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扎根农广基层 传播农业科技

扎根农广基层 传播农业科技

小编:

在津沽大地农业科技教育战线上,有一位常年深耕书香,立足广袤田野,为农民教育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人,他就是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津南区分校校长张立岐。20年来,他扎根基层,服务农民,走乡镇、入村户、进田间、送科技,足迹遍布全区175个自然村,培训农民3万人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3800余人,有大批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在他的带领下,农广校已经成为农民提升素质、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为农办学情深意重 提升农民素质是己任

在农广校工作20年间,张立岐天天与农民打交道,他真切地了解到农民思想意识陈旧、生产技术落后,要想让农民过上富裕日子,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带着对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执着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全面调研,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了解农民需求,探讨适宜农民接受培训的好方法;另一方面苦练内功,学习农民职业教育新知识,不断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为了使自己能胜任农广校的教学任务,他参加了高自考农业推广专业专、本科的学习,用5年的时间获得两个毕业证书,同时为学员带了个好头,激发了广大农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钻研提升水平 探索农民教育规律求创新

增强硬件提升设施 完善体系建设求突破

1997年刚刚担任津南区农广校校长时,为改善办学条件,张立岐积极争取资金,整修教室,添置设备。1998年在全市农广校系统率先建立规模较大的微机网络教室,并逐年完善。现已拥有设备先进的电化教学室,投影仪、电视机、摄像机、VCD、DVD一应俱全;线性和非线性编辑设备各一套的声像编辑室,能够自行制作教学光盘;有图书资料万余册、各类光盘5000盘的图书资料室;农广校教师实现网上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办公条件堪称一流。多年办学实践经验,使张立岐认识到农广校体系办学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方便农民就近参加培训学习。为此,他带领同事深入全区各镇、村和相关部门认真调研,综合考量。选择教学条件好、领导重视、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单位投入资金设备,设立的9个教学点和两个教学基地,目前已遍布全区。这些教学点有在各镇成人文化学校的联合办学点,有在中型企业的,有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别是把教学点建到“村一级”成为全市的首创。形成了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农广校教育培训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学校制定考核制度,动态管理,奖优罚劣,保证体系延伸的完整性,使教学辅导和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该做法得到市农委领导的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

创新思路改进工作 抓好教学质量求发展

教学质量是农广校的生命线,创新带来生机和活力。张立岐自1997年主持农广校工作以来,开拓思路,强化管理,严谨办学,狠抓招生工作,稳定办学规模。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保持在300名左右,并利用机房对农民进行网络信息知识培训,得到中央校、市、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与区人事部门联合搞好微机培训,已培养计算机初、中级人才1500余名,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

在培训中深入基层与农民交朋友,指导农民创业和生产,培养示范户54户。张立岐指导的学员李丽是农广校大专班学员,畜禽养殖示范户,在学习中受到启发,率领300多户农民成立“天津市兴牧联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服务,带领农户共同致富。农广校支持他在合作社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成为农广校培训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夙夜在公不骄不躁 淡泊勤勉踏实写人生

“干好工作心里踏实、生活充实,只要农民能在这学到想学的就好,其他都不重要。”在张立岐校长这句朴实的话语中,能深深地感受到一位农广人心底最执着的追求,他将在农民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热点推荐

上一篇:农业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贴近农民生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