验,效果明显。

开学不久,我在所任课班级相继组建了化学实验兴趣兴小组,目的是为热爱科学研究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和锻炼的平台。并按计划开展了数十次化学实验活动,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求索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化学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时而联系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化学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2、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喜欢上实验课,不喜欢做课外实验,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3、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总结相关的结论。

4、由于自己刚接触新教材化学教学,对理念的运用,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造成有时不能组织一堂精彩的化学课。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四

初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上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深入加强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究性及趣味性的研究。

一、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演示一些明显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开始上第一、二节化学课时,增做“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无中生有(两无色液体相混生成白色沉淀)”、“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其次满足学生动手的愿望,在“做化学”中获得成就感,刚开始学化学时,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我就安排一些简单易操作,且提供完整实验方案的小实验。例如“巧点蜡烛”“验指纹”“清水变色”“烧不着的纸船”“灼烧葡萄糖”“点燃镁条”等简单小实验,虽然是“照方抓药”,但学生初次动手做化学实验,实验中的现象让他们在课堂上欢呼起来,实验中即使是一点小小的成功也会让他们兴奋不已。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小实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高涨,为学好化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研究实验气氛。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是说明探究式教学优越性好例子。

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做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哪?学生会觉得问题很难。不过教师再提示学生以前学习过哪些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回忆学过的方程式。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如下反应: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有即将学习的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会认为它们都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排除,碱式碳酸铜生成二氧化碳需加热,碳酸本身不稳定,单质碳和甲烷燃烧产物一定混有空气氧气杂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苛刻实验室实现不了。相比之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室温反应,反应前没有气体,产物的气体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净化。

又提问此实验采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钠、草木灰等代替,稀盐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吗?教师找若干名学生到前台协助完成下步实验。

每人发一只试管,分别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儿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再同时滴入稀盐酸,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其他学生也全神贯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体反应速率较适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应太剧烈无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试管。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五

教学理念是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由于其在教育事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理念也应当更新。将实验探究课引入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摒弃旧的'教学思想,突出新课标理念,由课堂的主体转变成课堂主体的引导者。在编写教学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把自己想象成众多学生中的一员,在他的知识范围内能够怎样接受新的知识并且理解。要深入理解教学的意义所在,掌握教学理念。比如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怎样给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实验资源是化学实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由于目前少部分学校实验室经常发生资源短缺现象,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对实验教学进行高度重视,合理地增大对实验仪器以及各种资源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实验教学课程的需要。上级管理人员要深入关注实验课程,比如学生的动手情况,学习效率等等。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建立起奖惩机制,对每一次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检查。监督新课程理念实验教学的实施,让教师乐于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学生乐于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借助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难以完成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播放一些有毒的、危险的实验的视频,或者利用实验视频多次重复实验的过程或现象,在教学中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一味依赖多媒体技术而脱离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嗅不到气体气味,感受不到反应的吸、放热现象,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对实验本身的真实体验。那些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的演示实验绝对不用电脑模拟或者实验视频代替,并且还要在课堂演示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实验,这样才能展示给学生真实的化学实验。甚至一些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亲身地、真实地体验。

化学新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等活动性栏目,通过设置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调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为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挖掘这些素材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性,是提高化学实验有效性的绝好途径。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六

对于刚刚结束在昨晚的会计实训课程,不得不说自己感受颇深。

我会选择上会计专业有一部分是因为母亲,她在会计方面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手了。以前看她在家总是很轻松,平时和朋友打打麻将逛逛街,到了月末才偶尔忙几天。我一直以为,会计是一门很闲很容易的工作。而且我偶尔还会很羡慕妈妈,因为我认为她的这份十几年的工作真的很“闲”。

但是,自从我上课大学,学了会计的课程才知道它有多么的博大精深。从上学年接触的会计实训中,我就已体会到,会计在实际中更加是一门很具有“艺术性”的活。

本学期,又有会计实训课。当还没上课之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就开始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因为我知道,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会是收获。

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两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相比于大一的那一次实训,这一次应对应该会更加从容。因为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从熊老师刚刚开课的那个晚上开始,我就感觉那些理论知识似乎都只是纸上谈兵。现在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我觉得我们还是会有无从下手,一窍不通的感觉。

培训的第一天晚上,熊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会计做账的基本知识理论,那时候还是认为它还是跟大一一样那样做,但是之后在老师教完我们登上月总账及明细账、日记账等账的结余后,大一那种登帐的紧迫感又席卷而来了,因为已经做过一次实训了,所以感觉不会像大一时那样无从下手了,但刚开始的氛围还是不够浓厚,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第二天,老师说开始登记凭证时,那些感觉就像大一那样回来了,那种反复借贷,周围都是翻凭证的折纸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下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晚上继续忙当天没做完的任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账单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整两天课上课下一直做记账凭证。在第四天的早上,我终于把两叠厚厚的记账凭证连附件单据做完了,心里那个舒心的呀,真的是说不出的辛酸泪啊!我真的要对会计抱有钦佩感了。刚刚想放松一下,熊老师又以他独有的“会计式幽默”方式叫我们如何填写科目汇总表,说是要先写t型账户,再试算平衡后再登记科目汇总表。这是我在上学期没有学到的,我花了以晚上在图书馆弄t型账户,当时真的死的心都有了,对于以前没有弄过这个而且粗心大意的我来说,真的很难很难,就像唐生西天取经一样,希望熊老师在看见这句话的时候不要骂我没出息,我真的是在尽力了。花了一晚上,我弄完了科目汇总表,我以为接下来我就轻松了,但是第二天我才知道我想多了。我们还得根据之前的记账凭证填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填写总账,再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七

尊敬的先生/小姐:

我今年30岁,1994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并获得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在校期间,曾选读过很多有关化学和生物方面的课程,如《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有机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在研究所的.时候,曾担任过加州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约翰威廉博士的助教。在此期间,曾协助威廉博士对光循环变化进行基本的研究。如贵公司有意聘用本人的话,可以寄上成绩单一份,供作参考。

自研究所毕业后,即受聘波士顿大学,担任副教授,(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此时仍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在纽约发表过几篇论文。我的上司威廉拉森博士表示愿意为我提供介绍信。

在化学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且有丰富的经验,我深信足以担任贵公司的研究工作。

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即使贵公司认为我还不符合你们的条件,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贵公司的发展,并在此致以最诚挚的祝愿。

此致

xxx

xxxx年xx月xx日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八

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

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现象:

1、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2、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1、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文档为doc格式。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十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在改善人们生活和生产质量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危害,滥用化学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受到影响等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积极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应运而生。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积极坚持绿色理念,推进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思想意识。

一、利用分析实验设计融入绿色化学思想。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关于绿色化学的内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设计的意图,挖掘绿色化学资源,对学生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测定空气成分、硫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中,都需要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作用是什么,当学生得知水的作用是降温、吸收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五氧化二磷及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这些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明白化学实验应该在安全无害的情况下进行,要尽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这也就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二、利用改进实验方案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以集中体现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和实验取材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全面促进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以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有些实验药品是无毒无害的,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需要教师将教材中不明确的药品用量明确化,如少量高锰酸钾制氧气,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初中化学中有些“绿色”实验忽视了教学实际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并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材显示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这显然很难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等可以促进实验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材料,促进材料的清洁无污染,如用饮料吸管代替玻璃导管等,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实验,还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宋桂岑。绿色有机化学实验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08)。

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篇二十

医药工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核心知识密集型产业,医药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药学复合型人才的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综合课程、教学计划,还要有配套教材、教学大纲。要科学设置教学体系,才能做好复合型人才培养,设计不同课程组合,才能实现最佳课程体系设计[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秩序渐进,也要分步骤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践教学,药学教学中把生物化学与实验结合在一起,把生物化学教学科学计划,将生物化学中的细胞生物、分子生物、遗传、生理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结果结合到实践教学之中,由不同层次与不同分支、不同内容结合在一起,反映出生物化学学科研究成果,为药科学生建立起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发展性的思维,循序渐进把生物化学实践从基础、提高、综合到最后的创新性研究等层次学习。指导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实践的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时期安排,把综合实习和科研究实践、化学实验等时期综合在一起,而低年级学生要先掌握周实验基础生物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化学基本方法与技能,逐渐鼓励学生提高科研兴趣。通过综合性实验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设计、思考能力。高年级学生要由实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自主性的设计,通过导师指导,完成药学研究,培养科研究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环保局季度工作总结大全(20篇)

下一篇:最新刘秀祥事迹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