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汇总8篇)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汇总8篇)

小编:字海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一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其他书籍都不曾带给我的震撼感——书中各个“名人”的经历故事,他们的各种遭遇,他们的奋斗历程,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罗曼·罗兰所写的《名人传》一书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传》三篇人物传记,描写了这三位传奇英雄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奋斗历程。这里的“英雄”指的并不是在战争中歌颂和平与正义的江湖英雄,而是指勇于与命运斗争、勇于抗击悲惨现实的不屈豪杰。

尽管他们三人所处的文学领域各不相同,这部作品仍然生动地表现出了各个人物的伟大精神。

贝多芬是一位命运曲折的音乐家。他生性有些狂傲,但却有着被后人所发现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在作为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双耳损坏后,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最终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并且“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承担着这份痛苦创造着美妙的音乐,为世上的其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成为了一名“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是一名技艺高超的雕塑家,同时也是一名忧郁症患者。而他在生活中更是一名恨不得把雕像刻出生命、精益求精的工作狂。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只能埋着矛盾而复杂的心理来舍弃一生的欢乐时光——他无休止的的劳作使他的一生饱受折磨,但他接管这份痛苦,承担这份痛苦。米开朗琪罗确是一位“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

列夫·托尔斯泰又与他人不同。他的人生很早就拥有了财富、名誉与地位,却一定要自己打破安宁的生活,不断地为自己忏悔,以至于抛弃家庭、抛弃人生、抛弃了世俗的欢乐,成了一名离家出走的耄耋老翁。但他的行为是正面的,是成功的——他创造出不朽名篇,成为一名文学巨匠,追寻到了他执着追求的人道主义思想。他是一名“创造痛苦,思考人生真谛”的英雄。

他们各有各的成就,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承受着异于常人的痛苦。他们的苦痛在常人看来是难于想象的,但他们坚决地相信:只要自己的魂灵能够坚忍果断,不因哀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就能活出高人一等的境界。而现代生活中的我们也一样——如果我们不为生存的痛苦而情愿悲叹,就一定能成为优秀自强的人,燃起生命的烈火!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二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着,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

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题记

触着溅火的书页,耳畔仿佛碰撞出一声声不屈的怒吼,随着罗曼罗兰那激情燃烧的文字,我仿佛跃入那无声的世界,聆听那来自心底的铿锵有力的旋律。

1796年,正是泼洒青春热情的时期,命运却将他甩入一个无声的世界,耳根子静得发痛,五脏六腑也跟着闹翻了天。至爱也弃之远去,肉体与精神上的煎熬重重地坠在了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肩上。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再次荡涤我的灵魂,如此险恶的逆境中贝多芬尚能做出如此成就,那我们呢?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将绝望的泪水溅落在所谓的逆境中呢?我们又能凭借什么来喊出那一个不字?!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穿着讲究却不华贵,目光中射着狂野,他不屈权贵,在黑暗中劈开一道刺目的光亮,在一声震怒的狂啸中隐没。

渐渐合上书,却挥不去心间燃得正旺的火焰,无论将来的路有多么坎坷,有多少荆棘,我们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并在心间绽出最美的铿锵玫瑰!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四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想到他是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 原来,名人也并不像我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也许正因为重重困难,种种阻碍、挫折和不幸的命运才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世人传颂的名人吧!他们要战胜这么艰险的困难究竟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啊!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使我很佩服。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用感人肺腑的文字,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精神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他这样总结贝多芬的一生:“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快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名言:“用痛苦换来的快乐。”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

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五

现实的苦难,磨砺坚强的意志;时间的洗礼,沉淀伟大的传奇。

——题记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使我有了莫大的感触。这本书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岸事迹。他们虽不是驰骋沙场的英雄,也不是独步江湖的侠客,但有一点,他们都在与命运做着顽强的斗争。

其中,最令我印响深刻的,是贝多芬。

同时,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也是不朽的伟人。他们的一生同样充满坎坷,饱受磨难。但是,坚强是他们唯一活下去的勇气,是他们动力的源泉。它们用生命的姿态告诉我们:必须坚强!

《名人传》是一本心灵的书籍,他让我们懂得了:在困难面前,坚强是唯一拿的出手的东西。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六

读《名人传》让我与传记中的三位大师交流。让我体会到贝多芬早年辍学、身体残疾的痛苦;让我体会到米开朗琪罗理想破灭来自精神上的折磨;让我体会到托尔斯泰为贫民凄惨处境、为自己不劳而获的优裕生活、为难以摆脱家庭的羁绊而烦恼。但凭借他们伟大而坚定的意志,他们都收获了成功。

贝多芬曾这样说:“善事应尽力而为,爱自由胜于一切,即使为了帝王的宝座,也绝不出卖真理。”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缺少温暖。父亲向开发他的音乐天赋,在贝多芬四岁时,当同龄孩子在玩耍时,他却一连数小时在羽管键琴前,或是被关在小房子里,被逼着练提琴。在他十六岁那年,贝多芬失去了他所热爱的母亲。当他十七岁时,他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后来,贝多芬被迫离开波恩,在维也纳度过了整个一生。虽在他乡,但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依旧不减,在8年贝多芬患上了耳聋症,对常人来说这已是非常不幸了,更何况贝多芬是名音乐家?但病魔不能阻止贝多芬喜爱音乐的步伐,他努力着,坚持着,试了一遍又一遍。他的快乐来自音乐,贝多芬从中感受到压倒一切的意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将烦恼一扫而空。

贝多芬所处的那个时代,精神物质贫乏,人们只顾追求名利禄,而忘记丰富其精神世界。此传记的三位大师,是三位手艺精湛的裁缝,弥补我们精神上的缺口。传记中的托尔斯泰,可能很多人认为他傻,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却因看不见摸不着的什么真理而放弃优裕的生活。因为托尔斯泰不是有虚荣心的精英,不是律法家那一派,不是有这样那样信仰的法利赛人。他是自由基督教最崇高的典型,终其一生都努力追求真理。

如今,对比《名人传》可以发现我们的许多问题,《名人传》是一面镜子,对照它,可以发现许多不足,能够让我们及时改正。西汉刘向曾说过:“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现在可以说:“书如镜也,善读之可以见缺。”

《名人传》让我知道了成功的秘诀,坚持、坚持、坚持定能成功。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七

在这个假期里,我看了很多本好书,《名人传》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这本书描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美,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经历。

这整本书讲述了三个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那不平等的社会中如何挣扎与生存。

贝多芬,一个在音乐领域德高望重的人,但也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

米开朗琪罗,一个著名的雕塑家,为自己的作品挥洒了无数不朽的杰作。

托尔斯泰为后人留下了经典的文学作品,用文字传播爱的种子。

他们三个虽然在不同领域发展,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苦难中坚持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这是多么令人敬仰啊!

在这三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众人皆知的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畔的小城———波思。他出生于佛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

他的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和一把小提琴关在一起。11岁时,他加入了剧院的乐团。13岁时,他当上了管风琴手。

后来,贝多芬发现自己的耳朵听力越来越弱,直至完全失聪。这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依然追逐着他的音乐梦想,创造了属于他的一个无声的音乐世界。在这个音乐世界里,他谱写了许多闻名中外的作品。

贝多芬告诉我们:“热爱与坚持是成功的法宝。”他还说过:“艺术是高于一切的上帝!”可见贝多芬对艺术发自内心的崇敬。

贝多芬去世了,他给后人留下的不只是丰富的音乐遗产,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从这本《名人传》里我受益良多。原来,在这些大人物的风光背后有着许多难以描述的苦难和艰辛。

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在未来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把握好现在,把理想化为宏图,把计划付诸行动,荡起理想的双浆,与同学们同舟共济,破浪前行!

名人传读后感初中篇八

从几千年前的古希腊神话开始,但凡被人们载入史册的英雄们都是战功显赫的战士、将领或受人敬仰的神祗,但罗曼·罗兰却告诉我们,英雄们真正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们英勇的事迹和高大的体魄,而在于他们的心灵与人格。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三位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巨匠的名字,生命和灵魂在闪耀,为经受的苦难考验而闪耀。

贝多芬的父亲是个酒徒,母亲是个女仆;十一岁被送进戏院,十七岁丧母;从1796年开始,他感受着耳蜗逐渐丧失了把美妙的乐音振动转化为令人迷醉的电信号的能力。他忌讳身体的残缺,从不敢在人前提起。

米开朗基罗受人嫉妒,1503年被受人挑唆的教皇强迫他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紧接着,他又被迫在美第奇家族的陵墓前雕刻;最后,他又被一令召回,在25年前的工作上劳动4年。他蔑视屈服与权贵者,却无法主宰自己为何工作。

家庭,精神的归宿。却成了托尔斯泰的牢笼。他的思想,他从事的人民教育事业。与他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家人。他开始计划抛弃家庭,但当他再次看到即将逝去的一切时他的脚步无法继续。

但是,他们用第三交响曲《英雄》、《欢乐颂》,用《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用《战争与和平》、《复活》回应着苦难。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读《名人传》,是和大师的心灵对话。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财务经理述职报告共(实用11篇)

下一篇: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