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小编:HT书生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教材的编排体系,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的具体呈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解说和指导,我对新教材的新模式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说实话,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清楚,这次培训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的方式,真正把语文学习推向生活,推向社会,让学生从小就关注生活,在生活时间和体验中学习语文。

通过培训,我感觉到,面对新理念的教材,教师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自己先要充分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还要了解涉及的字形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课文还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把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新教材针对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课本中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练习,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引导他们阅读。比如,我给学生分发杂志和报纸,鼓励他们每天读报,增加阅读量。我还会在课堂上组织朗读竞赛和阅读分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些方式,我发现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常常给学生布置写作作业,并按照要求进行批改和评价。同时,我还会告诉学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扣题、构思、组织和运用语言材料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创作并且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第三,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是交流中最直接和重要的一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演讲和辩论等活动,让他们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注重学生的表达效果,还注重他们的语言流畅度、逻辑性和说服力。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第四,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文字知识,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途径。我经常讲解一些古代典籍和经典名篇,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我也会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文化遗址等,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上常常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比如写小说、写诗歌和写文章等,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教学,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我也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条件。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发。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心得体会,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可以说是语文课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方面,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细致温和的语气、幽默活泼的风格,善于化解矛盾,倾听学生的心声,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段:创设多元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心得体会,其要点之一是创设多元教学模式。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进行参与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三段:注重形成性评价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心得体会,还在于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学习笔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通过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应该注重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第四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心得体会,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学科的核心在于阅读,而阅读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素材,通过读书报告、读后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五段: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心得体会,最后还在于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是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心得体会,可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创设多元教学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昨天上午我在清新县第一中学听了两节由教育局组织的名师示范课,一节是作文指导课,一节是文言文教学课,听完这两节课,我感觉收获很多。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语文课堂有效性”,下面我就个人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下我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次活动中陈文新老师在上《郑伯克段于鄢》这一课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由始至终,陈老师通过由学生的感悟去出发,去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内容,而且无论讲到文本的哪部分内容,陈老师都可以娓娓道来,而不用去翻阅教科书,可见他对教材有多么的熟悉及对学生学情了解的有多么的透彻,这一点是我尤为钦佩的。正是陈老师对学生和教材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只要是讲文言文,我总是要在课堂上发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字词,翻译,才能进一步探究文本,所以课堂气氛就相对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抄译文,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之前我一直很费解,直到昨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才恍然大悟,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为陈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了课堂预习,而预习的内容主要就是解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他就不用一句一句地翻译,只须点一下就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学生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次活动中,教研室王延龄老师提出“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语文老师上课要上的有语文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政治课、德育课、审美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课,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然而,有人把语文味等同于语文课的味。事实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见得“有味”。语文课堂不能缺少“语文味”,因为这是语文课的本色要求;但语文课堂又要力求“有味”,因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手段。如何让语文味“出味”?这里想就最具语文味的品词赏句方面做些探讨。出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循循善诱理解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做到既不失语文本色,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摘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实现,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运用实物,角色扮演,联系生活,运用多媒体,锤炼语言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避免过度“扇”情,忽略学生与文本,滥用多媒体,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等情况,避免陷入误区。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方法;误区

前言

近些年来,语文课堂面临着普遍缺乏活力,学生积极性、参与性逐日下降的危机,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新意,缺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有趣内容。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迫切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国古代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法,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的故事,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情境教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深化改革的必然,是语文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可不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易调动情感,点燃激情,引起共鸣,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内容。

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就能很好地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排除外界的干扰,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或者对一篇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误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身的实践中走进作者心田,体悟作者的内心情感。如在教授姜夔《扬州慢》一词时,教师巧借编钟录音,反复播放,渲染气氛,让学生领悟到词中悲凉痛惜的感情。又如,教《木兰诗》可播放古典音乐《十面埋伏》,教《春江花月夜》可播放同名歌曲。

2.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老师有时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全文表演出来,这种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情境的创设。亲自参与,身临其境,会让学生对文章把握得更到位,理解得更深刻。例如在教授《雷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担任角色演话剧,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等语文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从而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是他们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而且发展了语言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情境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有关语文教学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纷争,将语文教学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作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1]2。教师依据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在这个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达到教材所要求的指标,这就是语文教学情境的实质。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操作来看,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惟有这种创造性,才能使情境教学百花齐放,展示姹紫嫣红的风采。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以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神似、功能相似、结构相似等,让学生得其门而入;既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技术和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电影“蒙太奇”技巧和幻灯、录音、录像技术等来创设情境,也可以替代换元,即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代用材料、代用方法、代用零件等,千方百计地创造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来。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常见的方法来探讨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规律出发的。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可以使课文内容与实际事物或现象练习起来,营造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增进实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

正例:钱梦龙老师在教授《死海不死》一文时,提前准备好一只盛满清水的大烧杯、一根玻璃棒、一个塑料匙子、一碟食盐、一个鸡蛋放在讲台上,这些装置迅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的基础上,老师让大家思考如何让鸡蛋不沉到水底,并让几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当某位同学将所有的盐投入水中使鸡蛋浮起来后,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并在老师的提示下得出了鸡蛋上浮的原因是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从而引出了本节课所教内容,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是高涨的[2]34。这个案例中,钱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领略一下“发现真理”的乐趣,这比教师喋喋不休地“奉送真理”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种直观情境,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力。特别可贵的是,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亲自体验到发现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反例:有位教师在讲郑振铎的《燕子》一文时,只是根据课本内容不断地用语言向学生描绘燕子的外部轮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只知道燕子是黑色的,有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到真正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鸟儿时又不能很好地区分。这个案例中,针对教学对象是处于好奇心、观察力很强的特殊时期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如果有可能,应该带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观察鸟儿,这样的实物情境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燕子的特征并加深对鸟类的感情。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学生虽然年少,生活阅历浅显,但是出于花季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同时也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各种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情感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3]270正是这个意思。

案例1:一位教师在讲解《赤壁之战》一文时,在黑板上列出主要任务的生卒年代和大战时的年龄,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板书与自己观看的电视剧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作对比,产生了很多疑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学会区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加工,从而指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4]135。

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无论如何,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对语文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优化的情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种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兴趣,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扮演角色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情境教学模式符合这种新课标的理念。

回想传统的灌注式的教育,学生很难形成主体意识,因为他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被动应付的情绪状态中,处在一个“我是学生”的“被动角色”的位置上。这种缺乏主体意识的学习者,很难获得主动的发展。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成为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的活动,关键在于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形成及其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

为了保证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我们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的角色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案例:我们常见的扮演角色来创设情境的事例大多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如教读《皇帝的新装》,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皇帝、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孩子都栩栩如生活跃在眼前,使学生感到课文中的事就好像发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对于戏剧作品,可组织学生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雷雨》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任务的性格特征。

无论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还是扮演角色体验课文都顺应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由于角色的转换,因新异感,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让其在角色的驱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部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学生的主体意识经过这样的培养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从而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对一些无法运用实物直观、物象直观展示教学情境的课文,教师运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绘声绘色,勾勒描述课文情境,启迪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增加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案例:有位教师在讲解柳永《雨霖铃》一词时,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教学情境。她说:“词中的情节发生在东京城外、垂柳满岸的汴河码头。冷落凄清的深秋,一场骤雨刚刚下过,树梢上的寒蝉又如泣如诉地叫了起来。长亭下,送别的人细细话别、依依不舍,直到傍晚时分,雨停了,在渡船人的催促下才开始了启程之路——这首词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古代的缠绵的送别图......”接着,老师选用《雨霖铃》的教学磁带,学生在悠扬的萧笛声中很自然地进入了词的境界[5]197。

充分发挥语言的形象功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把他们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正确理解课文。由此看来,教师语言的锤炼至关重要。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语文课堂,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符合一定的限度,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以下两个方面是语文教学情境中最常见的误区。

最近听到一个名词叫“‘扇’情”,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过度强调自身的情感体验,不停地诉说自己与作者的同病相怜之处,导致自己的感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而学生却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可笑。这个“扇”字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一个忽略学生与教材文本基础上的“自我化教学”,教师的原始目的是想让学生进入自己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结果却在这种过度的行为中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下的教师教学是为了营造一种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学生与作者、与老师的情感共鸣,但是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应该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情境的创设中来,将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经历作为重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顺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越发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角色的扮演这些独特的方式成为了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建立的重要形式,因此有些人开始质疑语文课堂变成了音乐课、美术课、戏剧课等,开始有人提出“如何尊重语文”的问题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说明的是语文课堂不会因为这些而失去它的独特之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些丰富的形式正是在践行语文人文性的一面。但是,这些形式的过度滥用也确实是阻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应该注重时机,注重对文本的深刻探究。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在教学刚开始之时便通过多媒体放映了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学生看完之后,林黛玉的形象已经固化成电视剧中扮演者的形象,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读课文,读到描述黛玉的部分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都是刚刚看过的林妹妹,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其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挥。再如,我看过一个教师在讲《中国石拱桥》一文时,精心制作了关于石拱桥原理的flash动画,这个老师对自己的本次教学特别满意,但是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探讨下他发现这节课自己过分关注这个动画的展示,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忽略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一面。

总之,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课文而异,因教师、学生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不可强求一律,也不可滥用,从而使教学情境达到最优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程改革重点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每个学生对国文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中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伟.《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2]钱梦龙.《先做一个“小实验”》[j].《语文学习》,1991,7:34.[3]朱杰人.《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270.[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5.[5]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197.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七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学习,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和学生必须努力的现实问题。对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悟能力、研读能力、品读和精读能力来指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写,这样才能写出富含真情、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我在教学中是经常反思的,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加上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心得体会《语文离不开兴趣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很不理想。

对于语文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还要努力的去思考,努力的去挖掘,让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让更多的,更好的,更科学的内容走进我们的课堂!


七上语文教学感悟对讲小学语文课的感想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八

今日,我就我平时的教学工作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成绩的关键处理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很多翻阅相关练习题,提炼出重要易错的知识点,以重点强调,每一天听写,多种形式练习的方式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学生们能熟记于心了。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我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我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我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简便。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积累,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经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我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能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节,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我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我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之所以能写的准确生动都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以上是我从知识教学上分享了我的一点儿拙见,我再从学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习惯。

1、关心和爱护学生,仅有孩子们喜欢你了才会愿意跟你交流沟通才会愿意学习你的学科。

2、听讲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我喜欢营造一个简便愉悦但不是乱而无序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喜欢参与到课堂中来愿意进取思考问题,愿意进取回答问题。

3、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很重要小组长管理本组学习、卫生、纪律,这样一个大的团体就变成一个个小的团体管理起来很容易,小组里一帮一接对子还十分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4、班级里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也有利于学习我不相信乱哄哄的脏兮兮的教室会有人愿意学习有好的班风才会有好的学风除了班级管理,我还注重学生梦想的树立学生有梦想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学习态度就等于学习成绩没有行不行、能不能、仅有想不想”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还能做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有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学习错不了。

以上是我对教学的不成熟的看法,期望各位领导和各位教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施工员周记免费(汇总9篇)

下一篇:最新刘秀祥事迹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