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哲学视野下的反腐败问题

浅谈哲学视野下的反腐败问题

小编:芦婷婷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开幕式上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成败事关国家发展与否,社会能否和谐,人民利益能否实现,而要从根本上反腐败,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反腐败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从实际出发,辩证地看待我国反腐败现状

什么是腐败?对于这一问题,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看,分别从经济、政治、道德的层面进行了分析。腐败,原意指的是谷物的发霉与腐烂,自引申到政治领域中来,已成为专用的政治术语,意思是专指腐败官场公共权力的滥用,也指社会上出现的主要不良现象,或一个社会制度的腐朽。我们认识和研究腐败问题,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方向,腐败的实质是权利或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益之间的交换,它始终是一个物质的问题,并不完全是意识的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腐败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是社会欠发达欠文明的表现,是文明发展低级阶段的必然物。腐败必然会破坏国家的稳定,阻碍社会的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反腐败是必然的。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世界观

和方法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忽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意义,这是反腐制度与机制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前提条件,反腐败工作也应从这一前提出发。制度反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设计出精准的制度,这就要求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针对腐败产生的根源、反腐存在的问题等,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否则,制度反腐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管理体系,这突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的反腐工作发展方向反腐政策导向也由侧重教育、防控转向强化惩处监督、推进制度建设。

2.忽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反腐过程中存在惩治不力现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腐败势必会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损,使政府失去公信力,最终丧失民心。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党的优良工作传统,也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忽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终结果必然是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没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带来了制度执行困难和权力运行过程中监督不足。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所以,人的意识在腐败中起着内在的作用,它是决定党员干部自身腐还是不腐的关键因素。腐败的出现归根到底就是个人的意志出现偏差,错误的意识指导错误的行动。反腐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完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造成制度执行难和监督不足的问题,客观上还会纵容腐败现象的漫延。毕竟,制度设计和实施只是反腐败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它自身有着不能克服的局限,不存在万能的制度。

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反腐败的路径

1.用过程思维观形势,深刻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认清反腐败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过程,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现有的发展阶段,运用过程思维看反腐败的客观形势,必须了解腐败问题存在的历史背景、形成机理和现实条件,把反腐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中去考察。同时要看到,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性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正视矛盾斗争,也要有必胜的信心。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完善和落实反腐举措。

针对不同的矛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反腐过程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是对两点论的正确运用。反腐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加大对党的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特别是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这正是坚持了重点论。要注重把两者统一起来,真正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中的主体作用。

反腐败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纵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是一部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国外技术哲学发展状况概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