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微信平台的科技期刊办刊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科技期刊办刊模式创新研究

小编:

摘 要 以微信平台在科技期刊应用的概括为出发点,以科技期刊组稿、审稿、编校、出版等流程为框架,系统的对科技期刊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完整的应用体系,利用微信平台创新了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以期为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信;科技期刊;微信平台;办刊模式

1 研究背景

国内一些科技期刊敏锐地捕捉到通过微信传播发展的机会,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以期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渗透力[2]。科技期刊申请微信平台“订阅号”功能有信息推送、阅读原文、聊天机器人等功能。2013 年年底,通过腾讯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可以使用自定义菜单,大幅度提高了平台的交互性。通过公众平台,期刊可以通过信息推送功能向特定的微信用户群体每天发送一条信息,通过阅读原文功能则可放上官方网站相关文章或以前发送的微信信息的链接,而聊天机器人功能可以实现关键词查阅等,依据关键词利用设置好的信息库向用户推送答案,节省人力,提高沟通效率。

新技术的使用和完善,需要使用者的深入探索,科技期刊对微信平台目前的使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推送、精准订阅和接口开发等方面,也有少数学者从校对、组稿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对于微信平台系统使用的研究,有学者从面向对象的分类来进行思考,即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委等群体[3]。结合学者研究的成果,本文从科技期刊组稿、审稿、编校、出版等流程为框架,系统的对科技期刊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完整的应用体系,利用微信平台优化拓展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以期为科技期刊的创新提供参考。

2 办刊创新

科技期刊的工作流程主要可以分为组稿、审稿、编校、出版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对于沟通的对象和内容差异很大。结合各个环节的工作特点及其辅助拓展工作,分别对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创新开展分析。

2.1 组稿环节

传统的组稿主要分为面向公众和面向个体或群体,面向公众组稿是指对外发布稿约并将来稿进行分类组合,而面向个体或群体组稿指编辑以专栏或专题为目标,主动联系特定的作者或作者群进行约稿。

1)对于面向个体或群体组稿而言,传统联系多使用电话进行联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常常遇到作者不方便接听电话等情况,对作者的工作造成了影响。也有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的,又会遇到电子邮件沟通效率低、时间长等缺点,往往对及时完成组稿工作造成威胁。

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科技期刊相关的时间碎片化等研究[4]提醒我们,科技期刊的工作要顺应社会发展的特点。人们喜欢充分应用小块的时间来处理事情以避免时间的浪费,而微信正是这种应用方式的典型工具。科技期刊编辑部门建立多个专栏或专题的微信群,邀请相关作者入群,及时发布约稿通知,答复作者疑问,了解相关稿件的写作进度,为作者提供相关的帮助,提高组稿的效率和质量。

2)对于面向公众的组稿而言,除了要对外发布稿约,还要及时答复作者的各种疑问等。对于微信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期刊的动态和各种文档、稿约等。期刊的相关信息或指导性文档等资料,无法让作者方便及时获取,如投稿须知,参考文献格式要求、稿约等,往往需要登陆期刊的官方网站才能获取。登陆官方网站可能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科技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对于网站的建设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官方网站,导致作者几乎无法自主获取;其次,登陆网站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等认真查找、比对等,耗费时间,在碎片化时间状态下很难实现;最后,人们已经逐步用手机上网代替了电脑上网,而手机上网时,产生的流量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使用官方网站,几个页面便要占去上兆的流量。

通过微信平台的聊天机器人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系列问题,及时向微信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节约了时间,更降低了流量。另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动推送各种动态和通知,使得作者在碎片化时间里可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最后期刊的相关信息或指导性文档都可以通过微信自动获得,节省了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减少了编辑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作者查稿。很多作者习惯打电话到编辑部查询稿件被录用或出版安排等情况,占用了编辑不少的工作时间,影响了编辑的正常工作。有些编辑部门为了优化此类工作,专门设置了具有投稿、送审、查稿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投入需要一笔费用,还有后续的维护、更新等,都会对编辑部的运行产生一些负担。另外每个期刊编辑部门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规格,差异较大。对编辑部门工作人员而言要通过培训才能掌握部分功能,对于作者而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操作、重复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记录每个平台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等,造成了作者很大的负担,也造成了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

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对编辑部门而言,设置稿件的查询功能容易实现,简化了和作者沟通的繁琐程序。且由于工作人员生活中对于微信的广泛使用,对于微信的功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另外使用微信完全免费,不需要投入软硬件,且软件功能会持续更新。

对于作者而言,通过发送稿件编号可以查询到稿件处理程度,相比使用电话、期刊编辑部信息系统而言都更加省时、省事,同时也免去了填写个人信息带来的繁琐手续和安全隐患。另外,由于作者在生活中对于微信的频繁使用,也大幅度降低了操作的难度,节约了作者的时间和精力。 2.2 审稿环节

对于很多编辑部门而言,审稿环节是比较头疼的,审稿专家往往由于工作繁忙,稿件往往难以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往往出现稿件送给专家后,三番五次的催促,都难有回复,后面实在是拖的太久了,干脆就草草了事,不利于稿件质量的把关。这显然让编辑部门处于两难境地:审稿专家经验丰富、学术渊博但时间紧张;有的学者时间很多,但学术水平不足,不能准确把握稿件质量。有编辑部门的信息系统也覆盖了送审环节,依然不能解决审稿慢的难题,还偶尔遇到专家不习惯使用信息系统的情况,往往要打印出来手工审稿。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年龄、各种文化层次、各种岗位的手机玩家在各种场所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到处可见,以至于网络出现了“低头爸爸”的头衔,而澳大利亚更是创造了“低头族”一词。借用微信这样的工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让专家们低头一把呢。

编辑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通过微信,以文档稿件或图片的格式发送给审稿专家,专家就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和审读,例如等着开会、等人、甚至上厕所时都可以审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对于不习惯打字的专家来说,对于图片格式的稿件,可以使用手机的图片编辑软件进行标记,再使用微信的语音功能,对图片稿件上的标记进行阐述,将微信语音发送至编辑部;对于文档格式的稿件,可以通过手写输入进行审阅,意见较长的,同样可以通过微信语音进行说明。这样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审稿的效率,补充纯文字审稿意见的不详尽之处,通过录音审稿也可以大大的节省专家打字的时间,提高审稿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

2.3 编辑校对环节

稿件校对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与作者进行有效、快速的远程校对是期刊工作者们近年来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微信可以快速发送文字、照片和声音等,适合稿件远程校对所需的“面对面交流”的要求。特别是遇到下述的类似情况时,使用微信沟通可以很好的处理好远程校对问题。

1)不善于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的作者。

稿件中使用的图片,有很多是仪器出的,不是作者使用图片软件做出来的。让作者修改图片往往是不可行的,而细节的问题往往通过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传统的做法只能是作者打印出图片,在原图上手工修改然后邮寄回编辑部或者扫描后发电子邮件,大费周章。而如果使用微信,作者用手机将图拍照后通过微信发给编辑部工作人员,每一处问题都通过语音微信沟通,及时修改,就可以把问题简单的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出差的情况。

作者在外地出差时,往往由于使用电脑上网不方便、软件缺乏等问题,很难在电脑上进行校对修改;通过电话的话,又容易遇到不方便接听等等,导致沟通困难。如果通过微信将校对稿的图片发给作者,并辅以语音留言进行解释说明,在作者方便的时候就可以收听留言并对照图片进行修改,即方便了作者,也降低了编辑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语句有歧义的稿件。

有些稿件在语句语法上不太注意,导致稿件的可读性差,语句有歧义。通过电话沟通的话,需要作者有合适的时间且面对着稿件,占用编辑部工作人员和作者的较多时间。如果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将需要明确的地方以图片和语音的方式留言给作者,在作者有时间的情况下随时进行对照修改,即能有效地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同时又节约了不少的电话费支出。

2.4 出版环节

数字化是近几年来期刊业热议的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由于受限于自身的规模和实力,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加入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平台;加入开放存取平台;自建数字化平台。而三种方向都有不同的难题:首先,加入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平台。这些科技期刊专业的数据库平台成为用户查找文献最常用的平台,但科技期刊在这个数字化的产业链中,没有谈判的筹码,只能简单的向数据库提供资源,甚至变成了科技期刊传播的主要途径,学术影响力和经济收入都收到影响,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国的 科技期刊数字化行业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垄断局面[5];其次,加入开放存取平台。在国外开放存取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的开放存取只能用“雷声大雨点小”形容,开放存取平台影响力甚弱,以至于连很多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员都不甚了解。虽然有学者提出了相关创新性的开放存取发展路径[6],但开放存取真正的发展还必须依赖国家层面的举措,目前来看,显然加入开放存取平台的结果是没有任何效果;最后是自建数字化平台。显而易见,以自建数字化平台的方式发展数字化,比起加入开放存取平台难度还要更大。除了影响力小、无人问津外,更大压力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开展平台建设,对于绝大多数的科技期刊而言,这是行不

通的。

与传统的门户网站不同,首先使用微信不需要考虑投资的问题,其次微信传播以“人人为发布者,人人为接收者”为特征,其优点在于信息可以通过微信以裂变式、碎片化地传播。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快速、动态、实时互动、受众多、具有长尾效应等特点,科技期刊可以借此作为期刊传播的新途径。以微信传播为途径,整合科技期刊相关的数据资料、融合科技期刊相关的各种要素,广播平台提升影响,窄播平台强化精准,建立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平台。

对于使用微信平台建设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环节,要结合微信平台和科技期刊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出版风格特点。

科技期刊的文章侧重学术研究,篇幅长且内容艰深枯燥,适合做学术研究或查阅资料时进行阅读学习。通过微博这个平台,科技期刊应借助微博传播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摘炼精要,构建一个轻松的微信出版和阅读

模式。

2)传播特点。

科技期刊利用微博平台可以实现编辑部与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的良好互动。特别是利用作者对期刊的转发,可以更好的拓展读者空间、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稿源。 3)媒体格式特点。

传统印刷期刊的媒体格式单一,传播内容有限,而使用微信的多媒体属性可以很好的拓展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方式[7],图、文、音并茂,增加期刊的吸引力,可以更好的展现科研成果,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应用。

2.5 辅助拓展工作

1)推送导读。

采用语音的方式向读者传递期刊最新最热门的导读内容,会让读者感受到新鲜的体验和舒适享受,且对于提升期刊本身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会有非常显著的效

果[8-9]。编辑部工作人员可以将近期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成果编辑成5分钟以内的语音消息推送给读者,让读者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取最新的相关资讯。

依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定期将最新目录推送给相关的订阅用户,将不同专题前沿论文题目通过图文消息展示出来,甚至可以直接链接作者的微信号,以实现读者与作者间的交流和即时互动。

2)推送语音祝福。

重要的作者和审稿专家是科技期刊高水平论文提供者和质量保证者,是决定期刊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微信平台在生日时给他们发一条祝福的语音信息以表达关怀,比起电话少了打扰的担忧,比起冷冷的文字,则更具亲和力、更能增进期刊他们之间的感情。

3)应用平台举办活动。

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各种活动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建立更广泛的粉丝群体、扩散更强的影响力。如对于积极参与互动讨论的读者,编辑部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粉丝活动来提升人气;在推送信息时穿插生活小常识等;每期评选转载次数最多的论文以激励作者,以期吸引到更多稿源。合理充分运用微信平台可以将在原来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开展的活动以方便、集约、高效的途径实现,增进读者编者间友谊的同时又打造出期刊的人文品牌形象[9-10]。

3 结论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创新科技期刊的办刊工作模式,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科技期刊与微信等新兴信息传播工具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互利的工程,需要广大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发挥智慧和创造力,积极地参与进来。微信不但引发了信息传播方式上的变革,也给科技期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平台,将微信平台的功用融入到科技期刊办刊的各个工作流程中来迎合了科技期刊发展的时代要求,值得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5]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价值反思与改革取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150-156.

[6]钟琳,梁光铁,陆娜,等.科技期刊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模式发展思路探讨[J].编辑之友,2012(7):64-66.

[7]陈晓华.传统报纸使用微信新媒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新闻传播,2013(1):14-17.

[8]覃合.新媒体浪潮下期刊编辑工作的调适与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2(7):163-165.

[9]万美,刘杨铭,吴海平,等.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的发展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4-1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