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内涵与本质研究

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内涵与本质研究

小编:孙骥

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美育的现状

1.1 教学资源匮乏

随着社会与国家的重视,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公共艺术教育,陆续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课程种类增多,更加丰富。但是除艺术专业的学校外,各大高校的其他专业大部分没有独立的艺术教育楼,同样也没有专业的艺术教育设备,没有专职的公共艺术老师,多是由辅导员和艺术学院的老师兼职开课,也没有开设美育老师这一教职岗位。

1.2 教学理念有偏差

虽然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但也只是稍有改观,或者碍于政策,各大高校最重视的还是专业学科知识,看中的还是专业学科的升学率与就业率,很多专业学科的设置是根据市场来设立的。很多高校认为公共艺术就等于娱乐,甚至还有的高校认为公共艺术教育可有可无。这一类的看法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发生了重大的偏差,自然在美育的教学上就没有什么成果,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行美育教育。

1.3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公共艺术课,但是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偏见致使在课程安排以及课程教学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各高校重视的还是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应试技能的培养。在公共艺术的教育上表现出极大的不重视。如音乐类,就是听几首歌;美术类,就看几幅画;更进一步的就是介绍一下作者、年代,讲一下流派,这已是很负责的公共艺术的教学了,有的老师更是管都不管,有时连基本的到课率也不能保证,学生连基本的艺术类普及知识也无法掌握,更别谈美育的教学。

1.4 美育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2015年国务院71号文件指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地指出当今高校艺术教育的缺陷,可谓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2 高校学生对于美育的认知状况与了解程度

笔者通过自制研究调查问卷,对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82%的学生对于美育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有少数18%的人对美育概念有着清楚认识。89%学生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对于美育并不重视,是有少数11%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美育很重视。甚至有2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设公共艺术课的必要。在面对专业课与公共艺术美育课那个更重要时有94%的同学选择专业课。

通过上述内容,对于大学生对美育的认知与了解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大多数大学生对美育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与认知。

第二,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美育教育并不重视,更多的是对专业学科的学习。

第三,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

虽然大多数人对于美育教育不了解、并不清楚,但是大多数的学生渴望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观念开始转变,对于学习并不再只局限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更注重于个人综合素养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于美育有着很强的渴望。

3 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

3.1 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素质的提升

在审美教育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音乐不仅仅是一首歌、一首乐曲、一支舞蹈,这些只不过是音乐的表现形式,真正好的音乐是有着自身艺术内涵,是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的,真正地去欣赏一段音乐,不单单只看到它的变现形式,更要了解它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底蕴,而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艺术欣赏等能力,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文化。

3.2 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

音乐对人的心理能产生巨大影响,它承载着人的情感,能够激发的人情绪,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宣泄情绪,减轻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音乐是无形的,所以它有无限的可能,通过音乐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括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能通过树立一些阳光、积极向上的音乐形象,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对生活的激情与希望,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3.3 音乐的审美教育能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

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标榜出优秀的楷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在《中国改革教格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美对于美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美对于自身直接的影响,让身心都融入世界的美之中,用心地去感受、体验美;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发挥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去追求美,从而使学生培养出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和美的素养。从而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

3.4 音乐审美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音乐艺术教育应和其他学科的教育贯穿起来并且融为一体。首先,音乐活动是需要其他的智能系统来维系的。比如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需要自我身心智能,完成作品的创造需要逻辑思维,演奏音乐的过程需要肢体智能,更需要和他人配合的人际智能等等。其次,将音乐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可以在更多时间和空间上接触到音乐教学,利于兴趣特长不一样的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学习音乐,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同样,音乐其他学科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中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将美学原则渗透到其他的学科,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对于科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 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4.1 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

随着教育产业化不断升级,人们对教育的投资也不断增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不光要求毕业生掌握成熟的专业技能和夯实的理论知识,对大学毕业生综介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要求。社会要求毕业生有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有游刃有余地与人交道的能力。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高校学生综介素质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公共艺术教是指高校中对非艺术专业的全体大学生所进行的普通艺术素质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塑造美的心灵,发展人的创新思维,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最终以促使其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素质教育。

4.2 公共艺术教育是在高校中发展美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提出将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之本的思想,席勒将这一思想得以发展,在《美育书简》的论述中提出:人只有在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和谐统一的游戏冲动,即在审美境界中,才能实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受动与自由的统一,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其二,感性的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进入道德状态,成为理性的人,美是人的第二创造者;其三,自然的片面性和全面立法的理性的限制,人被剥夺人性的自由,只有在审美状态中的人才能摆脱任何限制,使失落的人性得以复归。[1]充分肯定了美育教育对于人的培养的重要性。

要发展美育就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各大高校除专业艺术学院外最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高校的学生在如今如此强调、重视应试能力的今天,公共艺术课是他们系统地了解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在高校中普及美育、发展美育的最重要的方式。

5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内涵与本质

美育是审美的教育,它不光要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还要让人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人培养出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和美的素养。通过美育,潜移默化人的思想观念,化出美丽的心灵,成为一个美的人,用美的思想去思考,用美的言语去表达,用美的行动的去对待他人与社会,这是的美育最终想达成的目的。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本质就是美育,只是冠以音乐的形式,行使美育的功能,通过认识音乐而认识美。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发展音乐教育就是发展美育。

6 如何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发展音乐美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6.1 打造专业队伍,强化师资力量

各大高校应该加大对公共艺术课的投资,完善公共艺术教学设备,设专职的音乐美育教学老师,成立音乐美育教研小组,完善教学机构,形成完备的教学机制。

6.2 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美育育人的功能

各高校应当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学习贯彻党对加强美育教育的正确方针,深刻的认识美育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大作用,践行党的政策,落实美育教育。

6.3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高校大部分学生对于美育同样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切对于公共艺术课的学习也并不重视。学校应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达到美育的目的。

6.4 与时俱进,培养时代人才

同样音乐美育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要求,从实践出发,培养出有能力、有理想、有素养的社会新型人才。

7 结语

美育是当今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015年9月,教育部起草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年10月10日,教育部召开了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同时也指出美育是当今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发展美育,培养社会新型人才是当务之急。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思想认知错误,学科与课程定位失谐,组织管理与课程设置失调,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对脱节而造成艺术教育脱节,美育教育难以进行的状况。对此各高校应该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机制,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加强公共艺术教育,通过音乐美育来普及美育,创造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新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人才提供新鲜血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共生”,“美育”飞扬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