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LCA逶迤的印度制造

LCA逶迤的印度制造

小编:

在经历三十载风雨后的2015年,印度首款国产战机――“光辉”轻型战斗机(LCA)交付空军,其历程可歌可泣。在未来,印度航空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如何摆脱“LCA模式”,也成为外界探讨的焦点。

LCA战斗机项目梦起

研发一款主力战斗机,除获得符合性能要求的技术装备外,更重要的是获得一支有能力的研发队伍。战斗机研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气动外形、飞行控制、发动机等重大分系统设计,每一项都极为复杂,且不说整机,单是能独立研发这些分系统的国家在全世界也屈指可数。

印度航空工业从HF-24到LCA,其设计指标无疑都远超出其实际的研发能力,而印度人的解决办法倒也简单――请外国人来组成核心团队。他们既想要先进战斗机的独立研发能力,又似乎不考虑另一个与其相悖的问题――外国人走了怎么办。虽然LCA项目的核心团队有大量印度设计人员参与,但这些人员并没有参与过战斗机研发,甚至没有参与过战斗机的仿制工作。LCA项目确实可以使这批人掌握战斗机从设计到生产方面的一些经验,但其真正能掌握的能力不容乐观,因为在LCA项目中,多次重大项目进展都是由法国研发团队推动。LCA项目对于印度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印方参与得多一些的HF-24项目而已,印度用了30年的时间,只向前走了一小步。

LCA项目中的一个亮点是印方提出要继续改进,后续型号将装备相控阵雷达。如果该项目继续发展,印度拿出中国改进米格-21那样的精神,保证人员队伍不断代,那么印度航空工业也许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印度制造与航空工业

印度虽然有良好的国防采购环境,但当局并没有放弃利用自身人口与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发展本国制造业,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国防工业的改革方向,寻找航空工业的未来。

2014年9月,为将印度发展成一个全球制造中心,印度总理莫里启动了名为“印度制造”的宣传项目。这个概念并不新奇,以中国为代表的几个东亚国家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亚洲虎”的实力。从北美到澳大利亚,市场被中国制造一路攻陷,便是很好的证明。因此,也很容易理解,为何“印度制造”这个号召的出现让印度的工商业界一片叫好,这个项目的启动同时也被看作是与中国在经济上竞争与抗衡的契机。 苏-30MKI 是印度空军的重点采购装备,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空军的主力,毕竟面临着强大的现实威胁,印度空军不可能为采购LCA 而牺牲自身的战斗力。 在工商业界如此,那么在积极谋求建立地区性绝对军事优势的道路上,印度政府更是有着自己的原则,即武器研制方面能自行研制的绝不仿制,能仿制的绝不进口,特别是空军装备,更是强调进口、仿制、自研并行的方针。印度政府长期以来不断引进国外产品,目的是在为本国航空生产和科研部门谋求对外合作的机会,并以此带动本国航空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正如前文所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条道路走得曲折、艰难,尽管印度航空工业因此有所收获,但是与国内的核工业与航天工业相比,其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未来还可能危及印度建设空军强国的既定目标。

由于印度航空工业长期采取科研和生产分立的模式,并且两者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造成科研部门重科研而轻生产,新技术工程化周期长、难度大;生产部门重生产而轻科研,工艺和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这导致印度军方在采购装备时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外产品,使得印度国企长期缺乏内部需求的拉动,缺乏资金和人才方面投入,新产品的研制周期漫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印度国营企业在垄断国防和航空工业超过60年后,仍然没有高水准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充足的合格人才储备来完成印总理对国防和航空工业的“印度制造”期望,内在经济与工业实力的匮乏带来的国防装备来源多元化问题,更是自下而上地影响了国家安全形势。

航空工业作为高精尖技术的浓缩,需要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和相应的高技术人才储备,而军工产品的市场不但有限,还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因此,受“国家安全问题”的驱动,印度航空工业必须一路向前,这需要基础设施不断更新换代以及更高的人工水平,所有这些要求都需要持续的、更高的投资。

可喜的是,自2010年来,印度当局借陆海空三军陆续迎来换装高峰,频频出台新政策,希望用市场换技术,推动本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提升。印度的防务补偿贸易政策规定,国外承包商必须把合同总额500亿美元中至少30%的份额交给印度国内的企业,这样算来,未来10年印度国内航空企业将分享近15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巨大资金投入必将推动其技术进步。不仅如此,印度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也将增加政府对航空工业资金的投入。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一些私营企业也试图进军充满挑战的航空工业,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在基础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如果该领域正式向私企全面开放,印度航空工业将获得更多有利条件在未来高速发展。

从LCA看印度国防工业未来

印度人如果不愿意再看到本国空军装备外国飞机,进而受外国防务企业左右,在本国国有军工企业实力尚不够强大之时,最实际的做法应该是调整国防产业的结构,加强国企的责任感,打造与私企的合作关系,通过和国外的合作提高实力。而事实上,印度政府已经为此将国外直接投资比例的限制从26%提高到了49%,这样外国投资者便没有控制权。

但仅仅这么做还不能达到加强国防产业的那些目标的,当“印度制造”遇上本土国防和航空航天工业,问题绝对比想象中复杂,因为印度工业体系涵盖广泛,但是各个技术领域发展并不平衡,薄弱领域的技术成为航空工业整体水平的短板。比如,印度可以凭借本国出色的IT工业,完成复杂的软件系统开发,但是却不具备现代飞机飞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虽然能够研制生产机载任务计算机,但是不能独立研发与之相配套的火控雷达,这些都是印度本国自行研制的LCA战斗机虽历经30年才定型的原因。面对诸多问题,除非政府能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地来解决,否则,航空产品的“印度制造”将永远只是镜花水月。

热点推荐

上一篇:引弦待秋月舰载机弹射之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