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研究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研究

小编:

【摘 要】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普遍有不适应的情况,不适应的表现有:失望、自卑、孤独、空虚、被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大学不仅要学习学位课程提高素养还要学做人、学做事;进入大学以后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管理制度都发生了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改变新同学不适应的现象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与周围人的差距,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适应教育

大学新生即大一新生。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高考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我们现在大学的状况是进门容易出门难。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之后进入大学,学生们突然感觉进入了间歇期,目标处于真空状态,心理状态处于自负或自卑状态。如果不及时的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将会影响到他们大学阶段的生活。

一、大学新生适应存在的问题

大学新生来到学校充满了好奇、新鲜、自由、轻松、快乐,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表现在:

(一)失望感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大都来自中学老师所说的:你们现在好好学吧,等考上大学,学习都不会这么苦了,压力也不会这么大了。家长所说的:孩子好好学吧,等你考上大学我给你买电脑、带你出去旅游等等,就不会这样管着你了。于是学生对大学产生理想化的想象,大学真是太好了,我要上大学。等进了大学发现事实并非自己所想,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有新生说: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终于考入了我心仪的大学,心中满是憧憬,但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却让我迷惘,特别是陌生的人际交往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竞争让更加失望。

(二)自卑感

考入大学的同学在中学大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老师捧着、家长宠着,在同学们中间他们感觉自己是鹤立鸡群。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山外有山,感觉现在的自己好像是鸡立鹤群。尤其是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说普通话、没有名牌衣服穿,就是自己以前的学习优势现在也没了,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情绪。

(三)孤独感

在中学阶段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好像我们只说学习,学生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其他都免谈,人际交往好像是不重要。到了大学发现我们不用把所有的时间用在时间上,这时人际交往就显得很重要但又不会与人交往,于是就感觉很孤独。曾有一个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周一至周五很少与人说话,一到周末就跑回家去找中学同学玩,可以说这个同学在学校很孤独。

(四)空虚感

在中学老师每天都会把我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学生们感觉好像永远有做不完的习题,没有时间去思考就有完不成的任务。进了大学不一样的是学生并不是全天有课,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学生反而不知如何安排,感觉不知道该干什么,很空虚。

(五)被动感

大学的管理制度与中学不同,比如流动教室往往让学生们会出现上课铃已经响了学生们还在四处跑着找教室。上自习时也是这个教室看看,那个教室看看也不知能不能进,找教室占去相当长的时间。

二、大学新生适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学习要求的变化

学习内容更为广泛。首先,大学生要顺利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取得学位证。在同样都有学位证的情况下,要在竞争中获得较大的机会,就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第二要学做人。在上大学之前,甚至很多人在走向社会之前,并不是很重视,或者不太关心这方面的事情,曾经有个教授在对在座的年轻父母做讲座的时候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在座的家长们你们为你的孩子报技能班、特长班的请举手,在座的有很多家长都举起了手;又问在做的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的请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说明有很多家长不重视学生学做人的问题。在我们社会因不会做人而发生的悲剧也有很多,远的有清华大学虐熊案、马加爵杀人案,近的有:“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我爸李双江”等等这样的悲剧。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做人。学做人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在社区应该是友好的邻居,在企业应该是合格的职员,在政府机关应该是称职的公务员,在家庭是孝顺的儿女及负责的丈夫或妻子。有了这个好的基础无论他们在哪里工作,都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做人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合格公民。第三要学做事。学做事就是包括从策划到计划的实施,到高潮的时候受万众瞩目,还有包括最后你要帮着其他的人把这个场地收拾干净,把该要还的东西换掉,该要去向人家表示感谢的要表示感谢,这是做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认为我已经上大学了,上了大学就应该做大事情,小事情看不到眼里也不会做,比如,不会自己套被罩、宿舍里有同学晚上玩电脑影响了他休息,不知怎么解决,就给自己父母打电话抱怨。有些同学基本的礼貌都不懂。我想做事也包括从小事做起,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讲,我觉得我们很多同学都是非常有创意的,一件事情策划的非常好,比如每年的迎新晚会,但是往往当高潮过去之后,他就不再管了,这样会留下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别人帮着去收拾。这就还没学会做事。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高中阶段评价学生的好坏只是学习成绩,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只要学习不好,你就不是好学生。而到了大学,你会唱歌是好,会跳舞是好,知识面宽广也是好,只要有一项是突出的就是好。评价标准多元化了。

(三)生活环境的变化

中学阶段学生的生活重心是家,一部分学生是不住校的,即使是住校的学生他们也是一周或两周回一次家,学生的生活用品大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每次回家带回来的生活用品能够用到下次回家,学生的衣服是每次回家把脏衣服带回家,来时把干净衣服带回来。到了大学以后这一切都要自己去买,去解决。这就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独立生活能力。 (四)社会活动的变化

高中阶段我们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几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进入大学以后,这些就有了变化,学习知识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学习我们更多的还要为步入社会做准备,在学校有很多锻炼我们的组织,如:社团、学生会、分团委等,另外还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暑期实践等等。我们的业余生活大大地丰富,锻炼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发挥自己的舞台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大学新生要学会选择,学会把握机会。

(五)管理制度的变化

高中老师对学生是保姆式的管理,到了大学,是制度化的、系统化的管理,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种变化的适应我们也需要过程。

三、新生适应教育对策建议

(一)做好入学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尽快熟悉我们的校园,可以让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带领新生转转校园,介绍每座建筑物,熟悉每栋教学楼,让新生上课时不会满校园的找教室。由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部门的职责介绍。让学生尽快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各部门职责,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能够游刃有余。遇到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中学大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心里都有一种优越感,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原来山外有山,不少学生在跟别人比较之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情绪。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很多就是只会学习,而进入大学以后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与在高中只看成绩的标准相比发生了变化,在高中只要学习好你就是好学生,而在大学我们的评价标准出现了多元化,学习好是好、唱歌好也是好、跳舞好也是好,你知识面宽管也是好,这对于在高考指挥棒下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好的考入大学的新生来说,让他们接受是需要时间的。他们面对大学出现的情况会产生自卑。

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跟周围的人的差距:

1.我们首先要知道跟周围人有差距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所以人与人有差距是正常的。党经过比较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这种差距,看这种差距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造成的还是自己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造成的。再看这种差距是我们必须要赶上的还是可赶可不赶。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都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是在补自己的短处。另外,再看这种差距是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的,还是因我们的主观努力造成的,如果不赶上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普通话,那么我们要承认这个差距并给自己一段时间让自己努力去赶上,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并接受这个事实,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信心。

2.要客观对待他人的优势。要教育学生心胸宽广,真心的为别人的成功喝彩,而不要羡慕、嫉妒、恨,因为我们的成功也需要别人的分享,只有真心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心的对待你,因此我们要坦然接受别人的优势,要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

(三)让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进入大学,学生们就真正开始了独立生活,衣食住行都要学会自己安排。学生们要学会生活,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有条有理。什么时间该干什么,都要有计划,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不像有些同学,一进宿舍满屋子臭脚丫子气,臭袜子放了一堆,大学四年从没有晒过被子;另外,要学会理财,如何支配自己的生活费。有些同学父母一月给一次生活费,学生在前十天天天下馆子,后十天天天吃泡面,一个月甚至能花上三四千元。我们大学新生经济上没独立,要学会体谅父母,养成节俭的作风;还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进了大学,宿舍就是家,一个宿舍的同学就是兄弟姐妹,要处理好和宿舍同学的关系,要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包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我们既要和同学们是一家人又要和同学们有边界,学会尊重对方、注意讲话技巧。

(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新事物、新要求不断出现,大学生必须树立全面、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习态度上,从过去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将学习作为全面发展的第一需要;在学习时间上,从过去的仅仅在课堂学,转变为终身学,将一生都作为学习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活动获得信息、摄取知识、认识世界、探求未知的能力。

(五)确定新的奋斗目标

中学阶段,学生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考上大学。上了大学以后出现了“理想间歇期”或“动力真空带”。要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确立新的目标,用新的目标给指引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4] 温娟娟.“90后”高职新生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4).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