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研究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生态语言学研究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生态语言学的建立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作为语言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许多生态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它的研究成果既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也可解决现实中各种实际问题,直接服务于人类社会。
一般认为生态语言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学术界对生态语言学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其完整的学科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认识。本文就生态语言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语言生态”和“语言环境”的概念 生态语言学始于隐喻。美国学者Einar Haugen在1970年8月的一次报告中谈到“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时,曾将这种关系比作特定动植物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他首次提出了“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的概念,也宣告了生态语言学的诞生。在生态语言学里,“语言生态”和“语言环境”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国外学者有关生态语言学的观点大致包括:Huagen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对人类使用的语言和多语社区间相互关系进行的生态学研究”①,W·Trampe认为语言、语言使用以及与之相互依存和作用的环境构成了语言的生态系统。Fill认为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在可能改善或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生态语言学家使用生态系统隐喻来描述语言世界系统,并借助生物生态学概念对其做出分析。”。哈特曼和斯托克认为生态语言学是“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者黄知常和舒解生对于生态语言学的定义是“以探究语言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中心,研究人类语言的生态性质,探讨语言运用的生态伦理,揭示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的学科。” 以上的观点概要地说明了生态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那么“语言生态”是什么呢?Hangen 的语言生态的概念是:特定语言与所在族群、社会、文化及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存发展状态。M·hlh·usler指出,世界上现存的各种语言构成了语言生态。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推断出他们的语言生态概念:语言的多样性就是语言生态;语言的濒危和灭绝就是语言生态危机。这与自然生态的概念类似:生物的多样性就是自然生态的概念,生物的濒危和灭绝就是自然生态危机。 此外,在有些研究语言文化生态的文章里,语言生态和语言文化生态的概念也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没有表面意义的区别。也就是说,学者们对语言生态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 那么语言环境又是什么呢? 生态语言学中的语言环境准确地说应该叫做 “语言生态环境”,以区别语义学和语用学中的语言环境。②但目前大多简称为语言环境。以丹麦学者Jǐrgen Chr·Bang和Jǐrgen Dǐǐr为代表的生态语言学派认为,语言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语言环境就是包含意识—逻辑(the ideo-logical)环境、生物—逻辑(the bio-logical)环境、社会—逻辑(the socio-logical)环境三个结构层面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生物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环境复杂体。生态语言学就是要研究语言与这三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张公谨(2001)认为“语言间的互补和共生构成了语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说:“世界上多种语言并存,这是一种人文生态环境”,这就意味着语言也属于人文生态环境。许多学者在论述生态语言学的文章中都提到了语言和人文生态的问题。那么语言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表述,还是完全不同,或是部分重叠的两个概念? 国内学者对生态语言学也有诸多研究,如李国正在他的《生态汉语学》一书中,将语言环境分为外生态环境系统和内生态环境系统,其中外生态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以及人群系统。娜么塔和胡书津(2005)认为“语言生态环境包括外生态环境和内生态环境两个部分,外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人群环境四部分所组成,内生态环境是指语言的各构成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组合。” Hangen认为“语言一般只存在于使用者的大脑中,只有在语言使用者相互之间产生关系并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相关时才起功能作用”,因而部分的语言生态也属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范畴,而某个语言生态体系状况主要由学习、使用、传播该语言的人们所决定。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对生态语言学的语言环境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似乎生态语言学的语言环境即是包含了与语言有关的所有学科的综合概念,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民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概念。 语言现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大多数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生态语言学家要重新考虑他们是要专门研究语言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还是借用生态学有关理论和生态平衡的概念,进行语言保护研究?还是要利用各学科的理论综合研究语言?如果是第三个,生态语言学的环境则是个相当“大”的环境。由于语言生态学着重研究语言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个大问题,而这个大问题又是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民族语言学等学科也要研究的内容,因此,摆在相关研究者面前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把这里面的“分”和“和”弄清楚。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