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支持网络视域下的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视域下的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分析

小编:陈家德

【摘 要】大学生村官法律地位不被认可、村民的质疑、家人的反对等等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基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统筹改善基层环境、完善宏观政策等多种方法成了改善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社会支持网络 大学生村官 成长环境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习主席指出,“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而作为接受了专业知识教育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选择以大学生村官为论文主体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和现实意义的。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成果。潘端阳(2010年5月)从村民自治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村干部的支持是成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关键;申瑞峰(2012年4月)从村民自治的角度,指出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以上论述的总结,笔者发现很少有学者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来写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由个人之间的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接触(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身份,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和新的社会接触[2]。就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支持网络而言,包括宏观层次的政策、机制支持,以及微观层次的人文环境支持。因此,结合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在对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对部分大学生“村官”进行访谈的基础上[3],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来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并为其舒困,成为本文的主要思路。

一、大学生村官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从1995年江苏省实施“雏鹰”计划以来,大学生村官计划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过程,大学生村官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也越来越多,其社会支持网络也愈加完善,但是其网络构建中薄弱的环节仍然存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仍有待改善。

笔者以及团队成员通过大学生村官论坛、贴吧等途径向大学生村官发放网络调查问卷以及电话访谈等方式得到一系列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村民、村官的质疑与不信任,工资待遇低,自身经验不足等等,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其社会中支持网络构架中薄弱的地方,因此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与探讨的。

二、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中社会支持网络问题分析

1.村民与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中村民支持网络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就对大学生村官这个政策的理解方面,大部分村民都是不清楚的或者是理解出现偏差和错误,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了解这项政策,因此在大学生村官开展相关工作时就出现得不到村民理解或者支持的困境。而从社会支持网视角来看就是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是弱连带的关系,其表现就是互动时间短、彼此情绪强度弱、低亲密感。正是彼此之间的连结度低,造成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的社会整合度低,以及大学生村官本身个人关系网络广度与强度的降低,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以及其成长环境的健康发展。

2.政策与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中政策支持网络问题

大学生村官政策中是这样定义大学生“村官”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4]。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不被认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有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5],这明确表明了大学生“村官”身份的不合法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村官”这一职务好好的存在着。因此大学生“村官”这一模糊的身份严重的困扰了大学生村官,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性。

那么原本支持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政策,却在现实情况中出现了问题,政策支持成了政策“陷阱”,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支持网再次出现裂痕。

3.家庭与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中家庭支持网络问题

通过与大学生村官的谈话中,笔者得知从事大学生村官一职的大学生多来自农村地区,且中国的父母都爱面子,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份好点儿的、稳定点儿的工作,这一点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所以就从表达性支持这一角度上来看,大学生村官就处于一个不利的地步。表达性支持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在实际的村官工作中,大学生村官承担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事件下,大学生村官需要向他人分享感受,发泄情绪,这是正常的应压行为。但是那些未被家人支持的大学生村官在向家人寻求帮助,分享他们的感受时,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同,甚至,还遭到家人的责备。于是这种应压的表达性支持也失效了。

三、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舒困:基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

要使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完全转化并胜任村官一职,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改善其成长环境。宏观上,要继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完善保障机制,从制度层次改善其成长环境;微观上,不仅要在农村地区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还要求大学生村官做好与家人的沟通。只有统筹好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才能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中构建起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真正实现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舒困。

1.改善基层环境以实现环境舒困

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人文环境的制约下,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关部门可以逐步加大改善基层环境的力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宣传,健全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一职的认识,协调彼此的关系。这样一来,大学生村官不仅可以得到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加强与村民之间的连带关系,而且对于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完善宏观政策,健全保障机制以实现环境舒困

相关部门应尽早从法律和政策上规范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使其“村官”一职合理合法,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样一来。大学生村官不仅可以获得来自村民、村干部的理解与支持,而且就其自身而言,也可以一心投入到工作中,为新农村建设更好的服务。

3.保证家庭关系和谐以实现环境舒困

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是一个人能够高效率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做好家人的工作。要向家人详细耐心的介绍你的工作性质、意义、前途,让家人理解接受你的工作。这样一来,当再次遇到压力事件要寻求家人支持、发泄情绪时,家人都会予以支持的,真正实现表达性支持既作为手段,也作为目的的意义。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支持网络也会构建的更加完整有效。

参考文献:

[1] 西海,《 村官座谈会心得体会》,http://www.kj-cy.cn/htm/20121229/15459.htm

[2]吴越,《我国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的理性分析与解决对策》[N],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11期。

[3]牛芳,《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4]杜静,吴国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探析――基于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的重点调查》[N],南方伦刊,2013年04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乡镇论坛,2014年17期。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实用工作落后表态发言稿(通用15篇) 宣传部宣传方案(模板14篇) 小学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模板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