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突出培育重点解决关键问题

突出培育重点解决关键问题

小编: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重点,解决关键问题,本文围绕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着重论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对”重点和关键,力图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对策;重点;关键;

价值共识是现代国家凝聚力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2012 年 11月8日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倍受重视,成果汗牛充栋、观点缤纷各异。随着《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基本理论研究达成全面共识,研究的重点自然转移到在实践中如何培育和践行上来。因此,本文将从对策的角度入手,着重论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对”重点和关键,并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成功经验,力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育对策,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考。

一、价值观培育核心在宪法教育,关键在融入宪法实践。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更是一个民族心理形成和稳固的法律基础。“从国家和社会的整合意义看,宪法的功能就是为公民树立核心价值观体系。”由此可见,宪法教育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显著的价值和功能。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西方国家普遍将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纳入宪法中,以保持其在社会运行的至上性,同时依靠宪法的绝对权威力和强制力进行推广和普及。美国 1776 年《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是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宪法时代”,美国人崇尚自由、珍视人权、坚持正义、追求秩序的民族性格完依赖于这种“宪法精神”的普遍宜扬,更重要的是宪法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在这方面的倾向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我国现行宪法主要在以下方面体现并保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宪法内容和宪法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和作为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所传播和体现的精神实质具有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一致性。我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条款中关于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公民自由、平等方面的规定,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其次,宪法以其最高权威和最高法律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制定并颁布了宪法,到本世纪我们更加坚定地树立着宪法的绝对权威。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精神,对宪法权威的尊重和维护,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表现。而宪法教育就是宪法知识和宪政精神的教化和传承过程,是将对宪法的信仰予以神圣化和权威化以及制度化和操作化。宪法教育深入人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就能获得广泛且深入的社会认同。

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在宪法教育,关键在融入宪法实践。要开展全面、深入、持久的宪法教育,不断推动宪法实践的完善和发展。

二、价值观培育重点在少年儿童,关键在家庭。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迅速,思维活跃,其智力、知识、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都处于启蒙阶段,身心发展表现出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的特征,因此,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重点在少年儿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少年儿童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关键在家庭。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其日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最初的家庭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做好家庭在少年儿童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工作,首先,父母要发挥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少年儿童常常通过父母的道德人格形象来观察和理解社会道德要求,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父母的言行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待人接物。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对长辈孝敬有加,对朋友言而有信,对工作兢兢业业,那么,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循着父母的轨迹去行为。因此,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其次,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家庭教育不只是个别家庭的行为,而是涉及到千万家庭的普遍行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才能推动家庭教育全面、持久、深入的开展。

三、价值观实践重点在大学,关键在步入社会初期。

从个体的成长历程来看,从家庭学校教育到步入社会,是价值观念逐步形成、巩固和实践的过程。经过了“学校人”的时期,基本的价值观念都已经形成,接下就是以“社会人”的身份不断地在实践中践行已有的价值观,与“学校人”相比,“社会人”的生活更加复杂:其生活范围迅速扩大,价值观念也面临着多元的冲击,如何应对身份的落差,对初入社会的人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步入社会初期。

大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阶段。大学生能否在初入社会时经受住实践的考验,坚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的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重点在大学。为此,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介入社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一是有组织地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参与大学生社团活动,利用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进行价值观的培育。二是有重点地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如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引导大学生深入社区,并建立大学生社区服务记录评价机制,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知行统一”、增强本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价值观践行重点在领导干部,关键在教师。

领导干部受党和人民的重托,担负一方之责,是党执政的直接承担者、推进者和服务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重点在领导干部。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各级教师,尤其是党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灵魂的工程师”的职责,全力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第一,教师要坚守理想信念,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育人先育己。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做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广大教师树立起坚定的信仰,才有可能更好地帮助领导干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第二,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科研始终。要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内容,在科研中不断深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在教学中不断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应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相互转化,建立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能否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是教学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为此,教师要打破陈规,探索尝试,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要变以往的单项式为互动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育式为表率式、课堂式为活动式、统一式为特色式、直白式为潜隐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干部内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统筹全局,总领全局,更要突出培育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只有不断努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才能让“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党校发展中的措施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