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追随文字的幻境浪迹天涯

追随文字的幻境浪迹天涯

小编:

我们喜欢的女作家,应该是有丰富情感的人,是周遭可感可亲的人,最好,她还要有点在外人看来很传奇的故事。符合这些条件的,三毛算是一位。她写儿女情长、异国风情,也写民族的冲突无奈、时代的悲欢离合;她写人性的善良博爱,也写人性的贪婪阴险;甚至于自己的猜疑、忏悔,也不时流露出来。

所以,读者获得了心灵的快乐、感染了悲悯的情怀,随着她的文字或笑或哭,随着她的情节颠倒着迷。三毛总能用她笔下那些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的文字勾起你的兴趣,以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和质朴又诙谐的文笔,震撼着读者的心。因为那个多彩丰富的灵魂,因为那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也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让你追随她文字的幻境浪迹天涯。

《雨季不再来》:年少是一场游园

所以她会去浪迹天涯,所以她一意孤行,所以她随心所欲,所以她弃世离尘。我们曾经年轻,什么事都不相信,什么话也听不进,只是漫不经心。小小的年纪,却总是喜欢说“曾经”。这样的少年情怀,是否你我都有过呢?

三毛说,重游故地时,台北剧场正在热闹“游园”,当你在多年后想起自己曾经翻阅这部作品的时候,也许会发现当初是一场逃不掉的“惊梦”,一切依旧是甘之如饴。

《撒哈拉的故事》:沙漠里藏着一粒琉璃

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由12篇精采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主要描写了三毛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风靡了全世界的中文读者。

这个时期的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她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成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所以我们至今望到的仍是三毛永恒纤细的背影。读《撒哈拉的故事》会让你觉得,三毛的心里一直深埋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也许这就是三毛选择撒哈拉寄托乡思的初衷,一切撒哈拉梦想的最终交集。对她来说,心中的湖水在沙漠之上,尽管周围都是沙。

而在湖水能抚到的边际,藏着一粒琉璃。

《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也许是另一种馥郁

丈夫荷西的死对三毛来说是一场劫难,让她的人生陷入了低谷。返台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录了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的孀居生活,共23篇,也展现了三毛渐渐走出人生低谷,再次坚强面对生命的心路历程。因此由开篇的《背影》开始读到这本书,会发现三毛在文学和情感基调上都与早期大不相同,说情叙事极其内敛,但在曲折的空间之余,又能在三毛哀而不伤的笔调里,感受到三毛对人生的坚定。

有人在评价《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这样说的:“文坛中,悲伤抑郁的心理疾病似乎是作家们所共有的、常见的;细腻多愁的性格,有利有弊,它孕育了经典不朽的名作,也造就了作家自身生命的毁灭。三毛或许同书中所描述的不甚相同,她或许是一直在痛苦中循环挣扎,但这更显其珍重,因为即便在困境中,其作品仍带着明亮的光源,轻轻温柔地,抚慰着世人的灵魂。”

那时的三毛隐忍着巨大伤痛,但还是坚强地透过文字展现她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实属不易。身为读者,其实是无法真正完整了解作者下笔时的所感所想,我们只能通过书中的只字片语,感受到她的一言一行。

即使看似连骨子里都热到带有温度的三毛,也一样会蜷缩在文字的背后独自面对生命给她的痛楚。于是书中那些倔强的坚强,便更令人心疼她。在内心最宁静的时候读《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鸟在林稍云在笑/我们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恍惚间你又会想起这首诗,一切又回到最美好的原点,这时,好像连悲伤都变成了生命不可或缺的,好像,连悲伤都是另一种馥郁。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反腐败的“制度大爆炸”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