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生活到艺术

从生活到艺术

小编:

摘要: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谈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规律。期待艺术家以十年磨一剑的心态,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真正能够传至久远的好作品。

关键词:中国美术创作 生活与艺术

我的主要标题是谈“从生活到艺术”。大家知道关于生活我们已经有约定俗成的理解,但是对于艺术的理解可以有无数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像我们一些哲人说的:“艺术是第二自然,艺术是艺术家所做的白日梦”等等。当下中国的文化艺术处于一个繁荣发展的状态,各个专业门类的作品多,好作品也多。但是大家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认为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真正有份量的作品还不够多。我们赶上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文化艺术依托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艺术家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但如何在今天这个时代,留下能够立得住,传给开,叫得响,真正能够传至久远的好作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想先让各位朋友看一些作品,这对我后面来谈我的一些观点会有帮助,也给大家提供一些直观的认识。

我今天主要从美术、绘画或者说造型艺术的角度,来谈谈有关生活跟艺术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可以说是中国艺术事业发展最好的一个阶段。由于这些年来艺术创作的活跃,各种新思想不断的碰撞,交流,已经形成了很多新的观点。包括国外的一些现代的艺术观念不断的传播到中国,对中国的艺术创造现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艺术跟生活的关系的认识上也是有多种观点。我想做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作品的简单回顾。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当下美术创作的动态。

我们在一个藏族少年牵着一匹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某种感动人心的真实,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些朴实无华的,运用的色彩最为单纯的一种表现手法中,分明能感受到生活距离我们很近。这是反映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形象的作品,艺术家有责任关注和反映我们当代人生存的环境,通过艺术语言,精妙的写实技巧来表达生活。

历史题材的《解放南京总统府》,我们可以从无数张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中,了解这个情节。但是当时没有今天电视设置及航拍这样的技术记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场面,完全是依靠作者陈逸飞和他的同伴魏景山,凭借着对于历史资料充分的掌握,对于历史文字记载的所有细节,和可动用的活的影像图片综合的基础上,创造了这件作品。以金字塔型结构的画面中,以旗杆作为中心柱,展开红旗的那位青年士兵,就像今天在天安门广场的士兵的那种骄傲的形态。在三个站立的士兵中间,有个看着手表的连队指导员或连长身份的人。他和画面右侧拾级而上的战士的组合,完全引用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那个欢呼的苏军士兵的群像组合。拾级而上的人物形象跟左侧挥洒展开红旗的绳索形成了某种向心力。作品既充分展现了历史存在的真实,即情景再现,但艺术家所动用的素材和表达的对象都是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的。

我这里所举的这几件作品,是我们现实主义,写实主义达到巅峰阶段的代表作品。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的《塔吉克新娘》,跟前面的那些作品在表现风格,手法、技巧和传达出来的某种感觉有些不一样。这件作品简洁的构图,洗练的笔法与平和的神态,类似于蒙娜丽莎那种细微的表情,以及深色背境,是采用了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技巧。这是另外一种绘画的方式,甚至具有某种宗教意识。

再看四川一批青年画家当时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人的思想解放时期的作品。《春天已经苏醒》中精妙的草地,一个手指含在嘴里的年轻少女,目光呆滞,若有所思的望着远方,一条仰着头的小狗和趴在地上的老牛形成了画面的巧妙组合,传达出改革开放人们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一种美好理想,但确实是朴实无华的人的形象和精神状态。这是改革开放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期的作品。

同样的历史题材在中国的油画家笔下,用的是表现主义的手法。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将一批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后,在延安的共和国缔造者的元勋们所能找到的资料,以单个的人物肖像组合在一张长卷里,表达对革命事业成功的一种缅怀。这一系列作品都是主题性绘画。 八十年代以后,一批青年艺术家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对原有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手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不是全部。一批新锐的艺术家们在绘画、雕刻,也在电影、戏剧,尤其是话剧方面,推动了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的过程。这个雕塑是今天全国雕塑家协会的会长郑成钢的作品,在以往的雕塑中间基本是团块造型,无论是石雕、木雕还是青铜,都是浑然一体、富有张力和团块效果的造型。但这个作品中声如洪钟的李逵,他的胸部是通透、穿孔的。作者明显吸收了西方现代雕塑家们的一些创作理念。

中央美术学院隋建国具有反讽意味的作品,是古典艺术的精神和现代批判理念的混合体。意大利文艺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的《被俘的奴隶》,被中国艺术家穿上了毛式服装。由此可见,艺术家们已经把它主观的意念和他对于艺术创作的观念,充分的融入到它的作品中间去了。

关于中国画,大家知道中国的文人山水画在元末明代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山水画被认为代表了中国艺术境界的最高的理想。在中国的山水画里能够看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以中国式的笔墨,作为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标准取向及实践评判标准。我们在这些作品中间,看到现代中国画家改变了原有的中国传统文人画、传统山水画格式的表现手法,而付之以明快的,以线结构和现代绘画形式构成的具有表现手法的图式。

中国画学会的会长郭怡的中国花鸟画,基本是的传统模式。到了70岁开外,郭怡先生作品中采取双钩的形式和填彩的手法,此时他表现的花已经是他整个创作绘画形式的元素。花非花,花还是花,但此花已变成所有艺术创作动员的组合元素,金碧辉煌,以色当墨。评论家认为,郭怡在运用色彩方面,让传统的中国绘画走出纯粹笔墨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价值的尝试之路。

比较有影响的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的《十九秋》,精妙的人物造型,细微的人物表情,细密的表现手法和精准、丰富的渲染效果。堪称中国式的写实主义绘画。中国的工笔画在改革开放以来达到了峰巅状态,而且引领了整个中国绘画。中国工笔人物画,工笔画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仍然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艺术创作路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贵州人黄华祥的作品,版画简洁的套色,丰富的人物形象。用版画雕刻的手法,洗练的表现大人物,大肖像的作品,在以往是不多见的。黄华祥这样一批青年版画家们,在版画语言手法运用上的突破,但仍然走的是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创作路子。

下面是变异了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作品。鲁迅美术学院一位教师的作品中,是富裕了的中国农村、现代农民的生活场景。跳着时髦的舞蹈,人物造型夸张变形。作品走憨拙的路子,色彩采用的是原色基础上的对比色,这种油画跟我们的写实油画浑然有异。人物的形象,头像和四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鲁迅美术学院的院长威尔森的作品与前面的作品相比较,我们看到了某种束缚感。他采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古典油画的构图和人物造型:一个正面,一个3/4侧面,一个全侧面的人物组合。这三个人物之间没有必然的情感交流,是完全独立的人物肖像,但是这个作品中间能够读到某种绘画现代意识中的一种宗教氛围,跟前面是决然不同的绘画风格。

著名油画家俞晓夫的作品,表现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现代都市司空见惯,就是在凯里,大家都对这种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物质文化十分发达的背景状态都有所了解。但作者运用他的绘画风格,把所有的对象、物象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造型变异。左边中间穿黑一幅衣戴眼镜的就是作者本人,他把自己置放在那个特定环境中。艺术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寻求某一个主题,并且把自己放进去。

中国绘画大师林风眠的表现主义人物肖像,在所有的人物肖像画或肖像的图片中,很少能见到用比较鲜明、奔放的表现主义手法、笔触、强烈的造型感来表达一个人物的肖像。这件作品非常之传神。

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画家孙林(音)的作品,轻松的笔调,细腻的人物造型,任意的画面组合和色彩具有中式趣味的这种油画表现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一个情景,也就是我们当下生活中人的状态。作品中能看到跟前面的油画绘画风格截然不同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

另一位画家的现代都市人物作品,作者还给十张绘画,分别起了名字:好儿童,女门神,女大十八变等等。艺术家认为他能观察到的生活,都是艺术表现的对象。艺术家只有在他的作品中间充分展示他的个人才智和表达的语言,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才能充分显露出艺术家的自我。以上作品,可见前后不过三十年,中国绘画的形式面貌发生了如此丰富的变化。

我给大家介绍的前卫艺术,在今天已经不前卫了。方立军的作品用同样的人物造型表现了一批痴呆儿的形象,甚至被认为这是在丑化国人的人物形象。画家张晓刚的这件作品大家大概都似曾相识,因为张晓刚画过一系列这样的作品。批评家认为他用一种最为简单的手法,表现了目光呆滞的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但实际上曾经的张晓刚表达的是中国史无前例年代的中国国人的形象。这种带着某种惊恐,担忧表情的人物形象,是一张全家照,题目是《血缘》。作品在前后十年间,曾经在中国绘画界广受关注;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界、评论界,甚至画廊艺术、博物馆和西方评论界的关注,在中国拍卖行卖出一两千万到三四千万的高价。

这是青年新锐油画家们的作品,在当时以一种戏谑、调侃、批判的眼光来表现一种国人的形象。这个作品套用了法国著名油画家《自由引导人民》作品而画的人物形象。另外,老同志一定对当年“毛主席去安源”这张油画记忆犹新。这件作品以一个同样发型的人物,搭着一件西装,翻身走过去。作者想表现什么不得而知,但是显然他是用反讽的语言,有某种颠覆历史经典的观念在创作。所有的背景远山,绿地和天上的云天,都跟当年“毛主席去安源”毫无二致。这是把中国的政治人物拿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并且加上了艺术家自身的一些创作理念。 青年雕塑家以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心态,表达了两位青年女孩被剃了光头的调侃形象的雕塑。另外这张油画,它不是雕塑。非常逼真的写实技巧,表现了一个生锈的铁皮来拼凑成的一个五星,作者是非常有才华的画家。

同样是现代艺术,这件作品中表现了艺术家的另外一面。这件雕塑是几块方块完整的整木,作者在其他部位都经过加工切割以外,保留了一部分树干,树皮外面的原型。作者想表现所有的自然生态,自然植被,森林被大量的砍伐,被制造成现代文明的消耗品。他是一个环保主义者,用精湛的古典主义表现手法、虚幻的情景置换,真实的人跟虚幻世界的错位,技巧非常精湛。

《天书》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现任副院长徐冰的作品,注意他梁上悬挂的所有的文字,都是以方块字组成的书,包括地面上排列印刷的页面翻开的书。但是这里头所有的汉字都是徐冰自己创造的,没有一个是现在通用的五千个汉字中间的,是天书。作者想表达人类文明的创造是可以被延续,被不断创新的,你看造字艺术,也许他要赋予这样的理念。另外表现当代标题叫《事件》的作品,表现发生了某一件事情,新闻媒体团团围住,报道同一件事。

这是动用生活中所有的废弃物组成的一件作品,标题《无题》。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中的垃圾,废弃品。水墨艺术也在运用当代艺术的观念,表现现代人热衷于股票。这件作品是作者的三联画,他用的是纯粹的中国绘画的技巧,表达的是梦想发财的国人形象。

作品《草原雄鹰》,跟传统的中国人物画手法已经浑然有异了。这是水浒的插图,小说中的人物被戏剧化、被夸张、被卡通化,而具有某种趣味性。这张工笔绘画把现实世界的人跟佛教,宗教中的人物组合在一起,中间的一位老夫人双手合十的形象,和画面右侧一位双手合十的青年人形象,跟敦煌壁画的佛造型形成了某种融为一体的时空上的错位。

再来看现代山水画,这个作者是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贾又福(音),他的中国山水画,跟传统古典的山水绘画中的平远,高远,深远的境界,已经完全不是一种表现方式和视觉效应。我们在这个画面中心看到唯一的一块留白,表现出艺术家在穿破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寻求某种出路的突破口。著名画家卢雨生(音)的山水画,已经不是生活中或者我们习以为常的山水画的技法。中国的山水画在这里,把人间、地下、天堂三个层次都组合在一起,赋予了艺术家鲜明的主观色彩。

这件作品青年女画家采用的是日本颜料画,表现了一个慵懒的青年人听着耳机,趟在地毯上,然后画面的右侧全是青年人作为设计家创作的各种图片。这件作品要看原作,因为在材料上已经进行了很大的变革和突破。

关于抽象绘画,依照什么样的解读方式来猜想这个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所有的中国的山和水跟传统绘画中间的山和水的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所有的山是金字塔形的前后空间平面的组合关系,并且通过线条精妙的排列,形成某种规范式,而挤出一片蓝天白云的高原之湖,这是现代山水画。

陕西画家表现的是司空见惯的陕西农民,作品叫《子民》。形象已经像石雕,类似于拴马桩式的一种悲剧式的人物,现实中间的人物到了艺术家的笔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作者李思兰(音)的作品,波涛汹涌的水面上,一个老叟奋力的划桨。我们在这个作品中,看到艺术家内心波澜迭起的躁动心灵,这是我们在他的水墨画中间感受到的。

江苏画家的中国古典题材的人物形象,已经不是韩熙载的《夜宴图》,不是吴道子,不是阎立本等等著名人物画家的人物造型。而是被充分个性化的人物造型。艺术家赋予了对每个历史人物独特的见解,同时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性情各异的古代的人物形象。艺术家个性化的特征在这里越来越显现,越来越张扬。

这件作品曾经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大批判专栏的一张海报,一张宣传画。艺术家借用了这个元素,运用到他的现代艺术创作中去。作者王广义(音)很受西方的评论家们关注。

版画荷花,放大了的荷花。这件作品的原作应该是有一米乘一米左右,在木板上刻制这样一朵被放大了的荷花,使画面花卉的形象产生变异。这件平面装饰趣味的版画是深圳一位画家的作品,严格按照西方绘画著名画家蒙德里安冷抽象的画面形式感,然后镶嵌进中国绘画的一些元素和符号,形成的一种版画系列。

蔡国强的作品把领袖人物任意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加以表达。在一张硕大的宣纸上用他对于火药的控制,瞬间点燃以后,在宣纸上产生的被焚烧的痕迹,留下了这件作品。这是被西方的一个大博物馆以上千万美元的价值收藏的作品。

这里的人物画,肖像画跟前面的塔吉克新娘这样的人物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异。这件行为艺术,作者就是中间举手宣誓的这位青年艺术家。他背后的这些文字,再现文革期间红海洋的历史情景中的一个历史事件。上边的文字不光是缺少笔画,所有的文字含义都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任意组合的。另外叫张环的画家,他把山水画画到了人体上,甚至于脱光了自己放在一个铁笼子里头作为一种行为艺术表现。另外一个画家试图用文革期间各种大字报,层层叠叠张贴的这种情景再现,重新组合了一个画面的空间来形成某种标题,也叫《无题》。

让大家看图象,以便对下一步讲演的内容便于理解。选择的所有的图片,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我在那里曾经当过一年半的馆长,所以我对这个阶段的作品耳熟能详。

现在回过头来谈谈关于生活和艺术。

一、即使是在我们艺术创作多样化的今天,生活跟艺术的关系仍然是坚实的。那些再有聪明才智的艺术家们,无论他们有如何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非凡的想象力,也无法改变他所有创作的母题、创作的灵感、以及创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因为在艺术家眼中的生活,是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是在美化生活,但是艺术发展到今天,它已经不是简单的用某种定式的艺术表现的方式,主宰所有艺术发展的最高标准。但艺术有它的核心追求,即体现人的价值观,体现人的审美价值追求。核心是体现着关于真、善、美的理想追求,这一点我想不会有疑义。 第

二、生活是人与自然环境,物质环境的一种关系,一种关联。生活也是时间和生命的一个过程,生活无时不在。关于这一点,今天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们,尽管对于生活的概念认识上有不同,艺术创作的途径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活无时不在,生活就在我们周边。艺术家们常常会说我要去体验生活,作为主题性的创作,作为上级布置的任务,要你去表现不熟悉的生活、表现历史,表现某一个特定的事件。我需要去收集素材,需要去考察所有能够找得到图象、文字的相关的素材来帮助我完善构思、创意。除此而外,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家,生活就在你周边,关键是你怎么对待生活。那些为了创作去讨生活的,我历来认为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我们要反映苗族的生活风情,我要到苗族村寨中体验生活。因为作为汉族的作者,他不了解苗族的生活情景,他必须到苗族的生活中深入下去写生,收集人物形象,去寻找生活中间可以发挥他创作天才的闪光点,这是艺术创作。但如果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为我需要创作而去讨生活的话,那么这个艺术家他事实上已经偏离了生活,或者说远离了生活,他从心理上可能跟生活已经产生了距离。有相当多的艺术家善于表现他生活周围,有的喜欢画自己的夫人肖像;画他生活周边的同学,同事,朋友。画他们生活中的情景、青年人生活的情景。学习、工作、生活,这都无可厚非。但是人人都看到的生活常常容易产生视而不见,见怪不怪的现象。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它的特异性?就像表现这个矿泉水瓶一样,我们天天喝水用的这个瓶子,能成为艺术品吗?未必人人认可这是艺术品。但是杜尚曾经把一个小便池放进了博物馆,颠覆了文学艺术创作的价值理念。那么矿泉水瓶能否变成艺术创作的一个载体?能,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认识这个矿泉水瓶。从一般意义上说,瓶子的功能是承载液体,供人消费。但是到了艺术家的眼中,他一定要把自己个人的理念投射在这个矿泉水瓶子上,于是这个瓶子可能在艺术家的笔下发生了变异,夸张,变形,拉长,缩短。也只有这样,这个作品可能超越它生活中的原型。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作品都来自生活,我们很直观,一看就能懂。甚至有相当多的艺术家们,是端着非常先进的照相机,摄像机直接从生活中间拍摄了创作题材的原型,而通过它的反映,直移到画布上去。在今天,由于这种所谓的现实主义的再现式的艺术,在中国的艺术界形成了一种风气,以至于从某种程度上制约,折损,窒息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当然完全把责任归结于艺术家是不公平的,恰恰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对于艺术审美的理解和认识,习惯了浅白、直接,或者说是写实的,最容易解读的方式。我们的审美、观赏的角度对于艺术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几十年来,我们形成了一种审美的思维定势,认为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艺术是最直接的,喜闻乐见的,广大老百姓能够受欢迎的。但按照艺术的规律来说仅此是不够的。艺术家创作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应该高于生活,超越生活。甚至在生活的原型上提取某种必然的元素,按照艺术创作规律的法则,来重新进行整合。就像鲁迅说的:比如我用的是北方人的脸形,南方人的鼻子,江浙人的嘴巴,甚至于陕西人的耳朵,形成这样一种重新组合的逻辑。使得他要表现的这个人物对象在原有生活的基础上更为典型,更具艺术表现的特征,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笔下创造的艺术形象。反之,如果是生活中直移过来的对象,那就是再现。我们在座的很多师生,都不愿意做一个再现艺术家,而愿意成为一个表现艺术家。因为在作品中间,如这个矿泉水瓶子上,我投入了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我的价值观,并且我在寻求着我独特的表现语言和艺术风格,来形成一种不一样的视觉图式和审美的图象,我的艺术创造才得以显现。

三生活和艺术,艺术是一种精神创造劳动,是生活现象在思想意识上的反映。艺术家和生活的关系是独特个体和社会群体、同时又反观于生活原型的一种良性的组合关系。艺术家的作品没人读得懂,没有人喜欢,这是失败的艺术家。很少有人说我的作品只是画给我本人看的,读不懂没关系,你们没文化,曲高和寡。这可以是一种解释,确实那些具有大师品质的杰出艺术家们,他们的创造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头,他们注定可能是孤独的。也许他们的作品要二十年,三十年以后被理解。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但这一定是个例。而绝大多数的艺术家,在放下你的雕刻刀和画笔的那一刻起,这个作品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异,它不再是你个人的财富。只要你的作品还有愿望进博物馆,展览馆,出版成画册,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见到的时候,作品就具有了公众性,社会性,不再是你绝对的个人性。这个时候独特个体跟审美的社会群众就建立了艺术创作跟审美的桥梁,这个桥梁需要艺术家巧妙的设计和鉴别。阻断了这个桥梁的关系,你的作品就无从被认知,无从被读解。而保留了这个桥梁,让人人都能读得懂也未必。在西方现代绘画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艺术家要在适当的时候放下画笔和它的雕刻刀,追求某种作品的未完成感。什么叫未完成感呢?就是说我这个话说到95%就可以,留下5%的空间让有审美群体的观众,按照他受教育的不同程度和他的修养,来重新解读这个作品。跟作品的意图产生某种联想,而形成一种认识上的飞跃,达到观众和作者共同创作的最后跳升。完成这样的审美过程,是现代艺术非常注重的艺术作品跟观众之间的关系。既使是那些经典的古典主义绘画和那些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艺术,艺术家跟观众之间的关系也是保留着沟通和交流的管道,但这并非说艺术家的东西人人需要读懂。实际上今天的艺术家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某种联想和想象,这点我想在座的朋友不会有异议。既使是美国大导演拍摄很受美国观众追捧的同样反映都市的超人、钢铁侠这样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电影,它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而电影院的观众是按照他现实生活的经验,来理解这些超人故事和各种各样的灾难片、大型的惊悚片、神怪片等等,包括那些吸血鬼系列。作为一门娱乐艺术,它一定要找到大众理解认识的管道。同样的道理,既使是那些最为抽象的音乐,如果在同样一个旋律中不能感受到某种同样的生活经验,音乐就变成就是一种节奏的起伏变化。对爱好音乐的朋友,抽象音乐更具像。作为视觉艺术绘画来说,是同样的道理。有谁见过西方《圣经》中描写的天堂,天堂中间的诸神也都是所有的哲学家们,思想家们按照现实生活的理解和经验,来为人类构想的天堂的情景。 同样的道理,中国佛教中对于十八层地狱的全景描述,有谁真正到过地狱?充其量有些现代医学实验提供的一些案例说,人在濒死中大概有前后十分钟的过程。但谁又真正的经历了死亡,看到了地狱的情景,又返回到生命的原初,回到人间了呢?几乎找不到这样的记载。因此那些关于各种千奇百怪的地狱的表现,也一定是按照人的现实生活的经验来构想、创作的。于是艺术创作跟艺术审美中间就建立了作品跟审美之间的必然关系。艺术作品与社会的关系就是独特风格和大众认知的关系。艺术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源泉,艺术是生活多角度,多形式的反映和表现。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多种面貌的艺术作品,应该说艺术家在今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创作的自由,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按照自己绘画风格的擅长,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反映同一个题材。同样的历史题材,同样的现实题材在不同艺术家那里,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形式语言。而作品的第一要素,是生活的经验,生活的经历和它的原本素材。这对于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和不同价值观、审美观的艺术家的需求是同样的。当然今天作为艺术家,我要创新,别人看到的东西我不想表现。凡是能够让摄像机和摄影机表现的东西,就不是艺术家表现的东西。艺术家只表现那些别人看不见,我能看得见的图景,这是西方现代理论的一种。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观点似乎没有毛病,但是谁能说我表现的作品是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因为所有观众在理解你的作品的时候,是按照现实生活的经验来猜想你作品背后的含义和读解你的审美形式,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之母。就像毛泽东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经验是艺术创作实现想象创作的根基。

艺术创作在音乐、戏剧、舞蹈不同门类中方法是不一样的,有实践经验的朋友一定会有所体会。以我的经验来说有多种方式,因为几乎任何一种角度,都能够切入到创作中去。作为学生,我被大学录取非常高兴,我就一路歌唱着回来。我看到一片秋天灿烂的金黄色,我觉得这是一张非常好的水彩画。我今天听了一个非常好的交响乐,我突然想象到一张非常美妙的图画。我今天看了一场电影、一出戏,突然我想象中应该有一张非常美好的图画,我就有一种急不可待的表现欲望。这是偶发性,随机性,是艺术创作最直接的创作动力。但也有相当多的创作是限定性的,什么是限定性?确定一个主题,比如说有朋友委托你创作一件作品,表现一首唐诗;或者单位要你创作指定作品,博物馆需要你画反映某个历史事件的历史作品,这就是限定性。限定题材的作品,限定内容和限定创作元素的基本要求。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是有限定性的,复兴之路大型歌舞是限定性的,表现党和国家建设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是限定性的主题。组织广大的艺术家发挥聪明才智,做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基本构想。然后动员音乐家作曲、作家作词、舞蹈家编舞是有限定的。偶发性是什么呢?就像张千一到了西藏,湛蓝的天、白云,铁路通到高原,感动得直哭。没有人要求他一定要完成任务,但是创作了《天路》、《青藏高原》,高亢、辽远、优美,充分展现了藏民族热情的歌颂,是偶发性,生活中感受到美的东西激发了创作。也有带有学术研究的自主性,我带着研究课题,想表现苗族少数民族风情。我主动去寻找素材,丰富我的创作想象和构思,然后形成我的组画形式,来表达富裕了,不断发展进步了的苗族的一种生活状态,是自主性。

还有一种带着科研的角度,要表现水墨绘画技巧,表现人物画的手法。我要带着这种装饰的色彩,壁画的手法,磨漆画的技巧来表达苗族人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人居生活环境、民族风情等等都可以,这都引导我们的艺术创作。但创作是否一定先有主题?不是。西方有些杰出的大音乐家们的作品以无题,作品一号,二号命名,都有明显的主题?未必。但一个非常美妙的旋律突然在夜半三更想起来,在香烟盒子上写下这个旋律,这就是艺术创作。他也可为了拿破仑的凯旋,写献给英雄的“英雄交响曲”。这就是艺术创作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那些年我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以为任何作品都要有主题,要有深邃的主题,丰富的内涵等等,但随着我们对于艺术规律的认知不断加深,意识到艺术创作可有内容,也可没有明确指定的内容。而美妙的旋律,美妙的色彩和精湛的技巧,以及悦目的视觉形式,也同样可以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说无题也即题,形式也即内容的一部分。

我很愿意跟朋友们沟通,我在深圳感觉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简单化艺术创作的作品比比皆是,缺乏对艺术创作的深度理解和认识,没有敬畏的心态和认真创作的态度。所以我把这几个过程理解为创作原初的机缘与灵感的突现,尤其对那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这必不可少。山水画家到生活中去,以务实的心境写万里路,然后绘画三千,在中间“收尽奇峰打草稿”,然后才能找到最能够,最善于表现它艺术创作一瞬间的母题,然后才能诉诸于他创作的过程。

意向和观念的导人,对西洋画来说可能更加直白一些,表达的内容比较鲜明。对于中国绘画来说,艺术家创作的观念和投注在作品背后的内涵所要表达的意境,常常体现艺术家的文化学养和他艺术的审美能力。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艺术创作原初构思的阶段。当一个简单的主题,比如说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简单看是四种植物,但在中国书画家表达这个题材的背后,象“四君子”,“岁寒三友”的意蕴,常常通过这些作品,来表达文化人和艺术家的气节和理想追求。这就把他的思想和观念投注在他所要表达的某个物象对象身上,使作品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而不是简单的讲一个故事、画某一个静物。这就使得作品的内涵可能具有某种丰富性。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构思和主题表达,有了这样的基本创意,才可能在构图和形式设计上下更多的工夫。

如果说音乐是一种旋律,是凭耳朵来辨别的话,那么绘画造型艺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是按照美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法则来进行画面组合、形式设计的。已有的形式如果再被套用的话,可能是一种抄袭。没有的形式被你重新发掘起来,带有某种创造性的体现的话,那就是一种创新和创意。于是一张平面白纸就给了艺术家们一个考题,如何表现这个题材。同样的题材可以有无数种表现手法,在无数种手法中间选取一种最能表达你的意图,最具有表现意蕴和能够说明你的主题的内容形式。构图和形式设计是帮助你实现创作意图最简白,也是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有人说绘画是视觉艺术,你不可能在作品旁边去置放大片的旁白,说这个作品表达了什么,为什么采用这个构图,这样的色彩,这是不能解释的。当艺术是可以解释的话,你就限定了观众,也就是观赏者认知的心理交流过程。只有当这件作品放在观众面前,观众可以按照他不同的文化修养解读出不一样的感受和意义,你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就得以体现了。 那么接下来才是你色彩的,绘画的,技巧的,笔触的等等,这是关于技术的问题。大家一定意识到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劳动,一旦形成了构思构图,它的后一半工作无异是熟练匠人的工作。高超技艺的作品,可能它的内容比较浅白,但这件作品是可以读得通的;但是那些深奥意蕴的作品,传达丰富内涵的作品,如果没有高妙的表达手法和精湛的技艺,是无从被人解读的。所以有一句话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所谓思想性我们通常把它解释为内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健康,审美趣味美好;艺术性指的是艺术风格手法、表达技巧、语言色彩等等;而观赏性就是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恰如其分,或者能够充分的被观众所理解、所认识,这个时候你的作品产生的实际效应就发生了成倍的延伸和扩张。至于风格独特性,我想无需多讲。

艺术史是非常势利的历史,它只认一个。我学习毕加索,学习梵高的表现手法,可艺术史只认梵高和毕加索,有了他们第二个它就不认。艺术史只关注不断被创新的艺术形式、面貌和新的形式。一部人类艺术史,就是不同风格面貌的艺术家的个案连缀起来的历史。但是美术史理解、判定这个角度,跟纯粹艺术史的价值是有差异的。研究艺术家在历史上的贡献,常常要把这个艺术家置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间去。首先是它的历史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的环境中如何产生这样的画家?怎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风格面貌?以至于他的一连串作品所要表达的,跟他个人人生经历相关联,思想意识发生变化相关联的艺术作品,才可能完整的理解这个艺术家。风格和独特个性是重要艺术家的标志,他在历史上能否留下来的重要标准。因其独特,所以他才可能成为这一个,而不是共同的某一个。

关于感知和视觉效应,我只是想跟大家展开一点,通常一个人有两双眼睛:一双是作为器官的眼睛,我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直观、自然,真实的世界;还有一双心灵的眼睛要去感知,不是人人看到的世界万物都是个体艺术家所要表现的,当这个独特的艺术家以他独特的心灵感受,去体验某个生活对象,并且通过艺术创作,形成他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同时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时,他心灵的眼睛和心灵的创造才得以充分的体现。同样的道理,自然界的物象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一定要形成某种心象。真实的自然物,成为艺术家心中的意象,这时我要表达的作品还是处于想象阶段的物品,最后成为视觉化的形象并图像化。生活中的矿泉水瓶经过艺术创作改变以后,变成了我视觉图像中的矿泉水瓶。可能跟原初的原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生活被艺术化的过程。同样的道理,艺术家仅有创意是不够的,因为创意人人有,所以我们今天在座所有的朋友们,包括这么多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们,他们的贡献良多,但是当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创意被提出的时候,他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实现它的创意,变成一种实际被视觉化,被物质化了的创作的成果,也就是我们的作品。而作品只有当观众理解的时候,也就是得到会意的作品。它的价值才得以被社会化,被认知,被留传下来。实际上艺术在今天的功能不一样了。前面介绍的很多作品,有历史画,有反映生活情景的作品,也有反映各种各样的人生活的真实情态,和现代人生活的各种各样见怪不怪,但是绕有趣味的艺术。艺术就分成了好几种,它的功能也不一样。一种是教化的艺术,我们需要这样的艺术。我们走进博物馆看通史,很多历史画,这样的历史画是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它是作为图像的真相来辅助博物馆展品的不足,来告知你历史的某一个事件的真实情景。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作品,它跟真实的情况可能完全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被艺术化了的作品。这种艺术是作为一种文化思想的教育,有传承教化的作用。而另外一种意识是审美、个人化的,纯粹悦目角度的艺术。可能这些作品没有沉重的内容,没有深刻的主题,也没有过于丰富的内涵可周详,但是一片黄颜色,我看到了生活的灿烂,一片红颜色我看到了热烈的瞬间。而且艺术家通过他精妙的表达和组合,形成了某种悦目的艺术形式,具有某种美感。只要好看,审美的功能和效应就获得了满足,这难道不也是艺术的一种吗?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布置家居环境的审美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艺术的家居环境中,你不会把宣传画或广告贴在家里,你更不会把表现占领南京总统府历史画挂在家里,于是就需要有一部分艺术能够走进家庭。年轻夫妇刚结婚,需要表达一帆风顺美好的风景画。我觉得这块墙上需要补一块灰颜色,那就去寻找适合我家居的一组灰颜色的静物,那种银灰色的色调,在我家里产生非常静宜,透明的气氛。艺术就被赋予了适用价值。艺术在今天用在服装,环境设计,家居,甚至于内装修的设计,都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体现我们人居环境的。

这样是否把艺术普及泛化了?不是。艺术发展到今天,它的意义边界远远超出了我们原来臆想的某种单一化。当然中间还包括作为学术研究的艺术,那是一种严肃。比如说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需要研究尝试探索。还有中国的古典油画发展到今天,是否还要一层不变的引用所有原来惯常的手法。在西方认为绘画死了,而代之以绘画艺术的是装饰、影像、行为艺术等等。今天在威尼斯双年展里,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变异了的艺术形式,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生活废旧的作品变成了艺术。我们说西方颓废,绘画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方兴未艾。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写实主义油画风格,中国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说绘画死了,绘画下课毫无道理。但是艺术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说发展一定是由低到高,艺术发展的形式是一种螺旋形上升的阶段,于是艺术才有返璞归真的说法。当中国的油画家们充分展示他们才华的时候,一批艺术经纪人突然惊呼,世界的油画可能在东方获得复兴,尤其在中国。艺术就是这样有趣,当学术发展,艺术风格流派被现代主义打破了艺术创作所有规则的时候,艺术发展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原动力。艺术何为?艺术在今天能有什么样的作用?艺术应该为社会发展承担什么样的功用呢?所有的艺术家们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接下来再简单介绍一下大家所知道的形形色色的风格流派。这里我举出的这些名字,不是自己编撰的,是现代艺术史上所有的新名称,我还没有记全:古典主义、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现代主义、非具像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各类新艺术。后现代各类新艺术还处于一个未知的阶段。前面所有的艺术是在西方艺术史上以否定之否定,并且秉承了一种艺术的创新,是对原有艺术的突破和反叛,艺术非艺术,反艺术,就是艺术创新的观念推动着西方现代艺术的急剧变化。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艺术的发展,这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源流的传承,一直在历史上走了一条非常平稳的道路。我们今天所有了解,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朋友们一定能够看到,中国艺术的发展传承走了一条相对稳定的路。五千年的文明史既是我们巨大的文明财富,也可能是我们巨大的包袱。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展示的这些图像,恰恰就反映了艺术在今天多样发展的过程。但回到我们艺术创作的原点,人类精神的体现和人类创作才能的体现,艺术是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聪明才智的创新能力的体现。至于说现在大家经常能够听到的装饰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是艺术史发展过程中手段技术不断被翻新过程中的事物。也许多少年以后,不同的新艺术还会出现,但有一点肯定,那些不关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不关注人本身和我们生存环境的艺术,是远离生活的艺术,那些艺术一定难以打动人心。相当多的艺术家,我说的不光是美术家,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很像是母亲十月怀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的一个,可见艺术家在他艺术创作中投注的心血。很多艺术家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作品没有完成,就像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首歌曲,还没有真正完成创作,他自己已经感动得死去活来,甚至痛哭流涕。所以有人说艺术家不就是那群疯子吗?确实有这样一种现象。艺术家是那批最为敏感,最为敏锐的时代布谷鸟。也许说不出太多高深的理论,但是他对时代的变迁最为敏感。他们常常用他们的声音表达他们生活的态度,也可能是歌颂,也可能是批评,甚至也可能是揭露的方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社会要继续发展,艺术要继续发展,离开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任何艺术带来的未必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可能是相反。我要讲的今天就这些了,跟大家做简单的探讨。 我后面简单介绍当下一些形形色色的艺术思潮。这个大家关心的话题,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说艺术是艺术家的事情,不是,艺术是全社会的事情。艺术作为,精神创造的财富,它应该作用于人精神的陶冶。艺术跟社会同步,艺术难以超越时代,艺术反映时代。艺术所承担的角色就是反映这个时代,它不是纯粹艺术家的事情。艺术只有跟艺术爱好者发生勾连,发生交流的时候,艺术才会真正发挥它的效应。

有解构经典,批驳主题性创作,调侃现实,游戏艺术思潮。我们经历了极左文艺思潮阶段,迎来了改革开放。当西方各种文艺思潮被介绍到中国来以后,中国的艺术家们用了短短

二、三十年的时间,几乎演练了一遍西方现代艺术的全过程。我们曾经生吞活剥过西方各种现代艺术的样式、手法和表现技艺,但是很快智慧的中国艺术家们意识到,中国艺术真正要致力于世界民族之列,一定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强意识。也因为这一点,我们这些年来,已经很少听到一味要西化,要与国际化接轨;或者说国际形式,中国元素。中国艺术要拿到世界上去,首先要迎合西方艺术评论家们的评价规则等等。这些谬论这些年来应该说是大大的消减。这得益于中国的文化人,中国的文学艺术家对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的增强,也相信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强势发展,中国的文化意识必然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

还有认为现实主义亦即写实主义,这当然是认识上的误区。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精神层面的指导思想,当然也可以作为学术的一种观念。现实主义关注人的生活,人的生存状态,关注跟人生活一切有关的万物自然界和社会。也是因为这一点,从古典主义到抽象主义的过程中,现实主义具有巨大的包容量。任何从写实古典主义开始,到具象主义为止,只要是关心、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的发展,这些题材我们都可以纳入到大的现实主义这个范畴中间。而一旦抽离了作品中的对象,变成抽象艺术史的时候另当别论。写实主义仅仅是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一种风格,它是形而上,更多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所以现实主义跟写实主义完全不是一码事。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艺术说到底是技术的完美呈现。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是没错的。高妙的思想,深邃的内涵主题,如果没有一个完美的形式去言说的话,你就变成宣传画,变成一个味同嚼蜡的标语口号,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欢迎的。但是仅仅有了精妙的技术,而缺乏丰富的内涵,或者说深刻的思想,那也未必一定就是好作品?所以我们希望好的作品,要有好的思想、好的技术语言和完美悦目的形式。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卖出高价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法当然有点偏误。市场经济大家确实比较关心艺术作品的价值,其实在西方艺术界,相当的艺术作品是通过它的市场价值来体现的,中国这些年也一样。但是艺术跟艺术价值,跟市场的价值,无法画绝对的等号,这个道理不用我说了。因为中国这些年来艺术品市场非常之活跃,这使许多人都关心艺术创作的市场价值。以为卖出好价钱,一定是好的作品。不然,相当多的艺术家如果不真正在艺术上下工夫的话,他可能博取时名,而未必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史名。当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介绍目前创作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些倾向性的问题。

一、是创作活跃,但一般性的作品较多,缺乏力作;

二、是美术展览活动频繁,导致作品普遍下功夫不够;

三、是作品的制作性普遍影响艺术性;

四、是深入生活的方法、方式与实际效果形式大于内容;

五、是商业化的因素侵蚀现象不容忽视;

六、是我想着重说的,美术批评务须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当然不光是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多种艺术门类发展非常活跃,作品非常之多。但是缺乏有效的艺术批评的价值体现,导致了不同门类艺术创作中各种倾向得不到有利的引导和批评,并在艺术爱好者、观众中起到一个良好的导读作用,这客观上对艺术创作总体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中国的批评家们需要具有更多的独立意识,批评精神和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同时也希望我们所有从事艺术实践的艺术家们,也要有一种批评精神,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让每一件作品真正能够在以十年磨一剑的心态下,真正的锻造出来,这样才有可能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有价值的作品。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知识分子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