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小编:

" 1980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曾指出:“要研究一下, 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第3 12—313页,第313页。)这既是邓小平对非洲朋友的忠告,也是对我国人民的一个警喻 ,同时亦给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0多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 同角度作过程度不同的论述,但仍有进一步全面、深入探讨的必要。 非洲国家进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实验,不失为一次伟大的探索,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 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实行国有化,打击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控制,维护了国家 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削弱了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对于稳定经济形势、保证重点建设也有重大作用;采取某些福利措 施,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注: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228页,第223页。)但是,总的来看 ,非洲国家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尝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反而在诸多方面造成了严 重的不利后果。其中最要害的问题就是没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贫穷落后的面貌长期得 不到改观,有不少国家甚至越搞越穷,陷入经济衰退之中。 就宣称搞社会主义的国家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亦没有搞好。北非的石油生产国阿 尔及利亚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80年代也不断下滑,由19 82年的2350美元降至1989年的2230美元。1990年,外债达271.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65%;通货膨胀率高达46.3%;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20%。赞比亚在独立初期经济状 况也较好,人均国民收入一度曾达到700美元。自80年代开始,赞比亚收入锐减,失业 率逐年上升,货币大幅度贬值,人民的实际收入急剧下降。1991年,通货膨胀率高达88 .3%,外债总额达72亿美元,相当于赞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人均近1000美元。莫桑 比克粮食产量严重亏缺,1989年仅57.5万吨,需进口75.3万吨,才能满足人们的最低需 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0美元,有6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刚果经济每况愈 下,1990年外债高达50亿美元,每人平均2500美元,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6倍。据 有关材料报道:非洲负债最高的国家有:莫桑比克负债额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26% ,几内亚比绍是323.7%,坦桑尼亚是250.8%。此外,埃及、赤道几内亚、赞比亚、刚果 、马里、索马里、马达加斯加、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苏丹、扎伊尔等20多个国家的负债 已超过各自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完全丧失了偿债能力。(注:以上两段论述中所引数 字参见欧洋、文璐编《富饶而贫穷的大陆——非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和李琮《 第三世界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实践证明,非洲的社会主义尝试是不成功的。由于越搞越穷,在国内外的压力下,有 的国家早已悄然收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有的则因国内发生军事政变,而使社会主义的试 验夭折。尤其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演变,给非洲国家的社会 主义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致使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弦易辙,非洲的社会主义走向全 面衰落。那么,这么多非洲国家怀着良好的愿望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本来是想更 好地建设发展自己,实现国强民富的理想目标,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反而越搞越穷呢? 这确实是很值得人们思考和总结的一个问题。根据邓小平对该问题的某些论述,我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搞社会主义。

非洲社会主义尝试的失败,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好,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没 有前途,只能说明,这些国家实际上并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 就社会结构来看,非洲国家的家族和部落的纽带在社会生活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由 若干大家庭组成的村社成为一种“超稳定结构”。基于亲缘和地缘联系的“部落始终是 人们的界限”。酋长集权制是非洲涉及地域最广、历史最长的一种社会政治体系。美国 一位非洲问题研究专家克劳福·扬曾指出:非洲国家“政治社会的标志是高度的多元化 ,即一国之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部族宗教或种族社会”。(注:转引自徐济明、谈世中 主编《当代非洲政治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页,第257页。)

就阶级状况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非洲的移植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趋向,在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族、地区和宗教" 文化等方面的界限,催生了新的社会分化,产生了 新的社会阶级或阶层。但总体来说,非洲各国的阶级或阶层分化尚不明显,新生的阶级 或阶层与传统的社会关系之间仍然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劳工阶 级仍处在孕育中。劳工阶级是随着矿山、种植园、基本建设(如铁路、公路、港口等)及 城市化的兴起而形成的,这支队伍规模还不大,也很不稳定,相当多的工人属于流动性 或季节性劳工,组织涣散,阶级意识淡漠,在政治上还起不到领导阶级的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非洲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思想文化方面,都不具备搞 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硬要推行社会主义的模式和做法,可想而知,是 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邓小平曾明确表示过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态度。1988年5月18 日,他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建议说:“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 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是可以的,但首先要了解什么叫社会主 义,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页,第290页,第116页 ,第2页,第139—140页。)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时又说 :“我很赞成你们在革命胜利后,不是一下子就搞社会主义。我和许多非洲朋友谈到不 要急于搞社会主义,也不要搞封闭政策,那样搞不会获得发展。”(注:《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261页,第290页,第116页,第2页,第139—140页。)

第二,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就其本意来说,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共同富裕的 一种社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定性。我们反对教条式地 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顾各国实际条件僵硬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论点。但是,也不能对马 克思主义随心所欲地妄加解释,使之面目全非;或者完全离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 任意“打造”。

第三,没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来抓。

社会主义作为比以往社会制度更先进的制度,必然要比以往社会制度更有利于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非洲宣称搞社会主 义的国家,却没有把发展生产力当作根本任务来抓,而是着重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变革,致力于追求一种平等、自由的道德价值目标。

从北非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所理解和向往的社会主义理想图景来看,都没有 立足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是简单地把平等、正义、自由等视为社会主 义的终极体现。纳赛尔提出:“社会主义就是机会均等的社会。”机会均等体现在“每 个公民在政治权利、法律权利、公民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利、劳动权利、受报酬权利 和保障权利等方面是平等的”。卡扎菲说:“社会主义就是谁也不应当拥有大量资本, 做大富翁,能剥削人民”;“社会主义就是平等和正义的社会。”本·贝拉说得更生动 形象,他说:“在一盘菜的周围,有的人用大勺吃,有的人用小勺吃,这是不合理的。 我们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所有的人都能用同样的勺子吃。”(注:赵明义主编《当 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纲要》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10—311页,第336—337页。)

撒哈拉以南搞社会主义的黑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认为,非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道主 义,即黑人的平等互助的伦理道德,又叫做黑人精神。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有平等、正 义和团结的感情,社会发展就取决于这种人类固有的永恒的道德原则,而不是取决于经 济因素。所以,他们要求社会成员要“自我完善”、“自我克制”,以为只有这样才能 获得“平等福利”的目标。(注:赵明义主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纲要》山东人民 出版社1987年版第310—311页,第336—337页。)在坦桑尼亚,尼雷尔领导发布的《阿 鲁沙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通篇在讲社会主义时,也是紧紧围绕着" “平等”、“同样 的权利”、“行动的自由、信仰的自由”、“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都应得到社会的保障 ”以及“消灭剥削”、“人人参加劳动”等来阐释社会主义原则和目标追求的。正是在 这种思想指导下,非洲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集中在摧毁殖民统治、消 除剥削、实行平等和自由权利上,而几乎不涉及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 共同富裕的问题,没有把握住社会主义的这一根本要义。

第四,盲目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关键在于,一是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二是要把 社会主义的原则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 有本国特色的模式,制定本国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政策。别国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可 以作参考,其中有益的成分应该借鉴、吸收,但不能照抄照搬。可是,非洲宣布搞社会 主义的国家,基本上走了两个极端,要么如前所述,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过分强调本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宗教的东西,曲解社会主义;要么不顾本国的实际,认定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苏联或中国的做法,是惟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机械地加以模 仿。而苏联也以各种手段“引导”和促使这些要搞社会主义的国家照着它那套办法去做 ,结果,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在政治体制上,许多搞社会主义的非洲国家也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其中最为突出的就 是一党集权制政体的推行。当时,苏联极力向非洲国家鼓吹:非洲国家独立后,面对强 大的帝国主义压力和国内部族势力及其他政治力量的纷争,只有在政治上搞集权,才能 真正巩固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理论得到了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的认同,便访效苏 联推行一党制。到1989年,在当时51个非洲国家中,实行一党制或军人统治的国家有40 个,占总数的80%。(注: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1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228页,第223页。)在一党制下,党国合一,党的 领袖高度集权,实行终身制和家长制统治,导致体制僵化,权力腐败严重,管理效力低 下。一党制也不能很好地反映非洲国家复杂的部族利益和要求,采取高压统治的措施, 往往使部族矛盾激化,不断引起内乱和政变,这也是导致经济停滞乃至衰退的重要原因 。 总的来看,非洲社会主义越搞越穷的原因很多。比如,还有西方资本主义的阻挠和颠 覆。尽管非洲国家搞的社会主义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的甚至是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但这也为西方国家所不容,遭到西方国家千方百计的打压,从而增 加了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有的非洲国家并非出于搞社会主义的原因,而是由于种 族、宗教、领土等纠纷而长期陷于内乱,或与邻国交恶、开战。这些,也都严重影响了 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过,从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本身的原因来分析,以上四条应该 是最基本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印象画派的艺术理念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