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境的成因探析

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境的成因探析

小编:

【摘 要】近年来,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困境问题日益引发学界和舆论的关注,择偶困境的出现不仅影响着80后女研究生群体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文章认为,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境的产生既有着客观原因,如功利化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性别话语的束缚、大众传媒的不利诱导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也有主观原因,如难以消除的社会心理、理解错位的幸福观念和时而缺位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80后女研究生;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众所周知,家庭的缔结首先需要婚姻的建立,而婚姻的建立则是以择偶为前提的,因此,无论是对于家庭来说,还是对于婚姻而言,择偶都具有自不待言的重要意义。数十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以研究生为表征的高学历教育场域。据《中国教育年鉴》相关数据显示,从改革开放至今,包括硕士和博士在内的女性研究生群体无论是在规模还是人数方面都呈现出快速攀升的势头,女性研究生已占据整体研究生比重的二分之一强。尽管女研究生的文化资本在不断地丰富和提高,但他们在择偶方面却出现了较多的困境,诸多择偶困境的出现不仅影响和困扰着80后女研究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深入挖掘和剖析导致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境出现的客观成因和主观原因,不仅是消除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境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社会积极运转和协调发展的题中之意。

一、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境的客观原因

(一)功利化价值观的影响

在众多陈杂不一的影响80后女研究生择偶行为的客观原因中,首当其冲便是当前市场经济功利化价值观的影响。马克思曾指出:“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诚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注重实际、强调自我的价值理念给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行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当80后女研究生将市场经济所强调的价值观不恰当地引入到择偶领域的时候,必然会到导致诸多择偶问题和困境的发生。毋庸置疑,与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相伴随的,是西方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的流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和浸润下,80后女研究生在择偶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对自我感受和需要的过分强调以及对伴侣的经济能力和收入水平过渡注重,这就使得她们易于将择偶作为一种满足自我感受和提高经济能力的渠道。当她们在婚配市场中无法寻求到满足其自我要求和物质能力的伴侣时,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择偶困境的出现。

(二)传统性别话语的束缚

所谓“性别话语是指男女两性在行为方式和角色表现上的差异。”作为性别话语重要构成的女性行为规范和角色表现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与其所处的文化系统休戚相关,正如波伏娃所说:“一个女人所以成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定位不在别处,而在家庭。虽然我国已经了融入现代化进程,但文化的韧性使得传统性别话语并未因此而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对包括80后女研究生在内的整体女性群体的择偶行为产生持续而强劲的影响。尽管高学历的教育层次使80后女研究生在社会角色的塑造和追逐中满足自我的择偶需要,然而绵延千年而不绝的传统性别观念并没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而消失,判别80后女研究生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在与其社会角色的塑造,而是传统家庭角色的完成。可以说,正是这种传统择偶观念与现代择偶价值的冲突,使得80后女研究生始终处于一种难以名状的纠葛状态,导致其择偶困境的发生。

(三)大众传媒的不利诱导

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崛起和网络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在传媒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对80后女研究生择偶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莫属于各类相亲节目。应该说,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的各种相亲类节目有着积极的正功能,然而,相亲类节目对80后女研究生造成的负面效应和不利诱导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为例,相当一部分女嘉宾在择偶时表现出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实主义等观念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部分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取向。这种为公众所诟病的价值观念不仅影响了部分80后女研究生自我形象的展现和建构,也会使得众多男性进而远之,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将部分80后女研究生排挤出择偶场域和婚配市场。

(四)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

在众多导致80后女研究生出现择偶困境的客观原因中,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当80后女性研究生无法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寻求到合适的岗位和合意的工作时,她们会倾向于将择偶作为重要的出路和选择。应该说,80后女研究生将择偶作为替代工作的行为和选择既与严重的就业形势有关,也是传统价值观念所致。如前所述,传统择偶和婚姻观念注重女性的家庭角色,强调女性在家庭模式和结构中的从属地位,并且这种择偶和婚姻的价值准则并未因为现代化的急速发展而消失,而是对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行为发挥持续性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下,部分80后女研究生以经济收入、物质基础、家庭背景作为择偶的重要原则,这就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功利化、拜金化、现实化择偶行为的发生,使得其在物质追求和精神满足之间呈现出难以消解的矛盾和困境。

二、80后女研究生择偶问题的主观原因

(一)难以消除的社会心理

难以消除的社会心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盲目从众社会心理的影响。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本身并无对错,无可厚非,但就部分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现状来看,她们对伴侣的选择不是立足于自我的实际,而是盲目地、消极地随从他人的择偶标准与取向。二是过度虚荣心理的心理。80后女研究生虽然有着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但也无法摆脱过度虚荣心理的影响。部分80后女研究生在择偶过程中过去注重对方的外貌、身高、经济条件等因素,认为这样的男友或配偶才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面子,这样的择偶标准无疑给部分80后女研究生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三是自卑心理。80后女研究生虽然在文化资本方面拥有较好的优势,但在身材、容貌、经济等方面觉得劣于他人,这就是部分80后女研究生由于心理的自卑和怯懦不敢向心仪的对象告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择偶难题的出现。 (二)理解错位的幸福观念

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看来:“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的确,作为一种主观状态,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始终见仁见智,不尽相同。但不论人们如何看待幸福,真正的幸福状态应该是马克思所言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所谓“物质幸福即一个人获得物质财富、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心理体验;精神幸福即一个人获得精神财富从而使其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质主义的盛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很大的偏颇,单纯地将物质条件径直等同于幸福,“追求无限增长的财富,不仅成为政府行为的目标,而且也成了个人价值的基本尺度,人日益成为成为财富的奴隶”。就部分80后女研究生的实际择偶行为来看,作为高学历女性的她们本应该对幸福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部分80后女研究生由于受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现代价值观念的影响而表现出理解错位的幸福观念。她们在择偶的过程虽然意识到理想追求的重要性,但却在现实择偶过程往往过分强调物质的满足,注重对方经济水平的高低,从而忽视精神层面的需要。

(三)时而缺位的主体意识

一般而言,所谓“主体意识是个体的自主、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进行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我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与社会性的观念表现”。部分80后女研究生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影响,并未展现出应有的主体意识,而是依然秉持传统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宜现代择偶和婚恋观念的“矜持”思想。当部分80后女研究生遇到自己心仪或喜欢的男性时,她们并不会主动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爱意、倾诉自身的感受或者给对方应有的暗示等等,这不仅不利于爱情关系的建立,而且往往还会错过为之心动的伴侣,从而影响到对幸福的追求。部分80后女研究生这种被动的状态正是其在择偶场域主体意识缺位的表现,而正是这种主体意识的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择偶困境的出现。

参考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陈成文.社会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5] 孙英.幸福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哈弗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7]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之我见[J].中国教育报,1997(5).

热点推荐

上一篇:化学公开课的成功因素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