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对抗书业浩劫:台湾独立书屋结盟求生

对抗书业浩劫:台湾独立书屋结盟求生

小编:

丰富藏书、宽敞空间、华丽装潢,富丽堂皇的大型连锁书店几乎占据所有城市最显眼的空间位置。相较之下,小型书店、独立书屋无力还击,在这严酷的资本主义年代,一家跟着一家陷落在经济浪潮中,更别提网络购物、书籍折扣战,书业浩劫让独立书屋的生存雪上加霜,在寒冬中苟延残喘。

台湾自不例外。

更别提近年来台湾阅读风气日显淡薄,物价、店租节节高涨,利润微薄,生意越来越难做,大小书店早因不堪负荷而出现过一波波倒闭潮,就连连锁书店都难逃被淘汰命运。过去十年,台湾书店总数更从近两千家一路下降到千余家,没有竞争优势的独立书屋更是哀鸿遍野。

就在这个关头,台湾的小书店终于放弃了通过公共部门进行资源补贴的期待,决定了独立书屋的自救计划。独出心裁地,这一批希望有所作为的小书店,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借镜,以集体采购、进书、配送、联合营销等方式,互助自助,降低成本与风险分担,希望走出21世纪文化出版业的困境。

为了自救,台湾业者先是成立独立书屋文化协会,争取公部门政策与资源挹注。但毕竟书店生存还是要面对市场供需,为更符合产业实际需求,历经7个月奔走,终于在2014年底,由40多家业者合组“有限责任台湾友善书业供给合作社”,并选出在淡水一带经营独立书屋有成的“有河book”负责人詹正德担任理事主席。

这支背水一战的队伍,力量算不上强大,同时成败未卜,但面对文化危机,他们仍抱着“不可能也必须去做”的精神,一路走了下去。

独立书屋成人文风景

强调以在地特色建立书与人的关系,一家家窝在街角的独立书屋或小书店曾是台湾的重要特色。可能是特色藏书,可能是别有个人魅力的经营者,也有可能提供可尽情自在吃喝、聊天、充满咖啡香或酒香的阅读空间。“我不在书店,便在去往书店的路上”,在台湾从来不是句空话。

当然,有许多阅读资源不这么丰富的偏乡,无论花莲、台东,或是南投山区,却也总有许许多多不计成本的“傻子”,明知会赔钱,还是要在文化沙漠中栽下阅读的种子,或许是袖珍小店面,营造出家的归属感,或许掺杂着新旧书一同展售,独立书屋像是一朵朵自顾自美丽的鲜花,标示着这社会重要的生活风格与价值美学,成为台湾特殊的一道人文风景。

这当然与台湾特殊的社会发展历程有着直接关系。国民党长期的威权控制,以及对出版业的禁令限制,无法挡住民众的阅读与信息的饥渴,尤其在大学周边,对书籍与出版有实质需要的区域,因此各类小型书店林立,提供各类书籍供消费者购买,更不乏因为各种理由而无法在市面公开贩售的禁书。

尤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社会力量勃兴,各类出版品的消费一度洛阳纸贵,似乎在填补过去信息缺乏时代的空白,更使得成本低廉的小型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台湾各个角落,尤其以全台政治、文化中心的台北市为最。

以靠近台大和台师大的台北市温罗汀区域为例,由于学生与消费族群众多,数十年积累下来,除了联经、桂冠等大型出版社先后在附近开设门市部,其他包括两岸交流中断期间即长期出版大陆作家作品的唐山书店、主攻女性主义市场的女书店、强调台湾意识的南天书局、大量进口或翻译国外书籍的书林书店,各式各样独立书屋比比皆是。

甚至专供简体出版品的问津堂、秋水堂;二手书店茉莉、胡思书屋、公馆旧书城、小高的店,也都在过去二十年间,陆续群聚在这紧密的街角巷弄中,密度之高、百花齐放,堪称华人社会罕见。

也因为独立书屋已成为城市乃至于原乡特有的风景,成为偶像剧、纪录片取材的场景,例如梦田文创的偶像剧《巷弄里的那家书店》、侯季然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报道的40家独立书屋的故事,让独立书屋价值更为大众所知,甚至跻身台湾官方重要营销的出版产业亮点。

不少小书店甚至挪出一部分空间,不定期与艺术家、作者合作举办各类展览、活动、讲座,将不同的艺文体验、想象传递给当地居民,或藉由艺文活动与文创商品为社区创造不同的感动与惊喜,打造愉悦的生活氛围。

独立书屋谷底求生

只是在风光之下,独立书屋生存绝不轻松。尤其网络购物风潮掀起后,网络书店常态性7.9折贩卖图书,特销时期甚至会低于合理利润,打到5折,比一般大型连锁书店定价更低,更逼近7折的进货价;同样商品不同定价,消费者自然会倾向选择较便宜的网络通道,连大书店都竞相杀价,也导致利润微薄的独立书屋被丛林法则打得七零八落。

尤其连锁书店借着商业优势,对出版社进书竞相杀价不说,更让大多数出版社同意采取寄售制度,也就是等书卖给顾客后,才付款给出版社,不但因此把成本与风险转嫁出去,也使得出版社提供更多种书籍选择给大型书店;特别是一些肯定会受消费者欢迎大卖的新书,出版社也会为销量考量,优先提供大型书店特卖,小书店连分一杯羹的机会也没有。

尤其独立书屋虽深入社区,并具独特选书特性,但也代表小书屋先天必须面临需求小众、订购量少、没有足够市场规模等问题,例如连锁书店单店起码有五万种书,一间小小独立书屋则可能仅一千种出版品,消费能量有限,就算再有良心的经销商,也不敢把完整书籍供货压在随时可能营销周转都出问题的小额交易身上。

甚至一些在山区和偏乡开店的业者,由于运书需要成本,还需要足够订书量才能承运,搞得小型书店连向上游订书都成问题,坚持理念、不刻意迎合主流价值的书店更受创惨重。业者为度过危机,多半靠着兼营咖啡、CD、杂货等小商品、在地农产与加工品支持营运,才能勉强撑下去。

为了自救,台湾业者开始尝试合作社思路。合作社入股下限每股一万元,只提供书籍给社员、不卖书给一般顾客,目标是希望经由学习小农组织合作社的模式,透过股金集资两百万,负担信息平台、仓储租金、薪资、运费等开销,解决现实问题。

热点推荐

上一篇:赌瘾极大的文豪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