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础教育阶段回归生活的德育及其实施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回归生活的德育及其实施策略

小编: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得到了体现和实施。然而德育在向生活回归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注意和反思的问题。只有把握“生活之真”,全面深刻地界定和理解“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并以此为前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道德教育才有可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

1.回归生活的德育首先是对传统德育的一次重要矫正

在教学实践层面,主体性的缺失一直是传统德育为人所诟病的焦点之一,回归生活的德育,反对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刻板说教,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及情感体验。

2.回归生活的德育更应强调的是“生活之真”

回归生活的德育应该是向全面的、真实的生活回归,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当下的现实生活,同时包括受教育者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3.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讲,回归生活的德育不反对知识的传授,同时强调道德知识、道德准则对受教育者的内化

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强调的不仅仅是对道德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将道德知识、道德原则内化为个人信念,再外化为个人行为。

二、回归生活的德育策略

1.全面、客观地理解真实的生活,架构符合生活之真的学校道德教育框架体系

首先,回归生活的道德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伦理规范和人际交往准则。其次,回归生活的德育必须注重道德理性的培养。

2.在向生活回归的学校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德育是一种触动人心灵的教育,德育的魅力就在于能触动人的心灵,能把人性中最美的东西激发出来。

其次,不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将知识内化给受教育者的过程,都要求教育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回归生活的德育不仅要求教育者具有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一般文化背景性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心理及教育技能等知识。

3.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为背景,选择符合生活真实的道德事件,营造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是内化学生道德知识、培养学生道德理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令学生知道一些规范和准则也许比让这些规范和准则改变他们的生活更容易些,开发学生真实的生活资源,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道德事件中产生道德冲突与道德反思,应该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探索的选择。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课改下运用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探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百年学校的文化沉淀 学校百年校史序言心得体会(优质5篇) 服务百姓简报推荐理由(精选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