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和谐之声中的德育教育论文

和谐之声中的德育教育论文

小编:

〔摘要〕“和谐之声”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方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内隐性、渗透性、感染性等特点,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人格。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效力的不足和德育系统的链接缺阻。笔者以“和谐之声”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和谐之声俱乐部”,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音乐文化熏陶,高品位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增强师生凝聚力,激发学生潜能,达到规范学生言行,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的德育创新效果。通过此项目建设,创新德育教育,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工作者德育创新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升华,使之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才兼备的卓越大学生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育;和谐之声;德育教育;深化;创新

新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的内涵,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扩招学生的不断增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用型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内隐性、渗透性、感染性等特点,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人格,达到人的心灵沟通与融汇。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效力的不足和德育系统的链接缺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等措施,来解决和提高高职院校的德育效力。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最大特点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推动并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问题。“和谐之声”工作室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创新手段对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益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是用共产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学生。运用“和谐之声”的这种音乐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优于任何说教形式。“和谐之声”让音乐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它将教育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深入浅出,让人易记易懂并能起到很好的渗透作用。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和谐之声”用音乐作为教育手段对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培养“和谐的人”的有力手段,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培养“和谐的人”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

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首先,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须是“和谐”的,哲学上说“美就是和谐”,音乐之美就表现为和谐之美。其次,人们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可以使自己的德性、心灵和行为变得更为完美和高尚,人们可以由心地按照高尚的审美去审度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和行为,同时根据真善美的标准和尺度去判断事物的丑美,使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的普遍形成,由此形成一个人和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环境。再次,音乐表演是培养合作能力的适当的并有效途径之一。个人表演可以展现个性和创造性;群体表演则能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彼此尊重,共同创造整体美的团队精神,培养互相竞争和相互激励的良好意识,使学生具有全面的驾驭和组织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做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能力。开展“和谐之声”工作室,设立“和谐之声”俱乐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可实施的创新方式,能够有效的开发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更是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开展“和谐之声”工作室,创新音乐教育的渗透方式,可从多方面展开音乐教育工作,使高职院校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一、校园铃声的美化

很多校园的铃声已经做出了很成功的实例,不再以刺耳的“叮铃铃”的古老作为上下课的提醒方式了,代之以优美的旋律或者和声。通过“和谐之声”工作室,我们也不妨可做以下尝试和更新:上课的信号音乐采用较舒缓一些的,以安定学生情绪,有利于快速稳定上课秩序;下课的信号音乐采用较快速些的如《蓝精灵》等,以调动学生活泼的情绪,让他们拥有快乐的课间时空;放学的音乐用《回家》等,播送通知的音乐用较雄壮的音乐等,这些都值得去探索。在这些铃声的改造中,再不会看到学生听到铃声就有紧张的情绪现象了,用和谐之声取代噪音,让优美的声音占领学生的耳朵,减低他们烦躁的想发泄的欲望,也有利于校园的秩序管理。

二、课外音乐的播送

校园里课外音乐,很多时候是用校园广播站来传送的。现在的广播里很多时候都在播送着当红歌星的流行乐曲,比如热播中的《花千骨》类的流行歌曲,虽然我们很容易接受它,但我们在时间的缝隙里更容易遗忘它,从纯粹的艺术欣赏角度来讲,它对学生心灵的启发和熏陶没有太多的价值性,所以,我认为对此可以适当的接触,却不可狂热的追逐。况且,更多的时候,学校广播是如同哑巴一样的悄无声息。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运用广播发出“和谐之声”。例如,早餐时,播放我国民间轻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史记》云:“宫动脾,商动肝,角动肺,徵动心,羽动肾”。在欧洲,伴餐音乐由来已久,巴赫的音乐能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奥地利的餐厅里弥漫着优美的音乐,很多国家更将“伴餐音乐”推广至现代生活中;这是因为音符愉悦的音乐,对周围的噪音有减弱作用,让学生一天都拥有好的心情。上午第一节课前和下午第一节课前播放一些轻松活泼的歌曲,疏缓学生紧张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中午放学和下午放学期间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歌曲,让学生的心灵从紧张烦躁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获得平静,从而减少因烦闷而发生不幸的校园事件,让学生沐浴在美育的校园文化里,自然中增进学生对校园的感情,在爱校的同时自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在音乐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音乐中汲取人类大爱的情操,关注苦难,与人友善,保护环境及与各类生灵和睦共处等高尚的情怀。

三、校园歌曲的推进

歌曲的演唱在整个音乐教育教学中有其优势,因为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创造及描述的艺术景象等都是鲜活的,学生能够容易与之产生共鸣。并从歌曲中获得德育教育的力量。例如,《学习雷锋》等树立了乐于助人的美德;《我爱你,中国》、《祝福祖国》、《黄水谣》等奠定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和你》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思和友爱之情。在学校定期举行的歌唱比赛和排演大合唱等来推进校园歌曲的发展,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歌曲中陶冶情操,在合唱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校园器乐曲的普及

通过对器乐曲如《百鸟朝凤》、《广陵散》等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在《四渡赤水》中学会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通过伴奏、集体演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和谐之声”将理清高职德育教育理念,明确德育的远近目标,结合各种形式的教与学,使德育功能不断渗透;努力开发课内外的环境,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德育的作用。

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就更需要随之不断发展和进步。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更要用发展的视角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德育的渗透功能。作为高职院校“和谐之声”教育者,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一种不断发展的时代精神,用“发展”的视角来推出符合时代和现实,也符合学生心理特色的德育精神与德育理念,而这种德育精神也要与时俱进,符合我国的现状和科学发展观,并力求与世界德育教育接轨,为实现整个家庭,整个校园、整个社会的和谐不断奋斗努力。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汪流等.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天津日报,2006-10-19.

[5]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论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北大博雅计划学校名单(实用5篇) 父与子一本有趣的书(汇总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