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萧蓑父先生中国哲学的诗意书写

浅谈萧蓑父先生中国哲学的诗意书写

小编:林甫

业师萧蓑父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同时也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诗人和具有多方面艺术修养的艺术家。正因为萧先生兼具哲学史家和诗人、艺术家的多重身份,故他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个性,他的中国哲学的书写方式可谓是一种诗意的书写。在纪念萧先生九十冥寿和学术界反思中国哲学书写范式之际,总结萧先生中国哲学的独特书写范式,不仅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萧先生本人,也是为了能使当前中国哲学书写范式的探讨获得深刻的借鉴与启示。

一、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美为书写目标

做任何研究都会有自己的目标,研究中国哲学亦然。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有的因为兴趣,有的为了服务政治,有的则是为学术而学术孔子、荀子皆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荀子劝学》)王国维则感慨地说:今举天下之人而不悦学:今之言奖励学术者,言研究学术者,实皆以其名也,否则以其可以得利禄也(《教育小言十则》)。萧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始也不能不具有某种功利化的目的。萧先生当年也认为研究中国哲学史就是必须按照(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以具体化。哲学史研究的特定对象,就是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中国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揭示出这些哲学的本质矛盾在中国哲学中的表现形态和历史特点,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联结。但随着萧先生把自己中国哲学的研究重点确立于明清之际的启蒙哲学思潮、特别是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且由于他在历经磨难和艰难困苦之时,经常想起明清之际学者们锋摘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的坚贞风范,故他最终把内在超越流俗,充分实现自我的人格美追求。确立为其中国哲学书写的最高目标。

二、充满激情的诗性哲学话语

众所周知,哲学话语与文学艺术的诗性话语是具有明显差异、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哲学话语要求准确、明晰、理性、信实,而文学艺术使用的诗性话语则具有简约、模糊和多义性,并富有激情。老子曾揭示哲学话语与文学艺术的诗性话语之间的矛盾说信言不美,美言不叮言(佬子》第81章)。

当然,哲学话语与文学艺术的诗性话语之间的这种矛盾对立也不是绝对的。对立,通常出现于较低层次的哲学思维或审美活动之中,而在高级的哲学思维和审美活动中,则是正言若反的。因为道本身的存在既是哲学的,又是艺术和审美的。老子曾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叮言(《老子》第21章)说的即是这个意思,而《老子》一书采用的也正是一种诗性的话语。

三、突破格套,自由多样的文体形式

与萧先生中国哲学书写的诗性话语相关联的,是他的哲学书写除了以通常所谓论文、专著的形式出现之外,还有大量以各种文学体裁出现的文艺作品。这就极大地突破了以往哲学书写的文体格套,更进一步增强了其哲学书写的诗性特征。在萧先生已出版的各种学术著作中,差不多都收录有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作:而在2007年出版的《萧氏文心》中还有专门一册萧蓑父诗词作品选集《火凤凰吟》。

中国哲学的这一书写传统或范式以及知行合一、以追求融真契美的人格美境界为最高目标,显然不同于西方哲学书写重逻辑和理性的范式。而萧先生的中国哲学的书写范式,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美为书写目标,使用包含激情的诗情话语和诗词赋颂、序跋题辞等多种文体为表现形式,应该说,这其中明显包含了他对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思维和书写范式的自觉继承。

当然,在当代的学术语境下,萧先生的中国哲学的书写很大一部分仍然是以当前的学术范式、即以严密的论文或专著的面貌出现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说,萧先生一生都在探索一条能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融合起来的中国哲学的书写范式。萧先生的这一自觉探索,应该也正是中国哲学界现在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法理学角度浅谈柏拉图的正义观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