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西方女装设计的变革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西方女装设计的变革

小编:

【摘 要】文章以近代西方女性服饰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分析看西方女性服饰文化,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阐述西方女装设计重大变革中的主要特征。对探究主流服饰文化与时代思想潮流的联系又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服饰文化;西方女装设计变革;思想潮流

衣冠服饰做为人类物质生活及社会文明体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服装主要功能是保护人类自身,防寒保暖,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及社会文明的发展,服饰也日益被赋予新的文化定义,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服饰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 经济 社会风尚下的风格和款式是不同的。西方随着历史的进程,随之迎来三次女性主义思潮,在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后期兴起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女装带来的革命性的影响,女装设计从传统的维多利亚束身长裙风格到个性解放的迷你短裙,再到后来的追求个性化多样性的女装时尚,向我们显示了不同时期女性争取解放的过程和成就。

一、后现代女性主义

(一)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形成

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在西方历史上经历了三次思潮,从传统的女性主义到现代女性主义,女性视角和运动内容不断革新和丰富起来。最初现代女性主义排斥与拒绝后现代主义,但不久便发觉后现代的叙述方式开拓了批判与认知的视野,其对陈规旧律的怀疑姿态、对创新的开放性态度以及对事物认识的多元性视角,为重新审视和观照历史与现状提供了新的认知图式与话语资源。

女性主义通过对传统哲学基础的反思和强调差异性、重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来颠覆男权主义秩序,并根除传统女性主义中受父权思维影响的复杂产物。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

后现代女性主义指出:贬斥女性不擅长于任何理性的认识,这是父权制社会的专制与阴谋。如果不动摇父权制的这个基础,任何女性主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它抨击甚至颠覆传统女性主义所赖以存在的一统的、凝固不变的、没有内在矛盾甚至带有宿命意味的“女性主体”概念,强调女性的动员整合及集体行动只能通过既凸显女性之间的差异和多元性、又坚持性别在女性主体中的重要作用来完成,而不应依靠传统女性主义的思路来进行。

揭露以男性中心主义为特征的二元认识论把世界划分为代表理性、主体、文化、心灵的男性世界与代表情感、客体、自然、肉体的女性世界,且赋予它们高低价值的不公,指出这是启蒙理性二分法认知模式的逻辑,是等级制和父权制顽固存在的思维基础。

在性别差异问题上,传统女性主义以可以确定的男性和女性的存在为前提,探求改变性别形象和提高女性价值的途径。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则认为:除了生物指标以外,人们对某一个体或群体进行性别识别时,依据的往往是某一社会文化对性别的角色行为之规定。如今,性别划分的标准已变得模糊不清。它提出:没有确定的“女性”和“男性”,因此也没有必要区分男性和女性

(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生存方式

非常在意自己的主体意识不受任何外部强制控制与干扰,期待自我做主的人生与“我愿意”式的自由选择。

尽管有些自命不凡,喜欢在自身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流行角色中加入一些恃才傲物的成分,但也极端厌恶自我中心式的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与这种极端个人主义一脉相承的大男子主义。

积极创造具有反传统和反顺从品格的“自我形象”,不满现代女性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过渡迷恋,对父权逻辑的消极依赖,对父权统治的熟视无睹。她们标举颠覆父权的可能性,认为即便是不可能也应该被肯定。因为正是不可能开辟了可能性并使之成为可能。

不向生存事实屈服;理性但不机械,诗意但不矫情。希望过一种理性节欲的自然简朴生活,是天然的生态主义者。

二、西方女装设计变革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体现

(一)女性解放思潮下的女装变革

西方女性服饰到19世纪60年代前,一直沿袭着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运用裙撑架,使显现出身材凹凸有致。60年代女子的裙撑架,出现前扁后膨,或穿“臀垫”,以强调突出臀部的造型。19 世纪70 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以及“服饰改革团体”等进步思想的影响,女性们开始强烈要求从服装上解放身体,在欧洲出现了服饰改革。二十世纪初,巴黎时装界出现了欧洲服饰史上一位划时代的革命家――波尔 波阿莱,推出高腰身的,回归自然的希腊风格,把300年来束缚在女性的紧身胸衣摒弃掉。服装文化的变革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社会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着装观念,服装开始向轻便化、功能性趋势发展。接着,女式长裤的出现使功能性服装和男女平等思想达到了高潮。女设计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1883-1971)提出,男性对于女性的性的欣赏立场不应该作为女性服装设计的考虑中心。她把男服的服装材料直接使用到女装上,为女装的功能化、男性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反叛意识下的女装变革

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侧重于男性与女性的差异理论,对男权主义进行挑战。60年代开始的“年轻风潮”起源于50年代末美国“垮掉的一代”兴起的避世运动,将“年轻文化”、“大众文化”、“性自由”、“女权运动”四者相融合。迷你裙、热裤、牛仔裤成了当时的时尚流行。著名的设计师Giorgio Armani所说:“牛仔裤象征着流行的民主。”

同时,自60年代以来,妇女运动使妇女们超越了不平等的障碍,有能力的女性希望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获得成功。许多另类、反叛、设计理念被运用到女装设计中,如嬉皮士、朋克风等。这个时期,反叛意识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

(三)多样化风潮下的女装变革

第三次浪潮发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女性主义思潮也向各个流派发展。后现代女性主义者认为:人的特质既不应划分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大类,也不该有所谓统一的女性特征。真实存在的是来自种族、阶级及经济地位各异的女性个体。它拒绝发展出一个无所不包的解释和解决方法,这种拒绝态度推动了女性主义去发展多重性、多元性和差异。在服装上更是体现了多种流行因素的盛行,从复古风潮到极简风潮都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多元化的特征。

三、结语

衣冠服饰是构成人类生活的主要要素之一,它除了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以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所以它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服饰的发展、变化是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以及其经济、文化、社会时尚等因素的影响而展现了迥然不同的风格和款式。近代西方女装设计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其中体现了从追求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到多元化的个性展示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对进一步研究服饰文化与时代思想特征有重要参考价值。

热点推荐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从政治人到生态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