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4年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实用8篇)

2024年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实用8篇)

小编:FS文字使者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一

在本节课当中,根据需要我制作了各样的钟面幻灯片,有整体的,有局部的,也有动画的,清晰地显示出钟面各部分联系,在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时也帮助了孩子观察钟面变化的过程。如引入新课的时候,我就为孩子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钟面图片,看到这些可爱的小闹钟,教室里一阵沸腾。在指导孩子观察钟面的时候,我就出示了一个大而简洁的钟面,孩子清晰明了地看到钟面的各个结构。在观察大格的时候,我把幻灯制作成动画,孩子每数到哪一个大格,哪个大格便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在观察小格的时候,我展示的是一个局部的钟面,还给每一小格添上不同的颜色,让孩子一目了然。

钟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认识时间自然离不开时钟。课堂上我准备了一个真实的孩子常见的'时钟,在为孩子讲解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的时候,在帮助孩子理解1时到1时55分这段时间内时针的位置变化的时候,我都直接通过拨钟面,简单、明白、真实地把知识呈现在孩子眼前。

现实生活中的小闹钟款式精美,如果课堂上我把生活当中的小闹钟作为学具,孩子往往容易被这些小闹钟美丽的外观所吸引,而且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同时存在,容易对孩子认读时间造成困绕。而外观简洁、钟面只有时针和分针的学具小钟就刚好能突出孩子的主要观察部分,不易让孩子分神。而且,运用学具,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更重要是通过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认识整5分的知识难点。

回顾整个课堂,虽然不尽完美,也有遗憾,孩子的观察和操作超出了预想中的时间,导致不能顺利地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有限的时间成本里,我仍然坚持喻之与形的直观教学,只有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形象地把知识呈现在孩子眼前,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和探讨,才能培养孩子有序观察、合理想象、直观表达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成功之处:

1.借助实际事例,体会优化思想。在例1的教学中,以家里来客人要沏茶为背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问题,出示沏茶所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实施每种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设计沏茶方案,此时教师不给学生任何的提示或暗示,学生可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述。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尽情阐述观点,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即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沏茶的顺序是什么?怎样安排节省时间?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去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比、评价哪种表达方式更为简洁、明了,让学生自主地从众多策略中探寻出最优策略,同时关注、体现数学的简洁美,从而得出把能够同时做的事情一起做,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这样的安排就是合理的。

2.补充资料,拓展知识面。在教学中告知学生今天研究的问题其实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统筹学的典型例题。华罗庚在讲解统筹学时就以今天学习的沏茶为例。第一种方法是先烧水,在等待的过程中拿茶叶,洗茶壶,水开后,泡茶。另一种方法是先洗茶壶,拿茶叶,再烧水,最后泡茶。结果当然是第一种方法最节省时间。工序一改变就节省了时间,这只是统筹方法的'一个简单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却体现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及时性和科学性。统筹方法其实是一种安排工作过程的数学方法,应用的关键是把工序安排好,总之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完成较多的事情。

不足之处:

学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述后,在进行练习题时出现了多种表述方式,但是不美观、不清晰,还是应该让学生最后归结为以流程图的形式表述出来,效果会更好。

再教设计:

注重对学生表述方法的肯定,在肯定的同时也要注意渗透用流程图表述更为简洁,更为美观,更为清晰。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三

《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其中学会5分5分地数又是学习1分1分地数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把5时45分认成25时4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另一班上课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一直以来我都想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这单元的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为人师的我此时最快乐!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四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其实本单元分了3个层次:第一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最后的学习效果来看,还是掌握的很不好。首先,最基础的认钟面上几时几分,有部分同学长、短针都会看错。第二、对于几时55分这样的时间,很多学生会读错。第三、电子表的几时零几分的表示方法,很多同学会漏掉0。第四、安排生活中的时间,有些同学时间观念差,安排很不合理。

应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多去积累经验,否则时间的认识只能是空的。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五

本单元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主要认识几分几时。我将其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复习,第一个阶层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了钟表。学生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第二个阶层是在5分5分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与上册内容联系起来,我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教学的,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我一共总结了四条:1、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钟。2、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钟面上有60小格。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分针走一圈是60分。4、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圈是12时。学生通过二次复习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了,但是一些特殊的时间还是容易出错,过多少分是几时这样的题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还需要再加强练习。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一时,一分的时间观念,能读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在落实1时=60分时同学们掌握的较好,可是孩子在读几时几分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例如7时35分40分都能很好的读出来,可是在读7时50分,55分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是8时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为时针接近8,也就是在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一块内容没有落实好,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时针的变化,最后只好说看时针走过了7,走到8了吗,没有走到8,那就是7时55分,但到下课仍有很多孩子没有弄明白。

在第二节课又在三班换了一种讲法就是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才是8时,现在分针没有走到12,那就没有到8时,那就是7时55分。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了以前学过的时间计量单位,再出示春节倒计时的情境图给学生,从生活入手给学生很熟悉的感觉。准备了一个生活中用到的钟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2、学生带来的小闹钟没有充分利用。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4.学生课堂的参与还有待加强,说明我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今后还有待提高。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八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上认识时间教学反思如何写(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灰灰熊设计的作息时间表这个故事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一时,一分的时间观念,能读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在落实1时=60分时同学们掌握的较好,可是孩子在读几时几分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例如7时35分40分都能很好的读出来,可是在读7时50分,55分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是8时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为时针接近8,也就是在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一块内容没有落实好,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时针的变化,最后只好说看时针走过了7,走到8了吗,没有走到8,那就是7时55分,但到下课仍有很多孩子没有弄明白。

在第二节课又在三班换了一种讲法就是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才是8时,现在分针没有走到12,那就没有到8时,那就是7时55分。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热点推荐

上一篇:幼儿教师学期个人工作总结(优质10篇)

下一篇:2024第8个爱国卫生宣传周系列活动简报范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