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职院校教改需求与市场状态的吻合度研究

高职院校教改需求与市场状态的吻合度研究

小编:

【摘 要】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市场问题在于招生市场与就业市场的矛盾问题。学生会选择热门专业报名上学,但这些热门专业没有办法完成就业指标,所以高职院校均采用了不对口就业的就业方式要求学生进入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基层工人的工作。这种现状带来了诸多衍生问题,造成了高职院校目前的校园环境日趋严峻。本文研究一个教改方向,逐渐扭转这种严峻的局势,使得学生不但可以对口就业,且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得到坚定的意志和奋斗的习惯。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改需求;市场状态;吻合度

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且多数学生可以在大一时就可以完成签约,实现提前就业,免费就读。但此过程深挖来讲,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些学生的就业去向无一例外均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生产岗位或者销售类企业的最基层市场信息员岗位。这些岗位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项目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热门专业并不相称。不少学生一入校就被学长告知,其学习的专业没有任何用处,导致学生学习欲望较低,学校安全保障压力较大及退学现象较为明显。

1.现状

1.1校内管理混乱

在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战略已经在各大高校展开,我高校近年对应用性人材的培养战略也进行大量的研究,别的高校学生平平出现出去找不到工作的状况,高校的老师们都是在学生没有进来的时候说的冠冕堂皇的,当真正走进校园的时候才发现。小树林时学生们的聚集地干什么的都有老师也不问,班级就是学生们的天堂,上课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干老师就是在哪里低头玩手机对学生也是不闻不问的。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各中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的报名,其二是各普通高等中学学生考统招大专的落榜生,其三是企业委托培训的员工。这些生源普遍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成绩并不成功,且在高考等相关考试中处于“失败”的地位。此类学生对于文化课的接受能力普遍偏差,或者具有一些不良嗜好导致无法潜心完成之前学业。这些学生在人格建树方面均存在着之前工作的缺陷,最终导致这些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学习压力较大,学生成绩不如重点高校的学生成绩。现实状态下,少有考生将高职院校当做第一志愿。不少考生均将高职院校作为便捷获得文凭及就业机会的通道。造成学生在校内出现意外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虽然这些意外情况仅是及个别情况但在舆论的放大作用下佣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偏见已经形成。

1.3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差异性

企业为了得到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人力资源,纷纷前往高职院校签订提前就业协议。像富士康一样,在各个高职学院和那些大一的学生签下合同保他们上完大学出来就上他们企业去上班。在那些学生还没有去上班的时候是一个想法,去了之后又是一个想法。要是想要走的话就得给公司过多的赔偿金额,学校也就是想从中赚一点利润,才不去过问学生。才导致了外界对高职学院的偏见。

1.4管理理念亟待提高

学校对于学生就业的管理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岗位的就业需求量极大,一方面高层管理和决策岗位的就业需求量几乎为零。但学校招生时,如果直接说明最终去向是劳动密集型岗位,学生不需要进校学习就可以进入这些岗位工作,就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所以学校招生过程中仍然需要招聘各种管理类岗位的对口专业。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压力差直接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管理理念出现严重的问题,这种问题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毒瘤。现在我学校的学生在工作方面都是出于被动的,企业需要下层员工了才会来我校要人。不问那些学生学得是什么专业直接就签合同,要是不给学校就会面临着日后给学生找不到工作,也会影响学习以后的入学人说,所以极个别老师会以个人的利益来决定学生的将来。

2.问题分析

2.1企业对学生的偏见使得学生就业难

现在这些企业瞧不起高校的学生,认为他们整天什么都不学没有技术能上任别的职业。只有需要干又脏又累的工作才会来高校要人。要是学校不给人的话自己又赚不到利润,索性别的企业一要人就给,完全不去征求他们学生的想去干什么,只会一味的答应那些企业的老板。

2.2基层岗位就业需求导致就业畸形

因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不可能对口就业,特别是工程师岗位和管理岗位很少聘请高职院校学生,所以,现在的高校学院的学生认为他们在高校上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他们天天的游手好闲不好好的学习。学生一味的认为出了高校之后只能去企业干和自己专业对不上口的工作,只能在底层工作,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觉得自己就是一无是处才会去上高校。所以,基于囚徒效应,一方面学生在不满中接受了自己未来进入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当基层劳动力的现实,另一方面学生放弃了通过奋斗改变这种现实的机会。这些企业就抓住这些学生这样的心理,来给自己企业谋取更高的利益。

2.3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方法是当前问题的根源

现在的高校学院的老师就是太放纵学生。老师上课自己玩自己的,完全不去过问学生,导致了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完全不顾忌他们的将来。对学生吸烟打架也是不闻不问,只要是出了大事情绝对不会教育他们老师认为他们跟本听不进去,所以就会采取记处分或开除这两种惩罚,高校没有让他们在上学期间提早的去体验一下底层工作,没有让他们提早意识到底层工作的艰辛的痛苦。没有很好的让他们感觉到外面还是有很多好的工作他们可以去胜任。

3.解决方案

3.1加强实习

事实上,公司管理岗位同样急缺人才,且难以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如果可以培训出适合各公司中高层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并不缺少市场需求的人才。但实际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与名牌重点大学的学生争夺这些数量有限的就业机会,学生就需要有提前接触到公司实务,进入公司磨练的机会,同时也需要让企业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实力。 让学生们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别的企业去实习,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学校以外的生活。要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看到企业的魅力和吸引力,让自己感觉从高校出来之后绝对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绝地不是他们口中的无用之人。也让他们企业的人看到高职的学生不只是单纯的一个打工人,他们也是有能力上任别的职位的。让那些企业看到高校学院的学生也是有亮点的,看到他们在未来的发展的,绝对可以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打的利润。

3.2开展心理教育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到高职也就是为了拿一个大学的文凭。反正什么都学不会出来也就是去那些底层的行业上班。这种想法导致了他们真的出来就去底层工作。所以老师要给学生们指出好的线路,告诉他们自己的才华在哪。让学生们真的的懂得自己将来的理想,绝对不是只能去底层工作的无用之人,他们未来的路是无穷无尽的,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一个提高,让他们每天都有个正确的人生目标,不会在去游手好闲的去玩。也不会让其他的企业去瞧不起高校的学生。

3.3拓展培训课程引入学分系统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进入企业后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所以要在他们在校的四年让他们拓展培训心理素质,告诉他们要是毕业时心理素质差还是不过关的同学就不给你们毕业证书。要在四年的时间重点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老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一定要高要亲自教导学生们要他们理解素质的重要性。也要教他们怎么对待往后工作岗位上面的顾客,对待顾客态度不好回怎么样对待顾客态度好有会有什么样的回答。让他们知道没有素质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挫折,但有素质会给他们带来怎么样的好处。

4.结束语

通过在课程改革中加入实习部分、心理教育部分、拓展训练部分,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当前的人才资源悖论得到有效解决。学生通过长效的实习机制,可以与用人企业充分交流,且在用人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上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心理教育部分可以让学生摆脱高职院校学生身份的自卑感,充分调动其奋斗的积极性。拓展训练部分有效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摔打能力,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不管遇到何种挫折均能持续奋斗。

【参考文献】

[2]张丽娜.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4.4(04):69-71.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汽车保养维修及管理工作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