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重访苏区堡垒村泥溪

重访苏区堡垒村泥溪

小编:

甲午深秋,省司法厅原厅长、省老促会原副会长、老游击战士曾洪与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老促会负责同志,重访苏区堡垒村――泥溪。

曾洪同志当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独三大队一连的政治指导员,连队多次在这里转战休整,与老区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当老区群众得知曾老要来探望时,早早就在2公里外的村口等候了。大家见面十分亲热,坐在禾坪上饮着清凉山香茶一起座谈,回忆当年共同战斗的峥嵘岁月,共商泥溪经济发展大计。

在溪田当了33年支书现年77岁的吴淼生老伯回顾说,解放后,国家百废待兴,但党和政府对老区十分重视,在政策上、物资上给予老区特别的支持。李坚真大姐给马图老区送来了拖拉机等新式农机具,政府定期给老区人民发放返销粮,发放种子、化肥等农业资料,还给山区送来电力送来光明。改革开放后,山村修通了公路,近年又实现了水泥硬底化,行政村还建起了远程教育点、图书室、文化室。

守着“聚宝盆”、手捧“金饭碗”还要讨饭吃,这是老区群众着眼大局,再一次为人民作出的无私贡献,而且是延续无期的贡献。水库也给予集水区群众资源补偿,但补额有限,且自2009年以来一直未有递增。政府还把这里列为生态保护区,国家给予生态林补偿,但同样补额有限。对此,泥溪老区人民没有怨言,只是努力思索着未来的发展。

泥溪当前比较突出问题是:50余间破旧的土坯房接近崩塌,急待整修;饮用水工程急待完善;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急需解决;公路仍是路窄弯多,需要拓宽完善;村容村貌村道,几十年依然如故,需要整治;方圆几十里仍是手机盲区,急需改变。

泥溪人民期望,在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政府和更多的有识之士,能把目光关注到边远山区的老区村,帮助发展山地油茶、南药等项目,解决民生福利难题,让老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更多地享受国家开放改革成果。

太阳西斜,我们一行踏上归途,衷心祝愿泥溪老区明天更美好。

■ 链接

泥溪红色历史

泥溪村地处莲花山脉中段九龙嶂腹地,是西阳镇溪田行政村8个自然村之一。民国时期属丰顺县马图乡,是著名革命老区马图的核心地区之一。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群众觉悟高,革命思想基础牢固,是天然具备游击战争要素的地方。

1930年东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古大存、李坚真、曾山等同志先后来到泥溪开展革命活动,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减租减息,开荒扩地,大种番薯、木薯等杂粮以增加对游击队的补给。此时期的泥溪村一派兴旺景象。

此后,由于国民党的重兵围剿,红军主力部队转移作战,马图、泥溪这一带的革命转入低潮,党员和赤卫队的活动转入地下。

1946年1月解放战争开始,深藏多时的红旗又在泥溪升起,姚安、陈学等同志首先来到泥溪、洋西坑建立据点。接着梅兴丰华边县委、粤东支队、梅丰武工队、丰北区武工队在泥溪驻点开展革命斗争,并在泥溪建立了小兵工厂、练兵场和医院,健全了农会和赤卫队组织,在鹞婆石岗建立了t望哨楼。陈华还在泥溪大路下邹屋秘密吸收林湘兰、房金兰等为共产党员,并成立泥溪党支部,刘永生、王维、姚安、陈华、丘璋、叶芬、曾洪等同志经常在这里活动,和泥溪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马图会议后,泥溪群众受到极大鼓舞,积极筹粮筹款支持部队,做好妇女运输队、担架队等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响应开赴第一线。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来往于泥溪的部队更多,一部分伤员运来这里疗伤,泥溪人民全力为部队服务和奔忙。泥溪赤卫队出动协攻的最后一仗,是在1949年7-8月间,胡琏残军败退潮汕,经过梅南,我军在北山嶂分水坳设伏。此役我军无一伤亡,打了一个漂亮伏击战,事后在泥溪还召开了军民庆功会。

泥溪这个红色堡垒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始终红旗不倒。在犬牙交错的斗争中,光政权的变换易帜就有“七白七红”之说,大小战斗有10余次。在白军一次次“烧杀抢”的疯狂围剿中,泥溪人民承受了重大而惨痛的损失,被杀害的共产党员、赤卫队员15人,革命群众48人(占当时人口的30%多),被烧毁房屋130多间,被抢走的生活用具、农具、粮食、猪禽一大批。很多泥溪人无法在此生存而逃往他乡,等到红色政权建立才又重回家乡。

新中国成立后,马图被授予著名的重点革命老区称号。1951年冬,中央苏区慰问团华南分团到马图(包括泥溪)慰问老区群众,帮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要河台20万人“闹开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