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关联理论研究

浅论关联理论研究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最佳关联原则

【论文摘要】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了关联理论。本文就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关联理论的应用等方面对关联理论作一综述。

1、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1关联理论的交际观。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言交际是具有分裂性的,语言即使不用于交际中也可独立存在。那么,真正涉及语言使用的活动并不是交际的而是认知的,语言是加工和记忆信息的基本工具。她们认为,人类话语的理解、人类的故意交流决不仅仅是一个非智能的、机械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因此,关联理论把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的行为”,明示与说话人有关,推理主要与听话人有关。刘绍忠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1997)一文中对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用唯物的、历史的和辩证的态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3关联理论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把语境看成是一个心理建构体,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可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认知语境包含着各种信息,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人们主要依靠“相互显映”和“互明”(即交际双方对认知语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来达到相互交际、理解的目的。传统语用学把语境看作是事先确定的常项,把相关看作是按会话合作准则进行含义推导后才能确定的变项。而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是一个动态语境,它把关联看作是常项,把语境看作变项,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被认识的新信息与已经被处理的、存在于听话人认知环境中的部分信息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语境,而新的认知语境又与新信息相结合,不断构成新的认知背景。这便是动态的语境生成。认知语境除了动态性以外,房殿霞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2006)中还提到认知语境还具有人本性、可选择性和完形性。白彬、朱丽田在关联理论的语用价值分析中认为认知语境还具有即时性。 "

1、4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Sperber和Wilson(1986:1

5

8)提出的关联原则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最佳关联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省力,即通过最少的处理努力而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2、关联理论的应用

2、2关联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Rost(1994,1995)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黄子东(19

9

8)在《话题熟悉程度、语言水平、问题类型对听力理解的影响——一项基于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实验研究.》中结合图式理论的一些观点,通过调查话题,语言水平和问题类型对EFL听力理解的影响解释了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并提出了传达式外语听力理解关联模式。刘绍忠(1998)从认知环境和相互明白的思想阐述了语际语言现象的成因及第二语言习得中出现的第二语言现象。

2、3 关联理论与认知心理学。关联是人的本能,关联是一种自然选择,关联是相对的量。关联的强弱取决于处理效果与处理努力之间的关系,效果越大,关联越强,努力越大,关联越弱。用它可以解释选择性注意与优先性注意。

【参考文献】 [2]姜望琪:《关联理论质疑》[J],《外语研究》2001,4。

[3]孟建钢:《关于批评关联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托马斯·阿奎那“本质”观的述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