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实用8篇)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实用8篇)

小编:文轩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一

1.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视听觉对比形成的动静交替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2.体验“热闹”与“安静”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

提供橘黄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的、舒缓轻柔的)的音乐,教师随音乐语言提示“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和幼儿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2.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1)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2)随钢琴伴奏朗诵第二遍,请小朋友跟着朗诵,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了,并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3)提问: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小朋友能把这首诗歌念出来吗?)

3.根据学习创编诗歌

(1)老师把躲起来的小图片找出来(出示不同的两幅小图片),小朋友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小朋友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小朋友来找找躲起来的小图片(提供与前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教师为幼儿创编的儿歌钢琴伴奏,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

小结:这首儿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首儿歌讲的就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和好朋友一起玩的事情。)

4.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小朋友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听仔细,谁出来了?你可以怎样玩?(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交替,最后随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活动评析

孩子的学习是自然的,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教师的责任,就是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环节中自然呈现的教育因素,实施教育。结构严谨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应如此,必须充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切因素,以与之相匹配的情绪情感,引发孩子的情绪感动,进而使主体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得到满足。本活动运用了相关教学手段,以图片呈现、诗歌内容与琴声合一等营造的视听觉美感打动孩子,激发起孩子的内在情感,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对比所形成的动静交替以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这使我想到朱静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教师的“表演”是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的,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具的呈现、教师语言表情的运用,都应该是自然的、贴近孩子的,应该是最适合于孩子的。教师在活动中的指令性语言、诗歌朗诵、伴奏琴声,自然地暗合了孩子的学习特点。从小班幼儿熟悉的找朋友游戏引出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从背景色彩的暗示和琴声的感染引出太阳公公喜欢热闹、月亮阿姨喜欢安静的不同特点,关注孩子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借助图片排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关注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借助游戏反复感受诗歌的内在意境,整个活动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自然的,才是最好的,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棒的。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一场教师引领、孩子合作表演的舞会,是师幼双方自然地随着主旋律舞蹈的舞台。

孩子的学习是真实的,孩子的发展就是不断重组已有经验,获得新的体验;教师的作用,就是发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并运用有效的策略推动孩子的发展。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点在哪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教师必须洞悉于心,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撑孩子发展,并借用自身的教育技巧,随时把握孩子的学习情绪,调节活动进程。《太阳和月亮》一课关注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的支架作用,从“先行组织者”的难点前置策略运用,到兼顾孩子注意特点的图片暗示策略,真实分解了孩子的学习难点,“一玩二找三体验”环环相扣的`活动程序,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重组生活经验,记忆诗歌内容,感受音乐,创编诗歌,轻松而有趣味地获得了语言、音乐相结合的新体验。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推动孩子发展的,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让孩子有真正学习的机会,并最大限度地推动孩子的发展。

孩子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互动中学习的,良好的师幼互动将有效地推动孩子之间的同伴互动,推动孩子的学习。一般来说,在高结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高于幼儿发起的互动,很多时候都是幼儿被动地回应老师的举动,就好像一群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小动物”(在很多教学活动中,孩子会被赋予某种动物角色,虽然孩子因自身的泛灵性而兴奋地扮演角色,但多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太阳和月亮》一课,让我们看到了师幼互动的最高境界———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滚动式的互动。由找朋友游戏起始,老师简练有效的指导语便激起了一场密切交互的师幼互动。从找身边的朋友到帮太阳、月亮找朋友,从倾听老师的朗诵到幼儿给小图片排队再到幼儿的自由创编,最后和太阳、月亮玩游戏,整个活动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情感氛围,分不清哪里是由老师发起的互动,哪里是幼儿发起的互动,让幼儿完全陶醉其中。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推动了孩子之间的同伴互动,提高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益,也感染了孩子的活动情绪。有效的师幼互动,缘于教师娴熟的教育技巧,体现了教师恰当处理教育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意义,使孩子的学习更有意义。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二

根据儿歌的特点,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用不同的音调朗诵儿歌,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改良。仿编儿歌不是本活动的重点,但可以让幼儿替换部分内容,初步体验仿编的快乐。

1.理解儿歌内容及其描绘的画面。感受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宁静,尝试用合适的音调和动作朗诵并表演。

2.尝试替换儿歌中的部分内容,较完整地表达“太阳出来了,xxx醒来了”“月亮出来了。xxx睡着了”。

1.幼儿已对白天和黑夜有所了解。

2.课件。

一、经验回顾

师:白天,我们都在干什么?夜晚,我们又在于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白天是热闹的,夜晚是安静的。)

二、欣赏画面.感知儿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完整朗诵一遍儿歌,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的内容。

师: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儿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教师朗诵第一段时节奏稍快,朗诵第二段时节奏舒缓。)

2.结台课件.教师朗诵第二遍儿歌,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

三、理解、体验、朗诵儿歌

1.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白天是怎样的?(教师用儿歌中的语言归纳幼儿的回答,强调“白天真热闹”,并出示课件中白天的全景图。)

2.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夜晚是怎样的?(教师用儿歌中的语言归纳幼儿的回答,强调“夜晚静悄悄”,并出示课件中夜晚的全景图。)

3.教师出示白天和夜晚的对比图,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白天的热闹和夜晚的安静。

4.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儿歌。

5.教师播放课件,幼儿和教师 一起边看画面边朗诵。

6.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音调和动作朗诵儿歌。

7.教师根据儿歌中的角色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引导幼儿朗诵儿歌,重点尝试用不同音调表现白天和夜晚。

四、尝试仿编儿歌

1.白天,太阳出来了,除了小兔、小狗醒来了,还有谁也会醒来? (提醒幼儿完整表达“太阳出来了,xxx醒来了”。)

2.夜晚,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睡着了。还有谁也会睡着?(提醒幼儿完整表达“月亮出来了,xxx睡着了”。)

3.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幼儿仿i编的儿歌。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及其描绘的画面,感受白天的热闹和的夜晚宁静,尝试用合适的音调朗诵儿歌。

2、体验听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初步掌握儿歌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替换儿歌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2、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

3、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天、黑夜的背景图,导入活动。

幼:白天、夜晚

师:“白天太阳出来了,夜晚月亮出来了。“

二、出示不同动态的动物卡片,让幼儿根据对白天和夜晚的已有经验,匹配相应的动物卡片。

请一位幼儿上来送,并问问为什么要这样送?(白天小动物们玩游戏,晚上要睡觉。)

三、利用图片内容,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一遍

师:“小动物们白天游戏,晚上睡觉还能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想听吗?”

提问:儿歌名字叫什么?

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引导并学习幼儿儿歌中的话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小鸟渣渣叫)

“白天是怎么样的?”(学习“热闹”)

“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

幼:小狗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小鸟睡着了。

“小动物们都睡着了,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到处怎么样?”

(学习“静悄悄”)

2、幼儿看这图示念儿歌一遍

师:“这次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念一下。”(表扬念得好的幼儿)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音调和动作朗诵儿歌

幼:高兴、响亮

师:“好的,我们就用响亮的声音来念念吧!”

(幼儿念白天部分的儿歌)

师:“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睡着了,这时,我们用什么声音来念呢?

幼:轻轻的、慢慢的

师:“好的,那我们也来试试吧!

(幼儿用轻轻地、慢慢地声音念黑夜部分的儿歌。)

四、弹奏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对比“热闹”与“宁静”,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1、欣赏两段音乐

幼:第一段太阳出来了,第二段月亮出来了

幼:睡觉

师:“小朋友想扮演儿歌里的谁呢?想想看,想好了吗?想好了,我们就跟着音乐表演儿歌里的小动物吧!”

五、学习创编诗歌

师:“小狗、小兔、小鸟白天出来唱呀、跳呀做游戏,晚上要睡觉,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这样的呢?(幼儿回答一个动物,老师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

师:“我们把你们想到的小动物一起编进儿歌里去吧!”(教师带领幼儿看着简笔画朗诵一遍仿编的儿歌)

师:“下次我们还可以把更多的小动物编到儿歌里面去呢!”

六、结束部分

师:现在是什么时候,白天还是晚上?(白天)那我们也到外面去做做游戏吧?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尝试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1、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摇篮曲》)。

2、图片若干(小蝴蝶、小猪、小狗、小鸭、小猫等)。

1、听音乐入室(播放《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班除了来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来了两个特殊的小客人。

2、出示图片太阳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小朋友们都去幼儿园,一起做游戏了,白天真热闹!

3、出示图片月亮教师: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小朋友们好。

幼儿:月亮好。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小朋友们要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大家都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

6、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小朋友们跟老师念"夜晚静悄悄"。

1、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听一听(教师朗诵)

2、请小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好听吗?

幼儿:好听。

教师:那我们看着动画片一起来边看边念。

3、小朋友念得可真好听,白天真热闹,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

教师:对了太阳出来了,白天真热闹,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来念。我们一起来试试读读这一段。

幼儿和教师一起念。

指名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轻轻的声音来念,我们一起来试试。

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注意太阳出来了要用响亮的声音来读,月亮出来了要用轻轻的声音来读。

7、师幼共同完整地用动作来表演、朗诵诗歌

1、咦,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指名说。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引导幼儿用"醒来了""睡着了"说一句话。)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听的太阳公公和月亮姐姐都咪咪笑,还引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它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醒来了的,有的是睡着了的;等会你拿到以后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如果是醒来了的就贴在太阳的身边,如果是睡着了的就贴在月亮的身边,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把它们请出来吧。

4、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

5、小朋友帮太阳和月亮找的朋友都想编进诗歌里,请你们帮帮忙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给客人老师听。

6、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1、太阳和月亮都非常喜欢你们,想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愿意吗?(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并说太阳出来了,我们一起做着你喜欢的动物的动作一起做游戏吧。接着播放音乐《摇蓝曲》,并说月亮出来了)

2、再次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教师:哇天亮了,太阳又出来了,宝贝们,我们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吧。

太阳和月亮太阳出来了, 月亮出来了,小鸟醒来了, 小花睡着了,小树醒来了, 小草睡着了,小朋友醒来了, 小朋友睡着了,白天真热闹。 夜晚静悄悄。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五

能大胆说诗文,理解词汇、热闹、静悄悄。用轻重不同的语气区分白天、晚上的气氛。

1、直接导入:提问:“小宝宝在干什么?“(睡觉)所以我们要小声一点。别把小宝宝吵醒了。

2、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我们的小宝宝睡觉了,你们想一想还有谁睡着了?(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睡着了)你们看看现在这里面谁睡着了?(小鸟、小花、小朋友~,大家都睡着了)

3、都睡着了夜晚是什么样的?睡觉的`时候没有声音,请小朋友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说。(安静、静悄悄)老师这有一张静悄悄的图片。提问:“有人吗?有声音吗?”这就叫静悄悄。

4、太阳出来了,睡醒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睡醒来了。大家都醒来了,非常非常热闹。什么叫热闹?出示图片,观察什么叫热闹。说明热闹是叫人高兴的事情。

5、这两幅图和在一起就变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文,诗文的名字是《太阳和月亮》教师朗诵诗文内容。

请幼儿分角色朗诵诗文。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六

1.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视听觉对比形成的动静交替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2.体验“热闹”与“安静”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

提供橘黄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的、舒缓轻柔的)的音乐,教师随音乐语言提示“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和幼儿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2.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1)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2)随钢琴伴奏朗诵第二遍,请小朋友跟着朗诵,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了,并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3)提问: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小朋友能把这首诗歌念出来吗?)

3.根据学习创编诗歌

(1)老师把躲起来的小图片找出来(出示不同的两幅小图片),小朋友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小朋友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小朋友来找找躲起来的小图片(提供与前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教师为幼儿创编的儿歌钢琴伴奏,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

小结:这首儿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首儿歌讲的就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和好朋友一起玩的事情。)

4.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小朋友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听仔细,谁出来了?你可以怎样玩?(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交替,最后随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活动评析

孩子的学习是自然的,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教师的责任,就是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环节中自然呈现的教育因素,实施教育。结构严谨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应如此,必须充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切因素,以与之相匹配的情绪情感,引发孩子的情绪感动,进而使主体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得到满足。本活动运用了相关教学手段,以图片呈现、诗歌内容与琴声合一等营造的视听觉美感打动孩子,激发起孩子的内在情感,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对比所形成的动静交替以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这使我想到朱静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教师的“表演”是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的,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具的呈现、教师语言表情的运用,都应该是自然的、贴近孩子的,应该是最适合于孩子的。教师在活动中的指令性语言、诗歌朗诵、伴奏琴声,自然地暗合了孩子的学习特点。从小班幼儿熟悉的找朋友游戏引出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从背景色彩的暗示和琴声的感染引出太阳公公喜欢热闹、月亮阿姨喜欢安静的不同特点,关注孩子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借助图片排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关注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借助游戏反复感受诗歌的内在意境,整个活动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自然的,才是最好的,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棒的。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一场教师引领、孩子合作表演的舞会,是师幼双方自然地随着主旋律舞蹈的舞台。

孩子的学习是真实的,孩子的发展就是不断重组已有经验,获得新的体验;教师的作用,就是发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并运用有效的策略推动孩子的发展。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点在哪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教师必须洞悉于心,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撑孩子发展,并借用自身的教育技巧,随时把握孩子的学习情绪,调节活动进程。《太阳和月亮》一课关注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的支架作用,从“先行组织者”的难点前置策略运用,到兼顾孩子注意特点的图片暗示策略,真实分解了孩子的学习难点,“一玩二找三体验”环环相扣的活动程序,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重组生活经验,记忆诗歌内容,感受音乐,创编诗歌,轻松而有趣味地获得了语言、音乐相结合的新体验。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推动孩子发展的,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让孩子有真正学习的机会,并最大限度地推动孩子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七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初步学习仿编。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进行仿编。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图片若干。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有两位客人到我们班来了,我们看看是谁呢?

环节简析:直接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片太阳

提问:太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

出示图片月亮

提问: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呢?

环节简析:这两个提问,帮助幼儿对相关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整理。

二、看图理解儿歌

1、这儿有一首儿歌叫《太阳和月亮》,教师朗诵:太阳出来了,小花醒来了,小鸟醒来了,小兔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鸟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刚才老师念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热闹一词,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这么多的爸爸妈妈,我们今天的教室里也很热闹)

什么时候静悄悄呢?大家都要干什么?

你们是怎样睡觉的?

环节简析:教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帮助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同时能给幼儿正确的语音、语调的示范及情绪上的感染。适时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儿歌的内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注意一:幼儿只能为点点涂色,不要涂在它的脸蛋上的脑袋上。不能够把颜色涂到黑色边框外面.

注意二:指引幼儿不要把油画棒的衣服弄掉了.

注意三:涂色过程中指导幼儿换颜色涂。

结束部分:

将好的作品拿出来给其他幼儿观看,点评做的好的地方.

涂好颜色的幼儿将油画棒放回盒子里,老师为其作品写名字,拍照。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好朋友蘑菇点点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伞也想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我们一起为小雨伞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图一当范画(五颜六色的小雨伞).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未涂色的小雨伞.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涂色课,由于小班孩子刚开始接触颜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们认识颜色,先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知道变换颜色去涂.这节美术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小结:

刚开始的手指谣是个形象而又简单有趣的导入,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因为重点在涂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谣上并没有要求孩子能够熟练.我发现一个让孩子感兴趣的导入游戏在是一个活动很关键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专注在老师这里,老师的情绪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在出示范画时,由于范画纸张过小,色彩没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导孩子为蘑菇点点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时间过长.给予孩子说话的机会比较少,应该让孩子有大胆猜测的机会,发散他们的想象力.

在评课当中,发现这几幅范画可以再延伸做成绘本,给孩子更宽的想象空间 ,充分吸引到孩子.

涂色前就应当告知孩子涂色要领,也不至于孩子随便的涂画,这一活动目标没有很好的体现.

因为经验尚浅,对幼儿的反应不能很好的应对,活动中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小百科: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幼儿园太阳和月亮教案篇八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尝试通过引导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音乐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选择了《太阳和月亮》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的诗歌,萌发孩子们对诗歌活动的兴趣。

1、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大方地朗诵。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意境美。

1、月亮和太阳的背景图个一份,小鸭、小狗、小朋友醒着的图片和小兔、小草、小花睡着了的图片。

2、磁带《快乐的早晨》《睡着了》

(一)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俩个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见太阳、月亮啊。

(二)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看第一张图片。

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幼:“小鸟”;“小树”;“小朋友”。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2、教师深入地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师:“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幼:“小兔子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小松鼠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3、感受热闹的气氛,随音乐师生共舞。

师:太阳出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让我们来小动物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热闹一下吧!

4、感受热闹的音乐:随《快乐的早晨》的音乐,师生共舞。

(二)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看图片第二部分。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深入提问,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回答。

师:月亮出来了,还有睡着了?幼:“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3、感受安静的音乐。

师: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在《睡着了》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三)完整欣赏诗歌。

1、幼儿欣赏诗歌。

师: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

2、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3、看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快乐的早晨》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小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睡着了》音乐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觉的动作。

本节活动幼儿很喜欢,由于儿歌的内容简单,幼儿基本上能理解。为了让幼儿感受热闹和安静的意境,我结合了美术的原理,以暖色和冷色冲击视觉上的感受。另外还选择了两段不同性质的对比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所表达的不同意境。但是,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在听热闹的音乐的时候没有表现出热闹的意境,也没有和老师交流。因此在幼儿听到《睡着了》音乐的时候,老师进行了摸摸孩子们的头的动作,促进了情感的交流,而且还让其感受了“静悄悄”的意境。最后,老师结合了儿歌和手指游戏,以制作手偶来结束活动,幼儿也很愿意的参加了。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高情商的自我介绍(汇总10篇)

下一篇:最新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