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

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

小编:

摘 要:该文结合当地的实际生长状况,对小麦春季生育特点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从控制群体、强壮个体,适时镇压;深中耕松土,适当断根除草;科学分类,加强肥水管理;注意低温冻害的防护工作,及时补救受冻小麦,病虫害预防控制相结合等管理措施。

关键词: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生育特点;管理措施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重要季节,自开春到小麦两级分化有30d左右的分蘖期,而后进入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关系着小麦成穗的多少和优劣,也决定最后的产量。因此,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小麦分蘖顺利转化升级,培育合理的产量结构是此阶段管理的中心。所以要根据小麦的春季生育特点,从麦苗个体和麦田群体的整体变化去观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苗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实现小麦秆壮、穗齐、穗大,为后期籽粒形成与灌浆奠定良好基础。

1 淮北地区自然与气候状况

淮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交界之处。地势平坦广阔、境内多条河流流经,降水量较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和降水量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雪量较少,平均温度较高,有利于作物过冬。春季温度变化较大,易出现低温寒流现象,常造成穗部冻害发生。一般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平均降水量在161mm左右,有利于春季作物生长,适宜小麦种植。

2 春季麦苗生育特点

3 管理措施

3.1 适时镇压 镇压不仅可以松土踏实、提墒保墒、增加土温,而且还可以控上促下、抑制麦苗旺长、促进根系生长。镇压应视苗情而定,对群体较大的田块进行镇压,应选择晴天土壤化冻后,没有露水、表土都干后进行,麦苗一般需要7d左右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因此可以达到减少分蘖,增强抗倒伏能力。

3.2 深中耕松土 在深中耕的过程中可以轻微锄伤部分麦苗根系,同时结合除草一起进行,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在淮北地区,一般在3℃左右时小麦幼苗生长和分蘖明显减弱。这一阶段一般会持续50~60d左右。低温天气过后土壤开始冻融,为使土壤快速蓬松避免板结现象发生,促进根系呼吸生长,应进行松土。中耕可以在春季浇水或雨后进行,可起到细化土质、均匀土层、平整土地、增加土壤透气性,清除杂草等作用。麦田杂草发生较重的田块,应于冬前或早春小麦拔节前气温较高时,根据麦田杂草种类选用适宜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3.4 加强低温冻害防护工作,及时补救受冻小麦 低温寒流是淮北地区春季常见的一种气候灾害,一般发生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出现的时间越迟强度越大,冻害越重,对小麦的影响也越大。为了减轻这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可以根据淮北地区常年的气候经验,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在低温来临之前对麦田进行灌溉、熏烟等,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冻害损失。在遭受冻害之后,麦田分蘖也不会全部冻死,小麦潜伏蘖芽可以很快长成分蘖并成穗。因此要及时进行补救。在受害后的2~3d内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以追施速效氮肥为主,中耕、蓄水提温等进行弥补,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损失。

3.5 病虫害预防控制相结合 随着春季温度逐渐回升,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为害盛期。淮北地区虫害主要有麦蜘蛛、蚜虫、小麦吸浆虫、粘虫、麦叶蜂等;病害主要有纹枯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应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抓住防治适期,选择对路农药,适时开展防治工作,控制病虫发生,减轻为害损失。可根据不同种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田块的发生情况,确定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重点病虫防治对象,实行总体防治。小麦返青拔节期,要以小麦纹枯病、麦蚜、麦蜘蛛为重点,兼治白粉病、锈病。小麦抽穗扬花期,要以赤霉病、麦蚜、吸浆虫为重点,兼治锈病、白粉病、粘虫、麦叶蜂等。施药后要注意检查田间残虫量和病害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及时进行补治,确保小麦不受为害。

参考文献

[2]王秉,陈峰,陈若礼.淮北地区春季小麦生育特点和管理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8(1):196-197.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幼龄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