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 三年级三袋麦子说课稿(大全10篇)

最新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 三年级三袋麦子说课稿(大全10篇)

小编:飞雪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一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设疑导入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

(1)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

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等词语)

(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的优点)

(3)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的?

延伸:这部分内容写的很简单,但实际包含的内容可不少。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才决定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这样,小猴遇事多动脑,为长远利益考虑的优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

土地爷爷一年后的再次拜访,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高兴”这些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故事完全消化,也为课后习题1“讲述这个故事”奠定基础,虽然没有在课堂进行练习,但也做了“回家讲给父母听”的要求。

三、说一说、写一写:

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从每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启发,都选择了最合理的做法。这个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二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小猪:憨厚可爱。小牛:勤俭节约小猴:聪明能干

3、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参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

6、续写课文,想一想小猴会用丰收的麦子做什么?

提示:本着小猴聪明能干的品质进行续写,参考例文《小猴卖烧饼》。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三

一、你能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并记住它吗?

天下无难事,_________。

勤学又好问,_________。

补网趁天晴,_________。

谦虚使人进步,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辨字歌谣,看看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把它们写在括号里。

树栽衣裁车装载——

竹篮兰花天色蓝——()

琴声悠扬今字底——()

衬衫袖子衣组旁——()

日晴目睛分得明——()

抓爬切莫变成瓜——()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四

《三袋麦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在教学中,如何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又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解读土地爷爷的评价,获得科学的认识?这些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教学本文时,我主要做如下设计:

语言的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寻求问题的学习情境,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1、初设情境,静态示图

多媒体出示:“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小牛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小猴呢,它觉得面前的是上等的麦种……”的图片。

2、再现情境,动态示图

多媒体出示:“小猪说完不由地舔了舔舌头”;“小牛抱出另外半袋麦子”;“小猴拉着土地爷爷去看它堆得满满的麦囤”的动态图象情景。让学生比较这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相机思考发言:假如,你就是一个动物,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带领学生去肯定土地爷爷的多元评价,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学生没有简单地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地排斥小猪。答案五花八门:“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送给好多好多人吃”;“我会把麦子送给贫穷的人”。通过这一讨论来引导学生多元认同,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变的丰富多彩,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更给学生以直观、深刻的印象,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朗读应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用整个心灵去理解和体味。在教学《三袋麦子》时,当我看到学生体会到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对麦子的`处理方法都很满意时,便及时组织学生朗读,对小猪的“哈哈大笑”,对小牛的“点点头”,对小猴“兴奋地夸奖”,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体会,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去,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瑞士发展心理学皮亚杰强调“高度活动”的观点,阐明了活动有利于智力。低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我尽量开发教材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了示范表演、会的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发展自己,课堂气氛尤为活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扣读导演”、“以演促读”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也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三个动物的品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生字词

2、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听课文录音(第二部分,完成练习)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节俭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2)同座位互读

(3)分角色朗读(读中指导读小猪说的话)

(4)同座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

(3)分角色口述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3、小结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作业。

1、听写词语(麦子礼物保存防止食品神秘收获拜访)

2、组词

良()防()秘()般()

食()访()密()搬()

3、讲故事。

个人评分:————————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六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袋麦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干”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设疑导入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

(1)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等词语)

(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的优点)

(3)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的?延伸:这部分内容写的很简单,但实际包含的内容可不少。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才决定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这样,小猴遇事多动脑,为长远利益考虑的优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土地爷爷一年后的再次拜访,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高兴”这些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故事完全消化,也为课后习题1“讲述这个故事”奠定基础,虽然没有在课堂进行练习,但也做了“回家讲给父母听”的要求。

三、说一说、写一写:

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从每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启发,都选择了最合理的做法。这个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脉络。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2、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3、自读

4、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5、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八

这节课是在学校里研究课的时候准备的,在班里讲了一遍,后来又让李老师听完后修改、完善了一些。《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读起来很有意思,孩子们都很喜欢。所以在教学中,每个环节我都尽量让孩子感觉到乐趣,我准备了三只小动物的贴图,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处理一些关键词的时候,比如“上等的麦种”,我就用对比图片,孩子一看知道上等的麦种是颜色鲜艳、麦粒饱满的麦子。在讲小猪舔了舔嘴唇的时候,让孩子表演,大家哈哈大笑,真是可爱极了。

只是在教学中,我指导朗读比较细致了些,可能中间给孩子讲的多了,读的相对少,尤其是在最后的那个环节,应该让孩子在充分感知课文,了解了三只小动物各自的性格特点之后齐读课文更好,这样子能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课文里的感情。而我选择的分角色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毕竟分角色读的`地方少。

听完专家的教诲之后,我更明了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次研究课,自己收获了很多,很感谢我们组的老师给我帮助,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感谢大家为我出谋划策。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九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友投稿    点击数:105

柳州市鱼峰山小学 李建萍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难点:

能投入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贴图

教学过程: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复习检查: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幻灯出示):

麦子迫不及待粮食保存防止搬家拜访仍有节俭神秘收获

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声音响亮,开火车(手势)!大家一起来!

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光了

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还经常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3、学生连线,并在交流中显现小猪的憨厚,小牛的诚实,小猴的聪明(相机贴图: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

(此环节不仅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把三种动物对这一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法更加清晰化,同时也把几种动物的性格特征跃于纸上,以便于为下文探讨不同的动物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埋下一个伏笔。)

4、过渡: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再来拜访小猪、小牛、小猴的时候他看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自己读一读课文的5—9自然段。

三、讲读5—9自然段:

1、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5一9自然段,你最喜欢土地爷爷到谁家看到的结果?可将你最喜欢的这一段故事多读几遍。

(尊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选择,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四人合作小组中读给大家听听,交流“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要求:小组长组织组员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理解小组分角色朗读)

教师随机参与,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和读书情况

(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体验也各不相同.面对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老师不必强求统一,应鼓励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立见解。通过设计可以“一题多解”的思考题。“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为什么”一反过去“答案标准化”的旧模式。这个题目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说出道理,是允许见仁见智的。学生的答案一定是各种各样,理由各有侧重的。)

3、小组间互相品读,并练习分角色朗读,把书读好。

师引导学生互评: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怎样?为什么这样读?你如何读?

4、各小组汇报各自交流结果,学生就问题各抒己见。

(这里实际上反映了几种观点:一种是及时消费,一种是慢慢消费,还有一种是投资,投资就有风险,也可能收获最大。你说这三种,哪种对?课堂上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课堂上有的学生会说,小猴把麦子都种了,一点不留,万一收不着呢。有的学生会说,小猪把麦子吃了,小猪对。老师可引导说:“对。如果大家都不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去买怎么办?如果买了东西不吃,留到明天再吃,结果放坏了,还是马上吃了好。”也有孩子会说小牛对,因为小牛最节约。老师说很好,对不对呢?也对。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大量浪费的行为是现代社会所不相容的。也有孩子会说,小猴的做法最好。这个孩子非常有现代人的投资意识。他不怕风险,他不怕麦子种到地里后遇到灾害会颗粒无收,他就拼搏一下,说不定能收获很多,也就发了。小猴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现代人的理念。)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从表象上来看,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争辩,甚至争辩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但是,从长远看,换来的是学生心态的开放、自主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解放,这还是值得的。)

5、集体交流:如果你也收到了一口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现代化就是通过许多的课文,通过教材的结构体例来体现的。《三袋麦子》渗透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人的理念?竞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我们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要有一种积极地参与社会的意识,包括环境意识,也包括投资意识,纳税意识。小猪把麦子吃了,消费了;小牛节俭,从农业文明带来的优良品格,丰收不忘歉收,一点一点地享受;小猴把麦子种了、投资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无形中就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

三、师总结学习情况。

四、作业:

四人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排演课本剧(可根据表演的需要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改编)。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

三年级三袋麦子续写篇十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礼物——三袋玉米。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开心地吃了起来,边吃边说:“太好吃了!”小牛却说:“我要留着过冬。”小猴接着说:“我也是!”小猪边吃边想:“它们两个真笨,现在有食物为什么要留着冬天吃呢?真奇怪。”

很快,冬天来临了。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小猪因为把玉米吃个精光,外面也没有一点儿食物,所以只能在家挨饿,而小猴和小牛却在家吃着香喷喷的玉米。

但是当小猴和小牛知道了小猪的状况后,赶紧各拿了30个玉米给小猪寄了过去。

当小猪收到了这60个玉米后,不是一次性吃完了,而是一天吃一个。从这天起,小猪就一直节约粮食,再也没挨过饿。

看来,每个人都要学会节约。而我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说:“假如你是农民伯伯,别人浪费你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你不心疼吗?”

热点推荐

上一篇:环保倡议书(精选13篇)

下一篇: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