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及其现代意义探究

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及其现代意义探究

小编:陈由基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此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各成体系,真可谓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然亦有无成书留于后世,而对当时社会有重大影响并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大家,如纵横家。

纵横家是先秦引人注目的智慧群体,他们有的具有文韬武略,有的具有远见卓识,有的神机妙算,有的巧舌加簧。虽然,对于纵横家来说,或许由于连年征战,无暇写作,或许写了著作而未流传至今,但其辩证的外交思想时至今日仍不乏其积极意义。笔者认为纵横家的外交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的放矢

苏秦曾以连横之策说秦惠文王,时秦方诛商鞅,疾各国游土,弗用。乃大困而归,至家,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兄弟皆窃笑之。经历了挫折后的苏秦,穷困潦倒,没有任何人帮助他,别人奚落他说:我们都是安份种地,做买卖,辛苦努力以求得温饱,以十分之二的利润来维持一家的生活,而你却放弃这种最根本的工作,专做卖弄口舌的事,结果落得这般穷困,真是活该。苏秦听了这番话,十分惭愧。痛定思痛,最后他认识到:纵然他好心劝说秦惠文王,而秦惠文王却没有看着他,器重他,怎么能听进他的好言相劝呢?看来,应该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成功。苏秦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后来在说服楚威王以达合纵之目的时,就采取了有的放矢的策略。他首先赞扬楚威王威镇四海,名扬天下。他说: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楚威王听后非但不理睬,反而要赶他走,在这时候,苏秦显示了一个外交家的韬略和智慧,他说: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衡人皆欲割诸候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候割地以事楚,衡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楚威王猛醒,决断他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 .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六国何以从合而并力,而且以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乃辞令乎?非也。苏秦句句绝非妄言,而皆以事实为根据。后世书作皆重纵横土之辞令,而忽视其真实意蕴,实乃以形式掩盖内容,以现象遮其本质。楚国加入合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苏秦在来楚国之前曾听说楚曾割地就秦,而且引起楚国上层之不满。人心向背不可被忽视。这一点和现代发展中国家联合对付发达国家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渗透有相似之处。《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古人在此经验颇丰,如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将欲弱之,必先强之。都是讲要有备向来,有的放矢。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的交往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最重要的一点是有的放矢。在现代国际交往中,如果不这样做则必然会影响自己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无目的的外交,甚至过分追求外交形式,那是一种外交异化形态。

二、善抓机遇

历来的政治家都很重视机遇。有位哲人说过,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孟尝君在联合赵、燕救魏的事件中鲜明地体现了机遇的重要性。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日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欢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

可得闻乎?后面的话即不必赘述,可这天下将有大变颇有几番考虑。在此,孟尝君可以说既抓住了形势的变化机遇,又使用了攻心战术,故燕王最后只能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在现代外文活动中,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所以应该每时每刻都全神贯注。

三、国无常友,亦无常敌

国无常友,亦无常敌,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纵横家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准则。如陈轸在是否援救韩、魏问题上与秦惠王的一段话颇有意义: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否?陈轸曰:王闻乎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日,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能有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惠王曰:善。卒弗救。

韩、魏二国曾与秦结盟,而秦为了统一还是灭掉了这两国。难道秦不仁不义乎?非也,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方便人民生活,减轻战争创伤,这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此例说明国家关系要适应时务,世易时移,变化亦矣。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稍有疏忽,可能导致全面失败,而坚持国无常友,亦无常敌的原则则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国家间的关系要在动态中去把握,把动态的国际关系静态化或过分强调动态性,都是极端的表现。

四、外交活动要以国力为本

在外交活动中,有时不论任何言辞都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国力的强弱是根本原因。它在现代宏观政治学中叫做:谁掌握经济,谁操纵世界。战国时期,秦最为强大,各国外交家在同秦国交往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如苏秦说齐王合纵时有这样一段话: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王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枉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

齐真有如此之国力吗?据考,齐此时国富民强,国力殷实,确如苏秦所言。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齐仍向秦国纳贡。故苏秦又曰:今仍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紧接着苏秦根据齐国与秦国国力之对比权衡利害得失,曰: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到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闱阴晋之道,经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狠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夫不深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矣。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愿大王之少留计,亦即是说,处理秦、齐关系,亦应顾其国力强弱,对强国既不能卑躬屈膝,又不能一味抵抗,应采取灵活对策。

以上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外交策略特点。先秦外交家们的这些外交策略,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对于纵横家来说,后世说法不一。一般说来,在西汉和六朝时代,对之持贬斥的较多。但唐代却不然。李白在《在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文中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海县清一。孟轲就不承认纵横家,说他们是一群招摇撞骗的小人,这种从社会等级制度出发的偏见,显然是极不公正的。

任何阶级的政治家、外交家,无一不是纵横驰骋之士。那么,为什么有人讳言纵横术?实有社会、心理诸多因素。从社会角度看,提倡纵横术的人往往会被看作只会巧言令色,而没有实际行动之人;从心理角度看,因为纵横术往往与政治权术相联系,而人们又存有一种对政治疏而远之的心理,甚至有人从心底里认为政治就是欺骗,这必然导致人们讳谈纵横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纵横术,只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对纵横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首先,纵横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新兴的士阶层。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新兴力量,而且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社会力量。其活跃之频繁,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其次,他们的活动并非仅是巧舌如簧,政治色彩更为浓厚,才是当时社会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真实反映。最后,应看到战国诸子之文都带有纵横家的色彩。如孔子曾说过: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孟子也有言:五百年后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当今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也?此言之狂,虽孟轲自己反对纵横术,亦见其纵横也。其他各家在不同程度上,亦具有纵横特色,在此不一一赘述。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汉代学术史研究的新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