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合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合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小编:

[关键词] 合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熵值法;驱动因子;结论

一、引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0年以来,合肥市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快速提高,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龙头与核心,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本文以合肥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要素细分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合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分析了合肥市城镇化的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为合肥市以及其他城市更好的推动城镇化提供借鉴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指标体系

借鉴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的相关的研究成果[15],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层次性的原则,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见(表1),而且在指标的选取上基本上包含人均指标、地均指标和比重指标,使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二)评价方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复权重的方法,本文利用熵值法对合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根据熵值的大小,也即各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16]。

(三)数据来源

三、合肥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特征分析

(一)合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

自2000年以来,合肥市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较快,作为省会城市,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一致。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资金等要素向省域中心区集聚使经济发展的能力强化。但是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合肥市前期的经济和设施水平较低,近年来,表现在土地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是对前期相对滞后状态的补偿。在生活设施和人口城镇化方面,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二)合肥市城镇化各子系统分析

四、合肥市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因子分析

根据以往对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推动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各种驱动因子,一般可以按照城镇化的资本来源或行政主体进行划分;另一个是强调各种因子对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各种动力因子对城镇化的机制可以通过产业的变化对城镇化加以影响而体现[17]。两个方面都是很好的切入点,本文从驱动因子的角度,驱动因子是理解作用和机理的前提。

(一)驱动因子的作用力及过程分析

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因子逐渐成多元化的格局,借鉴欧向军[18]等人四维分析视角,政府的行政力、民营经济拉动力、产业集聚力、外资推动力。政府行政力是指政府通过资金资金投入、产业和项目布局、基础设施的规划向导、行政区划的调整等方式推动城镇化的发展[19];产业集聚力是指优势产业的集聚,对于区域城镇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民营经济拉动力是指民营经济成为城镇化的推动者,是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可靠保障,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撑;外资推动力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外资成为影响中国各省市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外部因素。

(二)各驱动因子作用分析

2.产业集聚力。产业集聚力主要体现在合肥市依托于省级的经济开发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的优势,利用区位、政策、资源、成本等优势,吸引优势要素集聚。合肥市利用这些方面的优势培育了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

五、结论与启示

城镇化的度量指标包含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土地等方面,体现了多方面的演进特征,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特征。2000-2012年合肥市城镇化过程最主要的特征是经济和土地的城镇化,其次是生活方式、最后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子系统与土地子系统对于城镇化水平贡献较大,生活方式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相对较小。

合肥市城镇化的驱动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政府行政力、产业集聚力、民营经济拉动力、外资推动力对合肥市城镇化水平城镇水平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政府行政力是最重要的推动力,这与合肥市城镇化的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四个方面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合肥城镇化的主导动力。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针对合肥市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可以得出几方面的启示:在经济城镇化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镇的功能,优先发展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能够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在土地城镇化方面,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调控城镇用地规模,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断加强企业集聚,促进单位土地收益的增加,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进而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在生活方式城镇化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完善生活基础设施,推动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在人口城镇化方面,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过程,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提高人口城镇化的质量,让乡城流动人口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融入城市社会,促进全社会范围内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 考 文 献]

[5] Call A. The metropolis frontier cities in the modem American West[M]. Tucson, AZ: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93

[6]张荣天等.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J].经济地理,2014.34(5):48-54

[7]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28(6):1508-1511

[10]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9,53(5):470-477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江西策应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