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简述

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简述

小编:

摘 要: 如来藏也被称为是佛性,其本义主要是众生和佛的体性实施同一的,而佛教是通过四大法印进行宣传众生因无明妄执陷足于无常等。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是对印度佛教如来藏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随着大乘佛教空性思想兴起而出现。长时期以来学界就涌现了一批专家学者对如来藏佛性思想的探究,本文则主要对如来藏思想源流及其发展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对藏传佛教如来思想加以分析,最后探究后期的各教派如来藏思想,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的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藏传佛教 如来藏思想 发展

引言

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方面,两者同属于大乘佛教,都是主张一切众生皆佛性如来藏说,汉藏两大佛教系统其实在历史上的交涉并不是很多,基本是处在各自发展并独立的状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方面不断加强的作用下,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交流就不断的增多。通过对藏传佛教如来藏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对其发展也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如来藏思想源流及其发展分析

1.如来藏思想源流分析

如来藏思想的萌芽最早是起源于佛教心性思想,是在阿含经时代的心性本净说,关于心性思想主要是来自佛教时期,是以离苦解脱作为旨归。在阿含经当中对心情明净之说有了明确的提出。另外在部派佛教心性思想方面是在印度佛教的发展上不断演化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性非晶净思想也开始从上座部系阐发的基础上,成为心性本净两者相互对立的思想。在部派佛教时期,其把心性思想进行了精细化分类,心性本净的思想在舍利弗阿毗昙论当中有了比较详细的阐发[1]。

另外在大乘佛教兴起方面主要是以般若经出现作为重要的标志的,其主要的思想就是将无分别观念作为立论的重要思想。并把传统佛教以解脱作为旨趣思想而转向了菩提觉悟获得圆满智慧为旨归学说。初期的大乘经心性思想将般若学说作为立论点,主要是强调一切法空和无相等,其中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当中也是通过遍遮方式对一切法毕竟清净进行了阐明。而在大乘佛教当中的观行派心性思想上,心性清净也就是心性本空,是以万法之自性空释心性的性空,这是通过万法实相来说本性净的。

2.如来藏思想发展

对如来藏思想的探究就要对其思想发展的阶段进行分析,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传入西藏,作为是新文化在和本土传统文化苯教经历了诸多斗争并相互融合,最后也成为了西藏文化的一个主体部分。在后弘期开始前佛教从上部阿里地区和下部多康地区向着西藏中部地区开始传播,在这一发展时期佛教的宗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使得本地的藏民族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弊端现象,在管理上的混乱以及借着修习秘法的名义将其作为是敛财的工具,这些方面都对健康的佛教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2]。从15世纪之后在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兴起过程中,对管理混乱的情况进行了高度的重视,并建立了相关的僧伽制度进行约束,之后就逐渐的掌握了世俗的政权。

二、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及后弘期各教派如来藏思想

1.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

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是多元化的,佛教在前弘期主要是寂护和莲花戒思想,被翻译成静命,基于世俗谛来说是唯识无境。而莲花戒则是寂护徒弟,莲花戒则是继承了寂护的思想,认为万法都是自性空的,莲花戒反对把心作为本体这一观点。

另外还有莲花生密教思想,莲花生是有着较为传奇色彩的密宗大师,有着崇高的地位,莲花生佛学思想应当同属中观自续派,其自身有着诸多的论著,例如《金刚催坏陀罗尼释金刚炬》、《照明宫殿现现除暗灯》等[3]。从莲花生在吐蕃传授的秘法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金刚橛和大圆满法当中的空行心髓。在摩诃衍那思想方面,禅宗在唐代较为流行,摩诃衍那是沙洲一带一位禅师,观心说和顿悟说思想主要是把心性以及以及佛性如来藏等思想进行融合的产物,其将清净佛性置于众生心中和佛性等同起来,这一思想是慧能即心即佛思想的再版。再有就是智军思想。其所著见差别论是西藏佛学第一本宗义书,其先将整个佛教分为有外境论者学说和唯识派学说。

2.后弘期各教派如来藏思想

后弘期各派如来藏思想中的派别比较多样化,其中的宁玛派如来脏思想是首先出现的派别,在教法传统和前弘期是一脉相承的,对吐蕃时期莲花生以及毗卢遮那等所传秘法和修行方式等有了继承[4]。这一派别是藏传佛教当中苯教气息较为浓重而非常具有藏族特色的派别,其主要是把解脱烦恼以及获取圆满境界当做是最终的旨归。这一派也分有诸多部,在界部方面主要是一切法皆心性界觉无别光明妙用,法性当中起灭,这是无限绝对的虚幻境界。而在要门部方面主要是通过对离去取舍以及双融无分别智等的运用[5]。从宁玛派大圆满法当中的如来藏思想首先在见解方面其认为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佛性,只是表面被无名的烦恼所沾染,众生本心本自清净,之所以被众生迷悟是不自识。在起修方面这一派别理论就为众生构建了明空赤露心的大圆满境界,这一派强调顿悟成佛,直接去体悟和直观体自清净本性光明的心。

另外在萨迦派如来藏思想方面,其最为核心的教义就是道果法,其中的因、道、果主要就是对佛教本体以及实修和证悟境界而言。从实际的萨迦派道果法内容上来看,主要有四正量以及三境界和三相续等,道果法的中观思想方面主要是以佛教缘起性空为思想作为重要基础,主要就是对显教因果次第的法语当中进行体现的,也就是首应破非福,中观破我执,后破一切见,知此为智人[6]。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的理论研究非常有必要,关于如来藏思想的众生是否能够成佛以及成佛内在原因或者是可能性等理论的分析研究,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的深化。在经过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后弘期的藏传如来藏思想的派别已经多元化发展,这就为其理论的研究复杂化奠定了基础,希望此次的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2]宋丽萍,张淑兰.印度伦理的历史性变迁与结构特征[J]. 南亚研究季刊. 2014(04)

[5]胡桥华.宗教中的神秘主义――以藏传佛教为例[J]. 文化学刊. 2015(01)

[6]王高昆.苯教“本无空寂”思想与道家哲学思想比较[J]. 文化学刊. 2015(01)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叶芝诗歌中的动物意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