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逻辑

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逻辑

小编:

摘 要:文化强省战略是推进省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安徽省为例,考察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内涵与战略目标。在分析文化强省建设现实困境的问题上,重点分析了文化强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文化强省;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公共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4-05-01

作者简介:焦德武(1977-),男,安徽霍邱人,助理研究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与传媒发展。

The logic of practice on building a province of strong culture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JIAO De-w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51,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province through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promot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economy.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examines the connotations and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building a strong cultural province. In terms of analysing the real dilemma of building a strong cultural provi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th cho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province through culture.

Key words: strenghtening the province through culture; cultural space; cultural industry; public culture

文化强省战略是通过文化的促进作用,推进省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从目前来看,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省区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1]。安徽省借助“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快速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省域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强省的内涵与战略目标

所谓“文化强省”,是指一个省级区域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在前列、文化综合实力强大,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省区[2]。“文化强省”概念也是一个弹性极大的概念,并不是定量标准规范的范畴,因而只能作为指向性概念来加以使用,其意义在于明确一个省区“加强文化发展”的导向或指向作用[3]。这种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是促使一个省域不断向上发展的动力来源。

2006年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我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2012年5月安徽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发布了《安徽建设文化强省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纲要明确提出安徽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其中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共有十一个方面:改革创新战略,统筹推进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品牌推动战略,融合推动战略,人才兴文战略;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显著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文化改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显著提升。

二、文化强省的现实矛盾

文化强省建设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用什么来强?如何强?强成什么样?要回答这三个问题,确实需要从理论到现实的研究。从现实来看,安徽省要建设文化强省,面临着不少的难题。

(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发力

二是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还有待提升。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共文化的有效运转有一套成熟的机制,而安徽省(全国多数情况也是如此)在投入过程中,没有细致考量投入的产出效率,虽然省财政厅在2009年3月制定了《安徽省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实施办法》,但是还没有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深入全面地实行。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体制可以进一步优化。从世界范围看,政府对公共事业的介入是20世纪初开始的。由于大工业生产的影响,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对公共事业的需求也空前提高。在此背景下,政府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公共事业。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投入方式上也一直以政府投入为主。安徽省也体现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间短、底子薄的特点,在投入方式上基本是政府包揽一种方式。纵观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方式都是多元的。比如美国,政府投入只占到总投入的10%左右,其他则由州政府筹措、社会捐助等组成。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年龄、学历、知识结构、管理方式上都存在问题。这一方面是农村专业人才少,另外,城市的专业人才又不愿去农村工作的原因造成的。

(二)文化产业对文化强省的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升

安徽省文化产业创造了全国特有的“安徽现象”,每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都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安徽文化产业发展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强省的定位相比还有差距。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产业结构性问题有待解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所以,在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方面还有一些问题。这表现在,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有竞争性的龙头企业不够多,分散的小文化企业又缺少竞争力。文化产业在空间布局上,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等几个经济运行良好的城市,皖北、皖南的文化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同时,文化产业的业态不够丰富,比如黄山主要是文化旅游业,芜湖主要在动漫、文化旅游方面较为突出,其他不够发达的县市,情况更为困难。

二是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产业链不够完整。当前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文化企业,由于处于过度阶段,人员配备、发展意识、市场化意识都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一些老牌的文化单位,发展都面临困难。以《恋爱・婚姻・家庭》杂志为例,作为一份妇联杂志,上个世纪末在全国妇女杂志大发展中,和湖北、广东的妇女杂志齐名,但是近些年面临着发行量萎缩、广告额下滑的局面。同时,不少文化产业条块分割严重,存在市场壁垒,使整个文化产业链不完整,进一步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发展。

四是文化产业市场消费能力不足。从国际经验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迎来井喷。虽然我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3 000美元,但是文化消费的习惯尚未形成。一方面,消费习惯尚未养成,过去生活经历使公众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另一方面,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占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相信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文化消费将迎来大发展。

(三) 文化形象和既有的文化资源不相符合

地域文化形象包括三个方面的层次:一是物质层面的,包括经济发展、基本建设、公园、标志性建筑、学校、工厂等等,能通过文化体现出来;二是行为层面的,包括平时的衣食住行表现出来的特征;三是观念层面的,包括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等。从传统来看,安徽人具有敢为人先、务实、精明能干等特征,像小岗村包产到户、徽商精神等。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安徽的形象和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并不完全相符。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甚至穷,打工的多,犯罪率高等,常被一些人提及。像2012年年中爆发的上海人和安徽人的论争这类事件时有发生。在批评对方有地域歧视、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主义思维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形象,特别是文化行为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建设还和文化强省的要求有些距离。

三、文化强省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快速推进

2.2003年国家启动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安徽并不在其中,但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自主试点,积极探索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到2011年6月底,安徽省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了371家,真正做到了“不留壳、不借壳”,“可核查、不可逆”。综合文化责任主体全面建立,17个市和61个县市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15家出版社、84家新华书店、85家电影公司全部转制为企业,省级组建了出版、发行、报业、演艺、广电五大文化集团公司,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实现主业整体上市[6]。

攻坚战已经打下,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成。下一步需要强化文化改革成果,深化改革进程。首先对文化市场进行培育,打造几个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尚未完成的文化单位的改制工作步伐,从而形成一个由政府主导、市场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重点培育几个有地区甚至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提升区域文化市场的集中度,发挥文化企业的示范和竞争效应。其次,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现代政府的要求,政府在文化管理上注重对文化政策的制定、文化发展的引导、文化市场的净化方面起作用,在文化的微观发展上,政府尽量放给市场来调节。第三,对微观层面的文化企业,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提高文化行政的服务能力。

(二)优化文化发展空间,促进文化发展方式的变化,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2.配合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就经济转型来说,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支柱产业的替换等。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和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担负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文化产业不仅作为经济转型的目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转型升级的问题。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渗透力强、增值性高等特点,通过积极创新和发展,为经济转型和自身发展贡献力量。

(三)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建设经验,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活力

世界发达国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探索,在市场运作能力、创新方式、科技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发展经验,这为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对象。

从发展模式来看,英美主要是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他们文化运作的核心思想是实行自由的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等对企业进行引导,而不直接干预。日本韩国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通过严谨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从发展的具体措施来看,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美国通过政府资助的方式,帮助本国文化企业向世界其他国家扩展,并通过经济自由等主导话语权,保护本国的文化企业。

(四)注重文化强省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让文化强省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从文化强省绩效评估的建构上看,评估体系主要要有两大块构成,一是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是客观标准,根据国际通行的法则,最好由第三方机构实施;第二个方面,是主观方面的评估,毕竟文化发展与文化强省建设,很多内在的价值和发展因素无法用指标来衡量,或者说短期内无法衡量。客观评估要重视本省的文化资源、文化基础、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的考察与预测,主观评估需要借助专家学者、第三方机构、各界人士、公众对文化强省建设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2.客观绩效评估方面,需要重视对文化强省绩效评估的模型设计。绩效模型是文化强省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是进行文化强省建设效果的测量工具。这需要通过积极的文献收集,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复的协商,形成评估指标并确立权重,然后在设置的模型下进行测量。

3. 文化强省绩效评估体系指标设置的构想。指标的设定要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既要考虑难以量化的主观因素,又要重视客观的变化状态。从指标层级来说,可以设置三级指标体系,第一层主要是宏观层面的,比如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形象的传播能力等。这其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占较大权重的方面,当前发展态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权重尤其要占大头。二级指标是文化发展的中观层面。比如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要着重考察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体制和改革效果等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考察文化事业费的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及其效果、文化遗产保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状况等;文化产业要考察文化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业态、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市场建设等;文化形象的传播能力需要关注区域形象、区域媒体形象、区域美誉度等,此外还包括区域人才建设等。第三级指标是微观层面,即对上述两个层面的指标进行微观化、细致化,运用具体的文化发展来考量,这一层级要求文化指标的面要全、衡量的标准要一致。

(五)注重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文化强省建设来说,首先要重视文化创新体系的研究,把文化创新从政府意志转向市场自觉。从整个世界趋势来看,文化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措施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就区域地方政府来说,文化创新的研究不足,已经成为文化创造生产力,文化走出去等方略的主要障碍。就安徽省来说,需要加强安徽文化的研究与深度开发,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特色。同时,政府需要通过积极的引导,使文化创新研究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过渡,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 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破除改革的最后障碍,坚决推荐体制创新,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改革体系。政府应该尽快进行文化立法,充实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基础。政府在立法过程中完成身份转换,即从文化的管理者、实施者、监督者过渡到文化发展的引导者、监督者、帮扶者。

通过积极的引导推荐文化要素的创新发展。文化人才、文化的科技能力、文化的创意能力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因素,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文化人才队伍素质、优化文化科技能力、提升文化创意能力,来形成文化创新的基础。一方面,对市场可以解决的文化产业问题,政府通过积极的引导和资助体系,促使文艺院团、文化企业等的进一步升级改制;另一方面,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基础设施,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效应,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能力。

创新文化资助体系建设。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资助都不是直接的,比如美国通过文化艺术基金会,应该采用“一臂之距”的方式,间接对文化发展进行帮扶。这样做可以形成公平合理的文化发展环境,触发文化单位的发展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地方政府来说,这一制度尚处于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应该积极的解放思想、大胆作为,积极建立、扶持、提供相应的第三方机构,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重视文化强省人才建设,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资源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高度重视文化人才的建设,该决定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首先要重视高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北京以其地缘和文化、政治优势,聚集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北京打算到2020年,聚集得到社会广泛公认的名师大家500名左右。上海重视高层次人才全社会开发体系,探索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体现文化特点的人才开发、使用、评价、激励、宣传、服务等机制,激发文化人才创新活力[10]。

湖北名师、名医和文化名家造就工程提出,继续推进宣传文化系统 “五个一批”工程,每年重点扶持500名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安徽可以继续加大培养高度人才力度,提高文化扶持人才数量。同时,重视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提供较好的文化启动经费、住房、配偶工作等条件,创设文化人才引进的软环境。

其次,优化文化人才发展环境。文化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晶,是人类心灵的声音,因此,对文化创作要包容,对文化人才应尊重。在文化人才的建设中,以“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工程为龙头,在文化人才引进、培养,文化人才投融资,文化产学研方面,文化人才的创新扶持方面提供较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

加强文化人才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扎根安徽。这需要深化改革文化用人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全面实行聘任制,深化职称等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分开,打破学历、资历界限,让能者上庸者下。加快高校等学科设置调整步伐,紧跟社会需求,特别在重点学科建设、博士点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等方面,力争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重大文化问题。在文化拔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注重做好人才培养和使用计划,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2] 周正刚.“文化强省”的理性探讨[J]. 湖湘论坛,2011

(6):61.

[9] 周凯.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分析[EB/OL].[2005-7-6].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908317.htm.

热点推荐

上一篇:桐城谚语的地域文化解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