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明代玉壶春式执壶

明代玉壶春式执壶

小编:

【摘要】作为明代(1368-1644)的典型器,玉壶春式执壶随着中西交流、世风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流行式样。本文讨论以陶瓷为中心,重视与其他材质的关系,阐述此式执壶造型、装饰的变化,希望以小见大,反映时代的审美风尚及其变迁。

【关键词】明代;玉壶春式执壶;造型;装饰

玉壶春式执壶指具有垂腹、束颈、撇口玉壶春式瓶体特征且带把、带流的器物。元代玉壶春瓶流行,成为玉壶春式执壶发展的基础。谢明良以一件14世纪匈牙利国王收藏的玉壶春瓶被改装成执壶的事例,来说明当时欧洲的装饰时尚和器式需求,认为这透露出元明玉壶春瓶大量外销的原始契机。为玉壶春瓶加装金属把和流的实例也出现在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The Topkapi Palace Museum)和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The Ardebil Shrine)的收藏中,三杉隆敏认为这种瓷执壶仿中东的金属器造型,中国制造它是为了满足中东市场的需要。然而,元末明初,玉壶春式执壶就已大量出现,西方的加流加把是更晚的事,而在较早的伊斯兰细密画中,多见玉壶春瓶(或细颈瓶),到15世纪晚期才出现玉壶春式执壶。因此,更像是西方受到中国的影响,才开始了改装玉壶春瓶的风气。波普早就指出,这种执壶出自中国的玉壶春瓶,只是加上了引流和把手,到万历,已经变成高圈足的式样了。这种纯中国式的执壶在16、17世纪持续影响伊朗的制壶工匠,是中国浪潮的缩影。

那么,明代玉壶春式执壶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外来影响,在哪些方面模仿了金属造型,是怎样传承发展变化的,最终又产生了怎样影响?下文将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明代玉壶春式执壶大致可以分为早(14世纪晚期)、中(15世纪)、晚(16世纪)三个时期。它兴起在元末明初,永宣出现新式样,到嘉万,逐渐形成成熟的流行式样。

1 早期:

此式执壶直接的设计来源是玉壶春瓶。其壶身造型多为至正型玉壶春瓶样式,鼓腹、短颈、矮圈足。另一个来源可能是金属器,流与颈之间的云形接片,把与盖上用于穿系的小孔,以及片状把手上的棱状凸起,都可以在延展性较好的金属执壶上见到。最明显的是,壶把与壶腹连接处往往有仿金属器的铆钉装饰,表现了玉壶春式执壶对母型的模仿。

在装饰上,满密、多层次的做法继承元风,具有时代新风的则是水池湖石、栏杆芭蕉等构图疏朗、具有文人情趣的纹饰。虽然这种至正与洪武型的区分与洪武、永乐型的区分一样,存在着传承关系和时间重叠,但愈来愈明显的新风是不容忽视的。

2 中期:

永宣时期,玉壶春式执壶出现了新的样式:杏叶(或称鸡心形、桃形)扁腹式。刘新园先生在《明官窑三考》中敏锐地指出永乐官窑的“玉壶春扁瓶为首创器型,扁肚两面印鸡心形,形制比较特别”。景德镇明代官窑出土的同期器物有这种造型的玉壶春式扁壶。

这种扁腹式的出现,可能受伊斯兰器型的影响,也可能受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永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此时器物在造型和装饰上多受伊斯兰影响,如马文宽指出的细颈圆扁壶(俗称天球扁瓶)、细颈双耳扁壶(俗称宝月瓶)、小口双耳扁腹大背壶(俗称大卧壶)等。若考虑到此时都城北迁,还应留意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这种扁腹执壶正如辽代的皮囊壶、元代的多棱壶,看似缺少必要的实用性,且对于陶瓷更难成形,但源于延续文化传统的需要却打破材质的限制而保留下来。

扁腹式执壶往往伴有杏叶形凸起,装饰较朴素;圆腹式则承袭前期,装饰较丰富。万贵墓嵌宝石龙纹金执壶与万通墓杏叶纹金执壶便显示了二式执壶装饰的不同,两位墓主人系成化帝万贵妃的父兄。圆腹式执壶有装饰新风:除瓜果纹等装饰主题,壶腹两侧还有对称的开光,以及被省略的铆钉装饰。至此,玉壶春式执壶的装饰与玉壶春瓶逐渐区别。这至少说明:器物会逐渐摆脱早期母型的影响,更加注重本身的设计,如根据把和流自然分割的画面设计两侧对称的开光装饰。

此后,扁腹式与圆腹式并行,杏叶开光装饰流行。正统至正德,常见扁腹的杏叶执壶。如在《明宪宗行乐图》中可见御用的杏叶开光金执壶,在广东明代六脉渠遗址中出土的景德镇民窑烧造的杏叶开光人物风景纹扁执壶,以及1500年前后马来西亚出水青花瓷中的此式执壶。可见,这种装饰,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国到海外,都逐渐流行开来。凸起的“杏叶”本伴随着扁腹出现,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凸起消失,多做平面绘制;到嘉万时期,“杏叶”也多见于圆腹的玉壶春式执壶。

3 晚期:

到嘉万,玉壶春式执壶逐渐形成流行式样。装饰上,杏叶开光最为常见,贴金饰彩、刻镂华美;造型上,壶腹渐小、束颈绌长、圈足增高,体量变小、纤秀轻盈。华丽纤秀的风格在圆腹式和扁腹式上均有体现。

杏叶开光不仅在实物中,在嘉万时期的版画中也极为常见,宴饮场景多见玉壶春式执壶,执壶上又多有杏叶开光。收藏此期执壶最多的莫过于托普卡比宫博物馆,这些16世纪中期的产品除杏叶开光外,更加夺目的是富丽的锦地金彩装饰,日本称之为“金[手”。嘉靖末年的王宗沐记载了这股奢侈的“尚陶”之风:

“而时多竞尚陶……利厚计工,市者不惮价,而作者为奇钓之。则至有数孟而直一金者。他诸花草、人物、禽兽、山水屏、瓶、盆、盎之观不可胜计,而费亦辄数金。如碎器与金色瓮盘,又或十余金,当中家之产,而相竞以逞。其所被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德镇。”。

嘉万玉壶春式执壶的造型不像早期那般敦实厚重,有修长纤巧之感,可能受到明代中后期外销瓷的影响。16世纪早期,海禁逐渐松弛,走私贸易兴盛,葡萄牙人开始成为西方在远东的主要势力,担任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的中介者。中国从此时开始生产为适应西方市场需要的瓷器,如喷泉纹高圈足执壶,显示了西方的器式需求。介于早期矮圈足和中后期外销西方高圈足执壶之间,圈足高度相对“折中”的执壶样式也许是对外来影响的吸收和改良。

玉壶春式执壶的发展,就器形而言,实现了由“瓶”到“壶”的转变;就风格而言,大体上由端庄饱满到秀雅精巧,再到嘉万时的热烈俗艳。它14世纪晚期在中国出现,随着陶瓷之路,销往世界各地,持续影响那里的造作,反映了流行在世界的中式时尚。

热点推荐

上一篇:这里应该有座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