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能源集团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能源集团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小编:

能源集团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盛世有华服,太平舞霓裳。色彩斑斓、款式各异的女性服装历来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鲜活最生动的形象记录,也是一个社会文化时尚变化最灵敏的风向标。在新中国60周岁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透过女装“穿”越的60年,去“阅读”写在女性身上的新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史。

建国初期,走出家庭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广大女性,洋溢着年轻共和国的活力,健康乐观,激情飞扬,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列宁装”的主要特点是西服领、双排扣、腰中束一条布带,穿在身上,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列宁装”的流行,表明当时中国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和热爱劳动的高涨热情。美中不足的是,“列宁装”颜色不多,以蓝、灰色为主,我记得,母亲当年就有一件灰色的“列宁装”。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位苏联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苏联的“布拉吉”(连衣裙)在国内迅速流行,一时间,色彩鲜艳的“布拉吉”成了各大中城市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风行一时的“列宁装”、“布拉吉”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随着“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宣传,女装开始“男性化”,朴素成为当时最大的时尚,补丁衣服随处可见。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为大家必然的选择。

1966年到1976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几乎湮灭性别,全国一盘棋,不管男女老少,衣服均以“青、蓝、灰”为主色调,款式千篇一律。那时的女性,“不爱红妆爱武装”,最时髦的就是一套草绿色的军装。“文革”十年,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那种经济条件下,对衣服款式色彩的过多要求如同天方夜谭。步入青年时期的我,也同全国女性一样,秋冬灰、蓝装,夏天白衬衫,裙子、花衣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在我的衣服中完全绝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女装的花色、款式、面料、质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的穿着越来越丰富多彩,单调的“青、蓝、灰”变得五颜六色,街上流行红裙子、喇叭裤、蝙蝠衫、各式连衣裙、夹克、牛仔裤成为时尚,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1984年,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平朔公司,来自各大、中城市的平朔女职工的服装样式,瞬间成为朔县平鲁两地女性着装的样板和潮流。随着外方女职员和家属的不断到来,世界各地的女式服装不断涌入平朔,生活区成为国际国内各式流行女装的集中地。单说裙装:有套裙、连衣裙、喇叭裙、百褶裙、一步裙、凤尾裙、筒裙、超短裙等,身着五彩缤纷、各式服装的女性把平朔生活区妆点得亮丽而美好。

90年代,社会物质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迈进,女式服装在急速变化,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一时期,女性的日常着装从注重价格和款式变为注重品牌和档次:“腾氏”、“玖而美”、“白领”、“斯尔丽”、“哥弟”等名牌女装得到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女性的青睐。与此同时,平朔女性的着装,从生活走上舞台,“女性风采”、“时装秀”展示出平朔的发展与生活水准的提高,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天壤之别。

今天,女性的衣着呈现出多变和个性化,大家以穿出个性,穿出独一无二,穿出绝版为时尚。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今天的“追求个性”,从以往的“清一色”到今天的五彩缤纷,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看出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今,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女士们身着各式时装,摇曳多姿,花枝招展,争奇斗艳。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加强机关效能监察心得体会

下一篇:电脑时代需不需要练字正反辩论稿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