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认识方程的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汇总3篇)

最新认识方程的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汇总3篇)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方程的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篇一

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式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用天平的平衡找到两边物体质量相等,从而得到等式。为了让我们的设计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直接用我们的粉笔列道具,来称粉笔的重量的过程中得到不等式和等式,含有求知数的等式(方程)。一步一步,让学生从浅到深,一点一点掌握知识,得到要掌握的知识点。从而学会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断定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从两个条件入手,一是“含有求知数”二是“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从而学生互相问,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为什么不是。含有求知数:5y不是方程,因为不是等式。5+8=13不是方程,因为没有求知数。所以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求知数。

x+y=z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y=5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

从判断等式方程到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在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抽象成方程时,不仅感受了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体会了方程的本质特征,从而巩固了方程的概念。

认识方程的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篇二

1、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天平可以直接解读方程,所以从直观的天平开始

(1)从图中获取信息。

(2)发现等量关系。

(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达。(数学表达)

2、方程就是讲故事。

让方程回归生活,在身边找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

举例列方程:生身高145cm 师身高:xcm 师比生高35cm 生:x-145=35 x-35=145 145+35=x 为什么学生喜欢145+35=x的表达?那是因为对算术思想根深蒂固。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3、方程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作好过渡。

让抽象的直观起来,让枯燥的生动起来,把孤立的联系起来!

听了吴老师讲的《认识方程》一课我有很多的收获。方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对于学生将来的初中阶段学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吴老师首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天平的概念,虽然只是一个天平图片和几张水果图片,几个砝码,普普通通的一节数学课却让吴老师演绎地如此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先问针对方程想知道些关于方程的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方程,有的学生可能在书上看到过这句话,知道“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但对于方程真正表示的意义却不知道。吴老师用简易天平和肢体语言表示平衡与不平衡,然后告诉学生每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通过放水果的游戏,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式,然后通过分类,明白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方程的意义。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关照课堂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知识的模型。

总之,通过听、看、感受吴老师的课堂,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以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认识方程的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篇三

《认识方程》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认识方程》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介于以上认识我对本课进行了一些设计,通过教学感觉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巩固复习,铺垫新知”这一部分通过填空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等式、不等式、代数式”等概念,为后面区分方程和等式做一个铺垫。

1、填空:3.6+2.1○7.7-21.6×5○5×1.638.4×0.2○38.45.9÷0.1○5.9

t与8的和:b除42的商:

2、进行分类,出示名称(等式、不等式、代数式)

二、在认识方程之前就让学生辨认方程,了解学生对方程的认识程度,也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欲望。(你们能判断哪些是方程吗?

① 6+x=14② 3×42=126③ 60 +23 ﹥ 70④ 8+x

学生有争议没有关系,带着疑问学习新知。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让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

三、列方程最困难的就是找出等量关系式,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等量关系,在教学三个例题中我都按照一个步骤去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1)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2)用字母表示未知数。(3)列出方程

四、注意了细节的引导。例如未知数不要单独放一边;未知数最好放在左边,便于计算;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在新课中一一解决,学生掌握较好。

当然一节课总有不足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比如方程的概念的出示就比较死板,其实当学生说到哪里我就应该顺势逐步完善概念,不一定非要在预定的时候出现,应该更灵活一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导游下年度工作计划(五篇)

下一篇:2024端午节活动前致辞 端午节活动致辞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